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统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
专题07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
期中复习
考点清单
知识点一 义和团运动
兴起 ①形成:义和团由山东、直隶一带的义和拳、民间秘密结社和练拳习武组织发展而来。②背景:19世纪末,帝国主义侵略加剧,外国传教士活动猖獗,华北地区干旱严重。 性质 逐渐转变为具有广泛群众性的反帝斗争组织。 发展 ①清政府对义和团时“剿”时“抚”,客观上有利于义和团的发展。②义和团纷纷进入天津、北京。到1900年夏,义和团已经深入京津地区,产生很大影响。 口号 扶清灭洋 ①“灭洋”,鲜明地表达了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意志,但义和团对洋人以及轮船、铁路等统统排斥,又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②“扶清”,反映出义和团对清政府的本质认识不清,对它抱有幻想
局限性 义和团带有迷信色彩,相信降神附体、刀枪不人等。
考点清单
知识点一 义和团运动
特别提醒
义和团运动是反帝爱国的农民运动。义和团不反对清政府,其口号是“扶清灭洋”
教材素材创新设问
材料研读·教材第38页你能从揭帖中获取关于义和团的哪些信息?
提示①兴起原因:外国侵略者对中国的侵略和压迫。
②斗争对象:主要针对外国列强,包括法国、英国、德国、俄国等。
③义和团成员素质:具备一定的兵法技艺,有一定的战斗能力。
④斗争方式:包括拆毁铁道、拔电线杆、毁坏火轮船等破坏行动。
⑤口号主张:“扶清灭洋”,希望消灭外国侵略者,实现大清一统靖江山。
考点清单
知识点一 义和团运动
⑥宗教因素:认为天气干旱是教堂的影响。
材多问·材料中“天无雨,地焦旱,全是教堂止住天”反映了义和团怎样的思想特点 义和团运动为什么会把“洋鬼子”作为主要斗争对象 提示思想特点:反映了义和团带有一定的封建迷信色彩,将自然灾害归咎于教堂。原因:当时外国列强侵略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掠夺资源,欺压百姓,使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激发了民众对外国侵略者的强烈仇恨。
核心概念
义和团运动义和团运动是指19世纪末中国兴起的一场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农民运动。义和团运动虽然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但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
义和团的口号是
“扶清灭洋”
1
考点清单
知识点二 抗击八国联军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原因
①直接原因:镇压义和团运动。
②根本原因:维护和扩大列强在华利益。
(2)开始时间:1900年。
(3)侵略国家:英、美、法、德、俄、日、奥、意八国。
核心概念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英、美、法、德、俄、曰、奥匈、意八个帝国主义国家为了镇压义和团运动,阴谋瓜分中国,联合出兵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义和团运动失败后的次年,帝国主义国家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考点清单
知识点二 抗击八国联军
巧学妙记
巧记八国联军
饿(俄国)鹰(英国)已(意大利)饿得(德国)没(美国)法(法国)熬(奥匈帝国)日(日本)。
考点清单
知识点二 抗击八国联军
1900年6月,八国联军在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率领下,从天津向北京进犯
义和团在廊坊 一带阻击敌人
八国联军 被迫撤回 天津
各国联合舰队攻占大沽炮台
进驻北京东交民 巷的外国军队不 断四处寻衅,射 杀团民、清军
扩大
开始
抗击
结果
天津的义和团联合清军,与侵略军在老龙头火车站展开激烈争夺战,炮轰紫竹林租界;在天津保卫战中,直隶提督聂士成殉国
在北京,义和团 和清军围攻西什 库教堂和东交民 巷的外国使馆
7月中旬,天津失陷
抗击
结果
抗击
8月14日北京失陷
结果
2
考点清单
知识点二 抗击八国联军
义和团运动的失败
1900年8月14日,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太后携光绪皇帝狼狈西逃。在逃跑途中,慈禧下令“剿杀”义和团,并无耻地请求八国联军“助剿”。义和团在中外反动势力的镇压下失败。
义和团运动的意义
义和团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
教材素材创新设问
材料研读·教材第40页你如何理解瓦德西这段话?
会提示瓦德西的这段话是在八国联军侵华的背景下,对中国民众力量和反抗精神的一种客观认识,从侧面反映了中国民众在抵御外来侵略中的重要作用。
3
考点清单
知识点二 抗击八国联军
一材多问,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瓦德西的这一观点对列强侵华策略的影响提示瓦德西意识到中国民众反抗力量强大,若列强继续武力征服中国,会遭到强烈反抗,可能陷人战争泥潭。这使列强调整侵华策略,不再单纯依靠武力,而是更多采用以华制华等更隐蔽、温和的方式,利用清政府等代理人来统治中国,以实现其在华利益。
4
考点清单
知识点二 抗击八国联军
八国联军侵华的罪行
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大肆屠杀、劫掠,充分暴露了侵略者的凶恶本性。
知识链接
评价义和团运动
①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
②义和团团民展现出非凡的勇气、视死如归的精神和浓厚的爱国主义精神。
③带有迷信、落后、盲目排外色彩,体现了很大的局限性。
考点清单
知识点二 抗击八国联军
名师点拨
义和团运动和太平天国运动的比较
太平天国运动 义和团运动
相同点 ①都以农民为主体,采用武装斗争的形式;②都利用宗教结社发动群众,带有迷信色彩;③都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失败根源都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不同点 背景 发生在鸦片战争后阶级矛盾激化的背景下。 发生在19世纪末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背景下。
矛头 清政府。 帝国主义。
组织 有严密的组织、公认的领袖及纲领。 组织涣散、各自为战、没有统一领导。
时间范围 建立政权,持续14年,转战大半个中国。 没有建立政权,时间短,集中在山东京津地区。
考点清单
知识点二 抗击八国联军
考点清单
知识点三 《辛丑条约》的签订
时间:1901年。
签订双方
清政府同英、美、法、德、俄、日、奥匈、意、西、荷、比11国。
主要内容
1
2
3
领域 主要内容
政治方面 惩办“首祸诸臣”,在华北等地区停止科举考试5年: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经济方面 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以海关税、盐税等税收作担保。
外交方面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军事方面 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
考点清单
知识点三 《辛丑条约》的签订
影响
《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是中华民族的巨大耻辱。从此,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巧学妙记。
要点提炼法记忆《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
“停”--惩办“首祸诸臣”,在华北等地区停止科学考试5年。
“赔”--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
“划”--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
“拆”--拆毁大活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海要地。
“禁”--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改”--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4
考点清单
知识点三 《辛丑条约》的签订
想一想、教材第42页
这些条款对中国造成怎样的影响?
提示
政治方面 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沦为“洋人的朝廷”。
经济方面 加剧了中国人民的贫困,加重了清政府的财政负担,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
外交方面 使馆界成为“国中之国”,成为帝国主义策划侵略中国的大本营。清政府失去了外交自主权。
军事方面 便利了侵略者对清政府进行军事控制和直接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活动。
考点清单
知识点三 《辛丑条约》的签订
名师点拨
中国在两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战败的原因。
①根本原因:中国封建制度的腐朽(或中国腐朽没落的封建制度无法抵抗新兴的资本主义制度)。
②内部原因:清朝统治者妥协退让,避战自保,消极应战,错失良机,被动挨打;近代中国经济、技术落后。
③外部原因:列强综合国力强盛且准备充分。
考点清单
知识点三 《辛丑条约》的签订
知识链接
《辛丑条约》中的使馆界与今天的使馆区有何不同?
①《辛丑条约》中划定的使馆界禁止中国人居住,列强可以派兵驻扎,从而控制了京津地区,使清政府完全处于列强军队的控制下,毫无主权可言。②现在的使馆区是指定的各国在华进行外事活动的外交场所,主权归中国所有。
综合训练
考点1 义和团运动
1.(2025秋 白云区期中)义和团运动前,西方媒体对中国人的评价是“一群没有活力的群众”“无可救药”“没有民族热望”;之后却多见诸如“有光荣革命传统”“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等议论。材料表明,义和团运动( )
A.完成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B.挽救了濒临崩溃的清政府
C.打退了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D.显示了中国人民伟大力量
A.义和团运动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与中国近代化无关,排除。B.义和团运动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但最终在清政府和帝国主义联合镇压下失败,没有挽救濒临崩溃的清政府,排除。C.义和团运动最终在清政府和帝国主义联合镇压下失败,排除。D.据题干义和团运动前后,西方媒体不同的评价可知,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显示了中国人民伟大力量,符合题意。
故选:D。
D
典例分析
综合训练
考点2 《辛丑条约》
2.(2025秋 郑州期中)鸦片战争以来,不平等条约多以割地、赔款、开埠通商为基本内容,而《辛丑条约》却不再有割地、开埠等,虽有赔款,也并非列强的主要目的所在。这一变化( )
A.说明中国已被列强瓜分完毕
B.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C.反映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D.说明帝国主义侵华策略的转变
近代列强并没有将中国瓜分完毕,他们放弃了瓜分中国的企图,A错误;八国联军侵华,中国战败,并没有沉重打击帝国主义在华势力,B错误;《辛丑条约》使中国最终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选项表述是错误的;《辛丑条约》标志着新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列强开始以华治华,侵略中国的策略发生了改变。
故选:D。
D
典例分析
综合训练
考点3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3.(2025秋 宁河区期中)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主张利益均沾的帝国主义国家是( )
A.英国 B.美国
C.俄国 D.日本
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目的是主张利益均沾,共同掠夺中国。1922年,九国代表签署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表面上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实际上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使中国又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宰割的局面,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
故选:B。
B
典例分析
综合训练
考点4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4.(2025秋 偃师市校级期中)这次战争后,“巨额的赔款严重破坏了中国的社会经济,不仅加剧了清廷财政危机,而且使列强得以控制了清廷除田赋之外的主要财政来源;使馆区的设立,炮台的拆除,军队的驻扎等,使列强进一步强化了对清廷的政治和军事控制。”这次战争导致( )
A.中国被迫开放广州、福州为通商口岸
B.列强势力开始深入中国内地
C.美国提出“门户开放”的政策
D.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由“列强得以控制了清廷除田赋之外的主要财政来源;使馆区的设立,炮台的拆除,军队的驻扎等,使列强进一步强化了对清廷的政治和军事控制”可知,材料所述是《辛丑条约》产生的严重后果。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失败后中国被迫签订《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故选:D。
D
典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