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导入新课
1920年春,受陈独秀委托,陈望道回到家乡浙江义乌,全身心投入《共产党宣言》中文版的翻译。他以日文版为底本,与英文版相对照,于4月底完成了中文译稿。1920年8月,《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在上海出版,很快风行全国,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中国共产党是怎样成立的?它的成立有什么意义?
第12课 中国共产党诞生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陈独秀、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等史事,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理解伟大建党精神。
唯物史观:理解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局限性,分析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并被先进知识分子选择的必然性,认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
时空观念:明确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时间节点、早期共产党组织分布及中共一大召开的地点,在历史地图上准确标示其地理位置。
史料实证:能够运用文本史料、图像史料,分析其所反映的历史信息,理解马克思主义传播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形成自己的历史认识。
历史解释:解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途径、早期共产党组织的建立过程和中共一大的主要内容,阐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及其孕育的伟大建党精神。
家国情怀: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工人运动是中国早期的共产党人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而不懈探索和奋斗的结果,其前赴后继的奋斗精神和开拓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核心素养目标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涨
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国际: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曙光。
1.背景
十月革命(1917年):俄国工人阶级在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暴力推翻了资产阶级政权,建立了世界上由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由理论变成现实。
马克思
恩格斯
材料1:凡从前俄罗斯帝国政府时代在中国……取得的土地,一律放弃。从前所获取底各种特权,……都一律放弃。
——《苏俄对华宣言》
材料2: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2)国内:经过五四运动,宣传新思想、新文化的刊物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越来越多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关注马克思主义。
1919年,《新青年》出版马克思研究专号,刊载了李大钊的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第一次较为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人
物
扫
描
李大钊(1889—1927),直隶乐(lào)亭人。早年在日本留学期间开始研究社会主义思潮。1918年,接连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Bolshevism的胜利》等文章,热情讴歌俄国十月革命。他盛赞十月革命“是世界革命的新纪元,是人类觉醒的新纪元”,热烈欢呼“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李大钊在中华大地上,第一次高高举起了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主要著作:《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2.传播与发展
①建立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会
1920年3月,李大钊,北京,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1920年5月,陈独秀,上海,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1920年9月,毛泽东,长沙,成立长沙文化书社
②知识分子帮助工人组织工会,开办劳动补习学校和工人识字班,出版反映工人生活的刊物。
提高工人的文化水平
启发工人的阶级觉悟
马克思主义开始与中国工人运动结合起来。
材料3: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李大钊
陈独秀多次到中华工业协会等上海劳工团体开展调查,深入了解码头工人的罢工情况。
材料4:若是没做工的人,我们便没有衣食住和交通,我们便不能生存;如此人类社会,岂不是要倒塌吗?我所以说只有做工的人最有用最贵重。
——陈独秀《劳动者底觉悟》(1920年5月)
材料5:“以往搞革命的人,眼睛总是看着上层的军官、政客、议员,以为这些人掌握着权力,千方百计运动这些人来赞助革命”,如今在五四运动的对比下,上层的社会力量显得何等的微不足道。在人民群众中所蕴藏的力量一旦得到解放,那才真正是惊天动地、无坚不摧的。”——《吴玉章回忆录》
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了人民群众(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
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成立条件
(1)思想基础:全国各地建立了许多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团体,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觉悟社
长沙文化书社
俄罗斯研究会
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利群书社
齐鲁书社
觉悟社
长沙新民学会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
(2)阶级基础:
马克思主义开始与中国工人运动结合起来。
五四运动的胜利发展,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陈独秀多次到中华工业协会等上海劳工团体开展调查,深入了解码头工人的罢工情况。不少知识分子开始帮助工人组织工会,开办劳动补习学校和工人识字班,出版反映工人生活的刊物,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启发工人的阶级觉悟。
以往的革命者只注重社会上层,中国共产党则真正开始注重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人民群众力量强大,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是人类历史发展的真正主宰者。
上海 陈独秀 1920年8月
北京 李大钊 1920年10月
武昌 董必武、陈潭秋 1920年夏
长沙 毛泽东、何淑衡 1920年冬
广州 陈公博、谭平山 1920年秋
济南 王尽美、邓恩铭 1921年春
巴黎 周恩来
东京 周佛海
(3)组织基础:
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
(4)外部条件:
共产国际的帮助
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维京斯基
2. 中共一大的召开
标志:
时间:
地点: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简称“中共一大”)在上海开幕
1921年7月23日
上海
浙江嘉兴南湖
代表:
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李达等,代表全国50多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等出席了会议。
相
关
史
事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期间,受到法租界巡捕的干扰,后被迫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举行。与会代表以游客泛舟为掩护,顺利完成了会议议程,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正式宣告中国共产党诞生。上海党的一大会址、嘉兴南湖红船,是中国共产党梦想起航的地方。
3. 中共一大的内容
党纲 党的名称
奋斗目标
中心工作 领导机构 中国共产党
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
成立中央局,陈独秀当选为中央局书记
陈独秀没有参加中共一大,为什么被选为中央局书记?
确立了党的远期奋斗目标,但不符合国情
忽视了农民问题
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
五四运动的领导者
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发起者之一
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了解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你认为当时的中国共产党人具有什么样的精神?
知
识
链
接
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 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 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21年7月1日)
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
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
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4. 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意义
材料6: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新编中共党史简明教程》
材料7: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之所以屡遭挫折和失败,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先进的阶级和政党作为领导核心以凝聚力量。……中国共产党诞生以前的各种救国方案之所以纷纷破产,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科学理论指导。……近代中国向何处去,是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头等问题。在这个历史大潮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把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龚云《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①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②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太平天国运动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中国共产党诞生
领导阶级 农民阶级 地主阶级 资产阶级 资产阶级
指导思想 绝对平均主义 中体西用 变法维新 三民主义
奋斗目标 四有两无社会 维护清朝统治 君主立宪 民主共和
结 果 失败 失败 失败 失败
无产阶级
马克思主义
实现共产主义
胜 利
材料8: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产阶级的政权……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消灭资本家私有制。——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
不符合,①对中国革命形势认识不准确②没有制定民主革命纲领
①新的领导力量:
②新的指导思想:
③新的奋斗目标:
④新的革命道路:
中国共产党
马克思主义
实现共产主义
无产阶级革命道路
中共一大的奋斗目标切合当时的国情吗?
5.中共二大召开
时间:
意义:
会议内容:
1922年7月
地点:
上海
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最高纲领:实现共产主义;
最低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将中国统一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中共一大
材料9:陈独秀说:“党的一大时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有了规章。”
进一步从思想上完成建党
三、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涨
1.背景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设立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集中领导全国的工人运动。
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旧址陈列馆
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会议室复原图
2.成就
在党的组织和推动下,从1922年初—1923年春,全国掀起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共举行大小罢工100多次,参加人数达30万以上。
3.顶峰
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举行大罢工。罢工工人成立京汉铁路总工会,号召工人“为争自由而战,为争人权而战”,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了顶峰。
4.结果
罢工遭到帝国主义和吴佩孚的血腥镇压,制造了“二七惨案”,此后,全国工人运动暂时转入低潮。
学
史
崇
德
1923年2月7日,吴佩孚调动军队镇压京汉铁路罢工工人,制造了血腥的“二七惨案”。京汉铁路总工会汉口江岸分会工人领袖、共产党员林祥谦被捕。刽子手把他绑在电线杆上,先砍一刀,逼他下复工命令,遭到林祥谦严词拒绝。刽子手再砍一刀,怒声喝道:“到底下不下上工命令?”林祥谦忍痛疾呼:“我的头可断,工是不上的!”最后,林祥谦英勇就义。
“二七惨案”中,前后牺牲者52人,受伤者300余人,被捕入狱者40余人,被开除而流亡者1000余人。
工人运动的高潮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在运动中,工人们组织了在共产党领导下的工会,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力量和革命精神,大大提高了工人阶级和共产党在全国人民中的政治威信。
结合所学及材料,分析京汉铁路工人罢工失败的启示和教训?
材料10:“革命党是群众的向导,在革命中未有革命党领错了路而革命不失败的,我们的革命要有不领错路和一定成功的把握,不可不注意团结我们的真正的朋友,以攻击我们的真正的敌人。”——1925年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材料11: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因此,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议决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党员应加入国民党……——摘自1923年中共三大《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
启示/教训:单枪匹马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
知
识
拓
展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早期农民运动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集中力量领导工人运动的同时,也开始组织农民协会领导农民运动。1921年9月,经过共产党人努力,浙江萧山街前村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民协会,领导农民开展减租、反抗地主压迫等斗争。1922年7月,共 产党人彭湃在他的家乡广东海丰赤山约领导成立了农会。1923年元旦,彭湃又领导建立了海丰总农会,海丰全县的农民运动蓬勃开展起来。
板书设计
中
国
共
产
党
诞
生
马克思主义
的传播
全国工人运动
的高涨
中国共产党
的成立
表现
背景 —
中共二大 —
概况
教训: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战胜敌人
条件
中共一大
设立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把第一次工人罢工推行顶峰
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先进知识分子宣传马克思主义
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出现
马克思主义与工人阶级结合
工人阶级的壮大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立
1921年,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诞生
1922年,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1921年,上海→嘉兴南湖
开天辟地,焕然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