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4.3 光的全反射 光导纤维及其应用 同步练习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4.2、4.3 光的全反射 光导纤维及其应用 同步练习 (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1.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6-08-31 07:19: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因为水的密度大于酒精的密度,所以水是光密介质
B.因为水的折射率小于酒精的折射率,所以水对于酒精来说是光密介质
C.同一束光,在光密介质中的传播速度较大
D.同一束光,在光密介质中的传播速度较小
答案:D
2.关于全反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发生全反射时,仍有折射光线,只是折射光线非常弱,因此可以认为不存在折射光线而只有反射光线
B.光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时,一定会发生全反射现象
C.光从光疏介质射向光密介质时,有可能发生全反射现象
D.水或玻璃中的气泡看起来特别亮,就是因为光从水或玻璃射向气泡时,在界面发生了全反射
解析:选D.全反射发生的条件是光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且入射角大于或等于临界角.发生全反射时全部光线均不进入光疏介质,故D正确,A、B、C错误.
3.关于光纤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光纤是由高级金属制成的,所以它比普通电线容量大
B.光纤是非常细的特制玻璃丝,但导电性能特别好,所以它比普通电线衰减小
C.光纤是非常细的特制玻璃丝,由内芯和外套两层组成,光纤是利用全反射原理来实现光的传导的
D.在实际应用中,光纤必须呈笔直状态,因为弯曲的光纤是不能传导光的
解析:选C.光导纤维的作用是传导光,它是直径为几微米到一百微米之间的特制玻璃丝,且由内芯和外套两层组成,内芯的折射率比外套的大.载有声音、图像及各种数字信号的激光传播时,在内芯和外套的界面上发生全反射,光纤具有容量大、衰减小、抗干扰性强等特点.在实际应用中,光纤是可以弯曲的.所以C正确,A、B、D错误.
4.空气中两条光线a和b从方框左侧入射,分别从方框下方和上方射出,其框外光线如图4-2-14甲所示.方框内有两个折射率n=1.5的玻璃全反射棱镜.图乙给出了两棱镜四种放置方式的示意图,其中能产生图甲效果的是(  )
图4-2-14
解析:选B.四个选项产生的光路效果如图所示:
由上图可知选项B正确.
5.
图4-2-15
一光源在某液面下1
m处,它发出的一束光从液体中射向空气,当入射角为30°时,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恰好垂直.若逐渐增大入射角,直到光线不再从液体中射出,求:
(1)该液体的折射率.
(2)液面上折射光线消失处距光源有多远?
解析:(1)分析知,光在液体中的入射角为30°,在空气中折射角为60°,则n=sin60°/sin30°=.
(2)设临界角为C,sinC=1/n
距离L=d/cosC=d/
代入数值得L=
m或L=1.22
m.
答案:(1) (2)
m或1.22
m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全反射现象的是(  )
A.阳光下的镜子耀眼
B.雨后天边出现彩虹
C.早晨东方天边出现红色朝霞
D.荷叶上的水珠在阳光下晶莹透亮
解析:选D.彩虹的产生是由于光的折射及反射,朝霞的产生是光发生色散,水珠晶莹透亮是由于光的全反射.
2.如果在一块玻璃中有气泡,那么这个气泡看起来特别明显,这是因为(  )
A.气泡是球形的,像凹面镜一样能使光线会聚
B.气泡和玻璃的分界面是球面,像凸面镜一样能使光线会聚
C.从玻璃内射向气泡的光线的一部分在气泡表面发生全反射
D.气泡内光线射向气泡表面时会在气泡内发生全反射
解析:选C.玻璃是光密介质,空气是光疏介质,当光线从玻璃中射向气泡时,在两界面上发生全反射.
3.
图4-2-16
如图4-2-16所示为研究光的全反射的实验装置.让一束光沿着半圆形玻璃砖的半径射到直边上,可以看到一部分光从玻璃的直边上折射到空气中,一部分光线反射回玻璃砖内.如果保持入射光线方向不变,绕O点逆时针方向转动玻璃砖,可以看到(  )
A.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越来越大,反射光线的亮度保持不变
B.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越来越大,反射光线的亮度越来越弱
C.折射光线偏离法线越来越远,但亮度保持不变
D.当玻璃砖转动超过一定角度之后,只观察到反射光线,看不到折射光线
解析:选D.应当观察到的现象是:随着入射角增大,反射角、折射角均增大,反射光越来越强,折射光越来越弱,直至消失,D正确,A、B、C错误.
4.在沙漠中或大海上旅行,有时会看到前方和地平线上有高楼大厦或者热闹的市场,实际上却什么也没有,这种现象叫做“海市蜃楼”.出现“海市蜃楼”的原因是(  )
A.光发生全反射的缘故
B.光从云层上反射的缘故
C.光沿直线传播的缘故
D.高空大气层折射率小的缘故
解析:选A.在沙漠中由于太阳光的照射,使地面附近,由下向上温度越来越低,空气的折射率越来越大,远处景物斜向下发出的光,逐渐偏离法线,直到发生全反射,最后进入人眼,故沙漠中的“海市蜃楼”是倒立的;而海面上,海面附近由下向上温度越来越高,空气的折射率越来越小,前方景物发出的光线斜向上传播时,逐渐偏离法线,直至发生全反射,最后进入人眼,这时人看到的“海市蜃楼”是正立的.综上所述,可知出现“海市蜃楼”的原因为A.
5.(2011年武昌区高二期末)
图4-2-17
一束光从空气射向折射率为n=的某种玻璃的表面,如图4-2-17所示
,i代表入射角,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i>45°时会发生全反射现象
B.无论入射角i是多大,折射角r都不会超过30°
C.欲使折射角r=30°,应以i=45°的角入射
D.当i=60°时,反射光线跟折射光线恰好互相垂直
解析:选C.光从空气射向玻璃不会发生全反射,A项错;当入射角i=90°时,由n=可知折射角r=45°,B项错;r=30°时,有=,得i=45°,C项对;当i=60°时,反射角θ=60°,而折射角r≠30°,所以反射光线跟折射光线不垂直,D项错.
6.
图4-2-18
一束只含红光和紫光的复色光沿PO方向射入玻璃三棱镜后分成两束光,并沿OM和ON方向射出(如图4-2-18所示),已知OM和ON两束光中只有一束是单色光,则(  )
A.OM为复色光,ON为紫光
B.OM为复色光,ON为红光
C.OM为紫光,ON为复色光
D.OM为红光,ON为复色光
解析:选D.紫光在介质中的折射率比红光的小,临界角小,由图可知紫光发生了全反射,没有折射光线,红光没有发生全反射,即有反射光线沿ON,又有折射光线沿OM,故D项对.
7.在完全透明的水下某处放一点光源,在水面上可见到一个圆形透光平面,如果圆形透光平面的半径匀速增大,则光源正(  )
A.加速上升      B.加速下沉
C.匀速上升
D.匀速下沉
解析:
选D.如图所示,由于发生全反射的原因,光线只能在一定区域内透过水面射入到空气中,设圆形透光平面的半径为R,点光源到水面的深度为h,临界角为C,则R=htanC.由此得,当h匀速增大时,R也匀速增大.
8.(2011年高考重庆卷)在一次讨论中,老师问道:“假如水中相同深度处有a、b、c三种不同颜色的单色点光源,有人在水面上方同等条件下观测发现,b
在水下的像最深,c照亮水面的面积比a的大.关于这三种光在水中的性质,同学们能做出什么判断?”有同学回答如下:
①c光的频率最大 ②a光的传播速度最小 ③b光的折射率最大 ④a光的波长比b光的短
根据老师的假定,以上回答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C.b像最深说明折射率最小,频率最小,波长最大,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最大.c照亮水面的面积比a大,说明a折射率比c大,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比c小,总之,频率最大的是a,①错误;传播速度v=,故传播速度最小的是a,②正确;折射率最大的是a,a光波长最短,b光波长最长,③错误,④正确.故选项C正确.
二、非选择题
9.
图4-2-19
一块顶角为α的玻璃三棱镜置于空气中,如图4-2-19所示,当光线垂直射入AB面上时,到达AC面后,正好不存在折射光线.则此玻璃对空气的临界角是________.
解析:光线垂直入射到AB面后直接进入棱镜,到达AC面时的入射角为α,且刚好不存在折射光线,故临界角为α.
答案:α
10.(2011年扬州中学高二期中)如图4-2-20所示,一条长度为L=5.0
m的光导纤维的内芯用折射率为n的材料制成,外芯的折射率可认为与空气的折射率相等且等于1.一细束激光从其左端的中心点以α角入射到光导纤维的端面上,并射入其中,经过一系列的全反射后从右端面射出.(取c=3×108m/s)
图4-2-20
(1)若n=,α=45°,则该激光在光导纤维中的传输时间是多少?
(2)若要保证不管α取何值时,激光都不会从光导纤维的侧面漏出,试求n的取值范围.
解析:(1)由n=c/v可得,v=2.1×108m/s
由n=可知,光从左端射入后的折射角θ=30°,则侧面的入射角为β=60°,大于临界角C=45°.从而,t==2.7×10-8s
(2)由分析可知,α越大(最大接近90°),光在侧面时的入射角β越小,越容易发生泄漏现象.由题,应有
β≥C=arcsin,而β=90°-θ,n=,
则:cosβ=sinθ==≤cos(arcsin),
得:n≥.
答案:(1)2.7×10-8s (2)n≥
11.如图4-2-21所示,一棱镜的截面为直角三角形ACB,∠A=30°,斜边AB=a.棱镜材料的折射率为n=.在此截面所在的平面内,一条光线以45°的入射角从AC边的中点M射入棱镜.画出光路图,并求光线从棱镜射出的点的位置(不考虑光线沿原路返回的情况).
图4-2-21
解析:设入射角为i,折射角为r,由折射定律得
=n①
由已知条件及①式得
r=30°②
如果入射光线在法线的右侧,光路图如图所示.设出射点为F,由几何关系可得
AF=a③
即出射点在AB边上离A点a的位置.
如果入射光线在法线的左侧,光路图如图所示.设折射光线与AB的交点为D.
由几何关系可知,在D点的入射角
θ=60°④
设全反射的临界角为θc,则
sinθc=⑤
由⑤和已知条件得
θc=45°⑥
因此,光在D点全反射.
设此光线的出射点为E,由几何关系得∠DEB=90°
BD=a-2AF⑦
BE=DBsin30°⑧
联立③⑦⑧式得
BE=a⑨
即出射点在BC边上离B点a的位置.
答案:见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