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三单元综合提优卷(A)(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三单元综合提优卷(A)(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1.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10-08 21:34: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三单元综合提优卷(A)
时间:70分钟 满分:100分
一、给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填序号)(4分)
1. 投降( ) 降临( ) 降服( ) 下降( )
2. 弯曲( ) 曲折( ) 歌曲( ) 乐曲( )
二、读拼音,写词语。(8分)
nèn jīng jí shǐ chóng dié xuǎn zé
wò shì shèn zhòng kòng xì jūn yún
三、选字填空。(6分)
【暮 幕 慕】屏( ) 日( ) 羡( ) ( )色
【峰 蜂 锋】山( ) 顶( ) 蜜( ) ( )利
【隙 潦 撩】( )草 缝( ) 空( ) ( )起
四、给下列句子中的“嫩”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4分)
嫩:①初生而柔弱;娇嫩(跟“老”相对)。②指某些食物烹调时间短,容易咀嚼。③阅历浅,不老练。④(某些颜色)浅。
1.爷爷做的豆腐脑不仅豆香十足,还滑嫩可口。 ( )
2.他刚毕业不久,担任这个总指挥还是嫩了些。 ( )
五、选择合适的字词填空。(4分)
巢 窟 洞 穴
1.引蛇出( ) 狡兔三( ) 龙潭虎( ) 鸠占鹊( )
轻微 细微
2.蟋蟀在未完工的家门口休息,头朝着外面,触须( )地摆动。
3.这两件瓷器看似一模一样,实则有( )的差别,不仔细看很难发现。
六、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7分)
1.蟋蟀的出名,由于它的唱歌。蟋蟀的出名,由于它的住宅。(用恰当的关联词语合成一句话)(2分)
2.日全食大约在十点一刻左右出现。(用修改符号在原句上修改病句)(1分)
3.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运用相同的修辞手法写句子)(2分)
4.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写出你对右边漫画的理解。(2分)
七、根据课本内容填空。(11分)
1.夕阳西下,余晖铺洒在江面上,江水呈现出红色,而霞光未到之处,江水还是一片青绿。看到这样的情景,我想起了 代诗人 所作《暮江吟》中的诗句“ ”,这首诗中,诗句“ ,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了秋天的月下美景。全诗表达了诗人 之情。(7分)
2.梅雪之争,“骚人阁笔费评章”是因为“ , ”。(填诗句)(1分)
3.《爬山虎的脚》一文是著名作家 的作品,《蟋蟀的住宅》一文是法国昆虫学家 写的。这两篇文章的作者都将事物的特点和变化描写得十分准确、生动。(1分)
4.把下列有关秋天的气象谚语补充完整。(2分)
(1)夏雨少, 。 (2)八月里来雁门开, 。
(3)立了秋, 。 (4)一场秋雨一场寒, 。
八、口语交际。(4分)
全班同学针对下图的两种用眼习惯进行了讨论。请你也参与进来,回答问题。
我认为图 的做法是不对的,因为 。
对于保护视力、我建议:① ;② 。
九、快乐阅读。(27 分)
(一)爬山虎的脚(节选)(12分)
①今年,我注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A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②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③B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不要瞧不起那些灰色的脚,那些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要是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儿劲,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
1.读选文第②段,把爬山虎爬的过程填写完整。(3分)
茎上伸出六七根细丝→ → → →一脚一脚往上爬
2.读画横线的句子,回答问题。(6分)
(1)A句描写了爬山虎的脚的( )。(2分)
A.数量和颜色 B.数量、位置和形状 C.位置和颜色
(2)比较A、B句,我发现 A 句体现了作者的 观察,B句体现了作者的 观察,从 、 这两个词语可以看出来。(4分)
3.文中画波浪线句子中的“逐渐”一词能删去吗 为什么 (3分)
(二)找蘑菇的甲虫(节选)(15分)
①这是一种美丽的甲虫,它长得小小的,黑黑的,有一个白绒肚皮,形状是圆的,像一粒樱桃的核,当它用翅膀的边缘擦着腹部的时候,就会发出一种柔软的“唧唧”声,就像小鸟看见母亲带着食物回来时所发出的声音一样。
②我是在一个长满蘑菇的松树林里发现这种甲虫的。
③它们的洞到处都可以看到,而且门是开着的,不过在洞口堆着一堆疏松的泥土。洞大约有几寸深,一直向下,而且往往筑在比较松的泥土中。当我用小刀一直挖下去的时候,我常常发现这种洞是空的,甲虫们已经乘着夜色离开这里了。这种甲虫是流浪
者,并且是个夜行客,随便什么时候,它想离开这个洞的时候,它就能很容易地在别处另筑新巢。
④你看,这洞里的甲虫正在啃着一个小蘑菇,已经吃完了一部分。这是一种很小的地下菌,跟枯露菌很相像。这个事实似乎可以解释甲虫的习惯和它常要换新居的理由。让我们想象一下吧,在静静的黄昏中,这个小旅行家便从它的洞里慢慢地走出来,一边快活地唱着歌,一边悠闲地散着步。它仔细地检查着土地,探究这地底下所埋的东西。它的嗅觉告诉它哪个地方有菌,只不过盖着几寸泥土而已;哪个地方虽然泥土肥沃,但地底下绝不会有菌类。当它判定在某一点下面有菌的时候,便一直往下挖,结果总能得到它的食物。它挖的洞也成了它的临时宿舍,在食物没有吃完之前,它是不会离开洞的。
⑤等到洞里的食物都吃完后,它就要搬家了。它会在别处找一个适当的地方,再掘下去,然后住一阵子,吃一阵子,等到新屋里的食物吃完了,它就再搬一次家。在整个秋季到来年的春季————菌类的生长季节里,它就这样游历着,“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从一个洞搬到另一个洞,很辛苦又很洒脱。
1.第①段是从 和 两方面来介绍甲虫的。(2分)
2.法布尔观察到甲虫洞有哪些特点 根据文章关键句,完成表格。(5分)
由此可知,法布尔对甲虫洞进行了 (A.连续 B.细致)的观察。
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画“ ”,错的画“×”。(3分)
(1)甲虫的洞随处可见,而且一定是筑在比较松的泥土中。 ( )
(2)菌类的生长期为整个秋季到来年春季,期间内甲虫总在不断搬家。 ( )
(3)甲虫靠嗅觉判断哪里有菌,在有菌的地方挖洞并将其作为临时宿舍。( )
4.第④段画横线句中“这个事实”指的是: 。(2分)
5.结合课内所学,对比甲虫的洞与蟋蟀的住宅,你认为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3分)
十、习作乐园。(25分)
最近你留心观察了什么事物 是怎么观察的 有什么新发现 在观察过程中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 请你写一篇观察日记,记录自己的收获。题目自拟。
第三单元综合提优卷(A)
一、1. B A B A 2. A A B B
嫩茎 即使 重叠 选择 卧室 慎重 空隙 均匀
幕 暮 慕 暮 峰 峰 蜂 锋 潦 撩 撩
四、1.② 2.③
五、1.洞 窟 穴 巢 2.轻微 3.细微
六、1.蟋蟀的出名不光由于它的唱歌,还由于它的住宅。
2.
3.示例:月亮一露面,满天的星星就惊散了。
4.示例:因为小朋友经常玩电子产品,所以他的眼睛近视了。
七、1.唐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对自然美景的喜爱
2.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3.叶圣陶 法布尔
4.(1)秋霜早 (2)雁儿脚上带霜来 (3)把扇丢
(4)十场秋雨要穿棉
八、一趴在床上使用电子产品,会使视力下降
示例:多参加户外活动 少玩电子产品
九、(一)1.细丝变成小圆片巴住墙 细丝由直变弯细丝拉一把嫩茎,使它紧贴在墙上
2.(1)B (2)细致 连续 不几天 后来
3.“逐渐”一词不能删去,“逐渐”表示时间的推进,在这里表明细丝和小圆片是一点儿一点儿变成灰色的,删掉后就没有这种表达效果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谨性和准确性,因此不能删去。
(二)1.外形 声音
①长满蘑菇的松树林 ②门开着,洞口堆着泥土
③洞有几寸深 ④一直向下 B
3.(1)× (2) (3) 4.甲虫在洞里啃地下菌
5.甲虫的洞是为了找食物而挖的、而蟋蟀的住宅是精心挖掘的。
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