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统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
专题02 第二次鸦片
战争
期中复习
1
考点清单
知识点一 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时间 1856年10月—1860年10月。
原因 ①根本原因: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提出无理的修约主张,被清政府拒绝。②直接原因(借口):英国——“亚罗号事件”;法国——“马神甫事件”。
侵略者 英、法两国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
战况及结果 第一阶段(1856-1858年)
1856年,英军炮轰广州。1857年,英法联军攻陷广州。1858年,英法联军攻陷大沽炮台,逼近天津
签订《天津条约》
签订《通商章程善后条约》
考点清单
知识点一 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核心概念
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是1856-1860年英、法两国在美、俄支持下联合发动的侵华战争。这场战争的目的是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在华侵略利益,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延续和扩大,故称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
英、法两国在俄、美两国支持下,分别以“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为借口,对中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想一想、教材第10页
如果没有“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第二次鸦片战争会不会发生 包提示会。“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只是英、法两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借口,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知识链接
公使公使是近现代外交官官名,由派遣国国家元首任命,在所驻国家代表本国及本国元首办理外交事务。
2
考点清单
知识点一 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签订条约
条约 签订国家 主要内容 危害
《天津条约》 清政府与俄、美、英、法。 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列强加强了对清政府的影响和控制。
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 使外国侵略势力由中国东南沿海一带深入长江中下游地区。
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破坏了中国内河航运权。
英法两国还得到巨额赔款。 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通商章程善后条约》 清政府与英、法、美。 清政府以“洋药”进口的名义承认鸦片贸易合法。 导致鸦片贸易泛滥,白银大量外流,社会风气沉沦。
考点清单
知识点一 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情境导学
火烧圆明园
下面为西周青铜器“虎蓥”自述留洋经历,结合其自述回答问题。
①我曾经深藏在豪华的皇家园林,被人好生照顾,但好景不长…。
②1860年的一天,我和我的许多伙伴被蓝眼睛的强盗掠到重洋之外的欧洲。
③2018年重回祖国怀抱,我的流散回归见证了国家民族的兴衰。
考点清单
知识点一 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
材料研读、教材第5页
阅读材料,谈谈鸦片走私带来的严重危害会提示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极其深重的灾难,对中国人民造成了精神和肉体上的双重巨大伤害。
名师点拨
鸦片战争前中英两国在政治、经济、外交、军事方面的对比。
1
考点清单
知识点二 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
火烧圆明园(第二阶段)
(1)背景
①《天津条约》并没有使侵略者满足。1859年6月,英、法公使借进京换约之机,炮轰大沽炮台,再次挑起战事。守卫炮台的清军重创英法舰队。
②1860年8月,英、法两国借口换约受阻,再次出兵占领天津,进逼北京。
③咸丰皇帝让他的弟弟奕诉担任议和大臣,留守北京,自己逃往承德避暑山庄。
(2)经过:1860年10月,英法联军对北京西北郊的皇家园林-圆明园进行大肆抢劫,然后放火烧毁。
(3)影响:圆明园的焚毁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留给中国人的永久创伤,也是人类文明史上非常可耻的一页。
考点清单
知识点二 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
教材素材创新设问
材料研读·教材第12页
阅读材料,谈谈你对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感受。
包提示:
①火烧圆明园不仅是列强侵华的罪行,也是中华民族的耻②火烧圆明园不仅给中国文化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也是对世界文明的践踏和破坏。③火烧圆明园警示国人“落后就要挨打”,也激励我们勿忘国耻,努力学习,振兴中华。
考点清单
知识点二 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
一材多问:
(1)材料中的两个强盗分别指什么?
(2)与上述材料有关的这场战争给中国造成了什么严重影响?
(3)西方列强一向标榜自己是来自文明社会的文明人,读了上述材料后,你有何认识
包提示:
(1)两个强盗:英国和法国。
(2)影响: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3)认识:西方列强是一伙强盗和掠夺者,他们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行为足以证明这一切。
2
考点清单
知识点二 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
《北京条约》的签订
(1)背景:英法联军占领安定门,控制北京城,并扬言要直捣皇宫。奕诉被迫与英、法两国代表交换了《天津条约》批准书,并于1860年10月签订中英、中法《北京条约》。(2)内容:清政府除承认《天津条约》有效外,又增开天津为通商口岸,割九龙半岛南端给英国,赔款额也大幅增加。
考点清单
知识点二 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
巧学妙记
《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区别(口诀记忆)
①天津条约记清楚,外国公使北京驻。增开汉口等十处,军舰商船长江游。②北京条约天津埠,割让九龙添心堵。
总理衙门。总理衙门是清政府为适应形势的变化,于1861年设立的。它负责办理对外交涉以及通商、海关等事务:是清政府一个权力很大的中央机构。总理衙门存在了40年,1901年,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辛丑条约》规定,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1
考点清单
知识点三 俄国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概况:
从19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俄国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2
考点清单
知识点三 俄国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过程
时间 不平等条约 割占中国领土面积
1858年 中俄《瑷珲条约》 60多万平方千米
1860年 中俄《北京条约》 约40万平方千米
1860年和1864年 中俄《北京条约》和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44万多平方千米
1881年 中俄《改订条约》以及以后5个勘界议定书 7万多平方千米
3
考点清单
知识点三 俄国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1)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丧失更多主权,英国、法国、美国等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长江中下游地区,俄国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2)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考点清单
知识点三 俄国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易错警示
俄国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不全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情境导学
第二次鸦片战争经过和这么大一个国家开放贸易10年之久……而拥有如此庞大人口的中国,其消费我们的制造品竟不及荷兰的一半。这好像是一个奇怪的结局。
——摘编自1852年英国驻广州代办给家人的信
综合训练
考点1 第二次鸦片战争
1.(2025春 襄州区校级期中)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侵略军所到之处,中国人民群众都自发进行了抵抗。恩格斯当时指出:“这是一场维护中华民族生存的人民战争。”中国民众自发抵抗侵略的行为( )
A.彰显了爱国主义情怀 B.推动了洋务运动兴起
C.维护了国家主权完整 D.获得了地方政府支持
由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期间,中国民众进行了自发的抗击外来侵略的斗争,说明随着民族危机加深民众的民族意识逐渐形成,彰显了民众的爱国主义情怀,故A正确;
洋务运动的背景是内忧外患,与材料无关,故B不正确;
民众的抗击一定程度上打击了侵略者,但“维护了国家主权完整”的说法不正确,故C不正确;
民众的抗争往往受到地方政府的压制,故D不正确。
故选:A。
A
典例分析
综合训练
考点2 亚罗号事件
2.(2025秋 肇源县校级期中)英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借口是( )
A.“亚罗号事件”
B.“马神甫事件”
C.虎门销烟
D.闭关锁国
“亚罗号事件”是英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借口;“马神甫事件”是法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借口;虎门销烟是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借口;闭关锁国是清政府采取的对外政策。
故选:A。
A
典例分析
综合训练
考点3 马神甫事件
3.(2025秋 达孜区校级期中)法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借口是( )
A.虎门销烟
B.“马神甫事件”
C.禁止鸦片贸易
D.“亚罗号事件”
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法国借口“马神甫事件”,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为帮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B符合题意。
故选:B。
B
典例分析
综合训练
考点4 《天津条约》
4.(2025秋 栾城区期中)1858年清政府与列强议定《天津条约》时,上到咸丰皇帝,下到地方官员,对于公使驻京的条款,都是既恐惧又害怕的。咸丰帝甚至企图通过答应关税全免、增开口岸等条件,来换取取消公使驻京一条。这说明( )
A.关税在晚清地位不重要
B.清政府缺乏近代外交观念
C.中国沦为西方的殖民地
D.清政府固守闭关锁国政策
A.材料未体现关税在晚清地位的信息,排除A。B.根据材料“1858年清政府与列强议定《天津条约》时,……咸丰帝甚至企图通过答应关税全免、增开口岸等条件,来换取取消公使驻京一条。”可知,清政府仍然存在天朝上国的理念,说明清政府缺乏近代外交意识,B项正确。C.中国沦为西方的殖民地,表述错误,排除C。D.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开放了五口通商口岸,标志着闭关锁国政策走向瓦解,排除D。故选:B。
B
典例分析
综合训练
考点5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5.(2025秋 惠山区期中)沃斯利在《1860年对中国战争的行动与述说》中说:“我们进去的时候,这些花园还像神话故事中描述的那样神奇;而我们在10月19日离开的时候,花园已被洗劫一空,一片狼藉。”材料中的“我们”是( )
A.英国人和法国人
B.英国人和美国人
C.美国人和俄国人
D.英国人和日本人
“我们进去的时候,这些花园还像神话故事中描述的那样神奇;而我们在10月19日离开的时候,花园已被洗劫一空”反映了火烧圆明园的史实。1856年10月,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一路烧杀,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掠夺珍宝。为掩人耳目,他们又放火焚烧圆明园。
故选:A。
A
典例分析
综合训练
考点6 《北京条约》
6.(2025秋 浮梁县期中)英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了中国香港。其中,割占香港九龙司地方一区的是( )
A.《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望厦条约》 D.《黄埔条约》
《北京条约》割占了九龙司地方一区,符合题目中“割占香港九龙司地方一区”的描述,A项正确。《天津条约》主要是增开通商口岸、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等内容,没有割占香港九龙司地方一区的相关条款,B项错误。《望厦条约》是美国与清政府签订的,主要涉及美国在华的特权等,与割占香港九龙司地方一区无关,C项错误。《黄埔条约》是法国与清政府签订的,主要涉及法国在华的特权等,与割占香港九龙司地方一区无关,D项错误。
故选:A。
A
典例分析
综合训练
考点7 《瑷珲条约》
7.(2025秋 江阳区校级期中)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条约是( )
A.中俄《北京条约》
B.中俄《瑷珲条约》
C.中俄《尼布楚条约》
D.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迫使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包括:1858年的《瑷珲条约》、1860年的中俄《北京条约》、1864年的《勘分西北界约记》等。其中割占中国领土面积最大的是《瑷珲条约》,达到60多万平方千米。
故选:B。
B
典例分析
综合训练
考点8 左宗棠收复新疆
8.(2025秋 浏阳市期中)19世纪中后期,清朝面临严重的边疆危机,清朝统治者内部也兴起了塞防与海防之争,左宗棠主张“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下列行动中,属于左宗棠重视塞防的具体实践的是( )
A.镇压太平天国 B.成功收复新疆
C.筹建福建海军 D.取得廊坊大捷
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左宗棠率军队制定了“先北后南““缓进速战“的正确进军路线和战术,痛击阿古柏,收复新疆。故B正确;AD与边塞无关,排除;筹建福建海军不属于左宗棠重视塞防的具体实践,排除C。
故选:B。
B
典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