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15章 轴对称图形与等腰三角形
15.4 等腰三角形 第2课时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导入新课
某地质专家为估测一条东西流向河流的宽度,选择河流北岸上一棵树(点A)为目标,然后在这棵树的正南方南岸点B插一小旗作标志,沿南偏东60度方向走一段距离到C处时,测得∠ACB为30度,这时,地质专家测得BC的长度是50米,就可知河流宽度是50米.这样估测河流宽度的根据是什么吗?他是怎么知道BC的长度是等于河流宽度的呢?
高效课堂
活动一:探究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问题1:(1)等腰三角形有什么性质?
(2)“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的逆命题是什么?它是真命题吗?
“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的逆命题为“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且逆命题正确.
高效课堂
已知:如图,在△ABC中,∠B=∠C.
求证:AB=AC.
证明 过点A作AD⊥BC,点D为垂足,
∴∠ADB=∠ADC=90°.(垂直的定义)
在△ADB和△ADC中,
∵∠B=∠C,(已知);∠ADB=∠ADC,(已证);AD=AD,(公共边)
∴△ADB≌△ADC.(AAS)
∴AB=AC.(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高效课堂
思考:过点A作BC的中线AD,能证明这个判定定理吗?
不能,“SSA”不能保证两个三角形全等.
高效课堂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简称“等角对等边”.
①这个定理的应用格式是:
在△ABC中,
∵∠B=∠C,(已知)
∴AC=AB.(等角对等边)
即△ABC 为等腰三角形.
②这一判定定理可作为判定两条线段相等的根据之一.
高效课堂
③“等角对等边”不能叙述为: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底角相等,那么它的两条腰相等.因为在未判定出它是等腰三角形之前,不能用“底角”“顶角”“腰”这些名词.
④“等边对等角”和“等角对等边”的区别:
由三角形的两边相等得出它们所对的角相等是性质,它是判断两角相等的根据之一;
由三角形的两角相等得出它是等腰三角形是判定,它是判断两条线段相等的根据之一.
练习 (1)在下面的三角形中,不可能是等腰三角形的是( )
A.有两个内角分别是70°,55°的三角形
B.有一个外角为100°,一个内角为50°的三角形
C.有一个外角为100°,一个内角为80°的三角形
D.有两个内角分别为110°和40°的三角形
(2)完成情境引入中的问题.
∠A=∠C=30°,所以AB=CB.
高效课堂
D
问题2:(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吗?为什么?
推论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高效课堂
(2)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吗?为什么?
如图,AB=AC,则∠B=∠C.
①∠B=60°,那∠C=∠B=60°,所以∠A=180°-(∠B+∠C)=60°,所以∠A=∠B=∠C.所以△ABC是等边三角形.
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
②如果∠A=60°,那么由∠A+∠B+∠C=180°和∠B=∠C,得∠B=(180°-∠A)=60°,于是∠A=∠B=∠C.所以△ABC是等边三角形.
由①②可知,有一个角为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高效课堂
活动二:拓展与应用
根据要求画出图形.
如图,在△ABC中,∠ACB=90°,∠BAC=30°,延长BC到点D,使CD=BC.连接AD.
问题:(1)△ACD和△ACB全等吗?你能求出图中哪些角的度数?
(2)△ABD是一个什么三角形?
(3)BC和AB的数量关系是什么?
(4)用语言叙述你找到的BC和AB的数量关系.
作图,利用“SAS”易证△ABC≌△ADC.
∴AD=AB,∠BAC=∠DAC=30°,∠BAD=60°.
由推论2,得△AB是等边三角形.
∴BD=AB.
∴BC=BD=AB.
于是得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高效课堂
例 一艘船上午8:00从A处出发,以10 nmile/h的速度向正北航行,从A处测得一礁石C在北偏西30°方向上.这艘船上午10:00到达B处,并测得礁石C在北偏西60°方向上.
(1)画出礁石C的位置;
(2)求从B处到礁石C的距离;
(3)这艘船继续向正北方向航行多少海里与礁石C的距离最小?
高效课堂
解:(1)如图,以A为顶点,向北偏西30°作射线AD,在点
A的正北方向上取一点B,以B为顶点,向北偏西60°作射线BE,AD与BE交于点C,则点C为礁石所在地.
(2)如图,由题意得∠ACB=60°-30°=30°.
∵∠BAC=30°,
∴∠BCA=∠BAC.
∴BC=BA.
∵BA=10×(10-8)=20 (nmile),
∴BC=20 (nmile).
答:从B处到礁石C的距离是20 nmile.
高效课堂
(3)如图,过点C作CF⊥AB,垂足为点F.
∵∠CBF=60°,∠CFB=90°,
∴∠BCF=30°.
∴BF=BC=10(nmile).
答:这艘船继续向正北方向航行10 nmile与礁石C的距离最小.
高效课堂
课堂评价
1.在△ABC中,∠B=∠C,AB=BC=3,则AC=___________.
点拨 △ABC是等边三角形.
2.已知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长是23 cm,则斜边的长是 ( )
A.4 cm B.43 cm C.6 cm D.63 cm
3
B
课堂评价
3.如图,∠B=∠C=36°,∠ADE=∠AED=72°,则图中的等腰三角形有( )
A.3个 B.4个 C.5个 D.6个
D
课堂评价
4.如图,等腰三角形ABC的顶角∠A=36°,CD是底角∠ACB的平分线,DE∥BC.
(1)求证:△CDE是等腰三角形.
(2)图中除了△ABC和△CDE外还有等腰三角形吗?若还有等腰三角形,则还有几个等腰三角形.(直接写出个数即可)
课堂评价
(1)∵CD是底角∠ACB的平分线,(已知)
∴∠ACD=∠BCD.(角平分线的定义)
又∵DE∥BC,(已知)
∴∠EDC=∠BCD,(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EDC=∠ACD,(等量代换)
即△CDE是等腰三角形.(等角对等边)
(2)还有3个等腰三角形.
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内容?学习了本节课,你有何感想?
等腰三角形(含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作业设计
基础性作业:教材练习第1,3题.
提高性作业:教材习题15.4第10,12题.
拓展性作业:在一个3×3的正方形网格中,A,B是如图所示的两个格点,如果C也是格点,且△ABC是等腰三角形.试用尺规作图的方法,确定顶点C的位置,你发现点C所有可能的位置共有多少个?
感 谢 观 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