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正
面
战
场
敌
后
战
场
战略防御阶段
(1937.7-1938.10)
战略相持阶段
(1938.10-1943.12)
淞沪会战1937.8-11
平型关大捷1937.9
武汉会战1938.6-10
中国远征军赴缅作战
1942.3-8
论持久战(1938)
百团大战
(1940)
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
(1937.11)
台儿庄战役1937.3
第三次
长沙会战
1941.12-1942.1
两个战场 两条路线
国民党 正面战场 片面抗战路线:仅依靠国民政府和军队抗战
共产党 敌后战场 全面抗战路线:依靠人民群众和全民族的力量共同抗战
战略反攻1944.1-1945.8
豫湘桂战役1944年初
学习目标
1.知道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中共七大与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的确立、战略反攻和日本投降基本史实。
2.通过了解中共七大,认识确立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重大意义。
3.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孕育的抗战精神,认识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重大历史意义。
深入敌后,广泛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构成了抗击日寇的战略格局。
中国共产党召开会议,确定全民族抗战路线,通过了《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1.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倡导者、 组织者和推动者
卢沟桥事变后:
“全民族实行抗战”
1937年11月后:建敌后抗日根据地
1937年8月:
确定全面抗战路线
中国共产党发表《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郑重提出“全民族实行抗战”的主张
一、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中的中流砥柱
“亡国论”
“速胜论”
牺牲两字是严酷的,我们牺牲自己,我们并且要牺牲全国同胞一齐牺牲。因为我们是弱国,我们是弱国之民,我们所谓抵抗,无他内容,其内容只是牺牲。
——汪精卫《最后关头》
再战半年,最多一年,敌人虽胜于战场,亦必因经济之破产,而全局瓦解。中国获得最后胜利,为期不远也。
——1938年10月,《中央周刊》
(1)阅读材料,说说当时国内对抗战有哪两种错误观点?毛泽东如何应对这两种观点?
一、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中的中流砥柱
2.中国共产党是持久战战略总方针的提出者,对全国抗战方略的制定有指导作用
内容:①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战争是退步、野蛮的,失道寡助;
②中国反侵略战争是进步、正义的,得道多助;
③战争是持久战,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
④实行人民战争的路线,最后胜利一定属于中国。
亡国论
速胜论
(2)内容
结论:抗日战争是持久的,最后胜利是属于中国的。
2.中国共产党是持久战战略总方针的提出者,对全国抗战方略的制定有指导作用
一、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中的中流砥柱
《论持久战》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持久战战略总方针,对全国抗战具有战略指导意义,增强了全国人民坚持抗战必胜的决心和信心。
(3)意义
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分析了贯穿中日双方一切大小问题和一切作战阶段的全部基本要素,得出中国抗日的历程是艰难的、持久的,但结果一定是中国取得胜利的结论……毛泽东的著作《论持久战》,就是抗战中提前预见战略趋势的经典之作。重温毛泽东的《论持久战》,对于我们提升战略思维能力,有效应对民族复兴新征程上的风险挑战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摘编自许恒兵、申一青《毛泽东〈论持久战〉的战略智慧》
一、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中的中流砥柱
战略相持阶段
日本调整侵华策略,逐渐将主要兵力用于打击敌 后战场的八路军和新四军。
1939年7月,中共中央旗帜鲜明提出坚持抗战到底,反对投降,反对内部分裂,力求全国进步的方针。
国民党统治集团内投降、分裂、倒退活动日益严重,团结抗战 的局面出现严重危机。
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维护了统一战线的团结抗战大局。
3.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最坚定的维护者
根据地抗日民主政权,按照 “三三制”原则,实行民主建政;
4.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施行的各项建设为抗战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推行精兵简政,开展大生产运动,减轻人民负担;
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调动各阶级抗战积极性。
一、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中的中流砥柱
阅读材料,分析抗日根据地建设的意义。
中国共产党先后建立以陕甘宁边区为指挥中枢、晋察冀根据地、晋绥根据地、晋察豫根据地、山东根据地、华中根据地等抗日敌后根据地。敌后战场的开辟和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使日军腹背受敌,受到极其严重的威胁。共产党、八路军、新四军和党领导的人民抗日力量在敌后迅速发展壮大起来,成为坚持长期抗战的基本力量。
——摘编自王桧林著:《中国现代史》
①根据地成为敌后游击战得以坚持并取得最后胜利的基地;
②根据地民主政权成为全国政权建设的模范。
一、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中的中流砥柱
5.中国共产党以卓越的政治领导力和正确的战略策略,指引中国抗战的前进方向
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坚持独立自主、团结抗战,维护抗战大局。
中国共产党人勇敢战斗在抗日战争最前线,支撑起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
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坚强核心,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
一、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中的中流砥柱
1、背景
国内:抗日战争胜利的前夕,中国人民面临着两种完全不同的“中国之命运”的选择。
“今日的中心工作,在于消灭共产党!日本是我们国外的敌人,中共是我们国内的敌人,只有消灭中共,才能达成我们的任务。”
蒋介石
国民党六大
坚持独裁 坚持反共
黑暗
光明
为了使抗战胜利变为人民的胜利,为了反对黑暗中国之命运,争取光明中国之前途,中国共产党……
国际:处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前夕
二、中共七大
二、中共七大
观看视频并结合课本,归纳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
观看视频并结合课本,归纳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
中国七大(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时间 地点
主要内容 1945年4月—6月
陕西延安
(两总结、一制定、一选举、一确立)
① 总结了中共领导中国民主革命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总结了抗日战争的丰富经验。
②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③选举产生了中央领导机关,之后毛泽东当选为中共中央主席
④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是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非个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二、中共七大
二、中共七大
思考:为什么说中共七大是“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
如何夺取抗战胜利
七大确立的政治路线: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
为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
胜利后走什么道路
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为党和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
为抗日战争的彻底胜利和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指明方向,奠定思想基础。
知识拓展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1945年4月,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题为《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
内容:
①总结了抗战中两条不同指导路线的斗争和人民战争的基本经验;
②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民主革命阶段的一般纲领和具体纲领,提出了成立联合政府的主张;
③指出了中国人民争取打败日本侵略者、建设新中国的光明前途。
意义:
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报告
二、中共七大
1943年7月,墨索里尼政府垮台,不久,意大利宣布无条件投降。
1944年6月,美、英盟军成功登陆法国诺曼底,开辟欧洲第二战场,德国陷入欧洲战场、苏德战场的夹击之中。
日本法西斯在太平洋战场和中国战场节节败退。
国际形势
三、战略反攻和日本投降
1.战略反攻:
国内战场的战略反攻
①中共领导的敌后战场率先发起局部反攻。
②1945年8月9日,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声明,号召中国一切的抗日力量举行全国规模的反攻,彻底击败日本侵略者。
三、战略反攻和日本投降
日本投降的过程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
10月25日,台湾及澎湖列岛正式重归中国版图。
9月9日,何应钦(左)代表中国接受日军投降书。
9月2日,日本投降仪式在东京湾“密苏里”号军舰上举行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
1945年9月9日,何应钦代表中国接受日军投降书
2014年,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决定,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
1945年10月25日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抗日战争的胜利
洗雪耻辱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
10月25日,台湾及澎湖列岛正式重归中国版图。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被迫宣 布无条件投降。
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
9月9日,何应钦(左)代表中国接受日军投降书。
9月2日,日本投降仪式在东京湾“密苏里”号军舰上举行
中国抗日战争历经14年 艰难曲折的斗争,特别是8年全民族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付出巨大牺牲,取得最后胜利。台湾也回到祖国怀抱。
三、战略反攻和日本投降
新中国的成立: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②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
①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材料1:抗日战争的实践表明,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坚强核心。正是在抗日战争中,越来越广泛的人民群众了解和认识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2.抗战胜利的意义
三、战略反攻和日本投降
材料3: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他们可以毫不费力地把这些地方打下来,他们并且可以冲向中东……”
——二战美国总统罗斯福
材料2:太平洋战争期间日军兵力分配表
战争爆发时 1942年 日本投降时 中国战场 太平洋战场 东南亚 中国战场 太平洋、印度洋 中国战场(不含东北) 东南亚、太平洋
35个师团 10个师团 7个师团 37个师团 15个师团 111多万人 不到10.9万人
③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
材料4:中国通过长期的反侵略斗争,取代了日本的主导国家地位,从站前的半殖民地状态一跃而成为五大国之一及联合国的创始国,拥有了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和一票否决权。在其近代历史上,中国的国际威望从来都没有像此刻那样崇高。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④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材料三:在美国、英国的连续打击下,日本在太平洋战场节节败退,陷入困境。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先后向日本广岛和长崎各投下一枚原子弹。8月8日,苏联政府对日本宣战。次日,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对日本关东军发起进攻。 ——八年级上册《中国历史》
材料一:从抗战全局来看,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发展壮大,抗击着约60%的侵华日军和95%的伪军,逐渐成为主战场,为赢得抗日战争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
(张乐平)抗战漫画:《军民抗战力量》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全民族抗战(根本原因)
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决定性因素)
世界爱好和平国家和人民的援助与支持(外部因素)
3.阅读下列材料,思考:中国在抗日战争中获胜的原因有哪些?
三、战略反攻和日本投降
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全体中华儿女为国家生存而战、为民族复兴而战、为人类正义而战,社会动员之广泛,民族觉醒之深刻,战斗意志之顽强,必胜信念之坚定,都达到了空前的高度。杨靖宇、赵尚志、左权、彭雪枫、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等殉国将领,八路军“狼牙山五壮士”、新四军“刘老庄连”、东北抗联八位女战士、国民党军“八百壮士”等众多英雄群体,就是千千万万抗日将士的杰出代表。中国人民以铮铮铁骨战强敌、以血肉之躯筑长城、以前仆后继赴国难,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雄壮史诗。
——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2020年9月3日)
【材料研读P117】阅读材料,说说你对伟大抗战精神的体会。
抗战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抗日战争的胜利
战略反攻和日本投降
原因与伟大意义
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反法西斯联盟;正义性质
第一次完全胜利;中华民族的觉醒;东方主战场;国际地位提高。
中共七大
1945.4—6 陕西延安
内容
日本投降
原因
意义
时间、地点
战略反攻
总结经验;制定路线;选举;确立指导思想
1945年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
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课堂小结
1.下图所示会议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对这次会议表述正确的是 ( )
B
2.下列关于中共七大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是在抗战胜利后召开的会议 ②通过的新党章规定把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③毛泽东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报告 ④它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B
阐明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持久战战略总方针
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确定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
决定同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实战演练
3.抗日战争的起止时间是( )
A.1931.9.18~1945.9.2
B.1931.9.18~1945.8.15
C.1937.7.7~1945.8.15
D.1937.7.7~1945.9.2
4.如图《时代》周刊没有像通常一样安排一个封面人物,而是一幅图像。该期《时代》周刊意在报道 ( )
A.日本国内反战情绪高涨
B.抗日战争受到国际关注
C.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D.日本结束在台湾的统治
A
C
实战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