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 电磁波的应用及防护
(时间:60分钟)
知识点
基础
中档
稍难
电磁波谱的应用
1、2、3、4、5、6、7、8
9、10
综合提升
11、12
13
知识点 电磁波谱的应用
1.下列关于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频率越高,传播速度越大
B.波长越长,传播速度越大
C.电磁波的能量越大,传播速度越大
D.频率、波长、能量大小都不影响电磁波的传播速度
解析 真空中所有电磁波的传播速度都一样,都为3×108
m/s.故选项D正确.
答案 D
2.在电磁波中,波长按从长到短排列的是
( ).
A.无线电波、可见光、红外线
B.无线电波、可见光、γ射线
C.红光、黄光、绿光
D.紫外线、X射线、γ射线
解析 电磁波谱按波长从长到短排列顺序依次是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红、橙、黄、绿、兰、靛、紫)→紫外线→X射线→γ射线,由此可知B、C、D选项正确.
答案 BCD
3.关于红外线的作用与来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辐射红外线
B.红外线具有很强的热作用和荧光作用
C.红外线的显著作用是化学作用
D.红外线容易穿透云雾
解析 荧光作用和化学作用都是紫外线的重要用途,红外线波长比可见光长,绕过障碍物能力强,易穿透云雾.
答案 AD
4.下列关于电磁波谱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电磁波中最容易表现干涉、衍射现象的是无线电波
B.红外线、紫外线、可见光是原子的外层电子受激发后产生的
C.伦琴射线和γ射线是原子的内层电子受激发后产生的
D.红外线最显著的作用是热作用,温度较低的物体不能辐射红外线
解析 波长越长的无线电波的波动性越显著,干涉、衍射现象越容易发生.从电磁波产生的机理可知γ射线是原子核受到激发后产生的.不论物体温度高低如何,都能辐射红外线,物体的温度越高,它辐射的红外线越强.由此可知答案为A、B.
答案 AB
5.高原上人的皮肤黝黑的原因
( ).
A.与高原上的人生活习惯有关
B.与高原上的风力过大有关
C.与高原上紫外线辐射过强有关
D.与人的遗传有关
解析 高原上的紫外线辐射比平原强许多,而紫外线对皮肤的生理作用会使皮肤变得粗糙与黝黑,故选项C正确,选项A、B、D均错误.
答案 C
6.一种电磁波入射到半径为1
m的孔上,可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这种波属于电磁波谱的区域是
( ).
A.γ射线
B.可见光
C.无线电波
D.紫外线
解析 根据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的条件可知障碍物或孔的尺寸和波长相差不多或比波长还要小.电磁波谱中无线电波的波长范围大约在104
m~10-3
m,而红外线的波长范围大约在10-1
m~10-6
m,可见光、紫外线、γ射线的波长更短,故只有无线电波才能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故选项C正确.
答案 C
7.下面关于红外线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红外烤箱中的红光就是红外线
B.红外线比可见光更容易发生衍射
C.高温物体辐射红外线,低温物体不辐射红外线
D.红外线比可见光更容易引起固体物质分子共振
解析 红外线是看不见的,红外线比可见光的波长长,更容易发生衍射;一切物体,包括高温物体和低温物体都在不停辐射红外线,只是物体温度越高,它辐射的红外线越强;红外线的频率比可见光更接近固体物质分子的频率,也就更容易使分子发生共振,因而红外线热作用显著.
答案 BD
8.关于电磁波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X射线的频率比其他电磁波的频率高
B.可见光比无线电波更容易发生干涉、衍射现象
C.傍晚的阳光呈红色,是因为大气对波长较短的光吸收较强
D.电磁波谱中的紫外线不具有能量
解析 γ射线的频率比X射线高,A错误,波长越长,衍射现象越明显,B错误、C正确,电磁波都具有能量,D错误.
答案 C
9.在电视发射端,由摄像管摄取景物并将景物反射的光转换为电信号,这一过程完成了
( ).
A.电、光转化
B.光、电转化
C.光、电、光转化
D.电、光、电转化
解析 这一过程是把光信号转化成电信号,即把一幅图象按照各个部分的明暗情况,逐点地变为强弱不同的电流信号,然后通过天线把带有信号的电磁波发射出去,故应选B.
答案 B
10.间谍卫星上装有某种遥感照相机,可用来探测军用和民用目标.这种照相机能拍到晚上关灯行驶的汽车,即使车已离开,也瞒不过它.这种遥感照相机敏感的电磁波属于
( ).
A.可见光波段
B.红外波段
C.紫外波段
D.X射线波段
解析 所有的物体都能发出红外线,热的物体的红外线辐射比冷的物体强,间谍卫星上装的遥感照相机,实际上是红外线探测器,它能在较冷的背景上探测出较热物体的红外线辐射,这是红外线摄影的基础.再者,红外线波长比其他波(如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的波长长,有较好地穿透云雾的能力,故选项B正确.而其他选项的光不具备以上特点,故选项A、C、D错误.
答案 B
11.太阳表面温度约为6
000
K,主要发出可见光;人体温度约为310
K,主要发出红外线;宇宙间的温度约为3
K,所发出的辐射称为“3
K背景辐射”,它是宇宙“大爆炸”之初在空间上保留下的余热,若要进行“3
K背景辐射”的观测,应该选择下列哪一个波段
( ).
A.无线电波
B.紫外线
C.X射线
D.γ射线
解析 电磁波谱按波长由长到短的顺序排列为: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γ射线,由题意知:物体温度越高,其发出的电磁波的波长越短,宇宙间的温度约为3
K,则其发出的电磁波的波长应在无线电波波段,故选项A正确.
答案 A
12.有一LC振荡电路,原来发射的电磁波的波长为λ,要使它发射的电磁波的波长变为原来的一半,在不改变自感系数的情况下,电路中的电容应变为原来的
( ).
A.
B.
C.
D.
解析 由λ=知,应使f加倍,由f=知,电容应变为原来的.
答案 A
13.某高速公路自动测速仪装置如图3-3-2所示,雷达向汽车驶来的方向发射不连续的电磁波,每次发射时间为10-6
s,相邻两次发射时间间隔为t,当雷达向汽车发射无线电波时,在显示屏上呈现一个尖
波形;在收到反射回来的无线电波时,在荧光屏上
呈现第二个尖形波.根据两个波的距离,可以计算出汽车距雷达的距离,根据自动打下的纸带(如图3-3-2所示),可求出车速.
请根据t1、t2、t、c求出汽车车速表达式.
解析 第1次测量时汽车距雷达的距离s1=,第二次测量时汽车距雷达的距离s2=,时间间隔Δt=(t+t2)-=t-,则汽车速度v==.
答案
图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