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 第4周 钠及其化合物 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 第4周 钠及其化合物 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1.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10-10 09:48: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4周 钠及其化合物
(时间:30 min 满分:42分)
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2025·广东广州高一阶段练习)下列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的是(  )
A.NaHCO3 B.NaOH C.Cu(OH)2 D.Ca(OH)2
2.(2025·广东珠海高一期中)下列关于钠及其化合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钠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黄色的火焰
B.Na2O2是白色固体
C.Na2O2中阳离子与阴离子的个数之比为2:1
D.Na2O是碱性氧化物
3.(2025·浙江杭州高一期末)常温下能与NaOH溶液反应,过程中NaHCO3体现的性质是(  )
A.不稳定性 B.还原性 C.碱性 D.酸性
4.(2025·浙江衢州高一期中)下列常见物质的俗称或主要成分与化学式相对应的是(  )
A.小苏打:Na2CO3 B.磁铁矿:Fe3O4 C.生石灰:CaCO3 D.苛性钠:Na2O
5.(2025·江苏宿迁高一期中)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
A.Na2O2有强氧化性,可用作漂白剂
B.Na有导电性,可用于制备Ti
C.NaOH显碱性,可用作干燥剂
D.NaHCO3受热易分解,可用于中和食品的酸味
6.(2025·广东珠海高一期中)下列各组中两种溶液间的反应,均可用同一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  )
A.NaOH和H2SO4,Cu(OH)2和H2SO4 B.HCl和Na2CO3,HCl和NaHCO3
C.BaCl2和Na2SO4,Ba(OH)2和Na2SO4 D.CH3COOH和Na2CO3,H2SO4和Na2CO3
7.(2025·浙江衢州高一期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金属Na着火,应用干燥的沙土灭火
B.如果不慎将碱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1%的硼酸
C.实验剩余试剂都不能放回原试剂瓶,防止污染瓶中试剂
D.某些强氧化剂如KMnO4、KClO3等固体不能随便丢弃,否则有安全隐患
8.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正确的是(  )
A.NaHCO3Na2CO3 B.NaNa2O2
C.FeFe2O3 D.FeCl3溶液Fe
9.焰色试验过程中铂丝的清洗和灼烧与钾的焰色的观察两项操作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每次实验中都要先将铂丝灼烧至与原来火焰颜色相同,再蘸取被检验的物质
B.钾的焰色要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目的是滤去钠元素的黄色光
C.实验时最好选择本身颜色较深的火焰
D.不能用铜丝代替铂丝进行实验
10.(2025·浙江丽水高一阶段练习)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氧化钠和足量的水反应:O2-+H2O===2OH-
B.碳酸氢钠溶液与NaOH溶液混合:HC+OH-===CO2↑+H2O
C.用盐酸除去水壶中的水垢(CaCO3):CaCO3+2H+===Ca2++CO2↑+H2O
D.金属Na与H2O反应:Na+2H2O===Na++2OH-+H2↑
11.(2025·江苏苏州高一期末)侯氏制碱法的工业流程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沉淀池”中应在饱和食盐水中先通入足量CO2
B.“母液”可获得副产品NH4Cl
C.循环Ⅱ的物质是CO2
D.用AgNO3溶液和稀硝酸检验“沉淀池”中沉淀是否洗净
12.(2025·浙江丽水高一阶段练习)下列除杂方法及试剂正确的是(  )
选项 A B C D
混合物(括号内为杂质) Na2CO3固体(NaHCO3) NaHCO3溶液(Na2CO3) CO2(CO) Na2CO3溶液(NaHCO3)
除杂方法及试剂 加入NaOH固体 通入少量HCl 通入O2,点燃 加入适量NaOH溶液
13.(2025·浙江宁波高一期中)为探究碳酸钠及碳酸氢钠的部分性质,设计如图装置和实验(①和②中所用稀盐酸的浓度相同,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溶液的浓度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滴加稀盐酸过程中,产生气体的速度①>②
B.滴加稀盐酸前,①比②红色更深
C.图③可验证Na2CO3和NaHCO3的热稳定性,其中甲为Na2CO3
D.图③中棉花的作用是吸收水蒸气
14.(2025·浙江杭州高一期中)学习小组探究Na2O2与水反应。取一定量的Na2O2粉末加入40 mL水中,充分反应得溶液A(溶液体积几乎无变化),均分两份进行以下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由实验ⅱ、ⅲ中现象可推知,Na2O2中加H2O发生反应:Na2O2+2H2O===2NaOH+H2O2
B.由实验ⅱ、ⅲ、ⅳ可知,实验ⅱ中溶液褪色与H2O2有关
C.由实验ⅳ、ⅴ可知,实验ⅳ中溶液褪色的原因是OH-的浓度较大
D.向褪色后的实验ⅱ溶液中,滴加少量的盐酸,溶液最终变成红色
第4周答案与解析
1.A 解析:NaHCO3具有微弱碱性且能与盐酸反应从而减少胃中盐酸的量,故A符合题意;NaOH有腐蚀性,不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故B不符合题意;Cu(OH)2能与盐酸反应,但生成的氯化铜有毒,不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故C不符合题意;Ca(OH)2能与盐酸反应,但氢氧化钙具有腐蚀性,不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故D不符合题意。
2.B 解析:钠在空气中点燃时,迅速熔化为一个闪亮的小球,发出黄色火焰,A项正确;Na2O2是淡黄色固体,B项错误;过氧化钠由钠离子和过氧根离子构成,阳离子与阴离子的个数之比为2∶1,C项正确;Na2O与酸反应只生成盐和水,故Na2O是碱性氧化物,D项正确。
3.D 解析:不稳定性指受热分解,此反应未体现,A错误;反应无电子转移,非氧化还原,不涉及还原性,B错误;反应中HC并非体现碱性,C错误;NaHCO3与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HCO3+NaOH===Na2CO3+H2O,反应中HC结合OH-,体现了提供H+的性质,即酸性,D正确。
4.B 解析:NaHCO3的俗称是小苏打,Na2CO3俗称纯碱,A项错误;Fe3O4具有磁性,俗称磁铁矿,B项正确;生石灰是CaO的俗称,CaCO3俗称石灰石或大理石,C项错误;苛性钠是NaOH的俗称,D项错误。
5.A 解析:Na2O2具有漂白性,是因为其具有强氧化性,A正确;Na有导电性,与制备金属Ti无关联,B错误;NaOH具有吸水性,可用作干燥剂,C错误;NaHCO3可以与酸反应,故可用于中和食品的酸味,D错误。
6.C 解析:NaOH和H2SO4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OH-===H2O,Cu(OH)2与H2SO4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OH)2+2H+===Cu2++2H2O,故A不选;HCl和Na2CO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H++C===CO2↑+H2O或H++C===HC,HCl和NaHCO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HC===CO2↑+H2O,故B不选;BaCl2和Na2SO4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Ba2+===BaSO4↓,Ba(OH)2和Na2SO4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Ba2+===BaSO4↓,故C选;CH3COOH和Na2CO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CH3COOH+C===2CH3COO-+CO2↑+H2O,H2SO4和Na2CO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H++C===CO2↑+H2O或H++C===HC,故D不选。
7.C 解析:Na与水反应生成氢气,氢气易燃易爆,Na着火生成过氧化钠,过氧化钠与水、二氧化碳都能反应生成氧气,氧气助燃,所以Na着火应用干燥的沙土灭火,A项正确;如果不慎将碱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通过冲洗,降低碱的浓度,从而减少对皮肤的损害,然后涂上1%的硼酸,来中和残余的碱,B项正确;实验剩余试剂不能放回原试剂瓶,防止污染瓶中试剂,但是钠、钾和白磷等特殊试剂可以放回原试剂瓶,C项错误;未用完的强氧化剂如KMnO4、KClO3等固体不能随便丢弃,一旦这些强氧化剂与还原剂接触,可能发生爆炸,可配成溶液或通过化学反应将其转化为一般化学品后,再进行常规处理,D项正确。
8.A 解析: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A正确;钠与氧气常温下反应生成Na2O,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Na2O2,B错误;铁与氧气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Fe3O4,C错误;Na不能置换出FeCl3(溶液)中的Fe,而是会生成Fe(OH)3,D错误。
9.C 解析:实验时应选择本身颜色较浅的火焰,这样更易观察被检验物质元素的焰色。
10.C 解析:氧化钠和足量的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a2O+H2O===2Na++2OH-,故A错误;碳酸氢钠溶液与NaOH溶液混合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C+OH-===C+H2O,故B错误;用盐酸除去水壶中的水垢,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故C正确;金属Na与H2O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Na+2H2O===2Na++2OH-+H2↑,故D错误。
11.A 解析:向饱和食盐水中先通入氨气,再通入二氧化碳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铵,母液中主要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和氯化铵,母液可以循环使用,碳酸氢钠煅烧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可以参与上一步循环反应。氨气极易溶于水,因此“沉淀池”的饱和食盐水中先通入足量NH3,再通入CO2才能吸收更多的CO2,A错误;生成碳酸氢钠的同时还有氯化铵生成,则从“母液”中可获得副产品NH4Cl,B正确;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因此循环Ⅱ利用的物质是CO2,C正确;如果沉淀池中的沉淀未洗涤干净会含有Cl-,氯化银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所以可用AgNO3溶液和稀硝酸检验沉淀中是否含有NaCl,D正确。
12.D 解析:Na2CO3固体(NaHCO3)用直接加热的方法除去杂质,若用NaOH固体,常温下NaOH固体和Na2CO3固体之间不发生反应,会引入新杂质NaOH,A错误;NaHCO3溶液(Na2CO3)中通入少量HCl,会引入Cl-杂质,B错误;CO2(CO)中通入O2,点燃,会引入O2杂质,C错误;Na2CO3溶液(NaHCO3)加入适量NaOH溶液,发生反应NaHCO3+NaOH===Na2CO3+H2O,可以除去Na2CO3溶液中的NaHCO3杂质且不引入其他杂质,D正确。
13.B 解析:Na2CO3+HCl===NaCl+NaHCO3、NaHCO3+HCl===NaCl+H2O+CO2↑,由反应方程式可以看出,Na2CO3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起初不产生气泡,而NaHCO3溶液中滴加稀盐酸,立即产生气泡,所以滴加稀盐酸过程中,产生气体的速度①<②,A不正确;碱性溶液能使酚酞变红色,由于相同浓度Na2CO3溶液的碱性比NaHCO3强,所以滴加稀盐酸前,①比②红色更深,B正确;套管实验中,外管受热温度高于内管,验证Na2CO3和NaHCO3的热稳定性时,热稳定差的物质应放在内管,所以甲应为NaHCO3,C不正确;图③中棉花的作用是防止固体粉末进入导管,从而使导管堵塞,D不正确。
14.D 解析:实验ⅱ溶液变红,说明Na2O2与水反应生成了碱性物质,20s后溶液褪色,说明生成了具有漂白性的物质,实验ⅲ加入MnO2后产生了O2,说明Na2O2与水反应生成了H2O2,H2O2在MnO2的催化下分解产生了氧气,因此Na2O2中加水发生反应:Na2O2+2H2O==2NaOH+H2O2,故A正确;由ii、iii、iv反应现象分析可知,ⅱ中溶液红色褪去的主要原因是生成的过氧化氢具有漂白性,故B正确;由iv、v可知,在碱性溶液中酚酞变红色和氢氧根离子浓度有关,滴入酚酞溶液变红色,10分钟后溶液褪色,再滴入盐酸反应后氢氧根离子浓度减小,溶液变红色,说明iv中溶液红色褪去是因为OH-的浓度较大,故C正确;实验ⅱ中溶液红色褪去的主要原因是生成了具有漂白性的过氧化氢,过氧化氢的漂白作用不可逆,向ii中褪色后的溶液中滴加盐酸,溶液最终不会变成红色,故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