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历史
高中道德与法治(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生物
高中音乐
高中美术
高中体育
高中信息技术
高中通用技术
资源详情
高中化学
人教版(2019)
选择性必修1
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本单元复习与测试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1 第6周 反应热反应速率与平衡综合 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1 第6周 反应热反应速率与平衡综合 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4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10-10 09:58:40
点击下载
图片预览
1
2
3
4
文档简介
第6周 反应热 反应速率与平衡综合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
1.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做法的目的属于减小化学反应速率且对人类有益的是( )
A.在铁制品表面刷油漆
B.工业制硫酸时,将黄铁矿粉碎煅烧
C.合成氨使用催化剂
D.厨房师傅做馒头时添加膨松剂
2.化学反应中不仅伴随着物质的变化还伴随能量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已知 ,则单斜硫比正交硫稳定
B.常温常压下,完全燃烧比完全燃烧时的焓变大
C.已知2C(s)+O2(g)=2CO(g) ΔH=-221kJ mol-1 ,该反应的反应热为221kJ/mol
D.热化学方程式和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的意义不完全相同
3.下列有关热化学方程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已知 ,则氢气的燃烧热为285.8
B.等质量的固态硫比液态硫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多
C.含20.0g NaOH的稀溶液与稀盐酸完全中和,放出28.7kJ的热量,则稀醋酸和稀NaOH溶液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D.已知 , ,则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已知HF气体溶于水放热,则的
B.已知 ,则
C.恒温恒容容器中发生反应,百分含量不再发生变化,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D. ,升高温度,平衡逆移,说明温度升高对活化能大的反应影响程度更大
5.下列实验装置(部分夹持装置已略去)不能达到对应实验目的是( )
A.测定锌与稀硫酸反应速率 B.除去Cl2中混有的少量HCl
C.验证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D.验证浓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6.下列关于反应与能量的示意图表示错误的是( )
A.图①可表示 的能量变化
B.图②说明反应物的键能和小于生成物的键能和
C.实验的环境温度为20℃,将物质的量浓度相等、体积分别为、的HCl、NaOH溶液混合,测得混合液的最高温度如图③所示(已知)
D.已知稳定性:B
7.某密闭容器中充入等物质的量的气体A和B,一定温度下发生反应:,达到平衡后,在30min时减少压强,40min时升高温度,其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8min时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B.反应方程式中的
C.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D.第25min时C的化学反应速率小于35min时C的化学反应速率
8.NO催化生成的过程由三步基元反应构成:
第一步: ;
第二步: ;
第三步: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该反应会经历三个过渡态
B.第二步、第三步反应均为放热反应
C.催化剂NO不改变总反应的焓变
D.总反应的
9.二氧化碳加氢合成二甲醚反应包括三个相互关联的反应过程:
反应I:CO2(g)+3H2(g)CH3OH(g)+H2O(g) ΔH=-49.01 kJ·mol-1
反应Ⅱ:CO2(g)+H2(g)CO (g)+H2O(g) ΔH=+41.17 kJ·mol-1
反应Ⅲ:2CH3OH(g)CH3OCH3 (g)+H2O(g) ΔH=-24.52 kJ·mol-1
压强为30MPa、=4时,不同温度下CO2的平衡转化率、CO的选择性和CH3OCH3的选择性(选择性是指生成某物质消耗的CO2占CO2消耗总量的百分比)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上图三条曲线中,代表CO2转化率的是曲线A
B.在30MPa、300℃条件下,若=3,CO2的平衡转化率将增大
C.由图中数据可知,工业上生产CH3OCH3的适宜温度为350℃
D.根据图中数据,在30MPa、300℃达平衡时,CH3OCH3和CH3OH的体积分数相等
10.室温下,某溶液初始时仅溶有A和B且浓度相等,同时发生以下两个反应:①,②;反应①的速率可表示为,反应②的速率可表示为(为速率常数)。反应体系中组分A、Z的浓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30S时间段内,Y的平均反应速率为2.67×10-3mol·L-1·s-1
B.反应开始后,体系中Y和Z的浓度之比不断变化
C.如果反应能进行到底,反应结束时70%的A转化为Z
D.反应②的活化能比反应①的活化能大
11.催化还原NO是重要的烟气脱硝技术,其反应过程与能量关系如图甲所示。有氧条件下,催化还原NO的反应历程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所示热化学方程式为
B.图甲反应中既有极性共价键的断裂和形成,又有非极性共价键的断裂和形成
C.图乙所示反应③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
D.图乙中总反应为
二、非选择题
12.(14分)氢是一种绿色能源和绿色化工原料,在日益重视环境保护的今天,其制备和应用显得尤为重要。回答下列问题。
(1)(4分)利用煤制备氢气。该制备方法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煤的气化涉及的反应如下:
已知:,则 (用含、的代数式表示);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该工艺中“捕捉封存”的意义: 。
(2)(6分)利用天然气制备氢气。、重整制备的反应为 kJ·mol-1,该反应在 (填“低温”“高温”或“任何温度”)下更容易自发进行;写出一种增大平衡产率的措施: ;若在恒容绝热密闭体系中发生该反应,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填字母)。
a.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变 b.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c.体系的温度不变
(3)(4分)利用制备CH3OH。一定条件下,向恒压密闭容器中充入和发生反应: ,测得平衡体系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分数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曲线I表示的物质为 (填化学式);645℃时,该反应的压强平衡常数 (用含的代数式表示)。
第6周 反应热 反应速率与平衡综合
A 【解析】在铁制品表面刷油漆,可以隔绝空气和水分,延缓铁的锈蚀,A符合题意;将黄铁矿粉碎再煅烧可增大与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B不符合题意;合成氨使用催化剂的目的是降低反应活化能,加快反应速率,C不符合题意;加工馒头时添加膨松剂,可使馒头疏松柔软,与改变反应速率无关,D不符合题意。
D 【解析】物质能量越低越稳定,故正交硫比单斜硫稳定,A错误;常温常压下,比能量高,故完全燃烧比完全燃烧时放出的能量多,焓变为负值,焓变小,B错误;该反应的反应热为-221kJ/mol,C错误;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表示每摩尔反应,与反应的△H成正比,与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的意义不完全相同,D正确。
A 【解析】氢气的燃烧热是1mol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的能量,所以氢气的燃烧热为285.8,A正确;固态硫的能量小于液态硫,所以等质量的固态硫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少,B错误;醋酸电离吸热,所以1mol醋酸与1mol氢氧化钠反应放出的热量小于57.4kJ,C错误;同物质的量的碳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放出的热量大于生成CO放出的热量,所以2C(s)+2O2(g)=2CO2(g) △H1; 2C(s)+O2(g)=2CO(g) △H2,△H1<△H2,D错误。
D 【解析】已知HF气体溶于水放热,说明HF溶解过程放热(ΔH<0),但HF是弱酸,电离过程需要克服H-F的强键能,因此电离过程吸热,则的ΔH>0,A错误;已知 ,因为该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所以该反应的熵变,而不是ΔS<0,B错误;恒温恒容容器中发生反应,该反应是固体分解生成气体的可逆反应,反应体系中的物质的量之比始终为2∶1,即百分含量始终不变,则百分含量不再发生变化,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错误;ΔH<0,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则逆反应的活化能大于正反应的活化能,升高温度,平衡逆移,说明温度升高对活化能大的反应影响程度更大,D正确。
D 【解析】通过测定收集一定体积的H2所需的时间或一定时间收集H2的体积大小来测定锌与稀硫酸反应速率,A能够达到实验目的;氯气中的HCl用饱和食盐水洗气除去,装置中气体流向“长进短出”,B能够达到实验目的;将平衡球放在两个不同温度的水中,根据温度变化与气体颜色的深浅判断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C能够达到实验目的;原混合液显血红色,氯化钾不参与离子反应,加入3滴KCl溶液后没有明显现象,D无法达到实验目的。
C 【解析】是放热反应,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加催化剂会导致活化能降低,但不影响反应热,与图像含义符合,A正确;由图可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物的键能和小于生成物的键能和,B正确; 酸碱中和反应为放热反应,物质的量浓度相等、体积分别为、的HCl、NaOH溶液混合,,则,时HCl、NaOH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放出的热量最多,即横坐标为30时的温度应该最高,图像与实际反应不相符,C错误;已知稳定性顺序为B
A>C,图示中表示的能量变化曲线符合实际,D正确。
B 【解析】由图可知,8min后,c(A)、c(B)继续减小至不变,c(C)继续增大至不变,8min时反应未平衡,正在正向进行,A错误;由图可知,0~20min,,所以反应方程式中的,B正确;由图可知,30~40min处于平衡状态,40min时升高温度后,c(A)、c(B)增大,c(C)减小,说明升温平衡逆向移动,正反应为放热反应,C错误;20~30min处于平衡状态,由于左右两边气体化学计量数之和相等,30min时减少压强,平衡不移动,但同温时减压,反应速率减小,第25min时C的化学反应速率大于35min时C的化学反应速率,D错误。
D 【解析】由题意可知,由NO催化O3生成O2的过程由三步基元反应构成,同时通过图中信息可知,该反应会经历三个过渡态,A正确;由图可知,第一步反应是吸热反应,第二步和第三步反应均为放热反应,B正确;NO是反应2O3(g)═3O2(g)的催化剂,催化剂不改变反应的始态和终态,不能改变总反应的焓变,C正确;总反应2O3(g)═3O2(g),由盖斯定律可知,第一步反应+第二步反应+第三步反应=总反应,则反应2O3(g)═3O2(g)的ΔH=ΔH1+ΔH2+ΔH3,D错误。
D 【解析】根据盖斯定律:反应I×2+反应Ⅲ得:,升高温度,该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二甲醚的选择性减小,反应Ⅱ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一氧化碳的选择性增大,则曲线A表示一氧化碳的选择性、曲线B表示二氧化碳的平衡转化率、曲线C表示二甲醚的选择性。根据分析可知,曲线A表示一氧化碳的选择性,代表CO2转化率的是曲线B,A错误;若减小,浓度减小,平衡逆向移动,平衡转化率减小,B错误;350℃时,二甲醚选择性较低,不是工业生产的适宜温度,C错误;在30MPa、300℃达平衡时,,假设起始:,,此时二氧化碳平衡转化率为30%,一氧化碳选择性为70%,二甲醚选择性为20%,生成一氧化碳物质的量:,生成二甲醚物质的量:,则,,,最终CH3OH物质的量为,与二甲醚的物质的量相同,则二者体积分数相等,D正确。
A 【解析】根据图像,30s时A的浓度为0.3mol/L、Z的浓度为0.12mol/L,可知30s内A的浓度降低0.2mol/L、Z的浓度增加0.12mol/L。根据,可知通过反应②A的浓度降低0.12mol/L、通过反应①A的浓度降低0.08mol/L。0~30s时间段内,通过反应①A的浓度降低0.08mol/L ,则Y的浓度增大0.08mol/L,Y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2.67×10-3mol·L-1·s-1,A正确;为速率常数,反应①②的速率比为为常数,反应开始后,体系中Y和Z的浓度之比不变,B错误;0~30s时间段内,通过反应②A的浓度降低0.12mol/L、通过反应①A的浓度降低0.08mol/L,反应①②的速率比为常数,如果反应能进行到底,反应结束时×100%=60%的A转化为Z,C错误;0~30s时间段内,通过反应②A的浓度降低0.12mol/L、通过反应①A的浓度降低0.08mol/L,可知反应②的速率大于反应①,则活化能反应②比反应①的小,D错误。
D 【解析】反应热等于正反应的活化能减去逆反应的活化能,图甲所示热化学方程式为,A错误;图甲中存在N-H和氮氧键的断裂,没有非极性键的断裂,B错误;反应③的氧化剂为氧气,还原剂为亚铁离子,根据得失电子守恒,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C错误;图乙中反应物有NH3、NO和O2,生成物为N2和H2O,总反应为,D正确。
12.【答案】(1)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有利于环保
(2)高温 升高温度或减小压强等 ac
(3)或
【解析】(1)设方程式①
②
③
④
⑤
根据盖斯定律可知,,则;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大,会导致温室效应,则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该工艺中“捕捉封存”的意义: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有利于环保。(2)该反应为熵增即的吸热反应,根据,反应可以发生,则该反应在高温下更容易自发进行;由于该反应是气体分子数增大的吸热反应,平衡正向移动,可以增大平衡产率,具体措施为升高温度或减小压强等。该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增加的反应,且所有的反应物和产物都是气体,总质量不变,则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变可以证明反应达到平衡,a正确;该容器为恒容容器,且所有的反应物和产物都是气体,则密度是恒定不变的,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不能证明反应达到平衡,b错误;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在恒容绝热密闭体系中发生,温度是变量,则体系的温度不变可以说明反应达到平衡,c正确。(3)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则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产物的物质的量分数减小,反应物的物质的量分数增大,同时注意氢气的起始物质的量较多,则Ⅰ表示或、Ⅱ表示H2、Ⅲ表示CO2;设平衡时,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xmol,结合题给数据可得三段式:
645℃时、、H2的物质的量分数相等,即3-3x=x,解得x=0.75,则平衡时,H2的物质的量为0.75mol,CO2的物质的量为0.25mol,和的物质的量为0.75mol,此时气体总物质的量为2.5mol,则。
点击下载
同课章节目录
第一章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第一节 反应热
第二节 反应热的计算
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第一节 化学反应速率
第二节 化学平衡
第三节 化学反应的方向
第四节 化学反应的调控
实验活动1 探究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
第三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
第一节 电离平衡
第二节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
第三节 盐类的水解
第四节 沉淀溶解平衡
实验活动2 强酸与强域的中和滴定
实验活动3 盐类水解的应用
第四章 化学反应与电能
第一节 原电池
第二节 电解池
第三节 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实验活动4 简单的电镀实验
实验活动5 制作简单的燃料电池
点击下载
VI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