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秦统一中国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0.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10-08 16:44: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战国时期:
中国开始进入封建社会
秦汉时期: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
建立和巩固
进一步演变
公元前221年
秦统一六国
公元前209年
陈胜、吴广起义爆发
公元前202年
西汉建立
公元前207年
秦朝灭亡
汉文帝统治
文景之治
汉景帝统治
时空观念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9课
秦统一中国
1.通过史料分析,知道秦灭六国的原因,认识到秦朝的统一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体会到祖国统一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愿。
2.通过大量图片和史料,知道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了解秦朝巩固统一的具体措施,理解各项措施的作用。
3.通过识读《秦朝形势图》说明秦朝疆域的四至,理解秦朝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增强民族自豪感。
学习目标
秦始皇像
13岁继承王位
30岁灭韩
32岁灭赵国
35岁灭魏
37岁灭楚
38岁灭燕
39岁灭齐统一六国,建立秦朝
46岁征服南越
45岁下令修筑长城
前221年
49岁,死于第五次出巡途中
人物卡片:嬴政的一生
评价:嬴政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首位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
材料一: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 ——胡曾《流沙》
材料二:商君变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 ——《史记》
材料三:秦王赢政用人不分籍贯和出身,只重才能。如李斯原是楚国小吏,尉缭相传原是积魏国布衣,都得到重用。嬴政取很欣赏韩非的学说,为得到这一人才,下令攻韩,迫使韩王将韩非送往泰国。
材料四:天下之统一,势也。不统于秦,亦统于他国。
①民心所向:战争影响社会稳定,广大民众企盼结束战乱,过上安定的生活。
②秦国实力雄厚: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实力超过东方六国,具备统一的条件。
③秦王嬴政的作用:秦王赢政善于用人,积极筹划统一大计。
④大势所趋:统一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结合下面的材料,概括秦灭六国的背景。
播放视频
1.背景
一、秦灭六国
顺序
根据教材结合视频地图说一说秦灭六国的基本概况。
时间
战略
公元前230—公元前221年
韩、赵、魏、楚、燕、齐
远交近攻、各个击破
前230年灭韩
前221年灭齐
前228年灭赵
前225年灭魏
前223年灭楚
前222年灭燕
一、秦灭六国
2.过程
一、秦灭六国
秦朝形势图
①时间:
②人物:
③定都:
④地位:
公元前221年
嬴政(秦始皇)
咸阳(今陕西咸阳)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
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3.建立
春秋时期形势图
战国七雄形势图
秦朝形势图
分裂动荡
局部统一
统一
①结束了春秋战国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②统一后的秦朝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一、秦灭六国
4.意义
34%
Fed
东至东海
北至长城
西到陇西
南达南海
寡人该如 何统治?
秦朝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大一统,不仅仅是从地域上,奠定了我国疆域的基本格局,更是从经济上、文化上、民族心理上铸就了中国、大中华统一的牢固根基。
一、秦灭六国
烦恼一:秦王某日在大殿观察大秦的地图和周的地图,内心郁闷说到:“寡人统一天下、德盖三皇、功过五帝。‘王’的称号根本不能体现我的功绩。”
称号不尊贵
国事太繁重
疆域难管理
众爱卿替本王想想办法
秦王的烦恼
烦恼二:秦王日夜操劳国事,每天要看重达一百多斤的竹简奏章,他不断唉声叹气:“唉,统一之后真是辛苦,寡人连休息的时间都没有了,心好累。”
烦恼三:“丞相建议,要在距离咱们的京城很远的地方封几个王,李斯却说周亡皆因诸侯祸起,秦王想:“真纠结啊,到底该怎么办?”
二、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王室衰微
诸侯争霸
需要加强什么权力?
需要加强什么权力?
天子
中央
专制主义
中央集权
概念解析
专制主义:
指国家政权的主宰和中央决策方式,
即皇权至上,皇帝独裁。
中央集权:
指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即中央控制地方,地方服从中央。
概念解析
概念解析
秦朝建立的
中央集权制度,
实质是专制主义
中央集权制度
思考探究:春秋战国的动荡局面会给秦朝哪些启示?如何解决?
二、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概念解析
材料一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材料二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材料三 秦始皇规定:只有皇帝一人才能称“朕”,皇帝的命令称“制”或“诏”,皇帝所用的玉印称“玺”。
皇位世袭
皇帝独尊
皇权至上
朕统一天下,
德高三皇,
功过五帝。
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总揽全国的政治、军事、财政等一切大权,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1.皇帝制度
二、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行政
军事
监察
皇帝
总揽大权,皇权至上。
2.中央设三公九卿制
皇帝侍卫首领
皇宫卫戍司令
掌皇帝的舆服车马
皇室事务
司法刑狱
赋税征收管理
民族外交
祭祀礼教
工商税务皇室财务
御史大夫
丞相
太尉
三公
九卿
掌管财政、宫廷等事务
虎符(调兵)
拓展:朝议制度
三公九卿“议”,皇帝最终“决断”
二、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
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分天下为36郡,后增至40多郡,郡的行政长官称郡守;郡下设县,县长官称县令或县长。郡县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县以下又设乡、里、亭等基层组织。
郡(守)
县(令或长)
乡、里、亭
影响: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二、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3.地方设郡县制
历史解释
地方行政制度:西周分封制与秦朝郡县制的对比
地方行政制度 分封制 郡县制
划分依据
地方官员产生
统治形式
与中央关系
作用
血缘
世袭产生
贵族政治
诸侯国有较强独立性
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较大的独立性导致春秋战国的混乱局面。
地缘
皇帝任免
官僚政治
郡县直接受中央管辖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二、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问题探究
阅读史料,分析概括中央集权制对后世产生了哪些深远影响?
材料一 秦统一后,启动了大规模的土木建设工程,其中有“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褒万余里,于是渡河,据阴山,逶蛇以北”的修建长城工程。
材料二 历史学家夏曾佑在《中国古代史》一书中说:“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
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事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和经济建设
奠定了后世政治制度的框架,对以后历史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二、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统一文字为小篆
意义:促进政令的推行,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1.文化上
统一货币--圆形方孔半两钱
作用: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
圆形方孔为什么成为我国古代货币的基本形制?(从用料、使用的角度分析)
用料少;圆形边缘不易磨损,有利于长期频繁使用;方孔可用麻绳穿起多枚钱币,便于携带。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2.经济上




秦一斤约今250g

秦一尺约今23.1cm

秦一升约今202ml
长度
容积
重量
影响:度量衡的统一,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2.经济上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统一度量衡
“道路宽窄不一”
(1)目的:为加强对各地的控制和便于交通往来。
(2)措施:统一车轨和道路的宽度。并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
(3)意义:形成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交通网。
车轨:车子两轮间的距离规定车轨的统一宽度为6尺。秦代一尺合今23.1厘米,6尺即相当于现在的138.6厘米。为加强各地的交通往来,秦始皇下令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以咸阳为中心,贯通全国的驰道,使秦朝的陆路交通四通八达。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3.交通上
边境危机
南征百越开灵渠;北击匈奴修长城
长城的修建改变了战争的方式和形态,使得北方游牧民族无法再像以前那样轻易地入侵中原。这为中原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秦始皇派人开凿灵渠,促进了水陆交通的发展。随后又派兵统一了岭南及东南沿海地区,设置郡县
蒙恬率军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A政治制度 B经济发展 C军事战争
【史料实证】对以下文物材料按主题进行正确的分类
①兵马俑铜车马
②秦半两钱
④铜权
③石铠甲
⑤秦封泥(印有秦郡县地名等)
⑥睡虎地秦简(法律、行政文书)
⑦虎符
⑧泰山刻石(小篆刻写的法律制度等)
问题探究
知识拓展
自主学习
⑤⑥⑧
②④
①③⑦
兵马俑
9
9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贾谊《过秦论》
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
——贾谊《过秦论》
北击匈奴
南征百越
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
西至临洮

羌中
东至海暨朝鲜
南至北向户
奠定了后世疆域的基础
修筑长城
开凿灵渠
思考:秦朝的统一仅仅是疆域的统一吗?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知识拓展:评价秦始皇
秦始皇的千秋功过历代都有评说。称赞说:“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有,五帝所不及”。也有人记载:“秦王贪狼暴虐……穷困万民,以适其欲也,你怎么看呢?
(1)统一六国,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2)首创中国历史上延续两千多年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3)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1)“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2)广建宫殿,大修陵墓,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等。
(3)实施暴政、刑罚残酷等,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原则:客观公正,辩证看待
VS


“能创建优良的政治制度来完成其大一统之局面,且能维持此大一统之局面历数千年之久而不败,直到今天,我们拥有这样一个广土众民的大国家,举世莫匹,这是中国历史之结晶,是中国历史之无上成绩”。
——钱穆《中国历史精神》,2011年第23页
钱穆
秦的延续 传承千载
原因
过程
秦灭六国
措施
统一货币(圆形方孔钱)、统一度量衡
秦统一
中国
①战国时期,连年战争,人民渴望统一;
②商鞅变法,使秦国实力超过东方六国;
③秦王嬴政具有雄才大略,知人善任;
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
统一文字(小篆)
政治:中央集权制度
文化
经济
意义
韩、赵、魏、楚、燕、齐(远交近攻))
①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
②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交通
军事
统一车轨;修驰道;开灵渠;
统一岭南;派蒙恬北击匈奴;修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建立
公元前221年;定都咸阳;秦始皇(嬴政)
课堂小结
1.【学史方法·纪年换算】公元前230年,秦国发动强大的攻势,开始了灭六国、统一全国的战争。秦国的军队势如破竹,先后攻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公元前221年,秦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这一时间属于 ( )
A.公元2世纪 B.公元前3世纪
C.公元3世纪 D.公元前2世纪
B
实战演练结
2.大一统’的政治理念起源于三代,在秦朝变为现实。”下列文物可为此提供证据的是( )
A.毛公鼎 B.刀形币 C.半两钱 D.瓦当
C
3.《史记·秦始皇本纪》载:“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这些措施( )
A.因征服越族而制 B.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C.巩固了国家统一 D.在灭六国过程中实施
C
实战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