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日本明治维新 课件(1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 日本明治维新 课件(1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4.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10-09 07:11: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6张PPT)
第一单元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第4课 日本明治维新
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世界:
德国统一
——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广大落后的亚非拉国家面临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危险,如中国。
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
——进入资本主义发展时期。
美国南北战争
——废除南方种植园奴隶制,促进资本主义飞速发展。
工业革命推动生产力飞速发展
此时日本的情况如何?
德川幕府推行的“锁国政策”,维持了200余年。在此期间,日本成为一个闭关自守的国家,只同荷兰、朝鲜和中国继续保持一定的贸易关系。
明治维新的背景
“士农工商”不能自由择业。土地不能买卖
对资本主义发展会产生什么影响?
黑船事件
1853 年,美国司令官佩里率领舰队强行驶入日本港口,以武力威逼,要求日本打开国门,并签订不平等条约,从此日本国门大开。西方列强风闻日本开国,纷纷来到日本强行与其签订各自的不平等条约。日本面临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幕府统治动摇。
美国海军在日本登陆
手工工厂破产、黄金外流,市场混乱、物价飞涨......
几只蒸汽船,惊破太平梦。
2.民族危机(外患):美国及西方列强的入侵,使日本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
1.根本原因:德川幕府封建统治阻碍日本资本主义发展。
倒幕运动
1.时间:
2.倒幕力量:
3.过程:
4.影响:
1868-1869年
中下级武士、西南强藩、朝廷公卿
中坚力量
1868年1月,“王政复古”政变,支持天皇亲政,强令幕府将军“辞官纳地”
1868年,粉碎幕府的武力反抗,结束了幕府统治,改年号为“明治”
1869年,天皇及政府机构迁到东京
倒幕派代表了新兴资产阶级改革力量
推翻了幕府统治,确立了明治政府统治,为明治维新扫清了障碍
始于1192年镰仓幕府设立,终于1868年德川幕府灭亡
明治维新的内容
1.时间:
3.内容:
富国强兵,摆脱危机
2.目的:
1868年
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政治
军事
经济
文化
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
殖产兴业,发展近代经济
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改造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
“殖产兴业”政策: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以各种政策为杠杆,用国库资金来加速资本原始积累过程,并且以国营军工企业为主导,按照西方的样板,大力扶植日本资本主义的成长。
最能体现资本主义性质的是?
影响最深远的是?
有利于对外扩张的是?
“文明开化”
“殖产兴业”
“征兵制”
材料:1870年,三菱还只是一个拥有三艘小船的默默无名的小公司。但是,它很快获得了明治政府委托经营的13艘轮船和海上军事运输业务;一年后,政府干脆将这13艘轮船送给了三菱,每年还拨给经营补偿费。……五年后, 三菱公司驱逐了美国英国的航运公司,独家垄断了日本到上海的航运业务。 ——《大国崛起·百年维新》
根据东京商工的调查,82.8%的日本百年企业创建于明治时期
富国
最能体现资本主义性质
国家富强之途…第一开发国民多数之智德良能,使进入文明开化之域---伊藤博文
1872年颁发“学制令”,建立完整的小学、中学、大学的近代学校体制;规定送儿童入小学受教育是家长的义务。
1908年小学入学率达到97.8%.超过英国
影响最深远
《五条誓文》(1868年3月)
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
上下一心,大展经纶;
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使人心不倦;
破例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
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
《五条誓文》表明日本改革旧制度,向西方学习的决心,成为明治维新的政治纲领。
木户孝允
山口尚芳
岩仓具视
伊藤博文
大久保利通
明治维新
仓岩使节团出访欧美
国家 时间 工业
年平均增长速度
日 1868-1873 32.2%
英 1851-1873 3.3%
美 1861-1873 5%
德 1861-1873 3.8%
在政府大力推动下,日本经济迅速发展,在当时世界上也很罕见。
随着国力的不断充实,日本不断进行交涉要求修改条约,从1894年开始修改条约,至1911年已全部废除。
在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一个国家像那个时期的日本发展得那么迅速。 —【英】H.G.韦尔斯
明治维新的性质和影响
1.性质:
2.影响:
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1)积极:① 明治维新成为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 ② 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君主立宪制】
奴隶
社会
大化改新
封建
社会
明治维新
资本主义
社会
摆脱民族危机
早在1876年,刚刚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日本就以武力强迫朝鲜签订《江华条约》;
1894年,日本挑起甲午中日战争,加紧控制朝鲜;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日本军队占大多数;
1910年,正式吞并朝鲜。
局限性:
保留大量旧制度残余,军国主义色彩浓厚。
它强大起来后,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朝鲜
满蒙
中国
亚洲乃至全世界
日本
台湾
影响:
改革要顺应历史潮流。
改革要维护人民利益。
改革要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
大力发展教育,培养人才,
引进先进科技,大胆创新。
启示:
拓展
中国戊戌变法与日本明治维新
日本明治维新 中国戊戌变法
相同点 背景 性质 内容 影响 不同点 时期
领导 力量
结果
胜败原因
内忧外患,面临严重民族危机和社会矛盾
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改革
都有利于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19世纪60年代
19世纪末,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成功,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失败,民族危机进一步加剧
①改革前幕府统治被推翻,消除障碍,改革派掌权,得到人民拥护。②西方列强忙于入侵中国,外部压力较小
①维新派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没有发动群众,且封建阻挠势力强大。②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外部压力大
都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采取一些列措施
倒幕派掌握实权,得到人民拥护,推翻幕府统治
维新派力量弱小,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没有发动群众。
国家 改革(战争)名称 废除的旧制度 人物 影响
美国
俄国
日本
南北战争
1861年改革
明治维新
黑人奴隶制
农奴制
幕府制度
林肯
亚历山大二世
明治天皇
维护统一
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