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第一单元 地理工具与地理实践
第三节 地理实践
1.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利用模拟、虚拟等方式开展地理实验。
2.设计简单的调查方案,利用问卷、访谈等形式进行社会调查。
3.设计简单的考察方案,利用工具进行观察、观测等野外考察。
一、地理实验
认真阅读课本P24~P26内容,完成下列各题,并在书上做好标记。
1.概念:地理实验是指运用相关 、 和 ,按照一定的程序或方法,通过相关 检验地理结论或探索地理现象,进而获得地理事象 的学习方式。
2.实验范围:主要包括地理 、 等的制作与使用,以及一些 和 实验,通常在 课堂上进行。
本质特征
设备
软件
材料
地理活动
室内
模型
学具
演示
模拟
3.实验过程:先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包括实验 、实验
、实验 、实验 等,最后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
结论
目的
器材
步骤
二、社会调查
认真阅读课本P26~28内容,完成下列各题,并在书上做好标记。
1.概念:社会调查是指为了了解某一地理事象的实际情况,通过
、 、问卷回答等形式获取直接的地理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总结,得出结论或寻求解决方案的研究方法。
2.调查范围:社会调查侧重 地理内容的调查,如社区人口调查、城市交通状况调查、地区经济发展状况调查等。
实地调查
人员访谈
人文
3.调查过程:一般包括方案设计、过程探究、结果分析等,调查过程中需明确调查 、内容、分工、 和预期成果,并制订调查方案,通过 或 进行调查,最后对调查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
问卷
目的
方法
访谈
三、野外考察
认真阅读课本P28~P31内容,完成下列各题,并在书上做好标记。
1.概念:野外考察是指通过 观察、观测、调查的形式,认识某一地区内地理事物、地理现象的 和 ,进而获得有关地理事象 及 的学习方式。
2.考察范围:侧重对 地理环境的考察,如气象观测、天文观测、河流考察、植被考察、地形地貌考察等。
基本特征
实地
分布特点
影响因素
形成原因
自然
某校学生开展地理实验,设计如图1-3-1所示的实验装置。让水 槽与水平面保持15°左右的夹角,快速抽去挡板,让水流冲击砝码,测量砝码被水流冲出的距离,并做记录。据此完成1~3题。
知识点 1
地理实验
1.要想让砝码被水冲出的距离更远,下列对实验装置的调整,正确的是( )
A.调大夹角的度数 B.替换更重的砝码
C.减少容器中水量 D.增加水槽的宽度
A
2.该地理实验探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
A.地表植被与水土流失的关系
B.土壤质地与水土流失的关系
C.水量流速与河流水能的关系
D.河流水量与河流流速的关系
C
3.某同学用如图1-3-2所示的有植被覆盖的水槽替换原有的水槽,其他装置保持不变,实验发现砝码被水冲出的距离变短了。该同学的实验设计模拟的植被功能是 ( )
A.净化水质 B.涵养水源 C.防风固沙 D.调节气候
B
4.社会调查的形式主要有 ( )
①实地调查 ②模拟演示 ③问卷回答 ④人员访谈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知识点 2
社会调查
C
某学校七年级的地理老师组织学生去调查某社区留守老人的家庭情况。结合所学知识,完成5~7题。
5.下列调查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①明确调查目的 ②组织调查 ③汇总整理 ④结果分析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①③④ D.②③①④
A
6.调查过程时,需要明确哪些要素? ( )
①调查人员 ②调查对象 ③调查方法 ④调查内容 ⑤预期成果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D
7.下列叙述不属于此次调查内容的是 ( )
A.该社区留守老人的数量
B.该社区留守老人的健康状况
C.该社区外出务工子女回家探望老人的频率
D.该社区的植被分布情况
D
野外考察是提升地理实践力的重要途径之一。进行野外考察,需要保证安全,掌握方法。据此完成8~9题。
8.在山地考察时,遇到陡峭的岩壁,最适合的攀登方法是 ( )
A.直接攀爬,展现个人勇气
B.使用绳索和攀岩装备,确保安全
C.绕过岩壁,选择平缓路径
D.跟随前方考察队员,不考虑个人安全
知识点 3
野外考察
B
9.我们在进行野外考察时,应携带的工具有 ( )
①照相机 ②指南针 ③地图 ④望远镜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D
某地理小组做“影响气温的因素”分组实验,实验基本步骤:①将土瓶和水瓶放在冰箱冷藏5分钟并测量温度;②等待恢复室温再继续实验;③将土瓶和水瓶放在煤气灶旁边加热5分钟并测量温度。下表为实验数据。实验器材准备:一瓶土、一瓶水,室温约为22 ℃。据此完成10~11题。
项目 土瓶温度/℃ 水瓶温度/℃
室内温度 21.6 22.7
冰箱中降温(5分钟) 19.4 22.3
煤气灶旁升温(5分钟) 39.7 25.3
10.此实验验证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可能是 (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地势 D.经度位置
11.通过该实验最有可能得出的结论是 ( )
A.纬度越低,气温越高 B.陆地气温日较差大于海洋
C.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D.陆地气温总是要高于海洋
B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