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周 模块综合(一)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物质的用途或事实与盐类的水解无关的是( )
A.硫酸钡用作钡餐
B.明矾用于净水
C.硫酸铝溶液和碳酸氢钠溶液用于泡沫灭火器
D.由制取无水固体时,需在气流中蒸发
2.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
A.新制的氯水放置一段时间,溶液的pH会减小
B.在配制硫酸亚铁溶液时往往要加入少量铁粉
C.恒容容器中反应 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气体颜色变深
D.增大压强,有利于与反应生成
3.医学研究证实:痛风病与关节滑液中形成的尿酸钠(NaUr)有关(NaUr增多,病情加重),其化学原理为 △H<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大量饮水会增大痛风病发作的可能性
B.秋冬季节更易诱发关节疼痛
C.饮食中摄入过多咸菜,会加重痛风病病情
D.患痛风病的人应少吃能代谢产生更多尿酸的食物
4.下列有关电解质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室温下,向的溶液中加入少量水溶液显碱性的物质,的电离程度不一定增大
B.溶液和溶液均显中性,两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相同
C.保存氯化亚铁溶液时,在溶液中放少量铁粉,以防止水解
D.将溶液蒸干均得不到原溶质
5.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使甲基橙变红的溶液中:Fe2+、、Cl-、
B.与Al反应能放出H2的溶液:、Ba2+、、
C.在=106mol/L的溶液中:Al3+、H+、Cl-、
D.常温下,水电离出的c(H+)=10-13mol/L溶液中:ClO-、K+、Na+、
6.近期我国科技工作者研发了一种酸碱混合硝酸锌电池,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图中“双极膜”中间层中的解离为和,并在电场作用下分别向两极迁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M膜是阴离子交换膜,N膜是阳离子交换膜
B.锌电极上的电势比催化电极上的高
C.负极的反应式为
D.当双极膜中有解离时,催化电极区减少
7.水煤气变换法反应为,将各0.5mol的CO和混合气体投入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于不同的温度下测得反应物的物质的量分数()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温度高于
B.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增大的倍数小于逆反应速率
C.恒温恒容下,在状态a容器中再充入和,平衡不移动
D.在时,反应物的物质的量投入加倍,则随时间变化可能为曲线L
8.对于下列反应,其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编号 反应 平衡常数 反应热
反应①
反应②
反应③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B.
C.增大压强,反应①②③的反应速率均加快
D.升高温度,增大,减小、不变
9.25℃时,H2S的电离常数,,H2S饱和溶液的浓度约为0.10 mol/L,,。某兴趣小组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Ⅰ:向20 mL 0.10mol/LNaHS溶液中滴加0.10mol/LCuSO4溶液;
实验Ⅱ:向0.02mol/LMnSO4溶液中通入一定量H2S气体。
若溶液混合后体积变化忽略不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工业上可利用反应除去废水中的
B.实验Ⅰ中,开始时发生反应为Cu2++2HS-=CuS↓+H2S K=1.9×1029
C.实验Ⅰ中,当V[CuSO4(aq)]=20 mL时,溶液中微粒浓度大小:
D.调节实验Ⅱ溶液pH=6,此时c(HS )=1.0×10 4 mol/L且Mn2+开始沉淀,则Ksp(MnS)=2.6×10-17
10.以红土镍镉矿(主要成分为,含等杂质)为原料回收贵重金属和,其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①氧化性:。
②会被氧气氧化生成硫单质。
③溶液中金属离子开始沉淀和完全沉淀时(浓度)的如下表。
离子
开始沉淀的 1.5 6.5 7.2 4.7 6.8
沉淀完全的 3.3 9.9 9.5 6.7 9.2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酸浸时的离子方程式为
B.滤渣I中只有S
C.调的范围是
D.物质Y最好为,金属B为
二、非选择题
11.(16分)氮及其化合物是科学家们一直在探究的问题,它们在工农业生产和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回答下列问题。
(1)(2分)查阅资料: 标准摩尔生成焓是指在 25℃和101kPa时,由元素最稳定的单质生成 1mol纯化合物时的焓变,符号为。已知以下物质的标准摩尔生成焓如下表所示。
物质
-46 -242
由此可得 = 。
(2)(8分)氨的催化氧化是工业制取硝酸的重要步骤,假设只会发生以下两个竞争反应Ⅰ、Ⅱ。
反应I:
反应Ⅱ:
为分析某催化剂对该反应的选择性,将 1mol NH3和2mol O2充入1 L密闭容器中,在不同温度相同时间下,测得有关物质的量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①该催化剂在低温时对反应 (填“Ⅰ”或“Ⅱ”)的选择性更好。
②520℃时,容器中为 c(NH3)= mol/L,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 (不要求得出计算结果,只需列出有具体数字的计算式)。
③高于840℃时,NO 的产率降低的可能原因是 (填字母)。
A. NH3溶于水 B. 反应活化能增大
C.反应I的平衡常数变小 D. 催化剂活性降低
(3)(6分)NH3也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之一,用 NaClO 溶液氧化可除去氨氮。其反应机理如图2所示(其中H2O 和 NaCl 略去)。
图2 图3
①NaClO 氧化 NH3的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改变对溶液中NaClO去除氨氮效果与余氯(溶液中+1价氯元素的含量)的影响如图3 所示,则除氨氮过程中最佳的值约为 。
③为了提高氨氮的去除率,在实际工艺过程中温度控制在 15℃~30℃时,其可能的原因是 。
第15周 模块综合(一)
A 【解析】硫酸钡用作钡餐是由于硫酸钡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不会产生Ba2+对人体造成危害,与水解无关,A正确;明矾用于净水是由于Al3+水解产生Al(OH)3胶体,使悬浊物沉降,可以净水,B错误;硫酸铝溶液和碳酸氢钠溶液用于泡沫灭火器是由于Al3+与发生双水解反应,C错误;Fe3+在水中会水解,加热会促进Fe3+的水解,故由制取无水固体时,需在气流中蒸发,抑制Fe3+的水解,D错误。
B 【解析】新制的氯水放置一段时间,次氯酸分解,平衡正向移动,氢离子浓度增大,溶液的pH会减小,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A不符合题意;在配制硫酸亚铁溶液时往往要加入少量铁粉,加铁粉是防止亚铁离子被氧化,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B符合题意;恒容容器中反应 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即逆向移动,NO2浓度增加,气体颜色变深,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C不符合题意;SO2与O2反应生成SO3是体积减小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向体积减小的方向即正向移动,有利于SO2与O2反应生成SO3,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D不符合题意。
A 【解析】大量饮水会减小溶液中HUr、Na+、H+的浓度,从而使平衡逆向移动,NaUr减少,则可减小痛风病发作的可能性,A不正确;秋冬季节,气温降低,平衡正向移动,NaUr增多,更易诱发关节疼痛,B正确;饮食中摄入过多咸菜,会增大溶液中的Na+浓度,促使平衡正向移动,从而加重痛风病病情,C正确;患痛风病的人应少吃能代谢产生更多尿酸的食物,否则会增大关节中HUr浓度,促使平衡正向移动,从而使NaUr增多,痛风病加重,D正确。
A 【解析】水溶液显碱性的物质不一定是碱,如强碱弱酸盐CH3COONa,其水溶液显碱性,向CH3COOH溶液中加入少量CH3COONa,CH3COO-浓度增大,会抑制CH3COOH的电离,使CH3COOH的电离程度减小,A正确;CH3COONH4溶液中,CH3COO-、铵根离子的水解均会促进水的电离且水解程度相等,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较大,而NaCl是强酸强碱盐,对水的电离无影响,两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不相同,B错误;铁具有还原性,可以把铁离子转化为亚铁离子;保存氯化亚铁溶液时,在溶液中放少量铁粉,可防止Fe2+被氧化为Fe3+,C错误;将溶液蒸干得到硫酸铝固体,加热Na2SO3溶液的过程中,发生反应:2Na2SO3+O2=2Na2SO4,蒸干会得到Na2SO4固体,将溶液蒸干过程中FeCl3水解生成氢氧化铁和挥发性盐酸,最终生成氢氧化铁,D错误。
C 【解析】使甲基橙变红的溶液为酸性溶液,酸性溶液中硝酸根离子能与亚铁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A错误;与铝反应能放出氢气的溶液可能是强酸溶液,也可能是强碱溶液,强酸溶液中氢离子能与亚硫酸氢根离子、碳酸氢根离子反应,强碱溶液中氢氧根离子与铵根离子、亚硫酸氢根离子、碳酸氢根离子反应,则四种离子在与铝反应能放出氢气的溶液中一定不能大量共存,B错误;=106mol/L的溶液为酸性溶液,四种离子在酸性溶液中不发生任何反应,一定能大量共存,C正确;常温下,水电离出的c(H+)=10-13mol/L溶液可能是酸溶液,也可能是碱溶液,酸溶液中氢离子与次氯酸根离子反应,四种离子在碱溶液中不发生任何反应,四种离子在常温下,水电离出的c(H+)=10-13mol/L溶液中可能大量共存,D错误。
B 【解析】根据图中所示,锌电极中的Zn在碱性溶液中失去电子生成,故锌电极为负极;在催化电极上发生反应转化为,N元素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催化电极为正极。根据电池放电时,阴离子移向负极,阳离子移向正极,双极膜中的通过M膜向负极移动,则M膜为阴离子交换膜,通过N膜向正极移动,则N膜为阳离子交换膜。据此分析解答。根据分析知,膜是阴离子交换膜,膜是阳离子交换膜,A正确;催化电极是正极,锌电极是负极,因此催化电极上的电势比锌电极上的高,B错误;锌电极作负极,负极区的反应式为,C正确;当双极膜中有解离时,转移,同时会有移向催化电极(正极)区,正极电极反应式,根据电极反应可知,转移,消耗,则催化电极区净减少0.5mol,D正确。
D 【解析】由图可知,比先到达平衡状态,说明比对应反应速率快,则温度,A正确;由图可知,升高温度,反应物的物质的量分数()增大,说明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对放热反应而言,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但是正反应速率增大的倍数小于逆反应速率,B正确;状态a容器中,达到平衡时,消耗、的物质的量均为,则生成、的物质的量均为,平衡时,再充入和,瞬时,则平衡不移动,C正确;在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时,反应物的物质的量投入加倍,则容器的体积也加倍,容器中反应物的浓度不变,化学反应速率不变,到达平衡的时间不变,则随时间变化不可能为曲线L,D错误。
D 【解析】由题意可知,K1=,K2=,所以K3==K1·K2,A正确;根据盖斯定律,反应①+反应②=反应③,则,B正确;增大压强活化分子的有效碰撞次数变多,反应速率加快,C正确;平衡常数和温度有关,反应①吸热,反应②和③放热,升高温度,增大,减小、减小,D错误。
D 【解析】CuS和FeS是同类型的难溶物,、,CuS溶度积远小于FeS,即FeS可以转化为CuS,工业上可利用反应:除去废水中的,A正确;向20 mL 0.10mol/LNaHS溶液中滴加0.10mol/LCuSO4溶液,==≈,反应能完全进行,所以开始时发生反应为 K=1.9×1029,B正确;实验Ⅰ中,等体积混合后Cu2+过量,由可知,HS-完全反应生成H2S。H2S发生第一步电离生成少量HS ,第二步HS 电离产生极少量S2-,故浓度顺序为,C正确;当pH=6时,c(H+)=1×10-6mol/L,HS-浓度为1.0×10-4mol/L,S2-浓度为,Mn2+开始沉淀时,Ksp(MnS)= =0.02×1.3×10-11=2.6×10-13,D错误。
B 【解析】镍镉矿浆化,然后通入氧气加入稀硫酸进行酸浸,硫化镍和金属氧化物溶于稀硫酸得到硫酸盐,二氧化硅不反应,PbSO4不溶,过滤得到含有S、二氧化硅、硫酸铅的滤渣Ⅰ和滤液;向滤液中加入X调节pH,将溶液中铁离子转化为氢氧化铁沉淀,X可以是碳酸镍或氧化镍等,过滤得到含有氢氧化铁的滤渣Ⅱ和滤液;结合题目所给氧化性及过程中尽量不引入杂质,可向滤液中加入物质Y镍,置换出铜离子,过滤得到含有铜、镍的金属A和硫酸镍、硫酸镉的滤液;滤液经电解、过滤得到含有镉和镍的固体和稀硫酸溶液;固体通入一氧化碳气化分离得到Ni(CO)4和镉;Ni(CO)4受热分解得到镍以及CO,据此回答。氧气具有氧化性,酸性条件下氧化NiS得到硫单质,反应为,A正确;由分析可知,滤渣Ⅰ中含有二氧化硅、硫酸铅和硫单质,B错误;向滤液中加入不溶物X和溶液中氢离子反应调节pH,将溶液中铁离子转化为氢氧化铁沉淀,而其他离子不沉淀,则需调pH范围为,C正确;由分析可知,物质Y最好为,金属B为,D正确。
11.【答案】(1) -1268 (2)①II ②0.4 ③CD (3)①2NH3 + 3NaClO=N2↑+ 3H2O + 3NaCl ②1.5 ③温度过低时化学反应速率慢,去除效率低;温度过高时,加快了 HClO 的分解(或 NaClO 分解),NaClO 的利用率降低;氨在温度过高时易挥发。
【解析】(1)由题目所给数据可写出如下热化学方程式:①3H2(g)+N2(g)2NH3(g) ,②2H2(g)+O2(g)=2H2O(g) ,由盖斯定律:②×3-①×2,得4NH3(g)+3O2(g)2N2(g)+6H2O(g) △H2=3△H3 - 2△H1=-1268 kJ/mol。
①由图1知,在低温时,生成N2比生成NO多,故该催化剂在低温时对反应Ⅱ选择性更好。②520℃时,由图示数据列式如下:
反应Ⅰ:,
反应Ⅱ:,则平衡时,、、、,则反应Ⅱ的平衡常数K==。③由于反应用到了催化剂,故此时NO产率降低有可能是因为温度过高导致催化剂活性下降,另外此反应正向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也会导致NO产率下降,故此处选CD。(3)①由图2知,初步确定总反应的反应物为NaClO、NH3,生成物为N2,根据元素守恒结合题干信息,确定生成物中还有H2O、NaCl,结合得失电子守恒和元素守恒配平得总反应为2NH3 + 3NaClO=N2↑+ 3H2O + 3NaCl。②去除率较高,余氯量较低,说明去除效果最佳,符合要求的最佳值约为1.5。③控温15~30℃,可从温度过低和过高两个角度回答,即温度过低时化学反应速率慢,去除效率低;温度过高时,加快了 HClO 的分解(或 NaClO 分解),NaClO 的利用率降低且氨在温度过高时易挥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