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散
步
莫怀戚
这是一个什么字?
一个年轻人背着老人
老+子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关于孩子和老人,关于孝、关于爱的故事。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人物性格,体会文章主题。(重点)
2.学习以小见大、结尾深化主题的写作方法;领悟本文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感情的方法。(难点)
3.培养尊老爱幼、珍惜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重点)
学习目标
莫怀戚(1951—2014),笔名周平安、章大明,重庆人,当代作家。
发表各类作品近500万字。1994年获全国庄重文文学奖。
著有小说《诗礼人家》《透支时代》《花样年月》等。
莫怀戚
作者简介
本文选自1985年8月2日《中国青年报》。略有改动。
本文写于1985年。作者写作本文时,他的父亲去世不久,照料父亲多年的母亲似乎一下子失掉了生活目标,身体状况变得很复杂。做医生的弟弟私下说,母亲处在丧偶综合征中,需谨慎度过,最不能缺的就是子女的陪伴,故有了一家祖孙三代散步的经历。
1985年,作者从他的好友美国汉学家柯尔特先生那里得知:在美国人眼里,中国人尊老爱幼、赡养父母是全世界做得最好的,而在美国这是不可想象的。作者听后感慨不已:我们的传统美德被外国人如此看重。于是,作者开始重新审视这份看起来很普通的浓浓亲情体现出的价值,写作的念头就此产生了。
写作背景
信 ( ) 歧( ) 决( )
霎( ) ( ) 粼粼( )
各得( )所 拆 ( ) 咕咕( )
熬 ( ) 嫩 ( ) 袖( )
xìn
服
qí
分
jué
取
shà
一
两全
lín
其
chāi
散
ɡū
áo
过
nèn
芽
xiù
领
字词检测
信服
分歧
取决
各得其所
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
由某方面或某种情况决定(后面多跟有“于”字)。
相信并佩服。
思想、意见、记载等不一致的地方。
受到不应该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
委屈
字词检测
一、速读课文,勾画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1)时间:
(2)地点:
(3)人物:
(4)原因:
(5)经过:
(6)结果:
母亲身体不好,应该多走走
初春
南方的田野上
“我”、母亲、儿子、妻子
发生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
互敬互让,“我”背母亲走小路
我们一家祖孙三代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
事件概括
二、一家人在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一件什么事?让散步变得有意味,在文中找到一个词来表达。
“歧”本义指脚多趾。此义后来写作“跂”。泛指叉开、分支。如笑花主人《今古奇观序》:“极摹人情世态之歧,备写悲欢离合之致。”又引申指由大路分出的岔道。如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分歧
母亲
儿子
大路平顺
小路有意思
要走大路
要走小路
散步时的这个分歧具体表现在哪里?
这个分歧要如何解决呢?
我们是如何解决这个分歧的呢?
我
母亲
决定委屈儿子,选择“走大路”
变了主意改走小路。
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
疼爱孙儿,顺从孙儿的想法。
家庭的“分歧”最终得到了完美解决,你认为谁做得好 并说明理由。
四、家庭的“分歧”最终得到了完美解决,你认为谁做得好 并说明理由。
探究人物
展示要求:
1.独立思考3分钟
2.小组内讨论3分钟
人物 内容 形象
(原因)
我
妻子
②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⑥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⑧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孝顺稳重,有责任感,讲原则,
不宠爱孩子
⑤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⑧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温柔贤惠,有责任感
人物 内容 特点
母亲
②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③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冬季。
⑥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
⑦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信赖儿子尊重儿子善解人意
慈爱亲切
儿子
⑤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⑥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天真可爱
聪明智慧
五、从文中所写的散步这件小事中感受到这是一个怎样的家庭?
互敬互爱
温馨和谐
探究:文章最后说“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体会这句话的深刻含义,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表层义:
形容我和妻子背起老人和孩子后,小心翼翼的样子。
深层义:
①家庭就是“整个世界”,它暗示着中年人承受着扶老携幼的责任,以及肩负家庭责任时的小心稳重;
②升华主题,写出中年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强调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小 事
中 心
以小见大
散 步
尊老爱幼
从平凡的细小事件中,挖掘出重大、深刻的主题。
写法探究
写作手法分析(一):以小见大
①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暗示社会背景。
②渲染气氛。
③烘托人物心情,表现人物性格。
④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后面故事情节发展作铺垫。
环境作用
1、本文以叙事为主,其中穿插了一些写景的语句,把它们找出来,品味这些景物描写的作用。
第四段:“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作用:
美好的春光烘托了一家人散步时愉悦、温馨的心情。
通过对初春田野景物的描写,渲染了生机勃勃的美好氛围
“新绿”、“嫩芽”、“水泡”都是新生生命的象征,与文中“我”的母亲(年老的生命)和儿子(幼小的生命)形成呼应,暗示了“生命”的传承与延续这一深刻主题。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赞扬与歌颂,和 对母亲的祝福,希望母亲拥有春天般的强大生命力。
正是因为春天田野的景色迷人,才让儿子产生“走小路”的愿望,推动了分歧的产生。
第七段:“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作用
1、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点明了走小路的原因,充分展现了母亲理解孙儿愿望的内心世界,
2、同时渲染了一种和谐美好的氛围。
3、烘托了母亲的喜悦心情;
概念
两句话或短语结构相同或相似,字数相等或相近,内容相关或相对。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作用
增加文字的思想内涵,耐人寻味
形式美观,句式整齐,富有韵律感。
写法探究
写作手法分析(二):对称句
概念
故意把一些意义比较重大、只用于很大场合的词语,用于一些细小的、平常的事情上。
“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领袖人物在严重关头时那样。”
“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作用
①巧妙而幽默,增加了文章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②强调作用,突出了“我”作为中年人对家庭的责任感。
写法探究
写作手法分析(三):大词小用
1.交代主要内容:“散步”是全文的中心事件。
2.设置悬念,富有哲理:具象化的题目,没有说破文章主,留给读者更多的想象、回味、思考的空间
3.文章的线索,全文围绕“散步”展开,从决定散步到产生分歧再到解决分歧,线索清晰。
4.主旨:奠定了文章和谐、温馨、舒缓的基调。
写法探究
写作手法分析(四):标题作用
概括内容
设置悬念
凸显人物
作为线索
暗示主旨
写法探究
写作手法分析(四):标题作用
本文记叙了祖孙三代人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的生活小事,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渗透着肩负重任的中年人对于生活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文章总结
散步
总起
全文
叙写
过程
时间:春天
地点:田野
人物:“我”、母亲、妻子、儿子
事件:散步
劝母散步
散步乐趣
解决分歧
家人和睦
互敬互爱
其乐融融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
1.仿写练习
学习本文“以小见大”的写法,记录一件你的家庭生活小事,并写出它带给你的感悟。(300字左右)
2.情感表达
回家后,为你的家人做一件小事(如:洗碗、捶背),并写下他们的反应和你的感受。
歌曲欣赏
你老了,头发花白,睡意沉沉,
倦坐在炉边,取下这本书来,
慢慢读着,追梦当年的眼神
你那柔美的神采与深幽的晕影。
多少人爱过你昙花一现的身影,
爱过你的美貌,以虚伪或真情,
惟独一人曾爱你那朝圣者的心,
爱你哀戚的脸上岁月的留痕。
在炉罩边低眉弯腰,
忧戚沉思,喃喃而语,
爱情是怎样逝去,
又怎样步上群山,
怎样在繁星之间藏住了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