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智慧社会雏形”-教学设计(表格式)-2025-2026学年九年级全册《信息科技》(西师大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智慧社会雏形”-教学设计(表格式)-2025-2026学年九年级全册《信息科技》(西师大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信息技术(信息科技)
更新时间 2025-10-08 17:15: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九年级全册第 12 课“智慧社会雏形”教学设计
年级 九年级 单元/主题 第四单元 畅想智慧社会
课名 第 12 课 智慧社会雏形
一、教学建议
教学时长建议 1 课时
教学目标 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 1.了解智慧社会的应用场景。 2.认识自主可控技术对智慧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设计建议 教学设计建议如下: 1.通过教师对智慧社会概念的讲解,让学习者明白什么是智慧社会; 2.教师提供智慧社会的学习资源,让学习者自主学习探究、构想自己心目中的智慧社会。
教学方法建议 在学习引入方面,教师应该列举生活中的智慧案例,从而引出智慧社会这一概念,进而让学习者对智慧社会有个初步的印象。 在新知学习方面,对于“认识智慧社会 ”的知识内容,建议教师让学习者小组合作,畅想智慧社会,形成智慧社会海报。对于“人工智能赋能智能社会 ”的知识内容,建议教师通过类比的方式,比较传统城市与人工智能时代的智慧城市的不同点,并分析后者相较于前者的变化,让学习者了解自主可控技术的重要性。对于“智慧社会的新形态 ”的知识内容,让学习者查阅资料,教师补充。 在“项目探究 ”方面,教师引导和鼓励学习者通过自主探究学习,构想智慧社会,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同时加深学习者对智慧社会的理解。
二、补充知识
对应教材内容(对教材中何处 内 容 的 补充) 新知学习 一、认识智慧社会 二、人工智能赋能智慧社会 三、智慧社会的新形态
补充内容 智慧社会是在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发展基础上的跃升,是对我国信息社会发展前景的前瞻性概括。建设智慧社会是要充分运用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网络化、平台化、远程化等信息化方式提高全社会基本公共服务的覆盖面和均等化水平,构建立体化、全方位、广覆盖的社会信息服务体系,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建设美好社会。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展望智慧社会。 信息网络泛在化。信息网络是建设智慧社会的重要基础设施。随着“宽带中国 ”建设的推进,城乡一体的宽带网络将不断完善,下一代互
联网和广播电视网会不断发展,信息网络加速向宽带、移动、融合方向发展,固定通信移动化和移动通信宽带化成为趋势,5G(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NB—IoT(窄带物联网)等下一代网络技术不断演进,高速宽带无线通信实现全覆盖,千兆入户、万兆入企稳步实现,社会公共热点区域实现无线局域网全覆盖。信息网络逐步向人与物共享、无处不在的泛在网方向演进,信息网络智能化、泛在化和服务化的特征愈益明显。网络的无处不在催生了计算的无处不在、软件的无处不在、数据的无处不在、连接的无处不在,从而为智慧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规划管理信息化。通过 CIM(城市信息模型)和 GIS(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的综合运用,让城乡规划和布局“看得见”“摸得着”“想得清”,从而显著提升城乡规划的信息化和科学化水平。通过发展智慧城乡公共信息平台,统筹推进城乡规划、国土利用、城乡管网、园林绿化、环境保护等城乡基础设施管理的数字化和精准化。城乡管理数字化平台通过建立城乡统一的地理空间信息平台及建(构)筑物数据库,构建综合性城乡管理数据库。城乡管理数据库与群智感知技术和手段相结合,能够有效提升城乡范围内人、地、事物、组织、事件管理的精细化水平,为发展更多服务民生的智慧应用、实现“科技让生活更美好 ”的目标提供支撑。 基础设施智能化。基础设施的智能化是智慧社会体现其“智慧 ”的重要基础。智慧交通能够实现交通引导、指挥控制、调度管理和应急处理的智能化,有效提升交通出行的高效性和便捷程度。智慧交通的深入发展将解决交通拥堵这一城市病,宽带网络支持下的汽车自动驾驶、无人驾驶将逐步推广使用,汽车被纳入互联网、车联网,智能汽车将成为仅次于智能手机的第二大移动智能终端。智能电网支持分布式能源接入,居民和企业用电实现个性化的智能管理。智慧水务覆盖供水全过程,运用水务大数据能够保障供水质量,实现供排水和污水处理的智能化。智能管网能够实现城市地下空间、地下管网的信息化管理、可视化运行。未来的城市,大量管廊地下藏,地下通道汽车穿梭忙,不会出现过去由于滞水而出现的“到城市去看海、到街上去捉鱼 ”现象。智能建筑广泛普及,城市公用设施、建筑等的智能化改造全面实现,建筑数据库等信息系统和服务平台不断完善,实现建筑的设备、节能、安全等的智慧化管控。智慧物流通过建设物流信息平台和仓储式物流平台枢纽,实现港口、航运、陆运等物流信息的开放共享和社会化应用。 公共服务普惠化。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关乎老百姓的福祉。充分利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建立跨部门跨地区业务协同、共建共享的公共服务信息体系,有利于创新发展教育、就业、社保、养老、医疗和文化的服务模式。在智慧社会中,智慧医院、远程医疗深入发展,电子病历和健康档案普及应用,医疗大数据不断汇
聚和深度利用,优质医疗资源自由流动,预约诊疗、诊间结算大幅减少 人们看病挂号、缴费的等待时间,看病难、看病烦问题将得到有效缓解。具有随时看护、远程关爱等功能的智慧养老信息化服务体系为“银发族 ”的晚年生活提供温馨保障。公共就业信息服务平台实现就业信息全国联网,就业大数据为人们找到更好更适合自己的工作提供全方位的支撑和帮助。围绕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和满足人们终身学习需求的智慧教育和智慧学习持续发展,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有效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智慧文化促进数字图书馆、数字档案馆、数字博物馆等公益设施建设,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提供坚实保障。智慧旅游提供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旅游服务系统和旅游管理信息平台,旅游大数据的应用为旅游服务转型升级带来新机遇。 社会治理精细化。在市场监管、环境监管、信用服务、应急保障、治安防控、公共安全等社会治理领域,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建立和完善相关信息服务体系,不断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构建全面设防、一体运作、精确定位、有效管控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整合各类视频图像信息资源,推进公共安全视频联网应用,大幅提升社会安全水平。在食品药品、消费品安全等领域,具有溯源追查、社会监督等功能的市场监管信息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征信信息系统在整合信贷、纳税、履约、参保缴费和违法违纪等信用信息记录后不断完善,为建设诚信社会提供重要保障。建立环境信息智能分析系统、预警应急系统和环境质量管理公共服务系统,构建“天地一体化 ”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对重点地区、重点企业和污染源实施智能化远程监测。 产业发展数字化。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传统产业信息化改造,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方向加速转变,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释放数字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智慧农业的发展将使我们能够运用信息化手段把城市物流配送体系和城市消费需求、农产品供给紧密衔接起来。智能工业意味着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工业互联网不断发展。智慧服务业的发展促进电子商务向旅游、餐饮、文化娱乐、家庭服务、养老服务、社区服务等领域进一步延伸。在智慧社会,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迅猛发展,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不断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政府决策科学化。通过建立健全大数据辅助决策的机制,有效改变一些地方的政府在决策中存在的“差不多 ”现象,推动形成“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 ”的政府决策新方式。充分利用大数据平台,综合分析各种风险因素,提高政府对风险因素的感知、预测、防范能力。通过政企合作、多方参与,促进公共服务领域数据的集中和共享,使政府掌握的相关数据同企业积累的相关数据进行有效对
接,形成社会治理的强大合力。通过完善群众诉求表达的网络平台,使政府更好掌握社情民意,更好构建阳光政府、透明政府。
补充知识来源(提供网站链接或按参考文献格式提供) 网站链接: http://opinion..cn/n1/2018/1202/c1003-30436468.html
三、对应需要的软件、硬件说明
对应教材内容(对教材中何处内容使用软件、硬件) 无
软件名称(最好提供开源软件) 无
基本功能说明 无
硬件名称(选择性价比高 、中小学能用得起的) 无
基本功能说明 无
四、项目探究解答参考
探究项 目 :我心中的智慧社会 参考: 智慧社会,在衣着方面,能够根据人体是否出汗、是否起鸡皮疙瘩调节衣服的保温性,能够根据天气变化和周围环境变化自动改变衣服颜色和装饰;在食物方面,能够根据人的身体状况、饮食喜好等自动生成食谱,做到营养均衡, 口味相符;在居住方面,通过智能家居自动调节家居环境,给人提供舒适、惬意的家居体验;在出行方面, 自动驾驶将全面取代人工驾驶,让出行者体验轻松愉快地出行;在健康方面,智能手环等可穿戴设备能 24 小时感知和检测人体健康情况;在工作方面,远程办公、机器人办公等将会普及,人们不需要花费太多时间往返于单位,体力活、危险活、枯燥的重复性劳动完全由机器人替代人类;在学习方面,各种智慧学习系统帮助人们轻松愉快地学习知识。
五、操作练习答案
1. 请 查 阅 资料 ,思考建设智慧社会要充分运用哪些人 参考: 智慧社会会用到图像识别、语音识别、生成对抗网络、注意力机制、 3D 重建等人工智能技术。
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
2.请以绘画、小报、动画 、视频等方式展现你心中的智慧社会。 参考: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