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农 业
学习目标 核心素养
1.借助地图和相关资料,说出我国农业分布特点,理解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逐步形成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观念。 2.从我国的国情和国际市场形势方面,举例说明科学技术在发展农业中的重要性。 1.综合思维 2.人地协调观
一、因地制宜的农业分布
1.农业主要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等部门。
2.我国农业生产的区域差异,主要表现为东西之间、南北之间的差异。
(1)400毫米年降水量线与我国东部农区和西部牧区的分界线大致重叠,该线两侧农业生产差异显著。东部农区水热条件优越,是种植业、林业和渔业等的主要分布区,其中平原地区以种植业为主;西部牧区降水较少,草原、荒漠广布,畜牧业地位重要,种植业一般分布在有灌溉条件的绿洲。
(2)秦岭—淮河线是我国东部农区的南北分界线。该线以北耕地多旱地,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大豆等作物,具备灌溉条件的地方也可以种植水稻;该线以南地区多水田,主要种植水稻等作物,海南岛、西双版纳等热带地区可种植橡胶等热带经济作物。
3.水稻、小麦、玉米是我国三大主粮,播种面积大,产地相对集中。水稻主要产自长江中下游平原和东北平原,小麦在华北平原产量最大,玉米主要产自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
[知识拓展] 农作物的分类
二、科技助力农业发展
1.我国农业科技的快速发展,如优良品种的培育和推广、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农田水利设施的完善、病虫害防御能力的提升、农业机械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
2.我国人均耕地少,还面临着耕地退化、水资源短缺,以及化肥、农药使用量大等问题。因此,我国需要进一步依靠科学技术,走高产、优质、高效、低耗的发展路径,确保“中国碗主要装中国粮”。
[思维拓展] 我国不同地区的农业发展方向
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郊区积极发展出口创汇农业;中部地区建立高产、高效的农产品基地;西部地区坚决实行退耕还林、还草,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特色农业。
重难突破
重难点一 我国农业的东西差异
位置 农业部门 分布地区 原因
东部 地区 种植业 东部平原地区,如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等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热条件优越,种植业历史悠久
林业 主要分布在山区,如东北林区、西南林区、东南林区 以山地为主,降水丰富
渔业 海洋渔业集中在东部、南部海域,淡水渔业集中在长江中下游流域 海域辽阔,河湖密布
分界线:大致与400毫米年降水量线一致
西部 地区 畜牧业 西部地区,如内蒙古牧区、新疆牧区、青海牧区、西藏牧区 以高原、盆地为主,草原、荒漠广布,降水较少
种植业 一般分布在有灌溉条件的绿洲 有充足的灌溉水源和较好的水热条件
重难点二 我国农业的南北差异
地区 耕地类型 农作物熟制 粮食作物 经济作物
纤维 作物 油料 作物 糖料作物
北方地区 旱地 一年两熟或一年一熟 小麦 棉花 花生 甜菜
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
南方地区 水田 一年两熟至三熟 水稻 棉花 油菜 甘蔗
[易错易混] 导致我国南北方耕地类型不同的主要原因是降水差异;导致我国南北方耕作制度不同的主要原因是热量差异。
跟踪训练
1.五一期间,同学们到离城区较近的农家乐生态基地参加实践活动,同学们能够参与体验的农业活动有( )
①栽种花卉 ②农田、菜园除草 ③纺织棉布 ④饲养家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农业是我们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农业的地区差异显著。读我国主要的畜牧业区和种植业区分布图,完成2~4题。
2.我国以种植业为主的省级行政区主要分布在( )
A.湿润、半湿润区
B.半湿润、半干旱区
C.湿润、干旱区
D.干旱、半干旱区
3.新疆牧区、内蒙古牧区、青海牧区、西藏牧区是我国的四大牧区。它们发展畜牧业的自然条件是( )
A.位于湿润的平原地区
B.河湖众多
C.降水较少,草场广布
D.地形陡峭,水土易流失
4.形成我国“东耕西牧”农业格局的主要原因是( )
A.南北纬度的差异
B.东西温度的差异
C.南北干湿的差异
D.东西干湿的差异
基础巩固
我国油菜种植面积广阔,每年春夏期间,油菜花仿佛金黄色的候鸟,缓缓掠过中国辽阔的原野。读我国油菜开花日期等值线图,完成1~3题。
1.我国油菜集中产区主要位于( )
A.东北平原
B.华北平原
C.塔里木盆地
D.长江中下游平原
2.我国东部地区油菜开花时间的总体规律是( )
A.由北向南逐渐推迟
B.由南向北逐渐推迟
C.由沿海向内陆推迟
D.由内陆向沿海推迟
3.青海门源油菜开花日期晚于同纬度其他地区,主要影响因素是( )
A.人类活动 B.耕作制度
C.地形地势 D.海陆位置
耕地的数量、质量和优良的生态环境是支撑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下图为某年我国粮食主产区耕地优势度(耕地面积占土地面积的比重)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4~5题。
4.我国粮食主产区( )
A.甲产区地广人稀,人均耕地面积较大
B.乙产区地形平坦,以种植水稻为主
C.丙产区地形平坦,以种植小麦为主
D.南方产区的耕地优势度大于北方产区
5.珠江三角洲耕地优势度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
A.平原面积狭小,地表崎岖不平
B.经济水平高,城镇和工业用地多
C.耕作不合理,耕地质量下降较快
D.位于南部沿海,台风灾害多发
能力达标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下图为我国水稻优势种植区分布图。据此完成6~8题。
6.我国水稻优势种植区主要分布在( )
A.平原和高原地区
B.东部人口稠密地区
C.地势第一级阶梯
D.年降水量不足400毫米地区
7.长江流域优势区大量栽种双季稻(同一块稻田,一年种植和收获两季),而东北地区的稻作制度为单季稻,其影响因素是( )
A.气温 B.降水
C.水源 D.地形
8.如今,我国各种植区的水稻更加高产、耐病、耐旱。这主要得益于( )
A.消费市场广阔
B.农民精耕细作
C.育种科技先进
D.种植经验丰富
素养提升
9.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把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作为首要任务,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为此,国家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好、生产水平高、粮食调出量大的农产品主产区。
材料二 下图为我国农产品主产区建设规划示意图。
(1)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农产品主产区集中分布在________部地区,其地形特征以________为主。
(2)华北平原主产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____,长江流域主产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____,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自然原因是两地的________和________条件不同。
(3)河套灌区主产区被称为“塞上江南”,该区灌溉水源主要来自________(填河流名称)。
(4)甘肃新疆主产区发展种植业最主要的自然条件是( )
A.夏季降水多
B.夏季气温高,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C.劳动力丰富
D.地势平坦,黑土广布,土地集中连片 第一节 农 业
学习目标 核心素养
1.借助地图和相关资料,说出我国农业分布特点,理解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逐步形成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观念。 2.从我国的国情和国际市场形势方面,举例说明科学技术在发展农业中的重要性。 1.综合思维 2.人地协调观
一、因地制宜的农业分布
1.农业主要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等部门。
2.我国农业生产的区域差异,主要表现为东西之间、南北之间的差异。
(1)400毫米年降水量线与我国东部农区和西部牧区的分界线大致重叠,该线两侧农业生产差异显著。东部农区水热条件优越,是种植业、林业和渔业等的主要分布区,其中平原地区以种植业为主;西部牧区降水较少,草原、荒漠广布,畜牧业地位重要,种植业一般分布在有灌溉条件的绿洲。
(2)秦岭—淮河线是我国东部农区的南北分界线。该线以北耕地多旱地,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大豆等作物,具备灌溉条件的地方也可以种植水稻;该线以南地区多水田,主要种植水稻等作物,海南岛、西双版纳等热带地区可种植橡胶等热带经济作物。
3.水稻、小麦、玉米是我国三大主粮,播种面积大,产地相对集中。水稻主要产自长江中下游平原和东北平原,小麦在华北平原产量最大,玉米主要产自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
[知识拓展] 农作物的分类
二、科技助力农业发展
1.我国农业科技的快速发展,如优良品种的培育和推广、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农田水利设施的完善、病虫害防御能力的提升、农业机械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
2.我国人均耕地少,还面临着耕地退化、水资源短缺,以及化肥、农药使用量大等问题。因此,我国需要进一步依靠科学技术,走高产、优质、高效、低耗的发展路径,确保“中国碗主要装中国粮”。
[思维拓展] 我国不同地区的农业发展方向
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郊区积极发展出口创汇农业;中部地区建立高产、高效的农产品基地;西部地区坚决实行退耕还林、还草,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特色农业。
重难突破
重难点一 我国农业的东西差异
位置 农业部门 分布地区 原因
东部 地区 种植业 东部平原地区,如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等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热条件优越,种植业历史悠久
林业 主要分布在山区,如东北林区、西南林区、东南林区 以山地为主,降水丰富
渔业 海洋渔业集中在东部、南部海域,淡水渔业集中在长江中下游流域 海域辽阔,河湖密布
分界线:大致与400毫米年降水量线一致
西部 地区 畜牧业 西部地区,如内蒙古牧区、新疆牧区、青海牧区、西藏牧区 以高原、盆地为主,草原、荒漠广布,降水较少
种植业 一般分布在有灌溉条件的绿洲 有充足的灌溉水源和较好的水热条件
重难点二 我国农业的南北差异
地区 耕地类型 农作物熟制 粮食作物 经济作物
纤维 作物 油料 作物 糖料作物
北方地区 旱地 一年两熟或一年一熟 小麦 棉花 花生 甜菜
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
南方地区 水田 一年两熟至三熟 水稻 棉花 油菜 甘蔗
[易错易混] 导致我国南北方耕地类型不同的主要原因是降水差异;导致我国南北方耕作制度不同的主要原因是热量差异。
跟踪训练
1.五一期间,同学们到离城区较近的农家乐生态基地参加实践活动,同学们能够参与体验的农业活动有( B )
①栽种花卉 ②农田、菜园除草 ③纺织棉布 ④饲养家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在实践活动中,同学们可能参与体验的农业活动有栽种花卉,农田、菜园除草和饲养家禽,而纺织棉布属于工业活动。故选B。
农业是我们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农业的地区差异显著。读我国主要的畜牧业区和种植业区分布图,完成2~4题。
2.我国以种植业为主的省级行政区主要分布在( A )
A.湿润、半湿润区
B.半湿润、半干旱区
C.湿润、干旱区
D.干旱、半干旱区
【解析】我国以种植业为主的省级行政区主要分布在东部的湿润、半湿润区,干旱和半干旱区降水较少,不适宜种植业的发展。故选A。
3.新疆牧区、内蒙古牧区、青海牧区、西藏牧区是我国的四大牧区。它们发展畜牧业的自然条件是( C )
A.位于湿润的平原地区
B.河湖众多
C.降水较少,草场广布
D.地形陡峭,水土易流失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的四大牧区都分布在400毫米年降水量线以西地区,地处干旱、半干旱区,其自然条件的共同特征是降水较少,有广阔的天然草场,C正确;湿润的平原地区以种植业为主,多分布在我国东部地区,A错误;河湖众多一般发展渔业,B错误;地形陡峭,水土易流失的地区适合发展林业,D错误。故选C。
4.形成我国“东耕西牧”农业格局的主要原因是( D )
A.南北纬度的差异
B.东西温度的差异
C.南北干湿的差异
D.东西干湿的差异
【解析】我国东西部跨距长,离海远近差异大。东部地区离海近,降水丰富,农业生产类型以种植业为主;西部地区离海远,降水少,农业生产以畜牧业为主,故形成我国“东耕西牧”农业格局的主要原因是东西干湿的差异,D正确。
基础巩固
我国油菜种植面积广阔,每年春夏期间,油菜花仿佛金黄色的候鸟,缓缓掠过中国辽阔的原野。读我国油菜开花日期等值线图,完成1~3题。
1.我国油菜集中产区主要位于( D )
A.东北平原
B.华北平原
C.塔里木盆地
D.长江中下游平原
【解析】读图可知,我国油菜集中产区主要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该地气候湿润,水热条件好,D正确;东北平原位于我国北方地区,主要农作物有玉米、大豆、春小麦等;华北平原位于我国北方地区,主要农作物有冬小麦、玉米等;塔里木盆地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水源不足,不适宜大面积发展种植业。故选D。
2.我国东部地区油菜开花时间的总体规律是( B )
A.由北向南逐渐推迟
B.由南向北逐渐推迟
C.由沿海向内陆推迟
D.由内陆向沿海推迟
【解析】读图可知,我国东部地区南方油菜开花时间早,北方油菜开花时间晚,总体规律是由南向北逐渐推迟,因为南方纬度低,气温回升快,油菜开花早;北方纬度高,气温回升慢,油菜开花晚。故选B。
3.青海门源油菜开花日期晚于同纬度其他地区,主要影响因素是( C )
A.人类活动 B.耕作制度
C.地形地势 D.海陆位置
【解析】人类活动与耕作制度对开花日期影响较小,A、B错误;青海门源地处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因此油菜开花日期晚于同纬度其他地区,属于地形地势的影响,C正确;青海门源与同纬度其他地区的海陆位置差异不大,D错误。故选C。
耕地的数量、质量和优良的生态环境是支撑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下图为某年我国粮食主产区耕地优势度(耕地面积占土地面积的比重)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4~5题。
4.我国粮食主产区( A )
A.甲产区地广人稀,人均耕地面积较大
B.乙产区地形平坦,以种植水稻为主
C.丙产区地形平坦,以种植小麦为主
D.南方产区的耕地优势度大于北方产区
【解析】读图可知,甲产区位于东北平原,该地区地广人稀,人均耕地面积较大,A正确;乙产区位于华北平原,以种植小麦为主,B错误;丙产区位于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以种植水稻为主,C错误;从耕地优势度来看,是东高西低、北高南低,D错误。故选A。
5.珠江三角洲耕地优势度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B )
A.平原面积狭小,地表崎岖不平
B.经济水平高,城镇和工业用地多
C.耕作不合理,耕地质量下降较快
D.位于南部沿海,台风灾害多发
【解析】珠江三角洲地区人口稠密,人均耕地少,经济发展快,城镇化建设和工业用地多,所以该地区耕地优势度较低,B正确;珠江三角洲地区地形平坦、耕作合理,耕地优势度低与台风灾害多发关系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能力达标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下图为我国水稻优势种植区分布图。据此完成6~8题。
6.我国水稻优势种植区主要分布在( B )
A.平原和高原地区
B.东部人口稠密地区
C.地势第一级阶梯
D.年降水量不足400毫米地区
【解析】高原地势高,气温较低,不属于水稻的优势产区,A错误;从图中看,水稻优势种植区也是东部人口稠密地区,B正确;我国水稻优势种植区主要分布在地势第三级阶梯,C错误;主要分布在年降水量大于400毫米的地区,D错误。故选B。
7.长江流域优势区大量栽种双季稻(同一块稻田,一年种植和收获两季),而东北地区的稻作制度为单季稻,其影响因素是( A )
A.气温 B.降水
C.水源 D.地形
【解析】主要影响因素是气温。长江流域纬度较低,热量充足,积温高,能够满足一年两熟的热量需求;而东北地区纬度较高,气温较低,热量不足,只能满足一年一熟的热量条件。故选A。
8.如今,我国各种植区的水稻更加高产、耐病、耐旱。这主要得益于( C )
A.消费市场广阔
B.农民精耕细作
C.育种科技先进
D.种植经验丰富
【解析】我国各种植区的水稻更加高产、耐病、耐旱,主要得益于科技兴农,特别是育种技术的进步,C正确;种植经验和农民的精耕细作不是主要原因,跟消费市场关系不大,A、B、D错误。故选C。
素养提升
9.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把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作为首要任务,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为此,国家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好、生产水平高、粮食调出量大的农产品主产区。
材料二 下图为我国农产品主产区建设规划示意图。
(1)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农产品主产区集中分布在________部地区,其地形特征以________为主。
(2)华北平原主产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____,长江流域主产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____,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自然原因是两地的________和________条件不同。
(3)河套灌区主产区被称为“塞上江南”,该区灌溉水源主要来自________(填河流名称)。
(4)甘肃新疆主产区发展种植业最主要的自然条件是( )
A.夏季降水多
B.夏季气温高,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C.劳动力丰富
D.地势平坦,黑土广布,土地集中连片
【答案】(1)东 平原
(2)小麦 水稻 气温 降水
(3)黄河
(4)B
【解析】(1)读图可知,我国农产品主产区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部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主要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2)读图可知,华北平原主产区位于我国北方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在400~800毫米之间,降水较少,灌溉水源不足,耕地类型以旱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长江流域主产区位于我国南方地区,属于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降水多,耕地类型以水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自然原因是两地的气温和降水条件不同。(3)结合所学知
识可知,河套灌区主产区年降水量多在400毫米以下,这里发展种植业得益于引用黄河水进行灌溉,有“塞上江南”之称。(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甘肃新疆主产区位于西北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气温高,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发展种植业,B正确;该地区降水稀少,劳动力缺乏,A、C错误;黑土主要分布在东北平原,D错误。故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