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双单元过关试卷【人教新课标必修三第1、2单元】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二历史双单元过关试卷【人教新课标必修三第1、2单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8-29 20:35: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二历史双单元过关【必修三第1、2单元】
1、孝悌从孔子起一直被名儒大德列为做人做学问的根本,孝悌作为伦理规范广泛流传,主要源于古代中国
A、“修身、治国、平天下”的文化抱负
B、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宗法关系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观念
D、儒家“性本善”的伦理观念
2、《论语·尧曰》表达了孔子对尧舜言论的认同,战国时期,“孟子言性善,言必称尧舜”,荀子也称赞“尧舜者天下之善教化者也”。这说明
A、尧舜提出了早期的儒家学说
B、儒学理论不适应现实的需要
C、儒家学者以复古为政治目标
D、儒家借助历史宣扬伦理思想
3、1948年在起草《世界人权宣言》过程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中国代表张彭春提议将孔子的一个主张翻译“conscience”放进宣言之中,并写入了宣言的第一条“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利上一律平等。他们赋有理性和良心,并应以兄弟关系的精神相对待。”与“conscience”对应的孔子观点是
A、

B、义
C、仁
D、忠
4、朱熹说:“孔子所谓‘克己复礼’,《中庸
( http: / / www.21cnjy.com )》所谓‘致中和、尊德性、道问学’,《大学》所谓‘明明德’……圣贤千言万语,只是教人明天理、灭人欲。”朱熹旨在强调
A、儒家自古以来就讲求个人的修养
B、人的正常欲望是天理,超越于此的是人欲
C、存天理、灭人欲是儒家一以贯之的思想
D、人要克制欲望才能发明本心符合天理
5、伏尔泰赞扬孔子“只诉诸道德,不宣传神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是超越基督教教义的最纯粹的道德。其赞扬孔子的主要意图是
A、借助孔子道德反对基督教神学思想
B、宣传平等孔子思想构筑近代社会理念
C、借助孔子思想倡导建立共和制
D、利用中国道德政治批判西方现实
6、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中说:“后代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人们,由其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各取所需,或夸扬其(孔子)保守的方而,或强调其合理的因素,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他们……于是,有董仲舒的孔子,有朱熹的孔子……”这表明,在儒家思想的发展进程中
A、孔子的思想本意遭到肆意歪曲和篡改
B、儒学思想的演变具有主观性和时代性
C、儒学思想适应了不同时代社会的需要
D、儒学体系在不断批判中得到发展完善
7、孔子的政治理想是:“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孟子曾批判春秋战国时代连绵的战火为“春秋无义战”。这反映出孔孟
A、儒学核心思想并不完全统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
B、传统文化核心理念尚未形成
C、仁政成为当代的核心价值观
D、政治理想不符合时代要求
8、孔子曾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
( http: / / www.21cnjy.com )自省也。”孔子的学生曾子也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孔子与曾子的思想主张与下列哪位思想家的观点最为贴切
A、董仲舒的“三纲五常”主张
B、朱熹的“格物致知”思想
C、顾炎武的“经世致用”思想
D、王阳明的“致良知”思想
9、有先秦思想家认为“君上之于民也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难则用其死,安平则尽其力”。据此可知这位思想家强调
A、君主无为而治
B、强化血缘等级
C、推行礼乐仁政
D、实行严刑峻法
10、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下列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诗句是:
A、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B、人人都晓神仙好,唯有金银忘不了
C、霹雳一声暴动.分田分地真忙
D、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11、先秦时期儒家认为父子之间应是“父慈子孝”,仅体现在道德层面;而汉代以后则变成了法定义务,强调“儿子要绝对服从父亲”。这种变化
A、强化了儒学独尊地位
B、反映了家庭关系的不断紧张
C、淡化了家庭伦理关系
D、吸取了法家思想的治国理念
12、儒学产生于春秋末期,先秦学人将儒墨并为“显学”,而以“儒学”称谓儒家的学问是从汉代开始的。这主要因为()
A、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董仲舒鼓吹和提倡“君权神授”
C、儒学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精神
D、批判时政需要
13、四书五经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载体,在儒学发展史上,《论语》《孟子》等四书的地位不断提高,经历了由“五经时代”向“四书时代”的转变,促成这一变化的应该是
A、宗法制度逐步瓦解
B、吸收糅合诸子学说
C、科举制度开始创立
D、程朱理学日渐兴起
14、“经史子集”是中国古
( http: / / www.21cnjy.com )籍按内容区分的四大部类,其中“经”的地位较高。从汉至唐,《孟子》一直被列入子部,到南宋时,《孟子》则被列入经部,成为儒家的第十三部经书。元朝时,孟子被加封为“亚圣公”,地位仅次于孔子。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A、重文轻武观念渐趋兴盛
B、民本思想深入人心
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
15、荀子认为:“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董仲舒也说:“天之生民,非为王也,而天立王,以为民也。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相对于荀子,董仲舒
A、继承了荀子的天命观
B、强调了对君主暴政的制约
C、突出了天的神秘性
D、初步具有了人民主权观念
16、西汉时期董仲舒提出
( http: / / www.21cnjy.com )“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东汉时期谏官成为定官,谏官制度(专职监察皇帝的制度)得到发展;唐朝时三省六部制进一步完善。这反映出汉唐时期
A、中央集权制度有一定的民主性
B、
开始限制君主的权力
C、意图解决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D、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地完善
17、当读到:条件一:科举产生的士大夫
( http: / / www.21cnjy.com ),注重道德文化修养,注重气节,对儒家经典大义的不断探究成为时尚。条件二:学堂上老师带读:“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由此判断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百家争鸣”时儒学已成为蔚然大宗
B、西汉对儒学的推广和太学的兴办
C、宋明理学对儒学的发展
D、明清之际思想活跃局面的出现
18、西汉臣商卓王孙的新寡女儿卓文君与司马相如一见钟情。对此,宋明理学家认为
A、“正获身,非失身”
B、“逾墙淫奔,无耻之尤”
C、“四目相视,具各有情”
D、“少女嫩妇的,你拦着不教他嫁人,留着他做什么”
19、南宋的哲学家叶适,曾是与朱熹的“理学”、陆九渊的“心学”鼎足相抗的永嘉学派代表。他讲究“功利之学”,认为“既无功利,则道义者乃无用之虚语”,以下哪些主张与叶适的思想相似
A、“淡泊名利,克己制欲”
B、“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商皆其末也”
C、“政权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D、“通商惠工,以国家之力扶持商贾,流通货币”
20、与西方启蒙思想相比,明清之际的进
( http: / / www.21cnjy.com )步思想没有发展成为改造社会的强大思想武器。从内容主张上,其不同于西方启蒙思想的有
①设想未来社会②批判专制制度③宣扬民主法制④尊重科学知识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③④
D.②④
21、李贽指出:“则千万其人者,各
( http: / / www.21cnjy.com )得其千万人之心;千万其心者,各遂其千万人之欲。是谓物各付物,天地之所以因材而笃也,所谓万物并育而不相害也。今之不免相害者,皆始于使之不得并育耳。”材料反映李贽
A、主张人的个性自由发展
B、倡导经世致用的学术取向
C、猛烈抨击封建君主专制
D、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
22、黄仁宇把中国古代晚期社会结构比作一个庞大的美国“潜水艇夹肉面包”,上面是强大的中央官僚机构,下面是庞大的社会底层农民,但中间层即地方政府却是松散而脆弱的。这种社会构成特征,客观上有利于
A、增强地方政府的自主权
B、儒学维系统治秩序
C、促进小农经济稳定发展
D、防止社会两极分化
23、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说:“农民是最好的公民——因为没有太多的财产,他们总是忙于生产,极少参加公民大会。”这句话旨在说明
A、雅典民主政治排斥农民的狭隘性
B、国家应由专业性的贤人治理
C、公民必须从事生产劳动
D、太多财产影响公民从政的积极性
24、古希腊先哲苏格拉底有许多质朴而经典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名言:“一种未经考察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唯有理智最为可贵。”“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快乐的猪,一种是痛苦的人,做痛苦的人,不做快乐的猪。”这组名言体现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是
A、追求真理,理性思考
B、认识你自己
C、美德即知识
D、批判神灵,挑战权威
25、公元前5世纪,希腊出现了悲剧作
( http: / / www.21cnjy.com )家,他们不约而同以传奇故事、人与诸神的关系,以及命运与家庭对人生的影响等为主题,诉诸人的情感,表现人的优点;到公元前4世纪,悲剧发展到成熟阶段后喜剧出现,喜剧作品常讽刺雅典官员,或取笑当时的一些思想家,诉诸人的理智,暴露人的弱点。这反映出古希腊
A、公民辩证看待自己的文化
B、直接民主的弊端造成社会混乱
C、人文主义精神的深入发展
D、公民认知社会能力的提升
26、有人将薄伽丘的《十日谈》与但丁的《神曲》并称为“人曲”。这是因为该书
A、用文学打动人心
B、描写了现实生活
C、揭露了教会的虚伪和腐化,歌颂人性
D、批判宗教信仰
27、15世纪,意大利人开始用各种地方性通俗语言文字翻译拉丁文《圣经》,这一现象说明
A、天主教会已经放松思想控制
B、宗教改革在意大利已经有了较大影响
C、人文主义思想在意大利兴起
D通俗语言文字取代拉丁文成为官方文字
28、佛罗伦萨人认为时间和生命像黄金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样宝贵。为了珍惜它们,1329年,佛罗伦萨的城楼上安装了最早的机械钟。这一现象最能够说明
A、佛罗伦萨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B、佛罗伦萨人对黄金财富的追求
C、佛罗伦萨的钟表制造世界领先
D、佛罗伦萨人对现世生活的珍视
29、宗教改革就其性质而言是一次“社会革命”,因为它深入家家户户,影响及于社会生活,人们的眼界、思维方式都因此发生变化。它本身是宗教问题,但它的影响要深广得多。材料旨在说明宗教改革
A、彻底摧毁了教会的精神枷锁
B、促使人类理性思维走向成熟
C、沉重打击了封建专制统治
D、推动思想方式出现重大转变
30、一套百科全书的“政府”条目中写道:“政府必须以人民的利益为宗旨。根据自然的法则,根据理智,行政长官被赋予实现这个宗旨的权力。人民最大的利益是自由。”这套百科全书应该首次出现在
A、伯利克里时的雅典
B、宗教改革时期的日内瓦
C、大革命之前的法国
D、十月革命后的苏维埃俄国
31、材料
人民订立契约建立国家,他们是国家的主人,人民主权不可转让,也不可代表,议员不能是人民的代表,只能充当人民的“办事员”。英国人“只有在选举国会议员的期间,才是自由的;议员一旦选出之后,他们就是奴隶,他们就等于零了”。人民主权不可分割,否则主权者将被“弄成是一个支离破碎拼凑起来的怪物”。
——据卢梭《社会契约论》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
( http: / / www.21cnjy.com ),围绕“制度构想与实践”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简述须有史实依据)。
高二历史双单元过关【必修三第1、2单元】【答案】
选择题答案
1——5
BDCCB
6——10
BDDDA
11——15
DADCB
16——20
BCBDC
21——25
ABBAC
26——30
CCDDC
31、答案:评分标准:
一等(12-10分)概念解析准确,要素分解全面、科学解析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二等(9
---5分)能够结合其它相关解析对象解析、较全面;解析较完整、表述清楚。
三等(4----0分)偏离概念解析对象、观点不明确;解析概念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
示例一:论题:美国的三权分立(4分)
美国总统和国会议员都由人民选举产生,最
( http: / / www.21cnjy.com )高法院的大法官由总统任命,国会批准。总统掌握行政权,国会掌握立法权,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他们都要对人民负责。(论证6分,逻辑严密准确2分。)
示例二:论题:英国的君主立宪制(4分)
英国国王世袭,但他没有实际权力,只是统而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治的虚君;英国内阁由首相组建,对议会负责,首相由在议会选举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充任;英国议会由人民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所以英国的首相和内阁也要对人民负责。(论证6分,逻辑严密准确2分。)
【解题指导】本题属于开放性试
( http: / / www.21cnjy.com )题,解答本题时首先要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例如论题可以拟定为西方代议制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或者是欧美某个国家构建了什么样的政体,也可以拟定为卢梭的社会契约论与民主之间的关系。然后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内容论证相关观点,答案要紧扣论题,试论结合,自圆其说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