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 第5周 氯及其化合物 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 第5周 氯及其化合物 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0.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10-10 09:48: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5周 氯及其化合物
(时间:30 min 满分:42分)
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当足量的Cl2或盐酸分别与下列金属反应时,均有MCl2型化合物生成的是(  )
A.Al B.Mg C.Cu D.Ag
2.(2025·浙江杭州重点中学高一期中)下列消毒剂的有效成分属于盐的是(  )
A.氯水 B.臭氧 C.漂白粉 D.酒精
3.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突发事件,我们要善于利用学过的知识,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保护自己。如果发生了氯气泄漏,以下自救得当的是(  )
A.用沾小苏打水的毛巾捂住口鼻撤退 B.向地势低的地方撤离
C.观察风向,顺风撤离 D.在室内放一盆水
4.能证明某溶液中含有NaCl的是(  )
A.焰色试验是黄色
B.溶液有咸味
C.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稀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D.焰色试验是黄色,同时又能与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5.实验室用MnO2和浓盐酸制Cl2时,有如下操作:①连好装置,检查气密性;②缓缓加热;③加入MnO2粉末;④从装有浓盐酸的分液漏斗中加入浓盐酸;⑤将多余氯气用NaOH溶液吸收;⑥用向上排气收集氯气。顺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⑥⑤ B.③④②①⑥⑤
C.①④③②⑥⑤ D.①③④②⑥⑤
6.漂白粉、“84”消毒液等含氯消毒剂常用于杀灭病毒,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CaCl2和Ca(ClO)2
B.工业上制“84”消毒液的原理为2NaOH+Cl2===NaCl+NaClO+H2O
C.工业上制取漂白粉是将Cl2通入石灰乳中
D.洁厕灵(含盐酸)不能与“84”消毒液混用的原因是两种溶液混合时产生的HClO易分解
7.(2025·浙江杭州学军中学高一期中)下列有关新制氯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新制氯水呈黄绿色,是因为氯水中含有Cl2
B.新制氯水滴到Na2CO3溶液中,有气泡产生,说明氯水呈酸性
C.新制氯水滴到硝酸银溶液中,能产生白色沉淀
D.新制氯水光照一段时间,酸性会减弱
8.(2025·广东佛山模拟)工业制备盐酸以H2和Cl2为原料。实验室将在空气中点燃的气体a缓慢伸入集气瓶中模拟制备少量HCl(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A.气体a是Cl2
B.工业上不能采用混合光照的方法制备HCl
C.反应过程中集气瓶口有白雾生成
D.实验方案会用到、等图标进行提示
9.现有盐酸、氯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和氯水四种溶液,可用来区别它们的一种试剂是(  )
A.AgNO3溶液 B.酚酞溶液
C.紫色石蕊溶液 D.饱和食盐水
10.如图所示实验装置,烧瓶内充满氯气,底部有一层细沙(不参与反应),在细沙上放一小块钠,再用滴管从a口滴下几滴水,恰好落在钠块上,瓶内发生剧烈反应。下列对此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所充氯气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B.玻璃导管具有平衡气压的作用
C.烧瓶中氯气与两种物质发生了反应 D.反应中,烧瓶内充满了白色烟雾
11.(2025·浙江宁波高一期中)氯元素是一种重要的“成盐元素”,氯的部分价—类二维图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c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B.b属于电解质,但熔融状态下不导电
C.c的稳定性差,其溶液久置后酸性减弱 D.a和b均能与碱反应生成d
12.(2025·广东珠海高一期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Ⅰ实验收集到的Cl2中只含有HCl一种杂质
B.图Ⅱ实验可用于测定氯水的pH
C.图Ⅲ实验中产生了棕黄色的雾
D.图Ⅳ实验现象不能说明干燥的氯气有漂白性
13.实验表明:将氯水滴加到蓝色石蕊试纸上,试纸上会出现如图所示的半径慢慢扩大的内外两个圆环,且两环颜色不同,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此实验表明氯水具有酸性、漂白性
B.内环呈白色,外环呈红色或浅红色
C.氯水中形成次氯酸的反应中还原产物是HClO
D.内外环上颜色的差异表明此变化过程中,盐酸与指示剂的反应比氧化还原反应快
14.(2025·浙江杭州高一期末)室温下,用图1所示装置向装有一瓶氯气的集气瓶中添加适量的蒸馏水,振荡,先利用注射器加NaOH溶液,再利用注射器加稀盐酸,测得集气瓶内的压强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若将Cl2换为SO2,阶段①压强变化更大(已知:25℃时,1体积的水可溶解约40体积的SO2)
B.若将Cl2换为CO2,所得压强变化趋势与图2相似
C.阶段②的压强变小,可利用该过程发生的反应制备漂白液
D.阶段③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Cl-+HClO===Cl2↑+H2O
第5周答案与解析
1.B 解析:铝与氯气或盐酸反应均生成氯化铝,A错误;镁与氯气或盐酸反应均生成氯化镁,B正确;铜不与盐酸反应,C错误;氯气与银反应生成氯化银,盐酸不与银反应,D错误。
2.C 解析:氯水中起消毒剂作用的成分是HClO,属于酸,A错误;臭氧(O3)属于单质,B错误;漂白粉的有效成分为Ca(ClO)2,属于盐,C正确;酒精不属于盐,D错误。
3.A 解析:小苏打为NaHCO3,其水溶液显碱性,能吸收氯气,故A正确;氯气密度比空气大,应向地势高的地方撤离,故B错误;逆风撤离,才可以脱离氯气笼罩,故C错误;氯气虽然能溶于水,但在水中溶解度较小,故D错误。
4.D 解析:要证明含有Na+,则焰色试验为黄色;要证明含有Cl-,则加入稀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后生成白色沉淀,则D正确。
5.D 解析:制取氯气的正确操作步骤:先连接装置、检查气密性,然后装入试剂:先向烧瓶中装入二氧化锰,再从装有浓盐酸的分液漏斗中加入浓盐酸,下一步进行加热制取、收集氯气,由于氯气有毒,最后需要进行尾气吸收,故正确的排序为①③④②⑥⑤,故选D。
6.D 解析:氯气与石灰乳反应制备漂白粉,则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CaCl2和Ca(ClO)2,有效成分为Ca(ClO)2,故A正确;氯气与NaOH溶液反应制备“84”消毒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2NaOH===NaCl+NaClO+H2O,故B正确;将Cl2通入冷的石灰乳中制漂白粉,反应生成氯化钙、次氯酸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l2+2Ca(OH)2===Ca(ClO)2+CaCl2+2H2O,故C正确;洁厕灵含盐酸、“84”消毒液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二者混合会生成有毒的氯气,减小ClO-的量,所以二者不能混用,故D错误。
7.D 解析:氯气为黄绿色气体,新制氯水呈黄绿色,是因为氯水中含有未反应的Cl2,故A正确;新制氯水滴到Na2CO3溶液中,有气泡产生,说明氯水呈酸性,可与C反应产生CO2,故B正确;新制氯水中含有氯离子,滴到硝酸银溶液中,能产生白色沉淀,故C正确;新制氯水光照一段时间,次氯酸会分解生成盐酸和氧气,酸性会增强,故D错误。
8.A 解析:气体a是H2,氢气在氯气中安静的燃烧生成氯化氢,故A错误;氢气与Cl2的混合气体在光照条件下发生爆炸,工业上不能采用混合光照的方法制备HCl,故B正确;反应生成HCl,氯化氢在瓶口吸收水蒸气形成酸雾,故在集气瓶口有白雾生成,故C正确;该反应是燃烧反应且氯气有毒,故需要、等图标进行提示,故D正确。
9.C 解析:盐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NaCl溶液遇紫色石蕊溶液无明显现象;NaOH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氯水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故C正确。
10.C 解析:氯气密度比空气大,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A正确; 玻璃导管与大气相连,具有平衡气压的作用,故B正确; Na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放热,同时Na、水、氢气、氢氧化钠均与氯气反应,故C错误; 钠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使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固体颗粒,氯气与氢气反应有HCl生成,与水蒸气结合,故为白色烟雾,故D正确。
11.C 解析:由价—类二维图可得出,a为Cl2,b为HCl,c为HClO,d为含氯离子的盐,e为氯酸盐。a、c分别为Cl2、HClO,其中含有的Cl元素均处于中间价态,也就是Cl元素的化合价既能升高又能降低,所以既有还原性又有氧化性,A正确;b为HCl,属于电解质,但其由分子构成,熔融状态下不能电离出离子,所以不导电,B正确;c为HClO,属于弱酸,见光或受热时都会发生分解,稳定性差,其溶液久置后会分解生成盐酸和氧气,酸性增强,C错误;a为Cl2,b为HCl,a和b均能与碱反应,如与氢氧化钠反应:Cl2+2NaOH===NaCl+NaClO+H2O,后者发生酸碱中和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所以都能生成氯化钠,D正确。
12.D 解析:图I实验收集到的氯气中含有HCl、水蒸气两种杂质,故A错误;氯水中含有次氯酸,次氯酸具有漂白性,不能用pH试纸测氯水的pH,故B错误;图III实验中生成氯化铜,现象为产生了棕黄色的烟,故C错误;鲜花中含有水,氯气和水反应生成具有漂白性的次氯酸,鲜花褪色,不能说明干燥的氯气有漂白性,故D正确。
13.C 解析:由氯水的成分和实验现象可知,该实验能表明氯水具有酸性、漂白性,A正确;内环呈白色,外环呈红色或浅红色,内环是HClO起作用,外环是H+起作用,B正确;Cl2+H2OHCl+HClO,还原产物是HCl,HClO是氧化产物,C错误;由题给现象可知,D正确。
14.D 解析:SO2在水中的溶解度比Cl2大,故将Cl2换为SO2,阶段①压强变化更大,A正确;若将Cl2换为CO2,发生的反应为CO2+H2OH2CO3、CO2+2NaOH===Na2CO3+H2O、Na2CO3+2HCl==2NaCl+CO2↑+H2O,压强变化与气体的体积变化成正比,与图2趋势相似,B正确;阶段②的压强变小,说明氢氧化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次氯酸钠,可利用该过程发生的反应制备漂白液,C正确;阶段②为氢氧化钠与氯气反应完全,生成氯化钠和次氯酸钠,继续加入稀盐酸,阶段③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H++Cl-+ClO-===Cl2↑+H2O,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