2026年中考数学二次函数专题复习讲练 专题18 二次函数与三角函数(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6年中考数学二次函数专题复习讲练 专题18 二次函数与三角函数(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73.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10-09 09:49: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专题18 二次函数与三角函数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储备
二次函数与三角函数问题通常会涉及相似、线段倍数关系和取值范围问题,不清楚的先学前面对应方法。初中锐角三角函数是定义在直角三角形中,所以遇见三角函数常见方法有两种:
一、作垂直构造直角三角形。
可以过不同顶点来作,所以辅助线通常不止一种。
二、转化等角。
等角的三角函数值必然相同,这两个等角所在直角三角形必然相似。所以有三角函数的地方经常会出现相似三角形和勾股定理。
常见的转化等角的方法:
1、对顶角、内错角、同位角相等;
2、等边对等角;
3、作对称;
4、同角的余角(补角)相等;
5、三角形内角和180°和一个外角等于不相邻两个内角和;
6、同弧所对圆周角相等;
7、中间量等角转化;
第二部分:典型例题分析
例1(山东日照)已知:抛物线 经过A(-1,0),B(3,0),C(0,3)三点.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如图1,点P为直线BC上方抛物线上任意一点,连PC、PB、PO,PO交直线BC于点E,设 k,求当k取最大值时点P的坐标,并求此时k的值;
(3)如图2,点Q为抛物线对称轴与x轴的交点,点C关于x轴的对称点为点D.
①求 的周长及 的值;
②点M是y轴负半轴上的点,且满足 (t为大于0的常数),求点M的坐标.
【解答】(1)∵抛物线 c经过A(-1,0),B(3,0),C(0,3),∴设y=a(x+1)(x-3),,将C(0,3)代入,得a(0+1)(0-3)=3,解得: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2)如图1,过点P作. 轴交直线BC于点H,: , 设直线BC的解析式为y= kx+n,∵B(3,0),C(0,3), 解得:
∴直线BC的解析式为y=-x+3,设点 则
∴当 时,k取得最大值 此时,
(3)①如图2,过点Q作( 于点T,则∠ -4,∴抛物线对称轴为直线x=1,∴Q(1,0),∴OQ=1,BQ=OB-OQ=3-1=2,∵点C关于x轴的对称点为点D,∴D(0,-3),∵B(3,0),∴OB=OD=3,∵∠BOD=90°,∴DQ=√OQ +OD = 的周长: 在 中,∵∠BOD=90°,OB=OD,∴∠DBO=∠BDO=45°,∵∠BTQ=90°,∴△BQT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②设M(0,-m),则OM=m,BM=√OB +OM = +m = +m ,MQ= Q +OM =

整理得, 即
当 即 时,

例 2 (广州二模)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 :二次函数 的图象与x轴交于A、B两点(点A在点B的左侧)且.AB=4,,与y轴交于点C.
(1)求二次函数的表达式;
(2)将△ACB绕AB的中点Q旋转180°,得到△BDA,若点M是线段AD上一动点,MB⊥NB交直线AC于点N,点P为线段MN的中点,当点M从点D向点A运动时.
①求tan∠NMB的值如何变化 请说明理由;
②求点到达点A时,直接写出点P经过的路线长.
【解答】 当x=-1时,y=0,∴A(-1,0),∵AB=4,A(-1,0),∴抛物线对称轴为:
∴抛物线 的表达式为
(2)①tan∠NMB的值为定值,不发生变化;
如图1中,
Rt△AOC中,OA=1,OC= ,∴∠ACO=30°,∠OAC=60°,Rt△BCO中,OB=3,
∴BC=
由旋转得:∠D=∠ACB=90°,∠ABD=∠OAC=60°,D(2, ),∴∠CBD=90°,
∴四边形ADBC是矩形,∵B(3,0),D(2, ),∴BD=√(3-2) +( ) =2,∵∠MBN=∠DBC=90°,
∴∠DBM=∠CBN,∵∠MAN=∠MBN=90°,∴M,A,N,B四点共圆,∴∠DMB=∠BNC,
∴tan∠NMB的值为定值,不发生变化;
②如图2,当M在点D时,P与Q重合,当M与A重合时,P在直线AC上,∴点P经过的路线长是线段PQ的长,Rt△MBN中,. ∵Q是AB的中点,P 是MN的中点,∴PQ是△ABN的中位线, 即点M到达点A时,点P经过的路线长是
例 3 (辽宁丹东一模)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 与x轴交于A,B两点,A点坐标为(-4,0),,与y轴交于点C,且C点坐标为(0,2).
(1)求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
(2)点D为第二象限内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过点D作DE⊥x轴于点E,交AC于点F,当线段CD=CF时,求点D的坐标;
(3)在(2)的条件下,设抛物线上点A与点D之间有一点P(包括A、D两点),在线段EA上是否存在点Q,使得以P、Q、E为顶点的三角形与 相似 如果存在,请求出点Q的坐标;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4)设过点C的射线与CA的夹角为α,且 请直接写出该射线与抛物线的交点M的坐标.
【解答】(1)把A点坐标为(-4,0),C点坐标(0,2)代入表达时得 解得
∴解析式为
(2)过点C作( 于点G,
设直线AC表达式为y= kx+b,
将A(-4,0),C(0,2)代入得:
直线AC表达式为
设D点坐标为
则F点坐标为 G点坐标为(m,2)
∵当CD=CF时,1 (舍去),
∴D点坐标为(-2,3).
(3)由 得 点坐标为(1,0),

为直角三角形,且两直角边的比为
①以点E为直角顶点,此时点P与点D重合,当
此时Q点坐标为(-3.5,0).当2PE=QE,QE=2×3=6,此时点Q不在线段AE上,不符合题意.
②以点Q为直角顶点,设P点坐标为 点坐标为(n,0)
当 (舍去), 此时Q点坐标为(-3,0).
当 舍去), 此时Q点坐标为
③以点P为直角顶点,
当PE=2PQ,由②中结论可知
此时不存在符合题意的点Q,当2PE=PQ,由②中结论可知QH=2PH=4HE=4,
∴QE=5>2,此时也不存在符合题意的点Q.
综上,符合题意的点Q有(-3.5,0),(-3,0),(-1- ,0)
(4)如图所示,作PN⊥CA,点Q是点P关于点N的对称点,
设PN=t,则AN=2t,CN=3t,AC=5t,
∴由勾股定理得:
∴点P为(-2,0),
设射线CP的表达式为:y= kx+2,将点P代入表达式,得到y=x+2,
∵点M 为射线CP与抛物线的交点,
解得:
∴点.
在直角△ANP中,由勾股定理求出点N到x轴的距离为 ,则点N的坐标为
∵点Q是点P关于点N的对称点,
∴点Q的坐标为 同理求出射线 的表达式为:
∵点 为射线CP与抛物线的交点,
解得:
∴点 故
例 4 (湖北武汉实外)如图,已知抛物线 的顶点坐标为(0,-2),且经过点A(-2,2),动直线l的解析式为:y=-4x+e.
(1)求抛物线( 的解析式;
(2)将抛物线( 向上平移两个单位得到新抛物线( ,过点A的直线交抛物线( 于M、N两点(M位于点N的左边),动直线经过点 M,与抛物线( 的另一个交点为点P,求证:直线PN恒过一个定点.
(3)图3中,在(1)的条件下,x轴正半轴上有一点B(1,0),M为抛物线( 上在第一象限内的点,若∠MAB为锐角,且tan∠MAB>2,直接写出点M的横坐标x的取值范围 .
【解答】(1)∵抛物线 的顶点坐标为(0,-2),∴可设抛物线( 的解析式的顶点式为y ,将点A(-2,2)代入得:( 解得a=1,故抛物线 的解析式为
(2)由题意得:抛物线( 的解析式为 即 设点M、N、P的坐标为 设直线MN的解析式为y=kx+b,将点. 代入得解得 则直线MN的解析式为
同理可得:
∵直线PM为动直线y=-4x+e,∴m+p=-4,∴p=-4-m,
即:
又∵点A在直线MN上,∴-2(m+n)-mn=2,∴mn=-2m-2n-2,
即:
当x=-2时,
即无论m取何值,直线PN恒过定点(-2,6);
(3)过B点作BD⊥AB,取BD=2AB,作AE⊥x轴,DF⊥x轴,垂足分别为:E、F;
,
∵∠DBF+∠ABE=90°,∠DBF+∠BDF=90°,∴∠BDF=∠ABE
∴OF=OB+BF=6,∴D点坐标为(5,6),∴直线AD解析式为:
当 时, 即tan∠MAB=2时,当M的横坐标为
作AG垂直AB交抛物线 与 点,又∴
即G点坐标为 ∴直线AG解析式为: 当 时, 即∠MAB=90°时,当M的横坐标为
综上所述:若∠MAB为锐角,且tan∠MAB>2,M的横坐标x的取值范围为:
第三部分:针对提高训练
练 1 (山东烟台)如图,抛物线 经过点A(-2,0),B(4,0),与y轴正半轴交于点C,且OC=2OA.抛物线的顶点为D,对称轴交x轴于点E.直线y=mx+n经过B,C两点.
(1)求抛物线及直线BC的函数表达式;
(2)连接AC,若点P是抛物线上对称轴右侧一点,点Q是直线BC上一点,试探究是否存在以点E为直角顶点的 Rt△PEQ,且满足tan∠EQP=tan∠OCA. 若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练 2 (上海市九年级期中)如图,抛物线 与x轴相交于A、B两点,与y轴交于点C,顶点为D,抛物线的对称轴与BC相交于点E,与x轴相交于点F.
(1)求线段DE的长.
(2)联结OE,若点G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且△BEG与△COE相似,请直接写出点G的坐标.
(3)设点P为x轴上的一点,且∠DAO+∠DPO=∠α,tanα=4时,求点P的坐标.
练 3 (辽宁盘锦)如图,抛物线 与x轴交于A,B两点(点A在点B的左侧),与y轴交于点C,直线y=x-2与y轴交于点D,与x轴交于点E,与直线BC交于点F.
(1)点F的坐标是 ;
(2)如图1,点P为第一象限抛物线上的一点,PF的延长线交OB于点Q, 于点M, 于点.N, 求点P的坐标;
(3)如图2,点S为第一象限抛物线上的一点,且点S在射线DE上方,动点G从点E出发,沿射线DE方向以每秒 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当SE=SG,且 时,求点G的运动时间.
专题18二次函数与三角函数
【练1】(1)由点A的坐标知,OA=2,∵OC=2OA=4,∴点C的坐标为(0,4),将点A、B、C的坐标代入抛物线表达式得:
解得 ∴抛物线的表达式为
将点B、C的坐标代入一次函数表达式得: 解得
∴直线BC的表达式为y=-x+4;
(2)存在,理由:
设点P的坐标为 点Q的坐标为((t,-t+4),
①当点Q在点P的左侧时,
如图2,过点P、Q分别作x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N、M,
由题意得:∠PEQ=90°,∴∠PEN+∠QEM=90°,
∵∠EQM+∠QEM=90°,∴∠PEN=∠EQM,
∴∠QME=∠ENP=90°,∴△QME∽△ENP,
则 EN=m-1,QM=-t+4,
解得 (舍去负值),
当 时,
∴点P的坐标为
②当点Q在点P的右侧时,
分别过点P、Q作抛物线对称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N、M,

PN=m-1,
同理可得:△QME∽△ENP,
解得 (舍去负值),
∴点P的坐标为
∴ 点 P 的 坐 标 为 或
【练2】由抛物线 可知,C(0,3),令y=0,则
解得x=-1,x=3,∴A(-1,0),B(3,0);
∴顶点x=1,y=4,即D(1,4);∴DF=4
设直线BC的解析式为y= kx+b,代入B(3,0),C(0,3),得 解得 ∴解析式为y=-x+3,当x=1时,y=-1+3=2,∴E(1,2),∴EF=2,∴DE=DF-EF=4-2=2;
(2)如图,连接OE,
∵E(1,2),C(0,3),B(3,0),
∵OB=OC,DE∥y轴,∴∠EOC=∠BOG=45°,
∵△BEG与△COE相似,点G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
∴①若
则 即
②若 则 即EG'=6,
∵2-6=-4,∴G'(1,-4),∴点G的坐标为 或(1,-4);
(3)如图2,过点作DF⊥x轴于F,连接OD,
∵D(1,4),∴tan∠DOF=4,
又∵tan∠α=4,∴∠DOF=∠α,
∵∠DOF=∠DAO+∠ADO=∠α,
∴OP=19,
同理,当点P在原点左侧,OP=17.
∴点P的坐标为(19,0)或(-17,0).
【练3】解:(1)在抛物线 中,令y=0,则 解得:x=-2或x=6,∴A(-2,0),B(6,0),令x=0,则y=6,∴C(0,6),在直线y=x-2中,令y=0,则x=2,
∴E(2,0),令x=0,则y=-2,∴D(0,-2),设直线BC的解析式为y= kx+b,将B(6,0),C(0,6)代入,得:∴直线BC 的解析式为y=-x+6,联立 解得
∴F(4,2),故答案为:(4,2);
(2)如图1,过点P作PG⊥x轴于点G,过点F作FH⊥x轴于点H,
又 P点纵坐标为 令 解得:x (均满足x>0),∴点P 的坐标为
(3)如图2,过点S作SK⊥EG于点K,SH⊥x轴于点H,交EG于点L,
由题意得,
∵SE=SG,SK⊥EG,∴EK=GK= EG=2 t,∵在Rt△SEK中, ∴SK= t,∵E(2,0),D(0,-2),∴OE=OD,∴△OD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OED=45°,
∴∠KEH=∠OED=45°,∴△EHL为等腰直角三角形,∴∠SLK=∠ELH=45°,∴△SLK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EL=EK-LK= t,∴EH=LH=t,∴OH=OE+EH=t+2,SH=SL+LH=3t,∴S(t+2,3t),将S(t+2,3t)代入 得 ,解得:t=2或t=-8(舍),∴点G的运动时间为2s.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