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罗斯福新政 课件(共25张PPT)-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下册《历史》(统编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 罗斯福新政 课件(共25张PPT)-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下册《历史》(统编版)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0.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10-08 20:26: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第四单元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13课 罗斯福新政
1. 史料实证和时空观念:通过阅读课本,知道美国1929年—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主要表现。
2. 历史解释和唯物史观:通过研读课本和相关史料,了解罗斯福新政的主要措施并分析其作用。
3.家国情怀:通过学习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初步理解罗斯福新政运用国家政策干预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及其对资本主义世界的影响。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知识讲解
本课重点
学习目标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知识讲解
20世纪二十年代,世界的物质财富还远远不如今天,为什么胡佛在总统竞选时敢向美国的民众做出这样的许诺呢?
美国第31任总统胡佛
(任期:1929-1933年)
(我)将使美国人家家锅里有两只鸡,家家有两辆汽车……
——胡佛1928年竞选宣传
登载胡佛竞选获胜的报纸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知识讲解
从繁荣到危机

1.繁荣的年代
全世界最高标准的生活
20世纪20年代,被大多数美国学者称为“繁荣的年代”。这一时期美国的汽车工业、建筑业、收音机与家具制造业、化学工业、石油工业、公用事业等都飞跃发展。国民生产总值也急剧提高,1929年第一次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
——摘编自刘绪贻、李存训《美国通史》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知识讲解
从繁荣到危机

2.繁荣之下的隐患
材料一 1919至1927年,工人劳动生产率平均提高53%左右。1920至1930年,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约26%。
——摘编自刘绪贻、李存训《美国通史》
材料二 从1920年到1929年,工人每小时的工资只上升了2%,而工厂中工人的生产率却猛增了55%。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1929年,占美国人口1%的富人拥有的财富超过美国全部国民财富的三分之一。
——房龙《美国简史》
(1)从材料中能看到美国当时生产发展的情况怎么样?
生产效率大幅提高
贫富分化严重
工资增长缓慢
生产能力大幅提升
大多数人购买力相对低
生产过剩
(2)从材料中能看出美国人当时的商品购买能力怎么样?
(3)当时美国的生产情况和人民购买力的情况会造成什么问题?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知识讲解
从繁荣到危机

2.繁荣之下的隐患
想一想,如何才能解决生产过剩问题?
需求减少
需求进一步
减少
社会生产
社会需求
产品增加
符合
为获利,剥削
生产大于需求
资本家
占有生产资料
工 人
为获利,盲目增加产量
贫穷,购买力下降
产品积压
缩减生产解雇
失业,丧失购买力
经济危机
爆发
资本主义社会为什么没能解决这个问题呢?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知识讲解
从繁荣到危机

2.繁荣之下的隐患
股票
股份公司发给股东证明其所入股份并有权取得股息的书面凭证。
获得利益
承担风险
全国股票投机造成股市泡沫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知识讲解
从繁荣到危机

3.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危机
阅读课本,说一说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有哪些表现?
世 界
工业产量下降1/3以上
贸易额减少2/3
失业3000万以上
美 国
工业产量下降超40%
贸易额减少70%
失业1500-1700万
股市崩溃、银行倒闭
波及范围广,破坏性强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知识讲解
从繁荣到危机

3.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危机
许多人像牲畜一样才勉强存活下来。在宾夕法尼亚州的乡村,他们吃的是野生杂草根和蒲公英;在肯塔基州,他们嚼的是紫罗兰的花蕾、野葱、勿忘草、野菜和牲口吃的野草。城市里的母亲们则在码头晃悠,等待被丢弃的废品,还得和流浪狗抢夺。中西部一所宾馆的厨师把一桶剩菜放在厨房外的小巷,立即就有十几人从黑暗里窜出来争抢。一位芝加哥寡妇为了不让自己看到食物上蠕动的蛆虫,总是会先摘掉眼镜。
——摘编自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
无数奶农将牛奶倒入密西西比河
“胡佛村”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知识讲解
罗斯福新政

1.新政的开始——1933年罗斯福就任总统
谁来拯救美国?怎样拯救美国?
我向你们保证,我对自己立下誓言,要为美国人民实行新政。
——罗斯福总统提名演说
美国第32任总统罗斯福
(任期:1933—1945年)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知识讲解
罗斯福新政

2.新政的主要内容
(1)整顿金融体系
1933年3月4日罗斯福就职时
不断发生的银行倒闭已经让人们的信心濒于崩溃
3月6日命令
全国银行停业4天
3月9日要求召开国会
4小时通过《紧急银行法案》
财政部根据《紧急银行法案》迅速整顿银行
90%健全银行分批于
3月13、14、15日开业
扶持6468家基本健全银行
关闭2352家不健全银行
雷厉风行
挽救银行危机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知识讲解
罗斯福新政

2.新政的主要内容
(1)整顿金融体系
1933年3月12日
罗斯福通过无线电发表第一次“炉边谈话”
首先,我要指出一个简单的事实,你们把钱存进银行,银行并不是把它锁在保险库里了事,而是用来通过各种不同的信贷方式进行投资……你们存入银行的钱只有很小一部分是以货币形式保存的,其数量在平时完全能够满足普通民众的现金需要。……由于公众的信心下降,很多人冲进银行,将银行的存款兑换成现金或黄金。取款的人非常之多,以至于最可靠的银行也不能获得足够的现金以满足需要。……我可以向大家保证,把钱放在经过整顿、重新营业的银行里,要比放在褥子下面更安全。
——富兰克林·罗斯福《炉边谈话》
6000万人收听
10亿美元回流
恢复民众信心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知识讲解
罗斯福新政

2.新政的主要内容
(2)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联系所学,说一说罗斯福加强对工业计划指导的措施解决了危机中的哪些问题?
《全国工业复兴法》
制定公平竞争法规,协调各个工业部门企业活动
工人有权与企业进行谈判
最低工资、限制工时
避免生产过剩
提高购买力
《全国劳工关系法》
在一定范围内维护工人合法权益
缓解危机中加剧的阶级矛盾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知识讲解
罗斯福新政

2.新政的主要内容
(3)调整农业政策
《农业调整法》与以往农业法不同之处在于,它规定农业调整要在联邦农业部指导之下进行。由于农业部接到报告,1933年夏、秋两季将出现丰收,于是向南部和西南部派出大量代表,说服农民耕掉1000万英亩(或1/4)棉花,以换取津贴,农业调整局还购买22万头大猪和600多万头小猪,立即宰杀作为紧急救济食品。毁掉部分小麦的计划,由于接到报告该种作物将大大减产,才未执行。
——摘编自刘绪贻、李存训《美国通史》
限制产量、稳定产品价格
1935年末,在一系列调整政策实施下,美国农产品价格终于恢复稳定。对于这种在危机中以毁掉产品以保障利润的做法,你有什么想法呢?
说一说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知识讲解
罗斯福新政

2.新政的主要内容
(4)推行“以工代赈”
美国田纳西流域管理局在危机期间修筑的工程情况
年轻人喜笑颜开背着厚重的麻袋赶往工作营地
修建公共设施,提供就业机会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知识讲解
罗斯福新政

2.新政的主要内容
(5)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1935年,罗斯福总统签署《社会保障法》
《社会保障法》包括三个部分;(1)养老金制度;(2)失业保险制度;(3)对残废、无谋生能力者提供救济。凡年满65岁的退休工资劳动者,根据不同的工资水平每月可获10—85美元的养老金。关于失业保险,其保险金一半是由在职工人和雇主各交付相当于工人工资 1%的保险费,另一半则由联邦政府拨付。此外,各州在随后两年都建立了失业保险制度,从而给大约2800万工人提供了保险。
——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
缓和社会矛盾
1932年1月,1万名饥饿的罢工工人在华盛顿特区游行,寻求政府的救济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知识讲解
罗斯福新政

3.新政的效果
经济缓慢复苏,工业生产有所恢复,就业人数逐步增加,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观察图表,结合前面所学,说一说罗斯福新政的效果如何?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知识讲解
罗斯福新政

4.新政的特点
项目 具体措施
整顿金融体系 通过《紧急银行法案》
加强对工业的 计划指导 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
通过《全国劳工关系法》
调整农业政策 通过《农业调整法》
推行“以工代赈” 通过投资兴建大量公共设施
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通过《社会保障法》
建立应急救济机构
想一想
罗斯福新政里各项具体措施的主语是谁呢?
政 府
“新政”转变的方向是从小政府向大政府变,从政府尽量少管事的观念向多管事转变。
——资中筠《也谈罗斯福“新政”》
新政特点:增强了美国政府宏观调控能力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知识讲解
罗斯福新政

5.新政的实质和局限性
罗斯福新政
传统经济思想认为资本主义是可以自动校正的体系,在自由放任的情况下运转的最好。
——杰里·本特利 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
“新政”时期的国家便不再执行自由放任政策,却站在“总资本家”的立场,从垄断资产阶级的总体与长远利益出发,以达到维持垄断资本主义继续运行的目的。
——摘编自刘绪贻、李存训《美国通史》
实质:维护资本主义前提下的调整
无法解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但是缓解了矛盾,延长了资本主义的生命,也被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所借鉴。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知识讲解
课堂讨论
苏联模式
指令性计划经济
罗斯福新政
加强政府宏观调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
结合所学,说一说你对国家政策干预经济的认识。
下图为1925—1945年美国失业率曲线图。造成A段失业率急剧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
A.美国内战 B.第一次世界大战
C.经济大危机 D.第二次世界大战
2. “他赢得了民心,因为人民能够感觉到,他喜欢他们,他惦记着他们。”罗斯福新政中“赢得民心”的举措是( )
A.兴建公共工程,增加就业机会 B.提倡美国公民勤俭节约
C.引导农场主努力扩大生产 D.改革银行制度,恢复银行信用
A
C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知识讲解
3.以“狮子”和“狐狸”见称的罗斯福,面对经济危机审时度势。进行大胆突破,实行以“3R工程”(复兴、救济、改革)为核心的新政。新政“大胆突破”体现在( )
A.坚持自由放任 B.国家干预经济
C.优先发展重工业 D.转向社会主义
4.一位美国学者在评价罗斯福新政时写道:其实罗斯福新政之所以成为神话,与其说是因为他经济上的成功,不如说是政治上的成功。罗斯福新政在“政治上的成功”主要体现在( )
A.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的生活 B.使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
C.维护了资本主义制度 D.加强了中央集权
B
C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知识讲解
内容:整顿金融体系
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调整农业政策
推行“以工代赈”
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效果:经济缓慢复苏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知识讲解
从繁荣到危机
繁荣的年代:20年代美国经济大繁荣
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危机:
1929—1933,从美国开始,破坏性极强
罗斯福新政
实质:维护资本主义前提下的调整
局限性:无法解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开始:1933年,罗斯福就任总统
繁荣之下的危机: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罗斯福
新政
特点:增强了美国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知识讲解
《全国工业复兴法》是罗斯福新政中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1935年,美国最高法院以9:0的票数一致裁定《全国工业复兴法》违宪,其执法机构国家工业复兴总署也随之寿终正寝。
查找资料,结合所学,想一想为什么《全国工业复兴法》被裁定“违宪”?
接受《全国工业复兴法》的企业升起蓝鹰标志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