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6课我的叔叔于勒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 文学常识填空。
《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是 ,他是 国19世纪后半期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与 、 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2. 下列词语中加着重号的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褴(lán)褛 撬(qiào)开 煞(shā)白 糟蹋(tà)
B. 稳妥(tuǒ) 牡蛎(lì) 警惕(tì) 阔绰(chuò)
C. 别墅(shù) 生蚝(háo) 拮据(jù) 手帕(pà)
D. 衣冠(ɡuān) 流氓(mánɡ) 栈(jiàn)桥 诧(chà)异
3. 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无赖 狼狈 与日俱增 毫无疑意
B. 端祥 恭维 郑重其事 衣服褴褛
C. 栈桥 荒堂 莫名其妙 胡说八道
D. 别墅 覆盖 迟疑不决 神色张皇
4.下列依次填入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于勒叔叔把自己应得的部分遗产吃得 之后,还大大占用了我父亲应得的那一部分。
(2)我发了财就会回勒阿弗尔的。我希望 ,那时我们就可以一起快活地过日子了。
(3)对于叔叔回国这桩 的事,大家还拟定了上千种计划,甚至计划到要用这位叔叔的钱置一所别墅。
(4)他低声对我母亲说:“真奇怪!这个卖牡蛎的怎么这样像于勒?”母亲有点 ,就问:“哪个于勒?”
A. 分文不值 为期不远 十拿九稳 莫名其妙
B. 一干二净 为期不远 十拿九稳 莫名其妙
C. 一干二净 指日可待 大快人心 捉摸不透
D. 分文不值 指日可待 大快人心 烦躁不安
按要求修改下面一段话。
乘车时希望能有个座位,这无可厚非,坐着毕竟比站着要舒服。但是,也应该看到,那些年纪大的老人,(a)只能站在车厢内随看车辆的颠敛而摇摇晃晃,(b)由于体质弱"竞争"不过年轻人,(c)他们会不会因体力不支而跌倒 车厢内有人想过这个问题没有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尊重老人,古人都推崇备至,我们怎能连古人都不如呢
5.文中有一个句子由于用词不当造成表意重复,应该删去是: 。
6.文中画直线的句子(a)(b)(c)顺序不恰当,应调为: 。
7. 对下列各句所运用的描写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 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语言描写)
B. 他的脸色十分苍白,两只眼也跟寻常不一样。(神态描写)
C. 母亲也常常说:“只要这个好心的于勒一回来,我们的境况就不同了。他可真算得一个有办法的人。”(语言描写)
D. 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景物描写)
8.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接触到钱,也都离不开钱。但是作为中学生的我们,要明白很多东西是金钱绝对买不到的。请你根据金钱的价值,谈谈应如何正确对待金钱。
9.学过课文之后,班里要开展以“金钱,共同面对的话题”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为展示活动成果,同学们搜集了一幅漫画。请你围绕活动主题,为这幅漫画写一段解说词。
(2)假如你来担任这次综合性学习活动的主持人,请仿照例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一个句子作为此次活动的结束语。
例句:金钱像一面镜子,照出人们灵魂的美丑。
阅读理解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我的叔叔于勒
一个白胡子的老头儿向我们要求布施。我的同学约瑟甫 达勿朗诗给了他一枚值五个金法郎的银币。我吃惊了。他向我说了这样一件故事:
这个可怜的人使我记起了一个故事,现在我就可以告诉你;这件事我一直没有忘记过。你听我说吧。
我家庭原是住在勒阿弗尔的,并不富裕。靠大家想法子应付罢了,没有旁的办法。父亲在外工作,定要到天晚才从办公室回家,而收入并没有什么大了不得。当时我还有两个姊姊。
我母亲因为我们生活得不宽裕很感痛苦,时常找着好些尖刻的话,好些遮遮掩掩的和不顾信义的闲话去对付我的父亲。这位可怜的丈夫当时有一个教我伤心的手势。他每每张开手掌搁在额头上,俨然是去擦汗一般,可是汗呢,并没有,而且他绝不答辩。我感到他的懦弱的痛苦了。大家尤其注意节约,从来不接受邀请去吃一顿夜饭,为的是免得回请;家里买的食品之类全是大减价的东西,种种陈货。姊姊们的裙袍全是自家缝的,为了三个铜元一公尺的滚条,也要在价格上商量好久。我们通常的食品仅仅是浓汤和牛肉杂烩。那仿佛是有益卫生的和滋补的,不过我宁愿吃旁的东西。
为了我失落了钮扣和撕破了裤子、他们就对我大嚷大闹。不过每逢星期日,我们就打扮得齐齐整整到港口的防波堤上去走一遭。父亲,穿上方襟大礼服,戴上丝光高帽子,套上手套,伸起胳膊给母亲挽着,母亲插戴得花花绿绿像是一艘过盛节的海船挂着各种旗子。姊姊都是早已打扮停当,专心等候出发的信号,不过,到了最后的那一刹那,总有人在家长的方襟大礼服上头发见了一处油迹,于是不得不赶忙用一块浸着汽油的破布头儿去擦掉它。
我父亲依旧把丝光高帽顶在头上,大礼服是脱下了的。露出两只被衬衣袖子笼着的胳膊,去等候旁人把油迹擦干净,这时候,我母亲戴好那副近光眼镜,并且脱下了那双手套,免得弄脏,忙个不住。
大家礼貌彬彬地上路了。姊姊们彼此挽着胳膊在前面走。她们都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当时父母们都要教她们在城里露露脸。我靠住母亲的左边,她的右边由父亲护卫。我现在还记得我的可怜的父母在星期日散步之中的庄严气概,他们脸上的严肃,他们态度上的正经。他们挺直了脊梁,伸直了腿子,郑重地走,仿佛一桩极端重要的事件要靠着他们的这种态度才能完成一样。
每逢星期日看见那些从陌生的远地方回来的大海船,父亲始终毫不变更地说着同样的话:“哈!倘若茹尔就在那里面,那是何等惊人的喜事啊!”我的茹尔叔,父亲的兄弟,当初全家都对他躲避不及,而那时算是家庭里的唯一希望了。我自从童年时代就听见大家谈到他,我对他是那么熟识,所以我仿佛一见面就认得出他。他在动身到美洲那天以前的一切详细情形,我统统知道,尽管大家只轻轻地谈着他人生中的那一个时期。
他像是曾经有过一种不良的品行,这就是说他曾经吃空了一些儿银钱。对于贫穷的家庭这就是莫大的罪状了。在富有的家庭里,一个寻快乐的人做些糊涂事情,那就被旁人在微笑之中称呼他做花花公子。在日用短缺的家庭里,若是一个孩子强迫父母消耗了本钱,必然变成一个坏人,一个光棍,一个游荡子弟!
即令事实是同样的,而这种分别始终算正确的,因为只有结局才能够判别行为的严重程度。
总而言之,茹尔叔在吃光他自己那一份遗产之后,此外还大大地减少了我父亲可以得到的遗产。
旁人如同当年的惯例一样,教他搭上一艘从勒阿弗尔到纽约的商船到美洲去了。
一到那地方,茹尔叔就做了商人,不过什么行业,我们却不知道,并且他不久曾经写信回来,说自己赚了点儿钱,希望能够补偿他从前替我父亲造成的损失。这封信在家庭里引起一种深刻的激动了。茹尔,从前有人说他毫无价值,居然一下变成了一个正派人,一个有良心的孩子,一个真正姓达勿朗诗的人,纯洁正直得和所有姓达勿朗诗的一样。
此外,一个船长从前告诉过我们,说茹尔叔租了一家大店铺,并且经营一种重要的买卖。
两年之后,第二封信来了,他说:“我亲爱的费力卜、我写信给你是为了请你不要记挂我,我身体很好。买卖也做得不坏。明天我动身到南美洲去作一次长期旅行。将来也许有好几年没有消息给你。倘若我没有信来,你不必记挂。一到发了财,我一定回勒阿弗尔。现在希望这是一定不会等得太久,并且我们将来一定能够舒舒服服一块儿过活……”
这封信竟变成了家庭里的《福音书》了。大家时常读着,大家拿给所有的人看。
在十年当中,事实上,茹尔叔再也没有消息回来了,不过时间越久,我父亲的希望就越大,后来我母亲也时常说:“将来好心眼儿的茹尔回来之后,我们的情况自然不同了。那是一个很能干的人!”
每逢星期日,瞧着那些向天空吐出蛇一样的煤烟的黑壳子大轮船从水平线上走过来,我父亲就重述着他那句永不变动的话:
“哈!倘若茹尔就在那里面,那是何等惊人的喜事啊!”并且大家几乎指望看见他扬起一方手帕唤着:“噢嗨!费力卜。”
这桩事一定会成为现实,大家盘算过无数的计划:甚至于谈到应当用叔叔的钱在安谷韦尔附近去买一所小的乡村别墅。我不能肯定我父亲对于这个题目绝没有找人商量过。
我的大姊当时二十八岁;另一个二十六岁。她们都还没有结婚,而这件事当时对于我们是一个忧闷。
终于有一个想求婚的人被介绍给二姊了。是一个机关里的职员,不是富人,然而是正派的。我素来相信茹尔叔的那封信,某一天晚上我拿出来给那个青年瞧,居然使得他停止了种种游移而下决心求婚了。
大家连忙接受了他的要求,并且决定在举行婚礼以后,全家一同到哲西岛去作一次短期的旅行。
对于穷人,哲西岛是个旅行的理想世界。地方不远,坐着一只海船渡过海峡,就到了国外,那个小岛是归英国管的。所以一个法国人经过两小时的航海功夫,就能够看见一个邻国的民族住在他们国内的情形,和研究这个被英国国旗掩护的岛上的风俗,那种风俗真糟糕得如同那些说话率直的人所说的一样。
到哲西岛去的那次旅行,变成了我们专心注意的事,我们唯一的期待和我们随时都怀着的梦想。
我们终于起程了。我现在还看得见那简直像是昨天的事:轮船在大城码头边生了火,我父亲张皇地监视着我们那三件行李上船,我母亲记挂多端,挽着我那个没有结婚的姊姊的胳膊,仿佛自从另一个姊姊嫁了之后,她就孤单得如同一只伶仃地留在原有的窝里的唯一鸡雏了;在我们的后边,才是那一对老是落在后边的新夫妇,他俩时常弄得我回转头去瞧。汽笛响了。我们都上船了,后来船离开堤岸,在一片平坦得如同翠色的大理石桌面一样的海面上走动了。我们瞧见海岸在那儿跑着,大家都幸运得并且高兴得和世界上不大旅行的人一样。
我父亲的大肚子,在他那件当天早上被人仔仔细细拭干净一切油迹的方襟大礼服里边挺着,而他的四周,散布着那阵在寻常出街日子必然闻得见的汽油味儿,这味儿教我认得那是星期日。
突然他望见了有两个男搭客正邀请两个时髦的女搭客吃牡蛎。一个衣裳褴褛的老水手,用小刀一下撬开了它的壳子交给男搭客们,他们跟着又交给那两个女搭客。她们用一阵优雅的姿态吃起来,一面用一块精美的手帕托起了牡蛎,一面又向前伸着嘴巴免得在裙袍上留下痕迹。随后她们用一个很迅速的小动作喝了牡蛎的汁子,就把壳子扔到了海面去。我父亲无疑地受到那种在一艘开动的海船上吃牡蛎的高雅行为的引诱了。他认为那是好派头,又文雅,又高尚,于是走到了我母亲和我姊姊们身边,一面问:
“你们可愿意我请你们吃几个牡蛎吗?”
我母亲因为那点儿花费,不免犹豫起来,但是我的姊姊们却立刻接受了。我母亲用一种阻挠的音调说:
“我害怕吃了肚子痛。你只请孩子们吃吧,不过别多吃,否则你会弄得她们生病的。”
随后,她又侧转来,对着我说:
“至于约瑟,他用不着吃;男孩子们,我们是不该惯他们的。”
这样,当时我就留在母亲身边了。认为这种区别是不公道的。我用眼光跟着我父亲,他正庄严地引着他两个女儿和一个女婿去找那个衣裳褴褛的老水手。
那两个女搭客刚刚走开,于是我父亲指点姊姊们应当怎样刷溜地吃,才免得教汁子撒出来;他而且竟想做出一个样子,于是就拿起了一个牡蛎来。正在摹仿那两个女搭客的时候,他一下把汁子统统撒到了自己的方襟大礼服上了,接着我就听见了母亲喃喃地说:
“哎呀,一个人安安静静待着多好。”
但是我发见我父亲突然像是心绪不安,他走开了好几步,眼睛盯住了家里那几个绕着牡蛎贩子身边忙着的人,后来突然间,他对着我们走过来了。我觉得他的脸色发白,而且一双眼睛也是异样的。他低声向我母亲说:
“这非常古怪,那个牡蛎贩子真像茹尔。”
我母亲发呆了,她问:
“哪一个茹尔?”
我父亲接口道:
“就是……我的兄弟……倘若我从前不知道他在美洲有了好地位,我真会相信那就是他。”
我母亲慌张起来,吃着嘴说:
“你发痴了!你既然明明知道那不是他,为什么又说这种糊涂话?”
但是我父亲仍然坚持:
“你去看看他吧,克辣立斯,我认为由你亲眼去证明一下要好得多。”
她站起来去找她两个女儿。我呢,也注视着那个人。他是老了的,脏的,满是皱纹的,他的视线没有离开他的活计。我母亲转来了,我望见她正发抖。她急速地说:
“我相信是他。你去向船长打听打听消息吧。要紧的是务必慎重一些,免得这坏蛋现在再落到我们身上来!”
我父亲走过去了,但是我跟在他后边。我觉得自己异常地激动。
船长,一个高个儿的绅士,瘦瘦的,蓄着一大把长髯,正用一种尊严的神气在甲板上散步,仿佛自己指挥着的是一艘开往印度的邮船。
我父亲彬彬有礼地走近了他的身边,一面带着颂扬的口吻向他询问有关于他的业务的事:
“哲西岛重要特点是哪些?它的出产?它的人口?它的习惯?它的道德观念?土壤性质等等……”
旁人也许相信他所问的至少是美国的事。
随后他们谈到了我们所搭的那艘名叫快利的船,随后又谈到了船上的人员,末了我父亲才用一道不安的声音问:
“这儿有一个老年的牡蛎贩子,他像是很能引人注意的。您可知道一些关于他的底细?”
这段谈话终于激起了船长的怒气,他冷冷地回答道:
“那是我去年去美洲找着的一个法国老年流浪者,我把他带回了祖国。他像是还有家族住在勒阿弗尔,不过因为他欠了他们些儿钱,所以不肯回到他们身边去。他名叫茹尔,姓呢……是达尔莽诗或者是达尔往诗,总而言之是一个和这个差不多的姓。从前有一个短期间,他像是在国外发过财的,而现在您看得见他的破落光景了。”
我父亲变得面无人色了,哑着嗓,瞪着眼睛,一个字一个字慢吞吞地说:
“啊!啊!很好……真好……这倒不教我诧异……我非常感谢您。船长。”
他以后就走开了,而那位航海家莫名其妙地瞧着他走开。他重新回到我母亲跟前,面容变得非常厉害,以至于她向他说:
“坐下吧,有人快要看出来了。”
他摊开身子坐在一条长凳上,一面吃着嘴说:
“是他,的的确确是他。”
随后他又问:
“我们怎么办呢?”
她激烈地回答道:
“应当教孩子们走开。既然约瑟什么都知道了,就要他去找他们过来吧。尤其应当留心的,就是教我们的女婿一点也不要犯疑。”
我父亲像是惊呆了,喃喃地说:
“大祸临头了!”
我母亲突然变成怒气冲天的了,她接着说:
“我一向怀疑这个扒儿手做不成一点好事,并且有一天他又会落在我们脊梁上来的!一个姓达勿朗诗的,怎能够指望在他的身上盼望一点什么!……”
后来,我父亲用手心抚着自己的额头,如同他素来在他妻子责备之下所做的一样。
她又说:
“拿点钱给约瑟,派他去付吃牡蛎的钱吧,现在,只差教我们被这花子认出来。一认出来,那船上就会有好戏瞧了。我们走到那一头去吧,并且你务须设法教那个人不至于走近我们跟前!”
她站起来了,他们在给了我一块值得一百铜子儿的银币之后都走开了。
我的姊姊们正在惊讶之中等候着父亲。我说母亲觉得有点儿晕船,后来我向牡蛎贩子问:
“我们应当付您多少,先生?”
我当时简直想说:“我的叔叔。”
他回答道:
“两个半金法郎。”
我拿出了我那块值得一百个铜子儿的银币,他找了零钱还我。
我望着他的手,他那只全是皱纹的水手的脏手,又望着他的脸,一副忧愁萧索的衰老可怜的脸,一面向自己说:
“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兄弟,我的叔叔。”
我留下了十个铜子儿给他做小费。他向我道谢了:
“上帝保佑您,少爷!”
那声音正是穷人接受布施所常用的。我想他从前在美洲应当是讨过饭的!
姊姊们很注意地望着我,因为我的大度而感到吃惊。到了我把两个金法郎交还父亲时,我母亲又吃惊了,她问道:
“要花到三个金法郎?……这是不可能的。”
我用坚决的声音发言了:
“我给了十个铜子儿做小费。”
我母亲突然诧异得轻轻跳起来,双眼盯住了我:
“你发痴了,拿十个铜子儿给那个人,那个叫花子!……”
她在我父亲的一个眼色之下静止了,我父亲所示意的正是他的女婿。
随后大家不响了。
在我们眼前的水平线上,一个紫颜色的小点儿像是从海里钻出来似的。那就是哲西岛。
等到快要靠近堤岸时,我心里起了一个强烈的欲望想去再和我的茹尔叔见面一次,想自己走过去,想向他说几句安慰的话,体己的话。
但是,当时没有一个人再要吃牡蛎了,他早已无影无踪了,无疑地,他早已走到供给这种可怜的人做住宿之所的臭气薰人的底舱去了。
后来我们搭了圣马洛号回来,为的是免得和他相遇。我母亲是万分不放心的。
从此我就永远没有再见过我父亲的兄弟了!
这就是你会看见我有时候拿出一块值得一百铜子儿的银币施给流浪者的理由
10. 填空。
课文以 为线索来安排情节。梳理课文情节:开端(盼于勒)—发展( )—高潮( )—结局( 躲于勒 )。课文的主人公是 。
11. 作者在写菲利普夫妇时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刻画了他们怎样的形象?
12 下面的语句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纹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
13. “我”默念的三句话意思有什么异同?作者为什么要重复写?
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14. 这篇小说是从儿童的视角用第一人称来叙述的,这样叙述有什么好处?
(二)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科普事业的发展,是一场与时代共进的征程。把科普这一“翼”做强做优,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追求创新的良好风尚,就能更好助力科技创新的腾飞。
科普是国家创新的基石,是科技强国建设的底色,与科技创新共同构成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近年来,在国家系列政策的推动下,我国科普事业取得长足进步。我们看到,科普活动在一些地方蓬勃开展,热门科技馆节假日一票难求,火出圈的科学家越来越多,不少科普博主成为流量大 V。科普事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全民科学素质的提升。2024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15.37%,比2020年提高4.81个百分点。
同时也要看到,与近些年势头强劲的科技创新相比,科普这一“翼”仍相对较弱:高质量的科普供给相对匮乏,科普人才队伍薄弱,科普主体单一……在加快建设科技强国的进程中,我们要以更大力度加快补齐科普工作的短板,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奠定坚实基础。
科普工作,内容为王。在丰富高质量科普内容供给方面,尤其要做好针对大学生、青年科研工作者等科研队伍后备军的科普。这一群体是未来科技创新的“种子选手”,他们需要的不是传统的通识教育,不是浅层的知识启蒙,而是对学科前沿、交叉领域、颠覆性技术的系统性认识,是能够穿透学科壁垒、衔接研究热点的“认知导航”。特别是在人工智能、量子计算、脑机接口等前沿技术加速涌现的当下,做好面向科研后备军的科普更显重要而紧迫。未来,我们仍要重点研究怎样更好地将前沿高阶科普深度嵌入科研人才培养链条,让知识传播与学术创新形成共振。
高质量科普需要高水平科普人才。现在,我国科普人员总量仍然偏少,特别是高层次的科普创作人才短缺。根据2023年度数据,我国科普专、兼职人员共216万人,其中科普专职人员仅29万人。为加快科普人才培养,可通过设立科学教育等专业、试点培养相关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等,提高人才培养的专业化、制度化水平。
对科普人员的激励措施也有待进一步完善。在这方面,中国科协从2023年开始,面向中央单位试点开展自然科学研究系列科普专业职称评审工作。两年来,145人通过评审取得科普职称,很好地调动了科普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下一步,要积极扩大试点范围,带动更多地方设立科普职称,畅通科普人才职业发展通道。
科普不是某个部门的“独角戏”,是全社会的共同事业。这些年,我国一直在推动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科普格局,也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从总体看,我国科普的主角仍是科协、科研机构等。虽然一些重要科普活动的参与单位很多,但有的只是图一时热闹,没有建立科普常态化机制,有的甚至是为了应付差事,搞“挂名式参与”。
新修订的科普法着重强化了全社会的科普责任。要以此为契机,加强对科普法实施效果的监督,推动科普工作由“软任务”变成“硬约束”。同时,要从完善评价考核机制、税收减免优惠等方面入手,激励高校院所、协会、企业、社会力量等积极主动参与科督,推动唱响科普工作“大合唱”。
(摘编自操秀英《以强劲科普之翼助力创新腾飞》)
材料二
“抗病毒药物玛巴洛沙韦可以预防流感 草苏空心是打了膨大剂,食用对身体有害 1月的这些谣言别相信!”日前,一则科学领域的辟谣博文登上微博热搜榜。
这则微博用海报的形式,图文并茂地对上月传播较广的谣言进行了科学细致的辟谣,还列出了评审专家名单,证明辟谣内容的权威性和可靠性。有网友在评论区留言:“太需要这样的好内容了!”
长期以来,不少伪科学和虚假错误信息在网络上广泛流传,危害不可小觑。近年来,有关部门高度重视网络科普的规范和管理,开展了“清朗·网络科普生态专项治理行动”等工作,整治网络传播中以科普名义欺骗群众、扰乱社会的行为,取得明显成效。尽管如此,网络科普良莠不齐的现象依然存在。与辟谣相比,管理虚假错误科普信息的源头更加困难。网络平台要对科普内容进行全面管理,目前只能通过人工审核的方式。即使请专家来审核,个人的专业储备也很难覆盖所有与科学有关的领域。这样一来,判断网络科普内容是否存在虚假信息、是否符合科普规范的界限就会变得模糊。
2002年,我国颁布实施世界首部科普法。时隔20余年,2024年12 月25 日,新修订的科普法颁布。修订后的科普法明确,对传播范围广、社会危害大的虚假错误信息,科学技术或者有关主管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分工及时予以澄清和纠正;网络服务提供者一旦发现用户传播虚假错误信息,应当立即采取处置措施,防止信息扩散。
(摘编自沈唯《营造清朗网络科普生态————科普法热点解读之四》)
1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科技强国建设的大背景下,科技创新和科普工作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能更好地助力国家发展。
B.科普内容供给相对匮乏,质量欠佳,偏重传统的通识教育和浅层的知识启蒙,是当下科普工作的短板。
C.通过设立相关专业,提高人才培养的专业化、制度化水平,有助于解决高水平科普人才短缺的问题。
D.长期以来,网络平台难以对科普信息进行全面管理,新修订的科普法明确了具有针对性的处置措施。
16. 下列对材料论述和说明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既梳理了我国科普事业存在的优势,又指明了当前科普工作存在的问题,具有辩证的态度。
B.材料一语言生动,“两翼”“种子选手”“挂名式参与”“大合唱”等表达都使用了比喻的修辞。
C.材料二聚焦网络科普,以辟谣博文登上热搜为例,证明修订后的科普法有利于优化网络科普生态。
D.两则材料都强调科普内容的重要性,材料一关注科普内容的品质,材料二关注科普内容的可靠性。
17. 下列选项列举的事例,最符合材料一对“认知导航”的理解的一项是( )
A.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推出的“未来建设者”项目,为中小学生量身定制了300集职业科普数字教育资源。
B.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绍兴市通过VR、数字建模和3D渲染等前沿技术,打造了线上沉浸式食品安全科普馆。
C.材料专家张冲在北京卫视“2024科学跨年夜”活动中解读了我国自主研发的世界上最薄可折叠玻璃的奥秘。
D.2024年,诺贝尔奖得主爱德华·莫泽在河南理工大学做了衔接多个研究热点的智能感知领域前沿问题的报告。
18.请结合材料二的内容,对材料一中“科普不是某个部门的‘独角戏’,是全社会的共同事业”加以说明。
19.从下面表格中,你看出十年来中国科普创作发生了哪些变化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科技部全国优秀科普作品评选
年份 参评数量 入选数量 代表作品
2014 238 50 《十万个为什么(第六版)》《芝麻的科学书一科学真好玩》《写给小学生看的相对论》《睁大眼睛看地球——少儿科普环保系列丛书》《时间科普知识必读丛书》《自然的魔法》《贪玩的人类 2——穿越百年的中国科学》《3D打印打印未来》《中国高速铁路》《渐行渐远的南极——寻找大陆漂移的证据》
2024 359 98 《中国动物:很高兴认识你》《图文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系列·少年版》《博物馆里的奇妙中国(第二辑)》《长大以后探索前沿科技》《人工智能极简史》《含泪远去的海岛:碳中和的故事》《带你玩转核技术》《数学与艺术》《当诗词遇上科学》《科学方法与美学》《“院士解锁中国科技”丛书》《名医与您谈疾病丛书》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高贵的慈善
李良旭
①母亲在街头摆了个小摊卖茶叶蛋:一个小火炉,锅里煮着热气腾腾的茶叶蛋,袅袅香味在街头弥散开来。路过的人们,常常被这扑鼻的香味吸引,情不自禁地走过来,买上一两个茶叶蛋,呵着热气,吃着香喷喷的茶叶蛋,感到特别的温暖和舒坦。一块钱两个茶叶蛋,物美价廉,很受消费者青睐。
②母亲七十多岁了,本该在家好好享受清福了,可母亲却闲不住,硬要到街头去卖茶叶蛋。母亲说,一个茶叶蛋赚不了几分钱,但看到人们喜滋滋地品尝她煮的茶叶蛋,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③看到母亲喜欢干这件事,我们做儿女的也只好由着她了。就这样,在街头卖茶叶蛋,成为母亲生活中最快乐的一件事。
④每天收摊回来,母亲总是将一小袋硬币倒在桌子上,认真地清理着。不经意间,我发现母亲总是从一堆硬币中清理出几枚放在旁边。我问母亲,这几枚硬币为什么不和其他硬币放在一起?
⑤母亲笑了笑,说道,这是几枚类似一元硬币的游戏币,不是钱。
⑥我拿起一枚仔细一看,还真是游戏币呢。
⑦我说道,那您以后要注意了,不要总收到这种游戏币。母亲笑道,我早知道是什么人给的这种游戏币,不过我从没有说过他。
⑧我一愣,问道,您知道是谁给的,为什么不说呢?母亲说道,这是一个捡破烂的老人给的。母亲慢慢向我讲述起发生在老人和她之间的故事。
⑨那老人每天佝偻着腰,花白的头发,手里拿着一个蛇皮袋,里面装着废纸、废塑料什么的。他每天从母亲摊位前经过,闻着香喷喷的茶叶蛋,流着鼻涕,眼睛里露出饥饿的神色。他犹豫了很长时间,然后从口袋里颤巍巍地掏出一枚硬币递了过来。老人的目光极力躲闪着,不敢和母亲对视。母亲接过硬币用手一摸,就知道这是一枚游戏币。A母亲知道,老人饿了,对他来说,要佝偻着身子走多远的路,拾多少破烂,才能卖到一块钱啊。母亲眼睛湿润了。母亲什么也没说,递给老人两个茶叶蛋,说道,一块钱两个茶叶蛋。B老人双手接过茶叶蛋,眼睛里流出两行浑浊的泪水。就这样,老人每天经过母亲的小摊前,踟蹰一会儿,就会从口袋里颤巍巍地掏出这样一枚游戏币来。母亲假装不识,接过这游戏币,热情地递上两个茶叶蛋。
⑩母亲说,如果我说送他两个茶叶蛋不要钱,他肯定不干,收下老人递过来的一枚类似硬币的游戏币,对老人来说,就是一种尊严。
我不禁被母亲的慈善之心深深地感动了。对于母亲来说,施舍也是要顾及对方尊严的。
(节选自《作文·初中版》,有删改)
20、标题《高贵的慈善》中,“慈善”在文中指什么事情?结合文章内容分析“高贵”一词的含义。
21、结合语境,分析下面的句子中加着重号词语的表达效果。
老人的目光极力躲闪着,不敢和母亲对视。
品读文章中A、B两处画线的句子,思考母亲“眼睛湿润”和老人流泪的原因。
文章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选文第⑨段使用了插叙,课文《我的叔叔于勒》中也使用了插叙。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它们各自的作用。
写作
25.请根据下面的场景提示,任选一个场景,展开合理的想象,续写一个片段。要求通过神态、动作、语言来揭示假设的情节,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150字左右。
(1)如果菲利普夫妇在船上发现一位百万富翁像于勒,他们的表情将会是怎样的?他们夫妇之间将有怎样的对话?
(2)菲利普一家在“特快号”上遇到的并不是真于勒,而是一个与于勒有着同样经历而面貌酷似的人。当他们一家人从哲尔赛岛旅行回到家里时,出来迎接他们的竟是发了大财而荣归故里的于勒,这时……
答案
1、莫泊桑 法 契诃夫 欧·亨利 2.B 3.D 4.B 5.年纪大或老 6.bac 7.A 8.示例:金钱可以买到钟表,但买不到时间;金钱可以买到书本,但买不到智慧。我们应该合理利用金钱,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情。9.(1)漫画中的“¥”代表金钱,上有“贪欲”二字,它的影子是一个陷阱,画中有人因贪钱而掉入陷阱。这幅漫画的寓意为“贪欲是人生的陷
阱”,提醒我们要正确对待金钱。(2)示例一:金钱像一把标尺,丈量着你的贪欲。示例二:金钱像一根魔杖,使贪婪者疯狂。
10.菲利普夫妇对待于勒的态度 赞于勒 遇于勒 躲于勒 菲利普夫妇
11.作者写菲利普夫妇时综合运用了神态、语言、动作等描写方法,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他们虚伪、自私、贪婪、冷酷的拜金相。
12.运用了外貌描写,准确地表现出于勒此时的穷困不堪,暗示出他的不幸遭遇,渲染了他穷困悲惨的境遇。
13.从字面的人物关系看,“我的叔叔”也就是“父亲的弟弟”,意思一样。但是从排列顺序分析,最后重复“我的叔叔”,并在“叔叔”前加一个“亲”字,反映了“我”对处于贫困境地的于勒叔叔的深切同情,以及对父母六亲不认的困惑与不满。这里的重复起强调作用,凸显了“我”对父母行为的不赞同,与之形成鲜明的对比,含蓄地表明了作者的立场。
14.①“我”作为叙事的主体贯串全篇,从“我”的角度观察,叙述“我”的所见、所闻、所想、所做,这就使故事显得真实、亲切;②既有利于拉开适当的距离,为小说思想主题的展开留下空间,又有利于安排情节的曲折变化,避免多余的解释说明;③通过儿童视角和成人视角的对比,表现出菲利普夫妇的自私势利、冷酷无情,批判了以金钱为标准的人际关系。
15.B 16.D 17.B
18.①包括网友在内的公众关注科普;②有关部门履行管理职责;③网络平台、网络服务提供者确保提供正确的科普知识。
19、①优秀科普作品的数量大幅增加;②跨学科、前沿学科的内容增多 (更加关注交叉领域、学科前沿);③有院士、名医领衔编写,更能满足大众对科普内容的权威性的需求。
20.“慈善”,指母亲每天收下捡破烂老人的一枚游戏币,并“卖”给老人两个茶叶蛋。“高贵”,指母亲的施舍保全了捡破烂老人的尊严。
21.“极力躲闪”“不敢”两个词语,运用神态描写,具体细致地写出了老人担心游戏币被母亲发现的畏惧心理。
22.A句中母亲是因为对老人的贫苦境况心怀同情而“眼睛湿润”;B句中老人是因为被母亲的善良大方所感动而流泪。
23.母亲是一个勤劳能干、细心大方、善解人意、乐善好施的人。
24.选文第⑨段介绍老人贫困、苍老的状况及买茶叶蛋的经过,表现了母亲的善良大方和乐善好施。课文中第6—12段是插叙,介绍了于勒的身世经历,点明了菲利普一家盼望于勒归来的原因。
25.示例:(1)“那人……不就是于勒吗?”“啊?!于勒?!”“对啊!就在前面。”克拉丽丝指了指前面。只见一个长得很像于勒、穿着高档衣服的人,在跟这艘船的船长讲话。“真是他!错不了的!”菲利普高兴地说道。“我们就要……转运了!”克拉丽丝激动地说道,“不过,还得再确认一下,万一不是就糟了。”“嗯,还是要小心一点儿,我们去跟刚才和于勒讲话的人打听一下吧。”菲利普说完就朝那个人走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