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雨的四季》同步练习题()含解析 2025—2026学年统编版(2024)语文七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雨的四季》同步练习题()含解析 2025—2026学年统编版(2024)语文七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10-09 05:59: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雨的四季/刘湛秋》同步练习题
一、基础知识题
1、文学常识填空
(1)《雨的四季》的作者是______,他是当代著名______、_______、_______,其作品清新空灵,富有现代意识,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被一代大学生誉为“_______”。
(2)作者在创作中提倡“轻诗歌”“轻松散文”,主张“_______,_______”,以平常心看待生活中的得失,其散文常于平凡事物中挖掘诗意,体现“_______”的创作风格。
(3)《雨的四季》是一篇______散文,文章以______为线索,通过对四季雨景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______和______的热爱之情。
(4)作者的代表作品有诗集《_______》《_______》,译著《_______》《_______》等。
2、解释词语
(1)淅淅沥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高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静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莅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粗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冷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咄咄逼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娇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棱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吝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择题
(1)下列加粗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花苞(bāo)绿茵茵(yīn)睫毛(jié)
B.粗犷(kuǎng)斗笠(lì)静谧(mì)
C.高邈(miǎo)莅临(lì)吝啬(sè)
D.冷冽(liè)棱镜(léng)淅沥(xīlì)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资容 淅沥 迫不急待 花枝招展
B.粗犷 瞭亮 呼朋引伴 翻来复去
C.静谧 娇媚 淅淅沥沥 咄咄逼人
D.冷洌 喉咙 喜出忘外 各得其所
(3)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春雨淅淅沥沥地飘洒下来,滋润着大地万物。
B.夏日的暴雨来得猛烈,那粗犷的气势令人震撼。
C.秋雨后的天空格外高邈,空气也变得清新起来。
D.寒冬的雨咄咄逼人地落下,带来了刺骨的寒冷。
(4)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
B.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像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
C.雨,似乎也像出嫁生了孩子的母亲,显得端庄而又沉思了。
D.这时,雨已经化妆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
(5)下列对文章体裁和语言风格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记叙文古朴典雅
B.抒情散文清新优美
C.议论文严谨有力
D.说明文准确平实
(6)下列对文章结构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总写对雨的喜爱之情,为全文奠定感情基调。
B.文章中间部分按四季顺序分别描绘雨的特点,层次清晰。
C.文章结尾直抒胸臆,再次抒发对雨的爱恋,与开头呼应。
D.文章采用“分—总”结构,重点突出四季雨的独特魅力。
(7)下列句子中表达方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我喜欢雨,无论什么季节的雨,我都喜欢。
B.花朵怒放着,树叶鼓着浆汁,数不清的杂草争先恐后地成长。
C.只有在雨中,我才真正感到这世界是活的,是有欢乐和泪水的。
D.啊,总是美丽而使人爱恋的雨啊!
(8)下列对作者创作意图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批判工业污染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B.展现四季气候的变化及其影响。
C.通过写雨表达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
D.说明雨在自然界中的重要作用。
二、内容理解与赏析
1、基础理解题
(1)文章开头说“我喜欢雨,无论什么季节的雨,我都喜欢”,结合全文,谈谈作者“喜欢雨”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春雨、夏雨、秋雨、冬雨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第3段中“而夏天,就更是别有一番风情了”,句中“别有一番风情”具体指哪些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在描写四季的雨时,分别融入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倒数第二段写道“只有在雨中,我才真正感到这世界是活的,是有欢乐和泪水的”,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句赏析题
(1)赏析“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一句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品味“雨,似乎也像出嫁生了孩子的母亲,显得端庄而又沉思了”中“端庄而又沉思”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赏析“这时,雨已经化妆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这句话的修辞及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结尾“总是美丽而使人爱恋的雨啊!”一句在文中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法探究题
(1)本文在描写四季的雨时,采用了怎样的写作顺序?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在文中多处运用了感官描写,请举例说明并分析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第6段由第三人称转为第二人称“你”来写雨,这样的人称转换有什么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是如何做到景与情有机结合的?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在创作中体现了“以小见大”的风格,在文中是如何体现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雨的四季/刘湛秋》练习题答案
一、基础知识题
1、文学常识填空
(1)刘湛秋;诗人;翻译家;评论家;抒情诗之王
(2)以轻对重;以轻对累;以小见大
(3)抒情;雨;雨;自然与生命
(4)生命的欢乐;无题抒情诗;普希金抒情诗选;叶赛宁抒情诗选
2、解释词语
(1)淅淅沥沥:形容轻微的风声、雨声、落叶声等。
(2)高邈:高远。
(3)静谧:安静。
(4)莅临:来到,来临(多指贵宾)。
(5)粗犷:粗野豪放。
(6)冷冽:寒冷。
(7)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
(8)娇媚:形容撒娇献媚的样子;妩媚。
(9)棱镜:一种由两两相交但彼此均不平行的平面围成的透明物体,用以分光或使光束发生色散。
(10)吝啬:过分爱惜自己的财物,当用不用。
3、选择题
(1)B【解析】“粗犷”的“犷”应读“guǎng”。
(2)C【解析】A项“资容”应为“姿容”,“迫不急待”应为“迫不及待”;B项“瞭亮”应为“嘹亮”,“翻来复去”应为“翻来覆去”;D项“冷洌”应为“冷冽”,“喜出忘外”应为“喜出望外”。
(3)D【解析】“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用在此处形容冬雨不恰当。
(4)B【解析】B项运用比喻修辞,其他三项运用拟人修辞。
(5)B【解析】本文是抒情散文,语言清新优美,富有诗意。
(6)D【解析】文章采用“总—分—总”结构。
(7)B【解析】B项是描写,其他三项是抒情。
(8)C【解析】文章核心是通过写雨表达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A、B、D项均非核心意图。
二、内容理解与赏析
1、基础理解题
(1)雨给作者的形象和记忆,永远是美的;雨给作者的生命带来活力,感情带来滋润,思想带来流动;雨总是美丽而使人爱恋的,能让人感受到世界的鲜活与生命的美好。
(2)春雨:清新、娇媚,柔情而有生机;夏雨:热烈、粗犷,毫无遮拦;秋雨:端庄、沉思,静谧而纯净;冬雨:自然、平静,含蓄而温和。
(3)夏天的雨没有预告,说下就下;光头浇雨,更有滋味;一切不掩饰地敞开,花朵、树叶、杂草争先恐后地成长;暑气被吸收;雨声、蝉声、蛙鼓一起奏起了夏天雨的交响曲。
(4)写春雨时,融入了对生机与希望的喜爱,如通过描写树木萌发、花苞滴露,体现对万物复苏的欣喜;写夏雨时,饱含对热烈生命力的赞美,突出雨的磅礴气势与自然的蓬勃生长;写秋雨时,带有沉静的思索与对纯净灵魂的追求,借雨的端庄抒发内心的静谧;写冬雨时,蕴含对平凡宁静的珍视,以雪花的形态展现雨的温柔与自然。
(5)人生境遇不同,听雨的感受也就各异。作者拥有一颗年轻敏锐的心,在雨中能感受到万物的生机与灵动,体会到世界的鲜活与丰富。雨如同大自然的精灵,既见证欢乐也承载悲伤,让人真切感受到生命的真实与精彩,表达了作者对雨的依赖和对自然生命的热爱。
2、词句赏析题
(1)运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睁开眼睛”“手臂柔软”赋予树以人的神态和动作,生动展现了树在春雨滋润下的生机;将“萌发的叶子”比作“绿茵茵的波浪”,形象写出叶子鲜嫩、繁茂的特点,整体描绘出春雨后万物复苏的蓬勃景象,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2)运用比喻修辞,将“花苞滴落的水珠”比作“少女的眼泪”,并以“娇媚”形容,既写出水珠的晶莹剔透与柔美,又赋予春雨以少女般的灵动与娇羞,凸显春雨的清新娇媚,表达了作者对春雨的怜爱与赞美。
(3)“端庄”形容秋雨的沉稳有序,不似春雨娇媚、夏雨狂放;“沉思”赋予秋雨以人的情感,暗示秋雨带来的静谧氛围能引人思索。这两个词准确勾勒出秋雨的性格特点,体现了秋雨的成熟与厚重,表达了作者对秋雨的欣赏之情。
(4)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化妆”一词将雨人格化,赋予雨主动改变形态的意识;“飘然莅临”则生动描绘出雪花轻盈飘落的姿态,既写出冬雨转化为雪花后的美丽,又体现了雨的灵动与亲切,表达了作者对冬雨的喜爱。
(5)结构上,呼应开头“我喜欢雨,无论什么季节的雨,我都喜欢”,形成首尾圆合的结构;内容上,直抒胸臆,集中抒发了对雨的无限爱恋之情,点明文章主旨,强化了情感表达。
3、写法探究题
(1)采用时间顺序(四季顺序)。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描写雨,符合自然规律和人们的认知习惯,使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能让读者依次感受不同季节雨的独特魅力,逐步深化对雨的认识与情感体验。
(2)示例1:视觉描写——“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通过视觉展现春雨后叶子的繁茂,体现生机;示例2:听觉描写——“雨声、蝉声、蛙鼓一起奏起了夏天雨的交响曲”,以听觉写夏雨的热闹,凸显热烈氛围;示例3:嗅觉描写——“空气里像有无数芳甜的果子,在诱惑着鼻子和嘴唇”,借嗅觉写秋雨带来的丰收气息。感官描写的运用,使雨的形象更可感可触,让读者如临其境,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3)由第三人称转为第二人称,将雨人格化,仿佛作者与雨面对面交流,拉近了与雨的距离,使情感表达更直接、真挚,便于抒发对雨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增强了文章的亲切感和抒情性。
(4)作者在描写雨景时始终融入情感,如写春雨时,通过“娇媚”“明亮”等词,将对生机的喜爱融入景物描写;写夏雨时,以“热烈”“粗犷”等词,将对生命力的赞美寄于雨的形态中;写秋雨时,用“端庄”“沉思”,将沉静的思索融入雨景;写冬雨时,以“化妆”“飘然”,将对宁静的珍视藏于描写里。景是情的载体,情是景的灵魂,二者相互交融,使文章既有画面美又有情感深度。
(5)“小”指雨这一常见的自然现象,“大”指通过雨传递的对自然、生命的热爱及对生活的感悟。作者从四季的雨这一平凡事物入手,细致描摹其形态、声音、气息,进而挖掘雨背后蕴含的生命活力与自然之美,表达对生活的热爱,体现了“以小见大”的创作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