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2张PPT)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第5节
第四章 光的世界
(教科版)八年级
上
01
学习目标
1.了解透镜的种类。
2.了解透镜的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
3.理解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4.知道物距和像距的概念。
5.记住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6.知道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7.会运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
02
新课标要求+课标解读
2022课标要求:
2.3.5 了解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探究并了解凸透 镜成像的规律。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4.2.8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课标解读:
首先,要明晰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则是发散作用,这是光学中透镜的基础光学特性,是理解后续成像等知识的前提。
其次,“探究并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被多次强调,这体现出对实验探究与规律掌握的重视。通过实验,能发现物距、像距和焦距之间的关系,比如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等。
最后,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也很关键,像照相机利用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实像的规律,投影仪利用物距在一倍到二倍焦距间成倒立放大实像的规律,放大镜则利用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成正立放大虚像的规律,将光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让知识更具实用性与生命力。
03
激趣导入
1700 多年前,古书《博物志》记载了用冰取火的方法:“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于后承其影,则得火。”这是我国古人创造的神奇。
思考一下:你知道这其中的原理吗?
04
新课教学
一、认识透镜
1.定义:利用折射改变光线传播方向的一种透明光学元件。透镜是折射镜,其折射面是两个球面,或一个球面和一个平面的透明体。
04
新课教学
3.分类
①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
凸透镜的符号
04
新课教学
②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
凹透镜的符号
04
新课教学
主光轴
C1
C2
主光轴
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叫做主光轴,简称主轴。
透镜厚度
凸透镜
04
新课教学
C2
C1
主光轴
凹透镜
04
新课教学
光心(o)
透镜的几何中心,主光轴上的一点,通过这点的光的传播方向不变。
C1
C2
主光轴
凸透镜
光心O
04
新课教学
二、透镜对光的作用
【视频欣赏】
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04
新课教学
【视频欣赏】
04
新课教学
光线偏离原传播方向,向主光轴靠拢的情况。
光线偏离原传播方向,向远离主光轴方向偏转的情况。
会聚
发散
主光轴
光心
O
主光轴
光心
O
04
新课教学
1. 焦点(F)
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做凸透镜的焦点。
O
F
凸透镜有两个实焦点
实焦点
【视频欣赏】
04
新课教学
凸透镜的焦距越小,使光偏折得越明显,对光的会聚能力越强。
思考一下:凹透镜有焦点吗?
04
新课教学
F
f
焦距
F
虚焦点
凹透镜有两个虚焦点。
【视频欣赏】
04
新课教学
2. 焦距( f ):
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
O
F
f
焦距
主光轴
焦点
04
新课教学
三、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1.第一条特殊光线
穿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2.第二条特殊光线
平行于主光轴入射凸透镜的光线过对侧的焦点出射。
3.第三条特殊光线
过焦点入射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出射。
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04
新课教学
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1.第一条特殊光线
穿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2.第二条特殊光线
平行于主光轴入射凹透镜的光线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同侧焦点。
3.第三条特殊光线
对准异侧焦点入射的光线,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出射。
04
新课教学
箭头变大
箭头变小
思考一下:为什么会这样?
【视频欣赏】
四、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04
新课教学
将一个放大镜分别靠近观察书本和远处的楼房,看看有什么不同的情况?
放大镜离书本近
放大镜离楼房远
成正立、放大的像
成倒立、缩小的像
相同的放大镜为什么会成不同的像呢,其成像的规律是什么呢?
04
新课教学
探究实验: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提出问题】
凸透镜成像的大小、正倒与什么因素有关
【猜想与假设】
①可能与物体到透镜的距离有关。
②可能与凸透镜的焦距有关。
③像的正倒很可能跟它与物体是否在同侧有关。
物距(u):物体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像距(v):像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04
新课教学
【设计思路】
【实验器材】
不改变凸透镜焦距,改变物距,观察、记录像的正倒、大小、虚实以及像距。
光源、凸透镜、光屏、光距座 。
04
新课教学
安装好凸透镜与光屏,使发光物和光屏分别置于在凸透镜________;点亮发光物,调节高度,使凸透镜中心、光屏中心、发光中心大致在___________,这样目的是使像成在____________。
两侧
同一高度
光屏中央
【安装调节】
04
新课教学
保持凸透镜不动,使光源从距离凸透镜较远处逐渐靠近凸透镜,随之调节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光屏上成清晰像。分别测量出成像时的物距和像距,观察像的大小、正倒。移动光源的过程中,选取若千个位置,并调整光屏位置,观察成像的情况。
【实验过程】
【视频欣赏】
04
新课教学
物距u/cm 像的性质 像距v/cm
正倒 大小 虚实 30 倒立 缩小 实像 16.5
20 倒立 等大 实像 20.5
15 倒立 放大 实像 36.2
10 不成像
6 正立 放大 虚像
f=10cm
【数据分析】
物距与焦距 的关系 像的性质 像距v
正倒 大小 虚实 u>2f 倒立 缩小 实像 f<v<2f
u=2f 等大 v=2f
f<u<2f 放大 v>2f
u=f
u<f 正立 放大 虚像
不能成像
04
新课教学
1.像的虚实
凸透镜成实像和成虚像的条件是什么?
当u>f 时时,物体成实像;当u<f 时,物体成虚像。即u=f 是成虚像和实像的分界点。
实像
虚像
f
04
新课教学
当u>2f时时,物体成缩小的像;当u<2f 时,物体成放大的像。即u=2f 是成像大小的分界点。
缩小像
放大像
2f
2.像的大小
凸透镜成像大小的条件是什么?
04
新课教学
3.像的正倒
凸透镜成正立和成倒立的像的条件?
凸透镜所成的实像都是异侧倒立,虚像都是同侧正立。
04
新课教学
4.物距、像距与像的大小关系
A
B
A'
B'
当物距<相距时
当物距>相距时
A
B
A'
B'
成放大的像时必定像距大于物距,成缩小的像时必定像距小于物距。
04
新课教学
5.像和像距随物距的变化规律
①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变大,像变大,像与物同方向移动;
物距增大,像距变小,像变小,像与物同方向移动。
②凸透镜成虚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减小,像变小。
【视频欣赏】
04
新课教学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是设计光学仪器的依据之一,利用这个规律,人们有许多发明、创造,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放大镜就是凸透镜,它可以将较小的物体“放大”。放大镜呈现的是物体正立、放大的虚像。
1. 放大镜
放大镜成像原理图
五、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04
新课教学
①成像原理:
物距u>2f 时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 f<v<2f。
2. 照相机
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被拍物体成像在相机内感光元件上。
f<u<2f
【视频欣赏】
04
新课教学
②照相机的调节
物距不变,改变焦距,可以改变像的大小。
a.调节依据
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
b.调节方法
像偏小时,物体靠近相机,暗箱拉长;
像偏大时,物体远离相机,暗箱缩短。
04
新课教学
3. 投影仪
投影仪原理:
当f<u<2f 时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 v>2f。
投影仪成像原理图
04
新课教学
B
1.在验证凸透镜成像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若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在光具座上移动5厘米,对于此时成像的性质判断正确的是( )。
A.一定是缩小的实像;B.可能是放大的实像;
C.一定是正立的虚像;D.可能是放大的虚像
04
新课教学
D
2.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小明把物体放在距离凸透镜40cm处,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30cm; B.25cm; C.20cm; D.15cm
3.一物体沿凸透镜的主光轴移动,当物体距凸透镜20cm时,能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倒立的像,当物体离凸透镜9cm时,则( )。
A.一定成正立、放大的虚像;B.一定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C.可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D.可能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D
04
新课教学
4.小燕同学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调试到如图所示的位置,光屏中心正好出现清晰的像(未画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凸透镜焦距为20cm; B.屏上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C.焟烛燃烧变短,屏上像的位置会下降;D.取走光屏,则凸透镜不成像
B
05
课堂小结
05
课堂小结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