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届湖南省邵阳市高三上学期高考学情调研化学试卷【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6届湖南省邵阳市高三上学期高考学情调研化学试卷【二】(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10-08 20:57: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6届湖南省邵阳市高三上学期高考学情调研化学试卷【二】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4小题,共56分)
1.[4分]下列关于热化学反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已知 , ,则
B.已知C(金刚石,s)=C(石墨,s) ΔH=-1.9 kJ·mol—1,则石墨更稳定
C.已知在一定条件下, ;则和过量的在此条件下充分反应,放出热量
D.已知H+(aq)+OH-(aq)=H2O(1) H=-57.3kJ/mol,则H2SO4(aq)+Ba(OH)2(aq)=BaSO4(s)+2H2O(1) H=-114.6kJ/mol
2.[4分]下列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向一定质量的饱和石灰水中不断加入生石灰
B.电解水
C.向一定质量灼热的氧化铜中通入一氧化碳气体
D.向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钾和硝酸钡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稀硫酸
3.[4分]下列实验的对应操作中,不合理的是(  )
眼睛注视锥形瓶中溶液
A.用标准溶液滴定溶液 B.稀释浓硫酸
C.从提纯后的溶液获得晶体 D.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A.A B.B C.C D.D
4.[4分]下列关于文献记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天工开物》中“世间丝麻裘褐皆具素质”,文中“丝、麻”的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
B.《肘后备急方》中“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该提取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C.《抱朴子》中“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描述的是升华和凝华过程
D.《本草纲目》中“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用器承滴露”,涉及的实验操作是蒸馏
5.[4分]下列有关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原子序数为15的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为+3
②ⅦA族元素是同周期中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
③第二周期ⅣA族元素的原子核电荷数和中子数一定为6
④ⅠA族的元素都是金属元素
⑤原子序数为12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ⅡA族
⑥最外层有2个电子的元素一定在ⅡA族
A.①② B.①③ C.②⑤ D.④⑥
6.[4分]关于实验室安全,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等钡的化合物均有毒,相关废弃物应进行无害化处理
B.稀释浓硫酸时,酸溅到皮肤上,用3%~5%的溶液冲洗
C.液溴保存在用橡胶塞密封的棕色试剂瓶中
D.容量瓶洗净晾干后,在瓶塞与瓶口处垫一张纸条,以免瓶塞与瓶口粘连
7.[4分]下列化学用语或图示表达正确的是(  )
A.乙烯分子中的σ键示意图:
B.的电子式:
C.的名称为2,3,5,四甲基乙基己烷
D.基态砷原子的简化电子排布式为
8.[4分]对下列图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a)图可表示与固体反应的能量变化
B.通过(b)图可知石墨比金刚石稳定
C.由(c)图可知,和反应生成是吸热反应
D.由(d)图可知,A与C的能量差为
9.[4分]湖南省博物馆中的文物——商大禾方鼎是目前已知的中国唯一以人面纹为饰的青铜鼎。下列有关“商大禾方鼎”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商大禾方鼎”的组成材料是合金
B. “商大禾方鼎”应保存在干燥通风环境中
C. “商大禾方鼎”在土壤中主要发生化学腐蚀
D. “商大禾方鼎”表面绿色物质的主要成分是
10.[4分]室温下,多孔混合铁(Ⅱ/Ⅲ)基材料去除的原理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总反应为
B.与的配位能力强弱:
C.室温下将催化剂和混合后即可分解
D.反应过程中同时有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的断裂与生成
11.[4分]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分离乙醇和乙酸 B.析出深蓝色晶体
C.分离葡萄糖和氯化钠的混合液 D.制作锌铜原电池
A.A B.B C.C D.D
12.[4分]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的溶液,含Cr元素微粒浓度之和为
B.标准状况下,2.24L与足量Li在加热条件下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
C.28g环己烷和戊烯的混合物中碳原子的数目为
D.1mol所含共价键数目为
13.[4分]制备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丙的反应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含有键
B.甲能发生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消去反应等
C.乙分子与足量氢气加成后的产物含有4个手性碳原子
D.丙能与盐酸发生反应
14.[4分]工业废料的综合处理有利于减少环境污染并实现资源循环利用。从某工业废料中回收镉、锰的部分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①富集液中两种金属离子浓度相当。
②常温下,金属化合物的;
金属化合物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粉碎工业废料有利于提高金属元素的浸出率
B.试剂X可以是溶液
C.“沉镉”和“沉锰”的顺序不能对换
D.“沉锰”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4分)
15.[8分]工业上以铬铁矿(FeCr2O4,含Al、Si氧化物等杂质)为主要原料制备红矾钠(Na2Cr2O7·2H2O)的工艺流程如下。回答下列问题:
(1)焙烧的目的是将FeCr2O4转化为Na2CrO4,并将Al、Si氧化物转化为可溶性钠盐,焙烧时气体与矿料逆流而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2)矿物中相关元素可溶性组分物质的量浓度c与pH的关系如图所示。当溶液中可溶组分浓度c≤1.0×10-5 mol·L-1时,可认为已除尽。
中和时pH的理论范围为______;酸化的目的是_____;Fe元素在____(填操作单元的名称)过程中除去。
(3)蒸发结晶时,过度蒸发将导致_______;冷却结晶所得母液中,除Na2Cr2O7外,可在上述流程中循环利用的物质还有____。
(4)利用膜电解技术(装置如图所示),以Na2CrO4为主要原料制备Na2Cr2O7的总反应方程式为4Na2CrO4+4H2O2Na2Cr2O7+4NaOH+2H2↑+O2↑,则Na2Cr2O7在____(填“阴”或“阳”)极室制得,电解时通过膜的离子主要为____。
16.[8分]某小组实验验证“Ag++Fe2+Fe3++Ag↓”为可逆反应并测定其平衡常数。
(1)实验验证
实验Ⅰ.将0.010 0 mol·L-1Ag2SO4溶液和0.040 0 mol·L-1FeSO4溶液(pH=1)等体积混合,产生灰黑色沉淀,溶液呈黄色。
实验Ⅱ.向少量Ag粉中加入0.010 0 mol·L-1Fe2(SO4)3溶液(pH=1),固体完全溶解。
①取Ⅰ中沉淀,加入浓硝酸,证实沉淀为Ag。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Ⅱ中溶液选用Fe2(SO4)3,不选用Fe(NO3)3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综合上述实验,证实“Ag++Fe2+3++Ag↓”为可逆反应。
③小组同学采用电化学装置从平衡移动角度进行验证。补全电化学装置示意图,写出操作及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测定平衡常数
实验Ⅲ.一定温度下,待实验Ⅰ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取v mL上层清液,用c1mol·L-1KSCN标准溶液滴定Ag+,至出现稳定的浅红色时消耗KSCN标准溶液v1 mL。
资料:Ag++SCN-AgSCN↓(白色) K=1012
Fe3++SCN-FeSCN2+(红色) K=102.3
①滴定过程中Fe3+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测得平衡常数K=____________。
(3)思考问题
①取实验Ⅰ的浊液测定c(Ag+),会使所测K值______(填“偏高”“偏低”或“不受影响”)。
②不用实验Ⅱ中清液测定K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14分]为探究H2O2、SO2、Br2的氧化性强弱,某小组同学设计如图所示实验(夹持及尾气处理装置已略去,装置气密性已检验;查阅资料可知Br2易溶于CCl4)。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ⅰ.打开A中分液漏斗活塞,滴加浓硫酸 A中有气泡产生,B中红棕色溴水褪色,C中有白色沉淀产生
ⅱ.取C中沉淀于试管中,加入稀盐酸 白色沉淀不溶解
ⅲ.打开B中分液漏斗活塞,逐滴滴加H2O2溶液 开始时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一段时间后,溶液逐渐变成红棕色
(1)A中发生的反应    (填“是”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2)B中红棕色溴水褪色,此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3)C中产生的白色沉淀是    。
(4)甲同学根据C中产生白色沉淀得出的结论为氧化性:H2O2>SO2。
乙同学认为不能得出此结论,并对实验进行了改进:打开弹簧夹,通入N2,待排净装置内空气后,关闭弹簧夹,再打开A中分液漏斗活塞。
丙同学进行了进一步的改进:在B和C之间增加盛放CCl4的洗气瓶D,目的是     。
根据乙同学和丙同学改进后的方案进行实验,C中产生白色沉淀,得出的结论为氧化性:H2O2>SO2。
(5)ⅲ中滴入少量H2O2溶液没有明显变化,提出假设:
假设1:H2O2的量少,不能氧化Br-
假设2:B中有未反应的H2SO3
为验证假设2,应进行的实验操作及现象:取滴加少量H2O2溶液前的B中溶液于试管中,  
        ,假设2成立。
继续滴加H2O2溶液,一段时间后,溶液逐渐变成红棕色,此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6)通过上述全部实验,得出结论:H2O2、SO2、Br2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18.[14分]化合物H是一种抗艾滋病药物,某课题组设计的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①易被氧化;②。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有机物A的名称: 。
(2)在合成过程中,A→B的目的是 ,G→H的反应类型为 。
(3)化合物D的结构简式是 。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填标号)。
a.E分子中碳原子的杂化方式有3种
b.的反应类型是消去反应
c.化合物H的分子式是,易溶于水
(5)化合物N()是另一合成路线的中间体,化合物N有符合下列条件的同分异构体,写出其中的一种: 。
①含有苯环;
②谱显示有6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
③能发生水解反应,产物之一是甘氨酸()。
(6)以和为原料,制备的合成路线如下:
写出J→K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参考答案
1.【答案】B
2.【答案】C
3.【答案】D
4.【答案】D
5.【答案】C
6.【答案】D
7.【答案】A
8.【答案】C
9.【答案】C
10.【答案】C
11.【答案】B
12.【答案】C
13.【答案】D
14.【答案】D
15.【答案】使气固反应物充分接触,加快反应速率,使反应充分进行;4.5~9.3; 将 转化为  ;浸取;有Na2Cr2O7析出; H2SO4;阳 ;Na+
16.【答案】(1)①固体溶解,产生红棕色气体
②酸性条件下,NO3-有氧化性
③a:石墨电极/Pt电极
b:酸性FeSO4溶液/酸性Fe2(SO4)3溶液/酸性FeSO4与Fe2(SO4)3溶液
c:AgNO3溶液
组装好装置后,闭合K,当灵敏电流计指针不动时,向左池加入较浓Fe2(SO4)3溶液,指针偏转,向右池加入较浓AgNO3溶液,指针反向偏转
(2)①指示剂 ②
(3)①偏低
②Ag完全反应,无法确定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
17.【答案】(1)不是 (2)Br2+SO2+2H2OS+2Br-+4H+
(3)硫酸钡(或BaSO4)
(4)吸收挥发出来的Br2蒸气,防止干扰实验
(5)加热,将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溶液褪色 2Br-+2H++H2O2Br2+2H2O
(6)H2O2>Br2>SO2
18.【答案】(1)对氯苯胺或4-氯苯胺
(2) 保护氨基 取代反应
(3)
(4)bc
(5)(或或或)
(6)
第 page number 页,共 number of pages 页
第 page number 页,共 number of pages 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