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地球的运动 章末复习课 知识梳理课件(共45张PPT) 2025~2026学年度粤教·粤人版七上地理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 地球的运动 章末复习课 知识梳理课件(共45张PPT) 2025~2026学年度粤教·粤人版七上地理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27.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10-08 16:08: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5张PPT)
第三单元 地球的运动
第三单元章末复习课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和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和移动规律具体如图(图3-4-1)所示。
(1)太阳直射北半球时(春分→夏至→秋分),北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反之,太阳直射南半球时(秋分→冬至→春分),北半球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
(2)太阳直射点北移过程中(冬至→春分→夏至),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反之,太阳直射点南移过程中(夏至→秋分→冬至),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
2.在太阳光照图上确定节气和日期。
(1)侧视图(图3-4-2):判读关键是看极圈内的昼夜状况。以北半球为例,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为极昼,说明是夏至;如果是极夜,则为冬至;如果是昼夜平分,可判断是春分或秋分。
(2)极地俯视图(图3-4-3)。
①先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北逆南顺)或者极点(S或N)判断南北半球。
②找极圈,这里的极圈是一个圆圈(虚线),找到极圈以后,判断方法和侧视图是一样的。
【对点训练】
  【体育赛事】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于 2025年 2 月 7日至14日在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举行,这是继北京冬季奥运会后中国举办的又一重大国际综合性冰雪盛会。图3-4-4为地球公转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1.本届亚洲冬季运动会举办期间,地球公转的位置位于 (  )
A.甲—乙段
B.乙—丙段
C.丙—丁段
D.丁—甲段
D
2.本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开幕当天,哈尔滨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  )
A.昼长夜短 B.昼短夜长
C.昼夜等长 D.极昼
3.本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开幕当天,太阳直射点最接近 (  )
A.赤道 B.北回归线
C.南回归线 D.北极圈
B
A
  某同学利用地球仪和光源演示地球公转。图3-4-5为模拟地球公转实验图。据此完成4~5题。
4.当地球公转至图中③所示位置时,广东正值 (  )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C
5.地球公转演示运行至②时 (  )
A.甲和乙位于晨线上 
B.小红比小明更晚看到日出
C.丙和丁均有阳光直射现象
D.丁地正午日影达一年最长
A
1.一天中,正午时,物体的影子最短;早上和傍晚,物体影子长。一天中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是“长—短—长”。
2.同一时间,同一半球,纬度越高,影子越长(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除外)。
地球运动与物影关系的判断
3.一年中影子长短的变化规律。
①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上,
北温带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物体的影子
最长(如图3-4-7中O3所示),南温带相反;
②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上,北温带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物体的影子最短(如图3-4-7中O1所示),南温带相反。
【对点训练】
  【日常生活情境】飞檐,常被称为飞檐翘角,多指屋檐特别是屋角的檐部向上翘起,形如飞鸟展翅,这样不仅扩大了采光面,有利于排泄雨水,而且增添了建筑物向上的动感。图3-4-8为飞檐景观图,图3-4-9为普通屋顶光照原理图和飞檐屋顶光照原理图。据此完成6~7题。
6.从室内光照的角度考虑,飞檐的主要设计目的是 (  )
A.扩大夏季遮阳的面积
B.缩小夏季遮阳的面积
C.扩大冬季采光的面积
D.缩小冬季采光的面积
C
7.飞檐的设计理念主要受    影响。 (  )
A.昼夜长短的变化
B.地球的公转
C.地球的自转
D.设计师
B
  我国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分别在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个节气的当地正午时刻测量了学校旗杆的影子长度,测量结果如表3-4-1所示,图3-4-10为某日地球光照示意图。据此完成8~9题。
测量时间(节气) ① ② ③ ④
旗杆影长/米 5.2 0 5.2 12.8
8.当光照情况如图3-4-10所示时,该校正午旗杆影长对应表中节气
(  )
A.①  B.② 
C.③  D.④
9.该日,a、b、c、d四地昼长由长到短依次为 (  )
A.a、b、c、d  B.b、c、d、a 
C.d、c、b、a  D.c、b、d、a
D
C
  (2025江门期末)月食是一种特殊的天文现象,当月球运行至地球的阴影部分时,在月球和地球之间的地区会因为太阳光被地球所遮蔽,就看到月球被地球遮住部分的边缘是圆弧形。下图是月食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
1.月球、地球分别是( )
A.行星、恒星 B.星云、卫星
C.卫星、行星 D.行星、星云
2.月球绕着地球运动,构成( )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河外星系
3.月食现象可以推测( )
A.地球人口 B.地球气候
C.地球历史 D.地球形状
C
A
D
4.“天问一号”是我国的首个火星探测器。火星与地球邻近且环境最为相似,是人类走出地月系开展太空探测的首选目标。读太阳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太阳是一颗   (选填“恒星”或“行星”)。
(2)执行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的探测器被命名为“天问一号”,请在图中识别火星的位置为   (填序号)。
恒星


(3)目前我们知道的太阳系中唯一有生物生存的天体是   。
(4)近年来,科学家绘制出了目前最精确的银河系结构图。图乙是从
   (选填“上面”或“侧面”)观测银河系得出的。
地球
上面

1.用下面概念关系图对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进行归类。则甲、乙、丙分别表示( )
A.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
B.地月系、银河系、太阳系
C.太阳系、地月系、银河系
D.银河系、地月系、太阳系
A
  (2025梅州阶段练)宜居带也叫适合居住带,太阳系宜居带就是太阳系中适宜动植物以及微生物生存的一个范围。读太阳系宜居带示意图,完成2~3题。
2.宜居带主要位于( )
A.木星和土星之间 B.火星和木星之间
C.地球和火星之间 D.水星和地球之间
C
3.液态水的存在是宜居的重要条件之一,宜居带存在液态水主要得益于( )
A.行星距离太阳远近适中
B.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C.行星质量和体积适中
D.行星有稳定的太阳光照
A
  “好奇”号火星探测器确认火星上有适合生命存在的物质。分析检测显示,取出的岩石粉末含有黏土、硫酸盐和其他对生命非常关键的矿物成分。火星以二氧化碳为主的大气既稀薄又寒冷,如图为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高分辨率照相机抓拍到的“公牛眼”状陨石坑。据此完成4~5题。
4.相对于地球来说,火星更易遭陨石袭击,其原因是( )
A.火星公转速度快
B.火星大气稀薄
C.火星更靠近小行星带
D.火星的宇宙环境不安全
B
5.有人认为火星上曾经可能有生命存在,其依据可能是( )
A.火星属于类地行星
B.火星自西向东绕日公转
C.火星上发现有水存在的遗迹
D.火星距离地球较近
C
6.地球的宇宙环境指大气层外的环境。宇宙中运动着的天体因互相吸引和互相绕转形成天体系统,并组成了多层次的天体系统。图甲示意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图乙为太阳系模式图。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注:太阳系示意(非真实比例)

(1)图甲示意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其中,③天体系统的名称是  .
 ,级别最低的天体系统的中心天体是   。
(2)根据图甲中图②及图乙中的信息,描述地球在该天体系统中的位置。

河系
地球
参考答案: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与太阳平均距离约1.5亿千米;在太阳系的八颗行星公转轨道中,以太阳为中心,按距离太阳由近及远,地球排在第三位。
(3)观察图乙,说出该天体系统中行星的共同的运动特征。
参考答案:公转方向相同,均为自西向东;公转轨道均为椭圆(近似正圆);公转轨道几乎在同一平面上。
(4)地球具有适宜生命存在的温度和液态水,是至今为止我们已知唯一具有生命存在的星球。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图乙,概括利于地球上生命长期演化的条件。
参考答案: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稳定,地球与太阳距离适中,地球上昼夜更替的周期较适中。
(5)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列举生活中的例子,从不同角度(如地理环境,人类生活、生产等)说明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参考答案:太阳能热水器利用太阳辐射产生热水;太阳能电池板利用太阳辐射提供能量;太阳辐射使自然界的水产生三态变化,是水循环的根本动力;太阳辐射是植物光合作用的根本条件,是各种动植物的能量来源;等等。
  人类对宇宙充满了好奇,从未停止过探索宇宙的脚步。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人类一直向往着飞向太空,探索宇宙。下列不属于探索宇宙的工具的是( )
A.潜水艇 B.太空望远镜
C.载人航天飞船 D.运载火箭
A
2.下列关于人类探索宇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月球是除地球以外人类唯一登陆过的天体
B.古代人们也会观测和记录各种天文现象
C.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人类对宇宙的观察
D.宇宙是圆球形的,大小没有变化
D
  (2025湛江阶段练)2022年7月25日3时13分,问天实验舱成功对接天和核心舱,这是空间站有航天员在轨驻留期间首次进行空间交会对接。据此完成3~5题。
3.空间交会对接的两个空间站属于( )
A.太阳 B.水星
C.火星 D.卫星
4.问天实验舱与天和核心舱工作时利用的主要能源是( )
A.电能 B.太阳能
C.核能 D.生物能
D
B
5.中国探索宇宙的过程按时间顺序是( )
C
①“神舟十四号”航天员出舱
②“东方红一号”卫星
③“神舟五号”载人飞船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③① D.②①③
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旅行者1号”是由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研制的一艘无人外太阳系空间探测器,于1977年9月5日发射。它在1979年经过木星系统,1980年经过土星系统。它也是第一个提供了木星、土星以及其卫星详细照片的探测器。截至2023年1月1日,“旅行者1号”正处于距太阳237亿千米的位置。
(1)“旅行者1号”属于( )
A.宇宙飞船 B.人造卫星
C.空间探测器 D.空间站
C
(2)请以时间轴的形式,完成“旅行者1号”的太空旅行轨迹。
参考答案:①1977 ②经过土星系统 ③经过土星系统 ④2023
(3)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航空航天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航天员被送入太空执行各种各样的任务。写出你印象最深刻的一位航天员,并简单概括他(她)的主要事迹。
参考答案:2003年10月15日,我国航天员杨利伟乘“神舟五号”在太空中绕地球飞行了14圈,成为中国进入太空第一人。(答案合理即可)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几十年以来,几代航天人攻坚克难,终于完成了中国空间站在轨建造。结合材料,完成1~2题。
1.我国太空探索的成就不包括( )
A.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搭载首位航天员在轨飞行14圈后安全返回
B.“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是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太空实验室
C.我国成为全球首个采用水平井钻采技术试采海域天然气水合物的国家
D.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C
2.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有利于( )
①开发利用太空中丰富的生物资源 ②探索空间环境对人类生存的影响 ③利用太空的环境进行科学实验 ④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贡献中国方案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B
  2024年6月2日,“嫦娥六号”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在“鹊桥二号”中继星支持下,成功着陆月球背面,正式开始月背采样工作。下图为“嫦娥六号”月背采样图。据此完成3~4题。
3.月球是( )
A.有生命存在的星球
B.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
C.自身会发光的星球
D.围绕太阳公转的行星
B
4.“嫦娥六号”在“鹊桥二号”支持下成功将月背土壤带回地球,该
“鹊桥”是( )
A.专用中继通信卫星
B.跨越河流的通道
C.神话中的爱情桥梁
D.喜鹊搭起的桥梁
A
  月球是地球的天然卫星,其重力只有地球的1/6,昼夜温差可达
300 ℃,大气十分稀薄,太空辐射强烈。中国计划在2030年前实现中国人首次登陆月球。2025年2月中国载人月球探测任务登月服命名为
“望宇”。据此完成5~7题。
5.登月服不同于普通服饰,其属于( )
A.新能源产品
B.高新技术产品
C.传统工业品
D.轻工业产品
B
6.人类登上月球要克服的困难有( )
①重力较小 ②昼夜温差大 ③洪涝灾害 ④太空辐射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7.“2030年前实现中国人登陆月球”的重要保障是( )
A.科技人才
B.交通运输
C.矿产资源
D.人口数量
D
A
8.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21年5月15日,在经历了296天的太空之旅后,“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所携带的“祝融号”火星车及其着陆组合体,成功降落在火星北半球的乌托邦平原南部,实现了中国航天史无前例的突破:“天问一号”成为中国首颗人造火星卫星。“祝融号”成为中国首个火星巡视器(火星车)!中国成为第三个真正“踏上”(成功着陆)火星的国家,也是首次火星探测即实现着陆的国家。
(1)“祝融号”探测器太阳能电池板形状像蝴蝶翅膀,可以竖起来、抖动。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克服火星上的下列哪种现象带来的不利影响
( )
A.昼夜温差大 B.沙尘暴
C.辐射大 D.大气稀薄
(2)火星表面是否有大气
B
参考答案:有。
(3)如果火星上存在生命,则火星应具备的条件有哪些
参考答案:适宜的温度、适合生命呼吸的大气、足够的液态水。
(4)分析“祝融号”探测火星对我国有哪些意义。
参考答案:体现了中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意味着中国在火星探测的顺利实施。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