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新星学校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江省温州新星学校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10-09 10:43:09

文档简介

温州新星学校 2025 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
七年级语文试题卷
亲爱的考生:
1.本试卷共四大题,16 小题,满分 120 分,其中卷面书写 3 分,考试时间为 120 分钟。
2.答题前,必须在答题卷的密封区内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学校等。
3.所有答案都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卷标定的位置上,务必注意试题序号
和答题序号相对应。
一、书写(3 分)
二、读书·积累(16 分)
1、阅读下面选段,根据语境完成题目(5 分)
初中语文课本为我们打开一扇文学之门,开启一段学习之旅。旅途中,美丽
的四季向我们走来,不论是 chéng ( )清的水,还是粗 guǎng( )的雨,
都让我们感受到自然的美妙,生活的醇美;徜( )徉于亲情世界,或直接或
含蓄的表达,也让我们加深了对亲情的理解,丰富了自己的情感体验;回望名人
的学习经历,无论是奋进的精神,还是谆谆教诲,都让我们感受到求知的快乐、
成长的喜悦……
语文学习的天地非常广阔。我们既可以探访历史, ;又可以走进自
然, ;还可以体察亲情, ;更可以了解社会, 。背一篇
离骚,丘壑苍茫;诵一本诗经,唇齿留香;观一本史书,穿越古今。书海泛舟,
听世界声音。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3 分)
①chéng ( ▲ )清 ②粗 guǎng( ▲ ) ③徜( ▲ )徉
(2)依次填入上文横线处的句子,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①观赏世间美景 ②享受温暖盛宴 ③感受风云变幻 ④品味人世百态
A.③②①④ B.④①③② C.③①②④ D.①③②④ 2、根据语境默写古诗文名句(8 分) 故乡是我们永远不能忘怀的地方,望着北归的大雁,古人感叹“① ▲ ? ② ▲ ”(王湾《次北固山下》);行在途中,看到落日余晖,诗人悲 鸣“③ ▲ ,④ ▲ ”(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家乡遭遇战 乱,诗人感慨“⑤ ▲ ,⑥ ▲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 园》);大漠孤烟,笛声悠悠,征人遥叹“⑦ ▲ ,⑧ ▲ ”。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3、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济南的冬天》作者是现代作家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主要作品有小 说《骆驼祥子》《茶馆》,话剧《四世同堂》《龙须沟》等。 B.《世说新语》是南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志人小说集。 C.《春》的作者朱自清,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代表作有《匆匆》《背影》 《朝花夕拾》等。 D.古代称谓有敬辞与谦辞的区别,例如令尊、惠存、垂询、劳驾、贵庚都属于 敬辞,而家慈、愚兄、拙作、寒舍、鄙人则属于谦辞。
三、品读·感悟
【阅读散文,感悟生活】(18 分)
合欢,合欢
李晓东
①很多年以后,我才知道,那是合欢。
②小城况味,多是从悠长悠长的小巷里荡漾出的,这是九岁的我就已经能感
受得到的。所以,当母亲牵着我的手慢慢走进不知名的巷道时,一种淡淡的情绪
笼上我的心头。后来,我学会了描摹那种情绪:忧伤。事实上,九岁的我,和忧
伤是不搭界的。三十八岁的母亲,似乎也看不出忧伤的样子。天生的好皮肤让她
显得比同龄人年轻十岁,同样一件的确良白衬衣,穿在她身上,就有了时装的味
道。
③这是七月,母亲去小城开会,带上了我,这是我第一次出远门。纵深的小
巷是我们走往住地的必经之路。小巷尽头,豁然洞开,一个一眼看不到头的大院
子,水泥柱子上挂着“市政府招待所”的木牌。院子里是一排排白墙青瓦的平房,
我随母亲走进一间,母亲推开浅绿色的木窗,我来到窗前,一棵大树正对着窗口。
那是一种我从来没有见过的树,开着我从来没有见过的花,粉柔柔的,像一把把
小扇子密密缀满枝头。树冠在十几米高处平平地铺开,将七月骄阳隔在树外,树
下形成天然绿荫。
④我雀跃而出,跑到屋后,见十来棵一般模样的大树肩并肩默立,树叶间缀
满了粉红色棉絮一样的绒花,远远望去,如雾一般。从那红雾里,飘出丝丝缕缕
清甜的香气。我站在树下,看见那香气正倾泻而下,从我的头顶、发梢,直到我
的肩膀、我的手、我的脚下,然后那香气蓬勃而起,又从我的脚下蒸腾,沿着我
的手、我的肩膀、我的发梢,直到我的头顶,重重叠叠。我在那香气里静悄悄,
不敢发出一点声音。但母亲唤着我走过来了,她刚刚洗过的头发还没有干透,她
的脸颊,不知道是因为洗过澡的缘故,还是被那笼罩在头顶的粉色映照的缘故,
像抹了胭脂一样。她从那香气里走过来了,她唤我的声音也是香的、软的呢。
⑤又五年,我读到了史铁生的《合欢树》,这个名字让我喜欢,但是文章始
终没有描摹过合欢的样子。“与其在街上瞎逛,我想不如就去看看那棵树吧。”
可是,史铁生终究没有走近那棵树。“我摇着车在街上慢慢走,不急着回家。人
有时候只想独自静静地待一会儿,悲伤也成享受。”史铁生的悲伤我那时并不理
解,让我失望的是,合欢在哪里呢?
⑥我真正认识合欢,是在羊城,那时我十九岁。还是七月,走进烈士陵园时,
我大汗淋漓,感觉自己已经奄奄一息。立起身,甩甩头,感觉可以喘气了,头顶,
却是一棵大树,那花粉柔柔的,像一把把小扇子密密缀满枝头。蓦然间,感觉十
年前的那树回来了。树干上挂着小牌子:“合欢,又名……”合欢,合欢,原来,
史铁生笔下那棵始终未曾露面的合欢,我早在九岁的时候就已经遇到了。
⑦那是一次仓促的旅行,仓促到不知道为什么旅行,仓促到不知道下一站在
哪里。我茫然地站在羊城街头,看衣着光鲜的人流开开合合,我知道,这里不是
我的世界。在这里邂逅的合欢,与十年前小城的合欢相比,是傲慢的。虽然树是
一样的树,花是一样的花,但是,那香气里已然有了本土的居高临下、不屑一顾

⑧又是七月,我已是母亲当年的年纪,依然在小城,依然有合欢,然而母亲
再也站不起来了。她整日躺在病床上,医院的颜色,除了白,还是白。但窗外是
有颜色的,是有花树的,那花粉柔柔的,像一把把小扇子密密缀满枝头。我站在
窗前,窗外是合欢,床上是母亲。
⑨母亲唤着我走过来了,她刚刚洗过的头发还没有干透,她的脸颊,不知道
是因为洗过澡的缘故,还是被那笼罩在头顶的粉色映照的缘故,像抹了胭脂一样。
她从那香气里走过来了,她唤我的声音也是香的、软的呢。惊回首,病床上的母
亲静悄悄的,一点声音也没有。
⑩我知道了,史铁生为什么终究没有走近合欢。
(选自《读者》,有删改)
【注释】史铁生的《合欢树》讲述了作者十岁那年作文获奖、二十岁母亲为他治病和鼓
励他写小说以及三十岁以后出名,母亲却已离世七年,从而引出母亲生前种合欢树、细
致照顾合欢树的故事。作者却因种种原因未能再见一眼那棵合欢树,造成终身遗憾。
4、阅读全文,按照提示梳理思路,补全思维导图。(4 分)
① ▲ ② ▲ ③ ▲ ④ ▲
5、结合文章,仿照朗读卡 1,完成朗读卡 2 的设计。(4 分)
示例:朗读卡 1
①从那红雾里,飘出丝丝缕缕清甜的香气。
【朗读设计】:这句话的语气轻柔,由强减弱,语速渐慢,“丝丝缕缕”要轻读,
表现合欢淡雅悠长的芬芳韵味,表达了作者对合欢的喜爱之情。
朗读卡 2
②惊回首,病床上的母亲静悄悄的,一点声音也没有。(从语速、语气和轻重音
等角度进行设计)
【朗读设计】: ▲
6、写人叙事散文中,适当地点染景物,可对表情达意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
用。下面两段文字都写到了花,请比较它们在修辞手法及情感上的不同。(4 分

(甲)但窗外是有颜色的,是有花树的,那花粉柔柔的,像一把把小扇子密
密缀满枝头。我站在窗前,窗外是合欢,床上是母亲。
——李晓东《合欢,合欢》
(乙)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
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
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史铁生《秋天的怀念》

7、阅读全文,简要分析本文题目“合欢,合欢”有哪些妙处?(6 分)

【阅读名著,审视经典】(10 分)
8、(3 分)在《朝花夕拾》中,鲁迅先生提到了三本在他人生中留下深刻印记
的书,一本是长妈妈给他买的《① ▲ 》,一本是想去看五猖会,父亲偏
要叫他背的《② ▲ 》,一本是在矿路学堂如饥似渴阅读的《③ ▲ 》。
请将以下篇目的序号填在对应的横线上。
A.《鉴略》B.《二十四孝图》C.《天演论》D.《山海经》
9、也正是在如饥似渴的阅读大量书籍之后,鲁迅开始审视这个世界,请完成专
题“鲁迅之爱恨”阅读任务。
人生阶段 人物 主要事件(原因) 鲁迅的恨
童年玩趣 ② ▲ 《琐记》教唆“我”偷母亲首饰;好。那么,走罢!
散布流言
少年时期 庸医陈莲河《父亲的病》③ ▲ 从此我便不再和陈
莲河先生周旋……
① ▲ 日本“爱国青年”看同 匿名信事件幻灯片事件 但在那时那地,我
胞被枪杀而欢呼的中 的 意 见 却 变 化
国人《藤野先生》 了……告诉他我将
不学医学,并且离
开这仙台。
联读发现 【A】“我”内心里的这么多恨,是源于“我”热切的爱。
【B】 ▲
(1)补全表格信息,完成①﹣③。(3 分)
(2)通过联读,你还有怎样的发现,请把你的发现写在【B】处。(4 分)
【阅读古诗,振奋精神】(4 分)
阅读以下两首诗,完成第 10 题
【甲】从军行① 【乙】扬子江①
陈羽 文天祥
海②畔风吹冻泥裂,枯桐叶落枝梢折③。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注释】①从军行:乐府《相和歌辞 【注释】①此诗为文天祥赴元军谈判被
平调曲》名。歌词内容多写边塞情况和 扣留,拘押北行,后脱险南归,渡扬子
将士生活。②海:这里指天山脚下的湖 江往福州以图救宋途中所作。
泊。③折:断。
10、甲乙两诗的末二句都是抒情句,两首诗分别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结合
两诗的内容简要分析。(4 分)


【阅读古文,明辨品格】(19 分)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
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
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
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陈元方遭父丧,哭泣哀恸,躯体骨立。其母愍①之,窃以锦被②蒙上。郭
林宗吊而见之,谓曰:“卿海内之俊才四方是则③如何当丧锦被蒙上?孔子曰:
‘衣夫锦也,食夫稻也,于汝安乎?'吾不取也。”奋衣而去。自后宾客绝百所
日。
【注释】①愍(mǐn):怜悯,可怜。②锦被:锦缎制作的被子,在服丧期间不可以用。③
则:把……当作榜样。
11、根据提示,推断加点词的意思。(4 分)
(1)掌握了“陈太丘与友期行”中“期”的意思,可推知成语“不期而遇”的“期”
意思为 ▲ 。
(2)掌握了“相委而去”中“委”的意思,可推知“委之于地”的“委”意思为
▲ 。
(3)乙文中“窃以锦被蒙上”的“窃”,根据对现代词语“窃听”的理解来推断,
应解释为 ▲ 。
(4)乙文中“衣夫锦”与“食夫稻”结构相同,“食”是动词,意思是“吃”,
据此可以推知处于相同位置的“衣”也应该是一个动词,解释为 ▲ 。
12、用“/”给文中划线句断句。(限断 3 处)(3 分)
卿 海 内 之 俊 才 四 方 是 则 如 何 当 丧 锦 被 蒙 上
13、翻译下列句子。(4 分)
(1)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
(2)陈元方遭父丧,哭泣哀恸,躯体骨立。 ▲
14、【甲】文《陈太丘与友期行》中,陈元方因为① ▲ 赢得我们
的赞叹;但在【乙】文中,陈元方却因为 ② ▲ 受到郭林宗等宾客
们的唾弃。(4 分)
15、你认同【乙】文中郭林宗及宾客们的行为吗?请结合两文说说理由(4 分)

四、写作·升华
16、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50 分)
发光不是太阳的特权,每个人都可以。请你以“原来,我也可以发光”为题,写
一篇作文。
要求:①写出真切感受;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③不少于
500 字。温州新星学校 2025 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
七年级语文答案
一、书写(3 分)
二、读书·积累(16 分)
1、(5 分)
(1)(3 分)①澄 ②犷 ③cháng
(2)(2 分)C
2、(8 分)
①乡书何处达②归雁洛阳边(注意“雁”的书写)
③夕阳西下④断肠人在天涯(注意“涯”的书写)
⑤遥怜故园菊(注意“遥”的书写)⑥应傍战场开(注意“傍”的书写)
⑦不知何处吹芦管(注意“芦管”的书写)⑧一夜征人尽望乡
3、(3 分)D
【解答】A.有误,《茶馆》是话剧,《四世同堂》是小说;B.有误,《世说新语》
是南朝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志人小说集;C.有误,《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作品;
D.正确。
三、品读·感悟
4、(4 分)①欢喜 ②初读《合欢树》 ③茫然 ④悲伤(或痛苦)
5、(4 分)这句话的语气低沉,由强渐弱,语速渐慢,“静悄悄”要轻读,表
现病床上的母亲生命垂危的状态,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怀念和悲痛之情。
6、(4 分)
(甲)段文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合欢花比作小扇子,形象生动地描绘了
合欢花的形态和色彩,表达了作者对合欢花的喜爱和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乙)段文字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通过描绘不同颜色的菊花,表达了作者
对母亲深深的怀念和对生活的热爱。
7、(6 分)
题目“合欢,合欢”有以下妙处:
①题目简洁新颖,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②题目富有诗意,能够营造出一种温馨、美好的氛围,为文章奠定了情感基调。
③题目“合欢,合欢”重复使用,形成回环往复的效果,增强了文章的节奏感和
音乐美。
④题目“合欢,合欢”与文章内容紧密相连,合欢树是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
使文章结构更加紧凑。
⑤题目“合欢,合欢”寓意深刻,不仅指合欢树的花香和美丽,还象征着母亲对
作者的关爱和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一点 2 分,写出 3 点即可满分)
8、(3 分)D A C
9、(7 分)①青年时期 ②衍太太 ③开出稀奇古怪药引的药方
B.匿名信事件和幻灯片事件中鲁迅恨日本学生的歧视和侮辱,恨国人精神的
麻木和愚昧。所以鲁迅一直在离开和找寻中,找寻“另一类的人们”,找寻民族
的出路,他离开家乡到南京、为救治国民他到日本学医,为救治国民的精神,改
变国人思想他又弃医从文。可见他的恨是源于他对真理,对国家和民族的爱,源
于他的家国情怀,爱有多深,恨有多深。
10、(4 分)
《从军行》表达了从军将士无所畏惧(一往无前、乐观豪迈)的精神气概。
《扬子江》最后两句运用比喻,将“臣心”比作“磁针石”。表现诗人对南宋的
忠心和坚定的爱国之情,以及即使历经艰险也要回南方抗元、奋战到底的决心和
民族气节。
11、(4 分)(1)约定(2)舍弃(3)偷偷地(4)穿
12、(3 分)卿海内之俊才/四方是则/如何当丧/锦被蒙上。
13、(4 分)①朋友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②陈元方遭遇丧父的不幸,哭泣悲痛,身体骨瘦如柴。
14、(4 分)①聪颖明理/不卑不亢 ② 被误认为不孝
15、(4 分)不认同。元方是性情中人,“孝”不能以服丧期间是不是用“锦被”
断定,从甲文他和友人的对话中可以看出他的聪慧、知情达理,并且在乙文中也
可以看出他对于父亲的去世感到很痛苦。
四、写作·升华(50 分)
评分参考表
分类 分数档 文章
一类 50—46 分 切合题意,立意深刻、新颖,中心突出,内容真实丰富,结
构合理,语言准
确,有文采,标点正确,500 字以上。
二类 45—36 分 符合题意,立意正确,中心明确,内容较真实、较充实,结
构完整,语言基本 准确,标点正确,500 字以上。
三类 35—30 分 基本符合题意,中心基本明确,内容尚真实、充实,结构尚
完整,语言基本 通顺,标点错误不多,不足 500 字但不少
于 300 字。
四类 29 分以下 偏离题意(立意、选材),中心不明确,内容空泛,结构不完
整,语病、错别字 和标点符号错误多,或抄卷中材料,300
字以下。温州新星学校2025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
七年级语文试题卷
亲爱的考生:
1.本试卷共四大题,16小题,满分120分,其中卷面书写3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答题前,必须在答题卷的密封区内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学校等。
3.所有答案都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卷标定的位置上,务必注意试题序号
和答题序号相对应。
一、书写(3分)
二、读书·积累(16分)
1、阅读下面选段,根据语境完成题目(5分)
初中语文课本为我们打开一扇文学之门,开启一段学习之旅。旅途中,美丽
的四季向我们走来,不论是chéng()清的水,还是粗guǎng()的雨,
都让我们感受到自然的美妙,生活的醇美;徜()徉于亲情世界,或直接或
含蓄的表达,也让我们加深了对亲情的理解,丰富了自己的情感体验:回望名人
的学习经历,无论是奋进的精神,还是谆谆教诲,都让我们感受到求知的快乐、
成长的喜悦…
语文学习的天地非常广阔。我们既可以探访历史
;又可以走进自
然,
;还可以体察亲情,
:更可以了解社会,
。背一篇
离骚,丘壑苍茫;诵一本诗经,唇齿留香;观一本史书,穿越古今。书海泛舟,
听世界声音。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3分)
①cheng(▲)清②粗guang(▲)③徜(▲)徉
(2)依次填入上文横线处的句子,恰当的一项是(
)(2分)
①观赏世间美景②享受温暖盛宴③感受风云变幻
④品味人世百态
A.③②①④
B.4)(①③2
C.③①②④
D.①③②④
2、根据语境默写古诗文名句(8分)
故乡是我们永远不能忘怀的地方,望着北归的大雁,古人感叹“①
2
②■
”(王湾《次北固山下》);行在途中,看到落日余晖,诗人悲
鸣“③
,④▲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家乡遭遇战
乱,诗人感慨“⑤▲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
园》):大漠孤烟,笛声悠悠,征人遥叹“⑦
,⑧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3、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济南的冬天》作者是现代作家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主要作品有小
说《骆驼祥子》《茶馆》,话剧《四世同堂》《龙须沟》等。
B.《世说新语》是南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志人小说集。
C.《春》的作者朱自清,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代表作有《匆匆》《背影》
《朝花夕拾》等。
D.古代称谓有敬辞与谦辞的区别,例如令尊、惠存、垂询、劳驾、贵庚都属于
敬辞,而家慈、愚兄、拙作、寒舍、鄙人则属于谦辞。商成绩查询:扫描二维码下载云成绩APP
温州新星学校2025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检测
七年级语文答题卷
6(4分》
考号
姓名
班级
注意事项:
准考证号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
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
贴条形码区
内。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且按正确填涂方
式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
888
88888
888
四国口

7(6分》
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
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
缺考
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国团
国国可国团
B中团
一、书写(3分)
二、读书·积累(16分)
8(3分)

1(5分)
(1)(3分)
9(7分)

(1)(3分)
0
(2)(2分)
9
(2)(4分)
2(8分)】



3(3分)
10(4分)
三、品读·感悟(51分)
4(4分)

11(4分)
(1)
(2)
(3)
(4)
5(4分】
【朗读设计】:
12(3分)
卿海内之俊才四方是则如何当丧锦被蒙
13(4分)
(1)
(2)
第1页
第2页
14(4分)

15(4分)
四、写作·升华(50分)
第3页
第4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