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 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3.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10-08 23:18: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夏商周时期,人们是如何看待日月星辰的?这一时期科技文化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就?
新课导入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第8课 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课标要求:了解甲骨文、青铜器,以及夏商周时期天文、历法、医学、文学等成就,感受这一时期中华文明的辉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阅读课本P44,梳理夏商周时期的天文成就。
为从事农业生产,对天文现象进行观察和记录,总结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
《春秋》中记载了公元前613年一颗彗星
扫过北斗
甲骨文里有许多日食、月食的记载
《诗经》中记载了公元前776年9月6日发生日食
①原始社
会末期
②商朝
③西周
④春秋
=
秋七,有星孛入于北斗。
——《春秋》
一、天文、历法和医学
记载日食的商朝牛骨
《诗经·小雅》:“十月之交,朔日辛卯,日有食之,亦孔之丑。“
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确切日期的日食记录
《春秋·文公十四年》:“秋七月,有星孛(bèi)入于北斗。”
这是关于哈雷彗星最早的确切记载
1.天文
历法:历法是根据天象,以一定的单位对年、月、日的计量方法。
一、天文、历法和医学
2.历法
夏朝
商朝
战国
可能有了历法
历法逐渐完备,甲骨文中已经开始出现干支纪日
人们已经把一年分为二十四节气
思考:制定历法、测出二十四节气的意义是什么?
制订历法、分出二十四节气,不仅仅是古代农业生产的时间表,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自然哲学,同时在当代社会中仍保留着一定的意义和价值。
远古时期
夏商周时期
战国时期
一、天文、历法和医学
3.医学
阅读课本P44-45,梳理医学的发展历程。
神农尝百草,认识了治病的药物。
已经掌握一定的医药知识和治疗技术。
扁鹊发明了切脉诊法,使用望、闻、问、切四种诊断 疾病的方法,一直被中医沿用。
《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共18卷162篇,由《素问》和《灵枢》组成。这本书托名“黄帝”,真实作者不详,成书年代说法不一。书中基本本内容约成于战国后期,到西汉时一直有增补修订。《黄帝内经》利用阴阳五行学说,对生命的形成、疾病的起因、心理现象和生理现象的关系等,都作了说明,主张治疗疾病要顺乎自然,要对症下药。
丈夫
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
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
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
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
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
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斑白。
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
八八,则齿发去。
女子
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
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
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
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
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
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
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二、甲骨文与青铜器
1.甲骨文
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1899年,清朝官员王懿荣首次发现甲骨文。
甲骨文 反映内容
贞王勿乎妇好往伐土方。——《库方二氏所藏甲骨卜辞》237 释义:商王不命令妇好去伐土方吗?
壬戍卜,□,贞妇好□不往于妣庚。——《殷契粹编》1232 释义:妇好不去祭祀她的老祖母妣庚么?
庚寅卜,翌日辛,王嚣省鱼。——屯南,637 释义:王嚣巡查渔业。
辛巳日……太阳有食……报告给父丁。——第33710号甲骨 释义:辛巳日发生日食报告给父丁。
战争
祭祀
农牧
天文
二、甲骨文与青铜器
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天文历法等,结合下列材料,说说其反映了哪方面的内容?
观察下列文字,了解甲骨文的造字特点,并说出造字方法.
用图形、线条把物体的外形特征勾画出来
用一种指示性符号表示某一事物或概念
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结合起来表示新的意义
用声符来注音,用一个字表示类别而组成的新字
二、甲骨文与青铜器
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
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完整的成熟文字。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材料:惟殷先人,有典有册。 ——《尚书》
二、甲骨文与青铜器
青铜器在古时被称为“金”或“吉金”,是红铜与其他化学元素锡、铅等的合金。刚刚铸造完成的青铜器是金色的,但出土的青铜因为时间流逝和化学变化产生锈蚀后变为青绿色,因此被称为青铜。
原始社会末期:出现
夏朝:发展
商周时期:繁荣
陶寺遗址出土的铜璧形器
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青铜鼎
司母戊鼎
1.发展历程:
二、甲骨文与青铜器
2.青铜器
商周时期,青铜器数量多,种类丰富。主要用于祭祀及军事,成为王公贵族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象征。观察下列青铜器,说说他们的用途。
乐器
礼器
农具
酒器
二、甲骨文与青铜器
曾侯乙编钟
1978年,湖北随州曾侯乙墓出土了一整套战国时期的编钟,这就是闻名中外的曾侯乙编钟。全套编钟共65件,分3层8组悬挂在长7.48米、高2.65米的钟架上。 其中,上层3组共19件钮钟,中下层5组共45件甬钟和1件铸(bó) 钟。编钟上有铭文3700多字,内容为编号、记事、标音等。曾侯乙编钟是我国迄今发现的保存最好、音律最全、音域最广、气势最宏伟的编钟,至今还能演奏乐曲。
知识拓展
青铜器的典型代表有: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何尊等。
二、甲骨文与青铜器
我是商朝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之一,被今人誉为“青铜器之王”,见证了商朝青铜器高超的铸造工艺。
四羊方尊是商代青铜礼器巅峰,其铸造工艺是商代冶金技术标杆,更是中国青铜文明的标志性国宝。(中国十大传世国宝之一)
何尊是西周周成王时的青铜器,铭文中有“宅兹中国”的记载。这是目前所见“中国”一词最早的实物见证。
商朝中晚期开始,钟、鼎等青铜器上铸刻有文字,被称为“金文”。金文内容丰富,涉及祭祀典礼、军事行动、法律诉讼等。
二、甲骨文与青铜器
利簋及铭文拓[tà]片
[武王伐纣,一夜之间就将商灭亡,在岁星当空的甲子日早晨,占领了朝歌。]
[周成王对武王进行丰福之祭时,讲到周武王在攻克了商朝的王都后,举行隆重的仪式向上天报告:我已经在中国安家(建都)了,统治民众。]
何尊及铭文拓[tà]片
青铜面具
青铜树
三星堆玉璋
玉璋是我国古代祭祀用的礼器。这件玉璋与我国商时期其他地区玉璋的形制大体一致。它的发现表明中华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
立人像
二、甲骨文与青铜器
长江上游地区的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出土了数以千计的珍贵文物,展现了夏商时期丰富多彩的古蜀文明。
三、《诗经》和“楚辞”
1.《诗经》
西周春秋时期,社会各阶层人士在生产生活、祭祀典礼等场合创作并传唱诗歌。后被收集整理成我国现存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说说以上诗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和时代特征。
歌颂爱情
社会战乱不休,体现了秦国军民共同抗敌的高昂士气和乐观精神.
三、《诗经》和“楚辞”
“风”:又称“国风”,是15个地区或诸侯国的歌谣,共160篇;
“雅”:西周王都地区的正声雅乐,分为“大雅”和“小雅”,共105篇。
“颂”:是统治阶级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共40篇。
《诗经》共有305首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诗经》保存了丰富的先秦史料,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诗经》在文学史上影响深远,它语言简洁清新,内容多样,反映了古代人的生活、情感和思想,其优美的诗歌形式和真挚的情感表达,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灵感和借鉴。
从历史价值角度看,《诗经》记录了从西周至春秋的社会面貌,是研究当时社会风貌、民俗风情和人文精神的重要文献,为我们了解古代历史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战国时期,楚国的屈原以及宋玉等人吸收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用浓郁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创作出一种新体诗歌“楚辞”。其代表作是屈原的《离骚》。
《离骚》与《诗经》合称“风骚”,是我国古典诗歌两大源头,对后世诗歌创作影响深远。
三、《诗经》和“楚辞”
2.楚辞
屈原出身楚国贵族,担任重要官职,后来因遭到排挤而被流放。流放期间,他忧国忧民的心志从未改变。公元前278年,楚国都城被泰军占领。屈原知道后无比悲愤,带着至死不离开楚国的决心,于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自尽。屈原为国为民而死,人们用种种方式追思他。据说,每年的端午节就是为了怀念屈原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长太息以掩涕兮,
哀民生之多艰。
热爱祖国和人民
追求真理和理想
路曼曼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夏商周时期的的科技与文化
天文、历法与医学
甲骨文与青铜器
《诗经》和“楚辞”
历法:夏历、商朝历法、二十四节气
中医:名医扁鹊、《黄帝内经》
天文:记录日食、月食、哈雷彗星
甲骨文:刻在龟甲、兽骨,中国最早、体系较完整
青铜器:四羊方尊、司母戊鼎
三星堆遗址:古蜀文明与中原王朝联系密切
《诗经》:我国现存第一部诗歌总集
“楚辞”:爱国诗人屈原《离骚》
课堂小结
1.早在原始社会末期,先民就开始对天文现象进行观察和记录,总结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夏朝时可能有了历法。到商朝时,历法逐渐完备。战国时期,人们已经把一年分为二十四节气。“先民”从事天文观察和历法编制的原因是( )
A.了解季节变换 B.铸造青铜器具
C.指导农业生产 D.传承民俗文化
C
练习巩固
2 . 扁鹊奠定了中医望、闻、问、切四诊法的基础,且他医术全面,擅长采用多种治疗方法,开辟了中国医学发展的正确道路,开创了民间医学教育。由此可知扁鹊( )
A.奠定中国医学的理论基础 B.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名医
C.开创了中医临床理论体系 D.对中国医学具有重大贡献
D
3.一位考古学家在殷墟遗址中发现了一批刻有文字的龟甲,内容涉及祭祀、战争和农业生产。这些文字为我们研究哪一时期的历史提供了最直接的证据( )
A.传说中的炎黄时代 B.夏朝的二里头文化
C.商朝的社会生活 D.西周的分封制度
C
练习巩固
4.文字是一种文化的载体,文字的出现是社会文明阶段的重要特征之一,从下图《甲骨文字形举例》中可提取的信息是( )
A.刻在龟甲和牛羊兽骨上 B.已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
C.证实夏朝开始文字可考 D.字形不具延续性和传承性
B
5.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不仅种类丰富,数量众多,而且工艺高超。这充分反映了当时( )
A.农业生产的落后 B.青铜器只用于祭祀
C.手工业发展水平高 D.青铜器已被铁器取代
C
练习巩固
6.战国时期,楚国的屈原等人吸收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用浓郁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创作出一种新体诗歌“楚辞”。下列文学作品,采用“楚辞”体创作的是( )
A.《离骚》 B.《吊屈原赋》
C.《诗经》 D.《论语》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