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 第10周 金属材料 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 第10周 金属材料 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3.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10-10 09:48: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0周 金属材料
(时间:30 min 满分:42分)
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2025·浙江杭州之江高级中学高一期末)下列属于碱性氧化物的是(  )
A.MgO B.CO2 C.Na2O2 D.Al2O3
2.(2025·广东广州高一期中)文物记载着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下列文物主要不是由金属材料制成的是(  )
A.鎏金高士图银杯 B.战国楚地织锦 C.商州太阳神鸟金饰 D.铸客大铜鼎
3.关于生铁和钢的区别正确的是(  )
A.生铁属于纯净物,钢属于混合物
B.生铁比钢的含碳量更高
C.生铁比钢弹性更好
D.生铁属于铁-碳合金,钢也是合金但不含碳
4.(2025·浙江杭州高一期末)下列物质不能通过化合反应得到的是(  )
A.FeCl2 B.CO2 C.Na2O2 D.Al(OH)3
5.随着气温下降,某些病毒的活性增加,通过戴口罩可以有效阻止病毒传播。为增强口罩的密封性,均放了鼻梁条,有的鼻梁条是用铝合金制作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铝合金属于纯净物
B.铝合金的熔点比金属铝高
C.铝合金可以跟强酸或强碱溶液反应
D.鼻梁条使用铝合金,利用其密度大、抗腐蚀性好的优点
6.(2025·浙江杭州四中高一期末)材料的发展,彰显科技进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福建舰”的舰体材料是合金钢,其强度和熔点均低于纯铁
B.喷气式飞机的发动机叶片材料是镍钴合金,其能承受高温
C.“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的内压球采用钛合金制造,其硬度大,抗腐蚀性好
D.医疗器械常用不锈钢材料制造,不锈钢不易生锈,具有很强的抗腐蚀能力
7.(2025·浙江杭州七中高一期末)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铝制餐具不宜用来蒸煮或长时间存放酸性或碱性食物
B.火灾现场存放有大量活泼金属钠时,可以用干燥的沙土来灭火
C.炽热的钢水注入模具前,模具必须干燥,否则可能发生爆炸性迸溅
D.储氢合金是一类通过物理方法吸附H2的新型合金材料
8.在500 mL NaOH溶液中加入足量铝粉,反应完全后共收集到标准状况下的气体33.6 L,该NaOH溶液的浓度为(  )
A.1.0 mol·L-1 B.2.0 mol·L-1
C.1.5 mol·L-1 D.3.0 mol·L-1
9.4.6gNa在空气中久置,最终得到Na2CO3的质量是(  )
A.5.3g B.10.6g C.106g D.无法计算
10.11.0 g铁、铝的混合物与足量的盐酸反应,生成标准状况下的氢气8.96 L,则混合物中Fe与Al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1∶2 B.2∶1
C.1∶1 D.2∶3
11.(2025·浙江杭州桐庐中学高一期末)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向KAl(SO4)2溶液中滴入Ba(OH)2,溶液使S恰好完全沉淀:2Ba2++3OH-+Al3++2S===2BaSO4↓+Al(OH)3↓
B.向氧化铝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Al2O3+2OH-+2H2O===2[Al(OH)4]-
C.向铁铝合金中滴加少量稀硫酸:Fe+2H+===Fe2++H2↑
D.澄清石灰水与过量二氧化碳气体反应:CO2+OH-==HC
12.探究铝的性质实验。
Ⅰ Ⅱ
现象:立即产生气泡 现象:开始没气泡,一段 时间后产生气泡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从元素化合价角度看,产生的气体只能是H2
B.实验Ⅰ证明NaOH是氧化剂
C.实验Ⅱ说明Al2O3具有酸性氧化物的性质
D.实验Ⅰ和Ⅱ反应后的溶液中微粒种类完全相同
13.用除去表面氧化膜的铝箔包装0.1 mol金属钠,用针扎出一些小孔,放入水中,完全反应后,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反应产生的气体,则收集到的气体为(标准状况)(  )
A.O2和H2的混合气体
B.1.12 L H2
C.H2,体积大于1.12 L
D.H2,体积小于1.12 L
14.工业上用铝土矿 (主要成分为Al2O3,含Fe2O3杂质) 为原料冶炼铝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试剂X是稀盐酸或稀硫酸
B. 反应①过滤后所得沉淀为氢氧化铁
C. 反应②的离子方程式为[Al(OH)4]-+CO2===Al(OH)3↓+HC
D. 试剂X是电解质
第10周答案与解析
1.A 解析:氧化镁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如:MgO+2HCl=== MgCl2+H2O),符合碱性氧化物的定义,A符合题意;二氧化碳是非金属氧化物,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是酸性氧化物,B不符合题意;过氧化钠是过氧化物,与酸反应生成盐、水及氧气(如:2Na2O2+4HCl===4NaCl+2H2O+O2↑),不符合碱性氧化物的定义,C不符合题意;氧化铝既能与强酸反应,也能与强碱反应,不属于碱性氧化物,属于两性氧化物,D不符合题意。
2.B 解析:鎏金高士图银杯由合金制作,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A项不符合题意;战国楚地织锦,不是由金属材料制成,故B项符合题意;商周太阳神鸟金饰是用金加工而成,由金属材料制成,故C项不符合题意;铸客大铜鼎属于青铜器,由铜合金制作,铜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D项不符合题意。
3.B 解析:生铁含有碳,也是混合物,A错误;生铁(含碳量2%~4.3%)比钢(含碳量0.03%~2%)的含碳量更高,B正确;钢弹性更好,C错误;钢中含碳,D错误。
4.D 解析:铁和氯化铁发生化合反应Fe+2FeCl3==3FeCl2得到FeCl2,A不符合题意;碳和足量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发生化合反应C+O2CO2得到CO2,B不符合题意;钠在加热(或点燃)条件下与氧气发生化合反应2Na+O2Na2O2得到Na2O2,C不符合题意;Al(OH)3一般不能通过化合反应直接得到,通常用铝盐和碱反应或四羟基合铝酸盐和酸反应等方法制备,但这些反应不属于化合反应,D符合题意。
5.C 解析:合金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经一定方法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铝合金属于混合物,A错误;合金的优点之一是其熔点比其成分金属的低,因此铝合金的熔点比铝低,B错误;合金具有其成分金属的化学性质,铝具有两性,能与强酸或强碱溶液反应,铝合金亦然,C正确;鼻梁条使用铝合金,利用其密度小、延展性好和抗腐蚀性好等优点,D错误。
6.A 解析:合金的强度通常高于其成分金属,但熔点低于其成分金属,合金钢的强度比纯铁高,而熔点比纯铁低,故A错误;镍钴合金属于耐热合金,耐高温性能符合实际应用,故B正确;钛合金硬度大、抗腐蚀,适合深海环境,故C正确;不锈钢因含铬等元素,具有很强的抗腐蚀能力,故D正确。
7.D 解析:铝单质既可以与酸反应,也可以与碱反应,因此铝制餐具不宜用来蒸煮或长时间存放酸性或碱性食物,防止铝制餐具被腐蚀,A正确;Na与水反应生成氢气,氢气易燃易爆,Na着火生成过氧化钠,过氧化钠与水、二氧化碳都能反应生成氧气,氧气助燃,故火灾现场存放大量活泼金属时,可以用干燥的沙土来灭火,不能用水灭火,B正确;炽热的钢水注入模具前,模具必须干燥,否则Fe与水蒸气在高温下会发生反应产生大量H2,H2是可燃性气体,燃烧可能会引发爆炸性迸溅,C正确;储氢合金储氢过程中生成金属氢化物,为化学变化,D错误。
8.B 解析:根据
2Al+2NaOH+6H2O2Na[Al(OH)4]+3H2↑
2 mol 67.2 L
n(NaOH) 33.6 L
可得2 mol∶67.2 L=n(NaOH)∶33.6 L,解得n(NaOH)==1.0 mol, 则c(NaOH)==2.0 mol·L-1。
9.B 解析:依据Na原子个数不变,可得关系式:
2Na ~ Na2CO3
2×23 106
4.6g m(Na2CO3)
可得2×23∶106=4.6g∶m(Na2CO3),解得m(Na2CO3)=10.6g。
10.A 解析:n(H2)==0.4 mol,设11.0 g混合物中铁和铝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 mol和y mol,则有①56 g·mol-1×x mol+27 g·mol-1×y mol=11.0 g;根据化学方程式Fe+2HCl===FeCl2+H2↑、2Al+6HCl===2AlCl3+3H2↑可得关系式:Fe~H2、2Al~3H2,则有②x mol+1.5y mol=0.4 mol,由①②可得:y=0.2,x=0.1,则混合物中Fe和Al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A正确。
11.D 解析:设KAl(SO4)2为1mol,则S为2mol,需加入 2mol Ba(OH)2才能使S恰好完全沉淀,对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Ba2++4OH-+Al3++2S===2BaSO4↓+[Al(OH)4]-,A错误;题给离子方程式未配平,应为Al2O3+2OH-+3H2O===2[Al(OH)4]-,B错误;由于金属活动性Al>Fe,Al先与稀硫酸发生反应:2Al+6H+===2Al3++3H2↑,C错误;澄清石灰水与过量二氧化碳气体反应生成碳酸氢钙,离子方程式正确,D正确。
12.B 解析:由图可知,实验Ⅰ和Ⅱ生成气泡的反应都为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其中Al的化合价升高,则还有元素化合价降低且对应生成的还原产物是气体,则从元素化合价角度看,产生的气体只能是氢气,A正确;实验Ⅰ中发生的反应为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Na[Al(OH)4]和氢气,Al是还原剂,H2O是氧化剂,氢氧化钠既不是反应的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B错误;实验Ⅱ中氧化铝与碱反应生成Na[Al(OH)4],反应中氧化铝表现酸性氧化物的性质,C正确;实验Ⅰ中发生的反应为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Na[Al(OH)4]和氢气,实验Ⅱ中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Na[Al(OH)4]、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Na[Al(OH)4]和氢气,则实验Ⅰ和Ⅱ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都是Na[Al(OH)4],溶液中微粒种类完全相同,D正确。
13.C 解析:首先钠与水反应生成NaOH和H2,铝再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Al(OH)4]和H2,收集到的气体为两者产生的氢气之和,0.1 mol钠与水反应产生标准状况下气体1.12 L,再加上铝与NaOH溶液反应放出的H2,最终收集到的H2的体积大于1.12 L。
14.C 解析:铝土矿中的Al2O3和Fe2O3均能与酸反应,若使用稀盐酸或稀硫酸,两种氧化物均会溶解,无法有效分离杂质Fe2O3。实际工艺中,试剂X通常为NaOH溶液,因为Al2O3是两性氧化物,能与强碱反应生成Na[Al(OH)4],而Fe2O3不反应,从而通过过滤分离,A错误;反应①过滤后所得沉淀为未参与反应的氧化铁,B错误;根据题给信息可知,C正确;试剂X是混合物,不属于电解质,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