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15章 轴对称图形与等腰三角形
15.4 等腰三角形 第1课时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第15章 轴对称图形与等腰三角形
15.4 等腰三角形
第1课时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导入新课
将一张纸对折,然后剪去一个角,得到一个三角形,再将这个三角形展开.如图所示.
导入新课
思考:1.折叠得到的△ABC是什么三角形?
由操作知,△ABC是等腰三角形.
2.折叠得到的△ABC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什么?
△ABC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折痕AD所在的直线.
导入新课
3.△ABD与△ACD有什么关系?哪些线段或角相等?AD与BC垂直吗?
△ABD与△ACD全等,相等的角有:∠B=∠C,∠BAD=∠CAD,∠ADB=∠ADC=90°.相等的线段有:AB=AC,BD=CD.AD与BC垂直.
高效课堂
活动一:探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问题1:∠B与∠C是等腰三角形ABC的两个底角,∠B=∠C,你能用语言表示吗?
等腰三角形两个底角相等.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1: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
高效课堂
如何用所学的知识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1?
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
求证:∠B=∠C.
高效课堂
证明 :如图,取BC的中点D,连接AD.
在△ABD和△ACD中,
AB=AC,(已知);AD=AD,(公共边);BD=CD,(已作)
∴△ABD≌△ACD.(SSS)
∴∠B=∠C.(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1用几何语言表示为:
在△ABC中,∵AB=AC,∴∠B=∠C.
你还有其他辅助线作法吗?
作BC边上的高或顶角的平分线.
在等边三角形中,三个内角之间的数量关系如何?它们的度数确定吗?
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得出等边三角形三个内角相等,再结合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出每个内角都等于60°.
高效课堂
证明 如图,在等边三角形ABC中,
∵AB=AC,
∴∠B=∠C.
又∵AB=CB,
∴∠A=∠C,∴∠A=∠B=∠C.
又∵∠A+∠B+∠C=180°,∴∠A=∠B=∠C=60°.
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
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的推论:等边三角形三个内角相等,每一个内角都等于60°.
练习 (1)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80°,则它另外两个角的度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
(2)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为50°,则它另外两个角的度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80°,则它另外两个角的度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90°,则另外两个角的度数分别是____________.
高效课堂
50°,50°或80°,20°
45°,45°
80°,50°
50°,50°
问题2:如图,在△ABC中,AB=AC.
(1)如果作BC边上的高线AD,那么AD平分BC吗?AD平分∠BAC吗?
(2)如果作△ABC的顶角平分线AD,那么AD垂直平分BC吗?
(3)如果作底边上的中线AD,那么AD垂直BC吗?AD平分∠BAC吗?
高效课堂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重合.简称“三线合一”.
高效课堂
练习:如图,在△ABC中,AB=AC.
(1)若∠1=∠2,BD=3 cm,则BC=_______cm;
(2)若AD⊥BC,CD=5 cm,则BD=______cm;
(3)若BD=CD,∠1=25°,则∠BAC=_______.
高效课堂
6
5
50°
高效课堂
活动二:拓展与应用
例1 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BAC=120°,点D,E是底边上两点,且BD=AD,CE=AE.求∠DAE的度数.
解:∵AB=AC,∠BAC=120°,(已知)
∴∠B=∠C=(180°-∠BAC)=×(180°-120°)=30°.(等边对等角)
又∵BD=AD,(已知)
∴∠BAD=∠B=30°.(等边对等角)
同理:∠CAE=∠C=30°.
∴∠DAE=∠BAC-∠BAD-∠CAE=120°-30°-30°=60°.
高效课堂
例2 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AD是BC边上的中线,点E是AD上一点.
求证:BE=CE.
高效课堂
证明 ∵AB=AC,AD是边BC上的中线,(已知)
∴AD是边BC上的高.(三线合一)
∴AD垂直平分线段BC.(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定义)
∵点E是AD上一点,(已知)
∴BE=CE.(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高效课堂
例3 求证: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已知:如图1,在Rt△ABC和Rt△A'B'C'中,∠C=∠C'=90°,AB=A'B',AC=A'C'.
求证:Rt△ABC≌Rt△A'B'C'.
高效课堂
证明 如图2,在平面内移动Rt△ABC和Rt△A'B'C',使点A和A'、点C和C'重合,点B和B'在AC的两侧.
∵∠BCB'=90°+90°=180°,(等式性质)
∴B,C,B'三点在同一直线上.(平角的定义)
∵AB=AB',(已知)
∴∠B=∠B'.(等边对等角)
在Rt△ABC和Rt△A'B'C'中,
∵∠ACB=∠A'C'B',(已知);∠B=∠B',(已证);AB=A'B',(已知)
∴Rt△ABC≌Rt△A'B'C'.(AAS)
高效课堂
课堂评价
1.下列关于等边三角形的说法不成立的是( )
A.三边相等 B.三角相等
C.是等腰三角形 D.有一条对称轴
2.在△ABC中,AB=AC,AD是高,且∠BAD=20°,则△ABC 的三个内角的度数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68°,则其余两角的度数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
40°,70°,70°
68°,44°或56°,56°
课堂评价
4.如图,点D,E在△ABC的边BC上,AB=AC,AD=AE.求证:BD=CE.(用两种方法证)
课堂评价
方法一:如图,过点A作AP⊥BC于P.
∵AB=AC,(已知)
∴BP=PC.(三线合一)
∵AD=AE,(已知)
∴DP=PE.(三线合一)
∴BP-DP=PC-PE,(等式的性质)
∴BD=CE.
课堂评价
方法二:∵AB=AC,(已知)
∴∠B=∠C,(等边对等角)
∵AD=AE,(已知)
∴∠ADE=∠AED,(等边对等角)
∴∠ADB=∠AEC,(等角的补角相等)
在△ADB和△AEC中,
∵∠B=∠C,(已证);∠ADB=∠AEC,(已证);AD=AE,(已知)
∴△ADB≌△AEC(AAS),
∴BD=CE.
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内容?学习了本节课,你有何感想?
(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即等边对等角、三线合一.这些性质只有在等腰三角形中才适用.
(2)等边对等角是证明两个角相等的方法之一.
作业设计
基础性作业:教材例1后面的练习第2,3题;教材例3后面的练习第3题.
提高性作业:教材习题15.4第6题.
作业设计
拓展性作业:如图1,△ABC和△CEF是两个大小不等的等边三角形,且有一个公共顶点C,连接AF和BE.
(1)线段AF和BE有怎样的大小关系?请证明你的结论.
(2)将图1中的△CEF绕点C旋转一定的角度,得到图2,(1)中的结论还成立吗?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
感 谢 观 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