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玖
第9课
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
课标要求:
1、了解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和基本特征;
2、知道宗教伦理在西方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本课线索
日耳曼法
教会法
古希腊罗马时期 中世纪(5-15C) 近代以来
宗教伦理的
社会教化功能
罗马法
大陆法系
英美法系
一 、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与发展
(一)渊源——罗马法
罗马法: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7世纪古代罗马(罗马共和国到罗马帝国)制定和实施的全部罗马法律。
公元前
6世纪
公元前
449年
6世纪
公元前3世纪
习惯法
成文法
公民法
万民法
适用范围
形式
十二铜表法
罗马民法大全
(一)渊源——罗马法
1、从形式看:习惯法→成文法
一 、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与发展
习惯法:默认的、口头相传、约定俗成的法律,贵族可以随意解释法律,损害平民利益。产生于共和国早期。
成文法:以成文形式出现的法律文件,条文明确,贵族无法随意解释法律
罗马成文法诞生标志:《十二铜表法》
(仍有大量习惯法残留
目的在于限制贵族特权,缓和贵族和平民之间的矛盾,本质上仍是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
(一)渊源——罗马法
2、从范围看:公民法→万民法
一 、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与发展
公民法:只适应罗马本邦公民的法律。公民法偏重公法轻私法,形式僵化。
万民法:适应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产生于共和国晚期(罗马不断进行军事扩张,为满足统治的需要)。万民法形式较为灵活。
公元3世纪,罗马帝国境内公民和非公民的区别逐渐消失
万民法成为适用于罗马帝国境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
罗马帝国不断向外扩张
图为2世纪初罗马帝国疆域
(一)渊源——罗马法
3、罗马法体系的形成——《罗马民法大全》
一 、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与发展
6世纪,查士丁尼下令编纂《罗马民法大全》
《民法大全》指的并不是一部法律,而是包括《查士丁尼法典》、 《查士丁尼法学总论》等法律文件在内的法律汇编。
思考:《民法大全》指的是一部法律吗?
《罗马民法大全》标志着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
(一)渊源——罗马法
4、核心(特点)
一 、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与发展
A.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B.法律面前公民(自由民)人人平等
C.渗透自然法精神
自然法是普遍存在的一种至高无上的法则和最高的正义,是永恒不变的,代表公正、理性、正义、自由。
西塞罗首先认为:“自然是最高的善”“依照自然而生活,一切都会尽善尽美”,自然状态是一种理性的、和谐的状态,这就是自然法。自然法既然源于自然,那么它就是永恒不变的、先于国家之前就有的、普遍存在的一种至高无上的法则和最高的正义。
(一)渊源——罗马法
5、影响
罗马法
法律制度
法律精神
古罗马的陪审制度、律师制度、诉讼制度、无罪推定等法律制度和原则为后世西方所采用。
一 、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与发展
如何理解“《罗马民法大全》是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
罗马法的基本精神如自然法所倡导的平等、公平、正义理念,保护私有财产等思想深刻影响近代西方国家法律的制定。
在罗马法的基础上,西方发展出两大法系——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
一 、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与发展
(二)发展——中古时期的法律
1、多元并存——三大法律支柱
欧洲中世纪三大法律支柱
日耳曼法
教会法
罗马法
各日耳曼王国在记载和整理日耳曼人部落习惯法的基础上编纂了一批成文法,作为庄园法庭审判的依据。
以基督教神学《圣经》为思想基础,吸收了若干罗马法原则而形成的法律。是对古罗马法制文明的传承。
11世纪以后,欧洲国家出现了研究和宣传罗马法的运动,促进了罗马法的传播。
(二)发展——中古时期的法律
2、两大法系
(1)两大法系的形成与发展
一 、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与发展
在三大法律支柱的影响下,西方形成两大法系——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
英美法系
大陆法系
12世纪前后
英国普通法形成
13世纪
通过《大宪章》
王权受限
1689年
颁布《权利法案》
法律体系更加完善
18世纪以来
美国等国家学习英国
英美法系的形成
13世纪以后
法国王权加强,建立在罗马法基础上的法律体系不断成熟
18世纪
启蒙思想和法国大革命影响下制定一系列法律
1804年
拿破仑颁布《法国民法典》,大陆法系逐渐形成
拓展探究
从辛普森案看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的区别
1994年,前美式橄榄球黑人球星辛普森在一处高级住宅杀害其白人妻子,种种证据表明辛普森就是杀人凶手,最后法庭却判处其无罪释放,此案在美国引发极高的关注度,连总统克林顿都放下手中的工作观看法庭审判的电视直播。
辛普森案简介
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是世界上两大主流法系,两大法律体系都是在西方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那么他们的区别主要有哪些呢?以下结合美国著名案件“辛普森案”谈一谈。
拓展探究
从辛普森案看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的区别
◎法律渊源、司法依据不同
大陆法系大陆法系以罗马成文法为渊源,注重对法典的编撰,要求法典必须完整、清晰、逻辑严密,法官必须忠实执行法典的规定。
英美法系则从英国普通法(判例法)为渊源,判例法以传统、判例和习惯为判案依据。
辛普森案发生在美国,适用的是英美法系,因而是以判例法为基础,判例法为辛普森的辩护团队提供了很好的辩护依据,律师可以援引旧例,为该案找到辩护理由。
辛普森案适用的是哪一法系?他如何利用这一法系为自身辩护?
拓展探究
从辛普森案看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的区别
◎法官、律师、陪审团的作用和地位不同
大陆法系在司法审判过程中,由法官根据成文法进行裁决,法官只能适用法律而不能创制法律。英美法系则以司法判例为依据,法官可以对判例进行解释,当无判例可循,法官还可以创制先例。此外,英美法系中律师和陪审团的作用也非常突出。
辛普森和他的“梦之队”
开庭审理前,辛普森就雇佣了一支顶级律师团队,被称为“梦之队”。这支梦之队利用他们极高的辩护技巧,使辛普森最终得以逃脱罪责。起决定性作用的陪审团在这次案件中被人故意操纵,多数陪审员为黑人,在庭审中,辛普森的智囊团通过煽动种族主义,获得了陪审团的支持。
拓展探究
从辛普森案看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的区别
◎庭审原则不同
大陆法系国家注重实体正义,英美法系国家注重程序正义。
实体正义指的是指通过刑事诉讼过程而实现的结果上的实体公正和结果正义,也就是更加注重结果的公正、正义;
程序正义指的是指的是案件审理必须遵照法律程序,非法获得的真相将得不到法律的认可。
辛普森案审查过程中,存在违背程序正义原则的做法,如带血的手套和袜子是福尔曼在没有搜查令的情况下擅自翻墙进入辛普森家中拿到的,证据的取得方式不合法。
凶案现场和辛普森家中发现的黑色皮手套
拓展探究
从辛普森案看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的区别
◎庭审原则不同
英美法系遵从“疑罪从无”、“无罪推定”原则,案件一旦有任何疑点,被告人将不被定罪。
辛普森一案虽然证据确凿,但依靠高超的法律运作,仍然制造出了诸多疑点,比如为了证实辛普森是凶手,检方决定让辛普森在陪审团面前试戴遗留在现场那只沾有血迹的手套,然而众目睽睽之下,辛普森折腾了很久却很难将手套戴上。辩方立刻指出这只手套太小,根本不可能属于辛普森。而原因是辛普森是个运动员,所以长期注射消炎药,在庭审前刻意停止注射消炎药,导致手掌变大。
最终,辛普森无罪释放
(二)发展——中古时期的法律
2、两大法系
(2)两大法系的对比
一 、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与发展
在三大法律支柱的影响下,西方形成两大法系——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
英美法系(普通法系) 大陆法系(民法系)
法律渊源
法官地位
庭审原则
主要国家
相同:均受到罗马法影响,但大陆法系影响较大;受近代西方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影响,本质上都是建立在近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上的法律体系。
判例法(遵循先例)
成文法(遵循法律)
地位突出,司法绝对中心地位
(创立、解释先例)
法官作用不太突出
仅执行法律
英美加澳
法德意日
实体正义
程序正义/疑罪从无
二、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特征
(一)国家权力结构层面上:坚持权力制衡、三权分立
把权力关进笼子里
防止权力的滥用
保障立法和司法各自独立
维持民主政治的良好运行
二、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特征
(二)法律内容上:注重保护个人权利(生命权、自由权、财产权等)
(三)司法实践上:坚持程序公正和无罪推定
程序公正:即从立案到审理再到判决的每个程序都是公开公正的,为此建立了律师制度和陪审团制度。
无罪推定:即所有被审判者在判决之前都是无罪的。
“在法官判决之前,一个人是不能被称为罪犯的。只要还不能断定他已经侵犯了给予他公共保护的契约,社会就不能取消对他的公共保护。”
——1764年意大利人贝卡里亚提出
二、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特征
◎一分为二评价近代西方法律制度
材料:纵观这些具有代表性的西方法律思想,其具体制度设计上颇具差异,但无一例外的彰显了对个人本位个人价值的强调……保护个人自由和权利的观念仍然是西方社会法治的价值基础。
——李盼盼《对西方个人本位法律传统的几点思考》
材料 法律和私有财产的设定是不平等的第一阶段。——卢梭
法律的运用比法律本身还要不人道得多;法律压迫穷人,富人管理法律和对于穷人是一条法律,对于富人是另一条法律——这是两句早已家喻户晓的至理名言。
——恩格斯
积极:保障人权,维护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实施,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局限:本质上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财产多寡决定法律地位,对个人权利无法充分保障。
三、宗教伦理与教化
(一)中世纪的基督教——承担教化功能
1、地位:
教会的教条同时就是政治信条,圣经词句在各个法庭都具有法律效力。
——恩格斯
基督教影响了中世纪欧洲人的政治、经济,以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
出 生
结 婚
临 终
死 后
婴儿出生要到教堂受洗、起教名、指定教父。
结婚时到教堂举行婚礼,在上帝面前表示对婚姻的忠诚
死前请牧师做弥撤
死后则安葬在教堂旁边的墓地中
材料:基督教会学校的教育内容以其宗教信仰、道德为主要教育内容。而这些宗教信仰和道德并非一无是处。基督教宣扬“十诫”:1.除耶和华(上帝)外不可信仰别的神;2.不可造、拜偶像;3.不可妄称耶和华的名;4.当受安息日为圣日;5.当孝敬父母;6.不可杀人;7.不可奸淫8.不可偷盗;9.不可做假证;10.不可贪恋他人的财物。基督教道德伦理的基本要求是:1.要爱主;2.要顺服、忍辱、勿抗恶;3.要爱人如己;4.要经常忏悔罪恶。
——范立民《基督教与中世纪教育》
三、宗教伦理与教化
(一)中世纪的基督教——承担教化功能
2、教化:
基督教如何起到社会教化功能?
抄录经典,宣讲教义
开办学校
深入日常生活
维持社会秩序
3、影响:
强化了教会对人们的控制,深刻影响了人们的思想意识和日常行为
三、宗教伦理与教化
(二)近代新教伦理与教化
1、背景:宗教改革后,西欧的基督教分裂为天主教和新教。
2、内容:
材料:路德把人从外在的宗教笃诚解放出来,是因为他把宗教笃诚变成了人的内在世界。 ——马克思
材料:新教信仰促成了一种新的社会伦理——现实苦行主义的形成,提倡勤奋、节俭、劳作、克制享乐,这种新的伦理改变了人们获得财富与支配财富的态度和动机。 ——马克斯·韦伯
①反对教皇权威,主张信徒自己阅读《圣经》。
②新教还提倡节俭和积极入世的态度,鼓励人们发家致富。
三、宗教伦理与教化
(二)近代新教伦理与教化
3、评价
路德战胜了虔信造成的奴役制,是因为他用信念造成的奴役制代替了它。他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是因为他恢复了信仰的权威。他把僧侣变成了世俗人,是因为他把世俗人变成了僧侣。他把人从外在的宗教笃诚解放出来,是因为他把宗教笃诚变成了人的内在世界。他把肉体从锁链中解放出来,是因为他给人的心灵套上了锁链。
——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积极影响:
促进思想解放,适应了原始积累时期新兴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诉求,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消极影响:
①束缚人们的行为,麻醉人们的思想
②排斥其他教派,迫害宗教“异端”,引起教派冲突,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课堂练习
(2022·浙江高考·1)在罗马扩张的过程中,“地方习俗互相抵触的不同地区的人们之间,例如西班牙商人和埃及商人之间是有纠纷的,罗马法官不得不以某种方式加以排解。于是,罗马法逐渐形成这样的观点:习俗未必正确,还有一种藉以做出公平决定的更高的、普遍的法则……(这)是从人的本性和理性产生出来的,因而是为所有人所了解和接受的。”上述材料反映出
A.罗马成文法的起源
B.公民法逐渐取代万民法
C.万民法的作用逐渐显现出来
D.以习惯法排解外邦人之间的纠纷
C
课堂练习
(2020·海南高考·14)罗马法学说为英国《权利法案》、美国1787年宪法和法国《民法典》等法律奠定了理论基础。据此推断,罗马法与近代欧美国家法律都
A.体现三权分立的原则 B.保障多党轮流执政
C.维护议会至上的权力 D.蕴含人文主义精神
D
(2022·全国乙卷·33)18世纪90年代初,法国国民议会取消监禁专制授权令,否定了家长或家族可不经审讯就将孩子投进监狱的做法;国民议会还规定,由新建立的家事评议庭专司听审父母和20岁以下子女的争讼,21岁的家庭成员不分男女,不再受父权的管辖控制。上述内容体现了
A.个人意志即个人权利 B.个人与国家间的契约关系
C.男女的政治地位平等 D.家族利益凌驾于国家利益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