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周 钠、氯及其化合物综合练
(时间:30 min 满分:42分)
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2025·浙江嘉兴高一期中)下列有关物质的分类不正确的是( )
A.Na2O2:碱性氧化物 B.HClO:酸
C.Fe(OH)3胶体:混合物 D.Na2CO3·10H2O:盐
2.(2025·浙江丽水五校发展共同体高一阶段练习)下列有关金属Na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钠很软,能用刀切割 B.钠在常温下与氧气反应,生成Na2O2
C.金属钠常保存在石蜡油或煤油中 D.实验室中,金属钠意外着火时,需用干燥的沙土灭火
3.(2025·浙江丽水高一阶段练习)下列关于焰色试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焰色试验体现的是物质的物理性质
B.所有的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灼烧时都会使火焰呈现出特征颜色
C.焰色试验中用稀硫酸将铂丝洗净
D.NaCl固体和Na2CO3固体用焰色试验就能鉴别
4.(2025·浙江嘉兴八校联盟高一期中)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可做呼吸面具的供氧剂
B.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溶液均显碱性,碳酸氢钠可用作食用碱,碳酸钠可用作工业用碱
C.漂白液、漂白粉和漂粉精既可作漂白棉、麻、纸张的漂白剂,又可用作游泳池等场所的消毒剂
D.氯气能使鲜花褪色,说明氯气有漂白性
5.(2025·浙江嘉兴高一期中)下列实验装置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比较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
B.检验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产物之一:
C.除氯气中的氯化氢气体:
D.测新制氯水的pH:
6.(2025·江苏镇江高一期中)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物质间转化能实现的是( )
A.NaNa2O B.Cl2FeCl2
C.Ca(OH)2溶液漂白粉 D.NaNaCl
7.用如图所示方法,检验某固体中是否含有C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是BaCl2溶液,②是稀盐酸
B.①是稀盐酸,②是稀BaCl2溶液
C.①是稀硝酸,②是AgNO3溶液
D.①是稀硫酸,②是AgNO3溶液
8.(2025·浙江宁波高一期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未用完的钠不可以放回原试剂瓶
B.向Na2CO3饱和溶液中通入CO2,有NaHCO3结晶析出
C.等质量的Na2CO3和NaHCO3分别和足量盐酸反应,NaHCO3耗酸多
D.向稀盐酸中逐滴加入Na2CO3溶液,实验开始观察不到有气体产生
9.(2025·浙江杭州四中高一期末)元素的价类二维图是我们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相关知识的重要模型和工具。下图为钠元素的价类二维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NaH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价
B.将一小块b加入CuSO4溶液中,溶液蓝色褪去,有红色固体出现
C.若c是Na2O2,其阳离子与阴离子个数比为
D.若e是Na2CO3,将其晶体溶于水时放热,滴加酚酞使溶液变红
10.(2025·浙江衢州高一期中)下列有关Na2CO3和NaHCO3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同温同浓度的两种溶液,碱性:Na2CO3>NaHCO3
B.向碳酸钠中加少量水后,碳酸钠结块变成晶体,并伴随着放热现象
C.相同浓度的两种溶液,可用Ca(OH)2溶液鉴别
D.a g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充分加热,质量减少b g,由a、b可求出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11.(2025·浙江杭州高一期中)某实验小组利用数字化实验仪器对新制氯水在光照条件下的反应进行探究,如图是光照过程中氯水的pH变化情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由图像可知,随着光照反应的进行,氯水的pH大体呈现下降的趋势
B.新制氯水中含有H2O、Cl2、HClO这三种分子
C.光照过程中,氯水中的次氯酸分解产生HCl,溶液的酸性增强
D.取少量氯水滴入几滴AgNO3溶液,若出现白色沉淀证明HClO已经完全分解
12.无水三氯化铁(FeCl3)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催化剂,利用如图装置可制备。
已知:①FeCl3具有强烈的吸水性,能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潮解;②FeCl3在100 ℃左右易升华。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中浓硫酸的作用是干燥Cl2
B.B中硬质玻璃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l2+2Fe2FeCl3
C.实验时可观察到硬质玻璃管中产生蓝色的烟雾,铁粉逐渐减少
D.C中冷水的作用是冷凝FeCl3
13.为检验某漂白粉是否变质,进行下列探究实验:
实验1:取5 g漂白粉样品于烧杯中,加足量蒸馏水并搅拌,观察到有固体不溶解。
实验2:静置,取少量实验1的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放入红色花瓣,观察到花瓣褪色。
实验3:另取5 g漂白粉样品于试管中,滴加浓盐酸,观察到有气体产生。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工业上将氯气通入冷的石灰乳中制得漂白粉
B.实验1和实验2说明该漂白粉已部分变质
C.实验3中产生的气体只有氯气
D.实验3中下列反应的电子转移可表示为
14.(2025·浙江丽水高一阶段练习)A、B、C、D四种物质可以发生如图所示转化关系,已知B、C焰色均为黄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A为Na,则B→C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OH-+CO2===C+H2O
B.若D为HCl,则A为NaHCO3
C.若A为NaOH,则往饱和的B溶液中充入足量的D,有沉淀产生
D.若A为CO2,则C为一种热稳定弱,受热易分解的物质
第6周答案与解析
1.A 解析:碱性氧化物是指能与酸反应且只生成盐和水的金属氧化物,而Na2O2与酸反应会生成盐、水和氧气,它是过氧化物,而非碱性氧化物,A错误;HClO是酸,在水中解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H+,符合酸的定义,B正确;Fe(OH)3胶体是分散质和分散剂组成的分散系,属于混合物,C正确;Na2CO3·10H2O是碳酸钠的结晶水合物,由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组成,属于盐类,D正确。
2.B 解析:金属钠很软,能用刀切割,故A正确;钠在常温下与氧气反应生成Na2O,加热时反应生成Na2O2,故B错误;钠易与氧气、水反应,金属钠常保存在石蜡油或煤油中,故C正确;钠性质活泼,与水发生剧烈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不能用水灭火,且钠着火时生成的过氧化钠与水、二氧化碳都能反应生成氧气,氧气助燃,所以实验室中,金属钠意外着火时可用沙土盖灭,故D正确。
3.A 解析:焰色试验是物理变化,体现的是物质的物理性质,故A正确;许多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会使火焰呈现一定的颜色,但Fe、Pt等在灼烧时火焰呈无色,故B错误;焰色试验中用稀盐酸将铂丝洗净,稀硫酸难挥发,故C错误;NaCl固体和Na2CO3固体的焰色都是黄色,不能用焰色试验鉴别,故D错误。
4.D 解析:Na2O2可与H2O、CO2发生反应生成O2,2Na2O2+2H2O===4NaOH +O2↑、2Na2O2+2CO2===2Na2CO3+O2,可在呼吸面具或潜水艇中作为氧气来源,A正确;NaHCO3、Na2CO3水溶液均显碱性,故碳酸氢钠可用作食用碱,碳酸钠因具有一定的腐蚀性而常用作工业用碱,B正确;由于漂白粉、漂白液、漂粉精有强氧化性,使其具有漂白性,故这三种物质既可作漂白棉、麻、纸张的漂白剂,又可用作游泳池等场所的消毒剂,C正确;氯气能使鲜花褪色,是氯气与鲜花中水反应生成次氯酸,次氯酸具有漂白性,不能说明氯气有漂白性,实际上干燥的氯气没有漂白性,D错误。
5.B 解析:应该把碳酸钠放入大试管中,碳酸氢钠放入小试管中,A错误;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产物之一氧气,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B正确;氯气也与氢氧化钠反应,应该用饱和食盐水,C错误;次氯酸具有漂白性,不能用pH试纸测氯水的pH,D错误。
6.D 解析:钠和氧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Na2O2,故A错误;铁在氯气中加热生成FeCl3,故B错误;冷的石灰乳和氯气反应制备漂白粉,故C错误;钠能与氯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NaCl,故D正确。
7.C 解析:氯离子的特征离子反应是可以和银离子反应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氯离子的检验方法是向待测液中滴加硝酸酸化,再加入硝酸银溶液,如果出现白色沉淀,则含有氯离子;①是BaCl2溶液或①是稀盐酸,引入氯离子,①是稀硫酸,②是AgNO3溶液,无氯离子,硫酸银微溶干扰检验;C正确。
8.B 解析:钠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蒸气反应,实验未用完的钠不能随意丢弃,应放回原试剂瓶,否则会发生意外事故,A错误;向Na2CO3饱和溶液中通入CO2,反应生成碳酸氢钠,溶剂水被消耗,且NaHCO3溶解度小于Na2CO3,会有NaHCO3结晶析出,B正确;等质量的Na2CO3和NaHCO3,因Na2CO3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大,则二者分别与HCl反应,根据离子方程式:2H++C===CO2↑+H2O、H++HC===CO2↑+H2O可知:Na2CO3消耗的盐酸多,C错误;向稀盐酸中逐滴加入碳酸钠开始即发生反应2H++C===CO2↑+H2O,开始有气泡产生,D错误。
9.D 解析:根据钠元素的价类二维图,a是NaH,b是Na,c是Na2O或Na2O2,d是NaOH,e是钠盐,据此回答。NaH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A错误;将一小块Na加入CuSO4溶液中,钠先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不会析出红色的铜,B错误;若c是Na2O2,Na2O2由Na+、构成,其阳离子与阴离子个数比为2∶1,C错误;若e是Na2CO3,将其晶体溶于水时放热,且水溶液呈碱性,滴加酚酞溶液变红,D正确。
10.C 解析:同温同浓度的两种溶液的碱性:Na2CO3>NaHCO3,A正确;向碳酸钠中加少量水后,碳酸钠结块变成晶体,生成碳酸钠结晶水合物,并伴随着放热现象,B正确;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都可以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不可鉴别,C错误;取a gNa2CO3和NaHCO3的固体混合物充分加热,质量减少b g,减少的质量为NaHCO3分解产生的H2O、CO2的质量,根据物质反应方程式中转化关系2NaHCO3Na2CO3+CO2↑+H2O,可得分解的NaHCO3的质量,进而可测定出Na2CO3的质量及其质量分数,D正确。
11.D 解析:随着光照的进行,不断发生反应2HClO2HCl+O2↑,弱酸HClO不断分解为强酸HCl,氯水的pH大体呈现下降的趋势,A正确;新制氯水是将氯气通入水中形成的,溶解在水中的氯气有一部分与水反应生成H+、Cl-和HClO,则新制氯水中含有H2O、Cl2、HClO这三种分子,B正确;光照过程中,氯水中的次氯酸不断发生分解,产生盐酸和氧气,溶液的酸性增强,C正确;取少量氯水滴入几滴AgNO3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表明溶液中含有Cl-,因为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也可能来源于盐酸电离的Cl-,所以它不一定来自HClO分解,即便来自HClO分解,也不能证明氯水分解完全,D错误。
12.C 解析: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在A中浓硫酸的作用是干燥Cl2,A正确;Cl2具有强氧化性,在B中硬质玻璃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Cl2+2Fe2FeCl3,B正确;FeCl3是棕褐色固体物质,因此实验时可观察到硬质玻璃管中产生棕褐色的烟,铁粉逐渐减少,C错误;由于FeCl3在100 ℃左右易升华,因此装置C中冷水的作用是冷凝FeCl3,便于固体物质的收集,D正确。
13.C 解析:工业上将氯气通入冷的石灰乳中制得漂白粉,故A正确;实验1和实验2说明次氯酸钙部分转变为碳酸钙,该漂白粉已部分变质,故B正确;实验3中产生的气体有氯气和二氧化碳,故C错误;实验3中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为次氯酸钙和浓盐酸反应生成氯气、氯化钙和水,氯元素化合价由+1价和-1价归中到0价,题给电子转移单线桥表示方法正确,故D正确。
14.C 解析:钠的焰色为黄色,B、C焰色均为黄色,则B、C均含钠元素。若A为Na,D可以是O2,B是Na2O、C是Na2O2,则B→C反应方程式为2Na2O+O2 2Na2O2,不是离子反应,故A错误;若D为HCl,碳酸钠和少量盐酸反应生成碳酸氢钠、氯化钠,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则A为Na2CO3,故B错误;若A为NaOH,D为二氧化碳,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钠溶液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B为Na2CO3、C为NaHCO3,则往饱和的Na2CO3溶液中充入足量的二氧化碳,有沉淀碳酸氢钠产生,故C正确;若A为CO2,D为NaOH,氢氧化钠溶液和过量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碳酸氢钠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B是NaHCO3、C是Na2CO3,Na2CO3热稳定强,受热不易分解,故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