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中考数学二次函数专题复习讲练 专题16 二次函数线段数量关系问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6年中考数学二次函数专题复习讲练 专题16 二次函数线段数量关系问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7.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10-09 09:50: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专题16 二次函数线段数量关系问题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储备
一、线段中点坐标公式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x ,y ),点B(x ,y ),则线段AB的中点坐标为:
二、两点间距离公式
如右图,已知:A(x ,y ),B(x ,y ),

所以由勾股定理可得:
所以 (两点距离公式)
三、基本思路
若是已知或者求解两线段倍数关系,常见的思路如下:
1、设点坐标,利用方程函数思想,联立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得到新的一元二次方程,根据韦达定理,表示出相关线段。建立方程或者式子化简求值。这个技能在前面已经讲过了。
2、线段比例问题,也可以考虑构造相似三角形,找到两条线段所在三角形,证明相似或者转化线段来求解。
3、若题目中出现等角,考虑利用等角的三角函数值相同来建立等式。
4、若求线段比例最值,则考虑用同一个字母分别表示出线段,化简式子利用函数思想求解。
第二部分:典型例题分析
例 1 如图,已知二次函数 5(a,b是常数,a>0)的图象与x轴交于点.A(-1,0)和点B(5,0).动直线y=t(t为常数)与抛物线交于不同的两点P、Q(点P在Q的左侧).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动直线 y=t与y轴交于点C,若(CQ=3CP,,求t的值;
(3)将抛物线 在x轴下方的部分沿x轴翻折,若动直线y=t与翻折后的图像交于点M、N,点M、N能否是线段PQ的三等分点 若能,求PQ的长度;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解答 在抛物线上, 解得: ∴二次函数关系式为y
(2)当y=t在x轴的上方,如图,
抛物线的对称轴 与直线y=t交于点H,. ,根据抛物线的对称性可得,PH=QH,∵CQ=3CP,∴PH=CH=2,QH=2CH=4,∴CQ=6,∴点Q的坐标为(6,t),∵点Q在抛物线 上,代入得,
当y=t在x轴的上方,如图,
此时,根据抛物线的对称性可得,C ,∴点P的坐标为(1,t),∵点P在抛物线 上,代入得, 综上所述,t=-8或7;
(3)点M、N可以是线段PQ的三等分点,此时
抛物线 的顶点坐标为D(2,-9),将抛物线 在x轴下方的部分沿x轴翻折,∴点E与点D关于x轴对称,点E的坐标为(2,9),∴翻折后的抛物线解析式为:y= ∵直线y=t与抛物线 交于P,Q两点, 解得: ∴点P的坐标为 点Q的坐标为 ∵直线y=t与抛物线 交于M,N两点, 解得: ∴点M的坐标为 点N的坐标为 要使点M、N是线段PQ的三等分点,则PM=MN 解得:
例2已知:抛物线y=a(x+m)(x-3m)(a>0,m>0)与x轴交于A、B两点(点A在点B的右边),与y轴交于点C,直线l:y=kx+b经过点B,且与该抛物线有唯一公共点,平移直线l交抛物线于M、N两点(点M、N分别位于x轴下方和上方)
(1)若
①直接写出点A,点B的坐标和抛物线的解析式;
②如图1,连接AM、AN,取MN的中点P,连接PB,求证:PB⊥AB;
(2)如图2,连接MC. 若MC∥x轴,求 的值.
【解答】(1)由题意得: 解得 令y=0,解得x=-1或x=3,∴A(3,0),B(-1,0),抛物线的解析式
②证明:设

解得 又∵MN∥l,
∴设

∴PB⊥AB;
(2)解:
对称轴:
∵MC∥x轴
当y=0时, 即A(3m,0),B(-m,0).
得 即
由于直线与抛物线有唯一公共点B,所以 且b= mk,解得k=-4am,∴y=-4amx+b,又∵MN∥l,∴设MN:y=-4amx+t
即(
过N作NG⊥x轴于G,过M作MH⊥x轴交x轴于H,交AN于P,设.
当x=2m时, 当x=0时,
在△AHM和△AHP中< AM
又∵
例 3 (湖北青山三模)已知抛物线 与x轴交于A、B两点(点A在点B的左边),在与y轴交于点C,顶点为D.
(1)如图1,当△ABD为等边三角形时,求k的值;
(2)点E为x轴下方抛物线 上一动点.
①如图2,抛物线的对称轴DH交x轴于点H,直线AE交y轴于点M,直线BE交对称轴DH于点N,求 的值;
②如图3,若k =1,点F在x轴上方的抛物线上,EF交x轴于G,且∠FBA=∠EBA,FM⊥x轴于M,求证:FM =2MG.
【解答】(1)令y=0,则x=1或3,∴A(1,0)、B(3,0),∴AB=2,∵△ABD为等边三角形,∴AB=BD=AD=2,过点D作DP⊥x轴,则有:
A ), 解得:
(2)①设 AE解析式为:y= mx+n,BE解析式为y= sx+t由(1)知A(1,0),B(3,0),把A,E代入y= mx+n得: 解得, ∴AE解析式为y=k(p-3)x-k(p-3),∵当x=0时,y=k(p-3),
∴MO=k(3-p),同理:BE解析式为y=k(p-1)x-3k(p-1),∵D(2,-k),当x=2时,y=-k(p-1),∴HN=k(p-1),又
②过点E作EL⊥x轴于L,设
设直线EF解析式为 ∴.联立方程组
FBA=∠EBA,
又B(3,0),
xF),
∴ b)=0,
∴(a+2)(3a+b)=0,∴a=-2或3a+b=0,当3a+b=0时直线EF经过点B,不合题意,∴a=-2,
第三部分:针对性提高训练
练 1 (江苏镇江)如图①,直线l经过点(4,0)且平行于y轴,二次函数 (a、c是常数,a<0)的图象经过点M(-1,1),交直线l于点N,图象的顶点为D,它的对称轴与x轴交于点C,直线DM、DN分别与x轴相交于A、B两点.
(1)当a=-1时,求点N的坐标及 的值;
(2)随着a的变化, 的值是否发生变化 请说明理由;
(3)如图②,E是x轴上位于点B右侧的点,BC=2BE,DE交抛物线于点F. 若FB=FE,求此时的二次函数表达式.
练 2 (广东惠州一模)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 与x轴分别交于A(-3,0),,B两点,与y轴交于点C,抛物线的顶点E(-1,4),,对称轴交x轴于点F.
(1)请直接写出这条抛物线和直线AE、直线AC的解析式;
(2)连接AC、AE、CE,判断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3)如图2,点D是抛物线上一动点,它的横坐标为m,且-3①DG、GH、HK这三条线段能否相等 若相等,请求出点D的坐标;若不相等,请说明理由;
②在①的条件下,判断CG与AE的数量关系,并直接写出结论.
专题16:二次函数线段数量关系
【练1】解:(1)分别过点M、N作ME⊥CD于点E,NF⊥DC于点F,
∵ME∥FN∥x轴,
∴△DME∽△DAC,△DCB∽△DFN,∴MEC= 则 将M(-1,1)代入上式并解得:c=4,∴抛物线的表达式为: 则点D(1,5),N(4,-4),则ME=2,DE=4,DC=5,FN=3,DF=9,∴ 解得:
(2)不变,理由: 过点M(-1,1),则a+2a+c=1,解得: 2ax+(1-3a),∴点D(1,1-4a),N(4,1+5a),∴ME=2,DE=-4a,由(1)的结论得:AC=
(3)过点F作FH⊥x轴于点H,则FH∥l,则△FHE∽△DCE,
∵FB=FE,FH⊥BE,∴BH=HE,∵BC=2BE,则CE=6HE,∵CD=1-4a,∴FH= - 将点F的坐标代入y=ax -2ax+(1-3a)=a(x+1)(x-3)+1得:
解得: 故
【练2】解:(1)抛物线的表达式为:
故a+4=3,解得:a=-1,故抛物线的表达式为:y 将点A、E的坐标代入一次函数表达式并解得:直线AE的表达式为:y=2x+6;同理可得:直线AC的表达式为:y=x+3;
(2)点A、C、E的坐标分别为:(-3,0)、(0,3)、(-1,4),则. 故 则△ACE为直角三角形;
(3)①设点D、G、H的坐标分别为:
(x,-x -2x+3)、(x,2x+6)、(x,x+3),

HK=x+3;GH=2x+6-x-3=x+3;
当DG=HK时, 解得:x=-2或-3(舍去-3),故x=-2,当x=-2时,DG=HK=GH=1,故DG、GH、HK这三条线段相等时,点D的坐标为:(-2,3);
故AE=2CG.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