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交通运输
学习目标 核心素养
1.运用地图说出我国交通网络的分布特点。 2.借助图文资料,举例说明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规划,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1.区域认知 2.综合思维
一、覆盖全国、东密西疏的交通网络
1.我国已形成覆盖全国、纵贯南北、横穿东西的交通网络。受自然环境、人口分布、经济发展等影响,我国交通线呈东密西疏的分布格局。在地形平坦、人口密集的地区,交通线较为稠密;在山区和人口稀疏的偏远地区,交通线较为稀疏。
2.我国的高速公路采用首都放射线、南北纵向线和东西横向线相结合的布局方案。环渤海、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成渝地区等已形成较发达的高速公路网。
3.我国的高速铁路纵横交错,“四纵四横”的高速铁路,连接直辖市、省会城市及大中城市。未来几年,我国将扩增建成以“八纵八横”线路为主干、城际铁路为补充的高速铁路网。
二、内畅外通的交通联系
1.我国海陆空交通线相互衔接,基本实现连接城乡、畅行全国、通达世界,为“人享其行、物畅其流”提供保障。
2.我国交通运输的通达性还在不断完善,预计到2035年实现“全国123出行交通圈”和“全球123快货物流圈”发展目标。
重难突破
重难点 我国交通东密西疏的主要原因
因素 西部 东部
自然因素 地形复杂,多山区,地势高,建设难度大 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地形平坦,易于修建
社会经济因素 人口稀疏,经济落后,运输需求量小;交通建设晚,发展速度慢 人口密集,经济发达,运输需求量大;交通建设早,发展速度快
跟踪训练
“新时代的高铁,像风儿一样飞翔;追赶着太阳,追赶着希望,奋进与向往,牵引你前进的方向……”高速铁路发展迅速,截至2024年年底,我国高铁营业里程约4.8万千米,再创新纪录。读我国高速铁路示意图,完成1~2题。
1.我国高速铁路的分布特点是( )
A.东部密集,西部稀疏
B.内陆密集,沿海稀疏
C.北部密集,南部稀疏
D.网状布局,分布均匀
2.与公路运输相比,高铁运输的优势在于( )
A.机动灵活 B.无需换乘
C.运价低 D.运速快
“一条高铁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中国首条穿越秦岭的高铁线——西成高铁,从西安出发,穿过秦岭,抵达成都。读西成高铁示意图,完成3~4题。
3.西成高铁( )
A.穿越了东北平原 B.经过了半干旱区
C.土地类型为水田 D.连接秦、蜀两省
4.从地形角度看,西成高铁施工难度大的原因是( )
A.地形崎岖,起伏大
B.高原雪山多冻土
C.穿越广袤的沙漠
D.跨越不同的气候区
基础巩固
2024年10月21日潍烟高铁正式通车,结束了莱州、招远不通高铁的历史,胶东半岛高铁形成闭环。下图示意新建潍烟高铁路线。据此完成1~3题。
1.为了保证列车平稳高速运行,高速铁路选线时首先考虑的自然因素是( )
A.地形 B.气候
C.城市分布 D.水文
2.潍烟高铁沿线多采用高架方式,其主要目的是( )
A.减少噪音扰民 B.保护野生动物
C.缩短运营里程 D.保护耕地资源
3.潍烟高铁通车后,将会促进途经站点地区( )
①旅游业的发展 ②资源的开发
③文化的交流 ④物资的运输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神奇的中国7号天路”世界最长沙漠公路——京新高速是连接首都北京和新疆乌鲁木齐的高速公路,是国家西部大开发的重要交通要道。读京新高速公路示意图,完成4~5题。
4.京新高速公路经过下列地形区中的( )
A.黄土高原、塔里木盆地
B.内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
C.东北平原、准噶尔盆地
D.华北平原、内蒙古高原
5.京新高速公路的开通,对我国西部地区的影响不包括( )
A.改善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
B.促进西部地区旅游业的发展
C.改善了西部地区的交通运输网
D.促进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能力达标
一条条高速公路穿越壮美山川,成为云南省各族人民奔向小康的致富路。下图示意云南省高速公路分布。读图,完成6~8题。
6.云南省内的高速公路( )
A.东南部稀疏,西北部稠密
B.以昆明为最大枢纽向外辐射
C.东接川、黔、鄂三省高速公路
D.向西南通往越南和缅甸等国家
7.下列高速公路与特色旅游对应正确的是( )
A.昆明至成都——赏洱海,旅游展风采
B.昆明至大理——绕雨林,生态重保护
C.大理至丽江——抵边境,贸易促发展
D.大理至缅甸——跨怒江,天堑变通途
8.云南省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得益于( )
①当地环境日益改善 ②路桥技术创新发展
③国家经济实力提升 ④国家政策大力支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素养提升
9.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近年来,我国高铁飞速发展。截至2024年年底,我国高铁营业里程4.8万千米,稳居全球第一。
材料二 下图为中国部分高铁线路分布示意图。
(1)说出厦深高铁途经的省级行政区域的简称。
(2)简述近年来我国高铁线路不断延长对沿线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
(3)南广高铁的走向与西江走向接近。与西江河运相比,简述南广高铁运输的优势。
(4)贵广高铁是“穿越喀斯特地貌的超级铁路”,全长857千米,桥梁和隧道约占线路总长的83%。分析该铁路桥隧比高的主要原因。 第三节 交通运输
学习目标 核心素养
1.运用地图说出我国交通网络的分布特点。 2.借助图文资料,举例说明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规划,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1.区域认知 2.综合思维
一、覆盖全国、东密西疏的交通网络
1.我国已形成覆盖全国、纵贯南北、横穿东西的交通网络。受自然环境、人口分布、经济发展等影响,我国交通线呈东密西疏的分布格局。在地形平坦、人口密集的地区,交通线较为稠密;在山区和人口稀疏的偏远地区,交通线较为稀疏。
2.我国的高速公路采用首都放射线、南北纵向线和东西横向线相结合的布局方案。环渤海、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成渝地区等已形成较发达的高速公路网。
3.我国的高速铁路纵横交错,“四纵四横”的高速铁路,连接直辖市、省会城市及大中城市。未来几年,我国将扩增建成以“八纵八横”线路为主干、城际铁路为补充的高速铁路网。
二、内畅外通的交通联系
1.我国海陆空交通线相互衔接,基本实现连接城乡、畅行全国、通达世界,为“人享其行、物畅其流”提供保障。
2.我国交通运输的通达性还在不断完善,预计到2035年实现“全国123出行交通圈”和“全球123快货物流圈”发展目标。
重难突破
重难点 我国交通东密西疏的主要原因
因素 西部 东部
自然因素 地形复杂,多山区,地势高,建设难度大 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地形平坦,易于修建
社会经济因素 人口稀疏,经济落后,运输需求量小;交通建设晚,发展速度慢 人口密集,经济发达,运输需求量大;交通建设早,发展速度快
跟踪训练
“新时代的高铁,像风儿一样飞翔;追赶着太阳,追赶着希望,奋进与向往,牵引你前进的方向……”高速铁路发展迅速,截至2024年年底,我国高铁营业里程约4.8万千米,再创新纪录。读我国高速铁路示意图,完成1~2题。
1.我国高速铁路的分布特点是( A )
A.东部密集,西部稀疏
B.内陆密集,沿海稀疏
C.北部密集,南部稀疏
D.网状布局,分布均匀
【解析】我国东部地形平坦,人口众多,经济发达,高铁密集;西部人口较少,地形复杂,高铁线较少。所以我国高速铁路的分布特点是东部密集,西部稀疏。故选A。
2.与公路运输相比,高铁运输的优势在于( D )
A.机动灵活 B.无需换乘
C.运价低 D.运速快
【解析】公路运输的特点是机动灵活,可以实现 “门到门” 的运输服务,A项是公路运输的优势;高铁运输在出发地和目的地两端往往需要与其他交通方式换乘,B错误;一般情况下,高铁的运价相对公路运输较高,C错误;高铁运输速度快,相比公路运输,大大缩短了出行时间,运速快是高铁运输的优势,D正确。故选D。
“一条高铁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中国首条穿越秦岭的高铁线——西成高铁,从西安出发,穿过秦岭,抵达成都。读西成高铁示意图,完成3~4题。
3.西成高铁( D )
A.穿越了东北平原 B.经过了半干旱区
C.土地类型为水田 D.连接秦、蜀两省
【解析】读图可知,西成高铁的起点城市西安位于陕西省,简称陕或秦,终点城市成都位于四川省,简称川或蜀,D正确;西成高铁自西安出发,自北向南穿越关中平原、秦岭、汉中平原、大巴山脉进入四川盆地,A错误;西安位于半湿润区,成都位于湿润区,西成高铁未经过半干旱区,B错误;西安耕地类型以旱地为主,成都耕地类型以水田为主,C错误。故选D。
4.从地形角度看,西成高铁施工难度大的原因是( A )
A.地形崎岖,起伏大
B.高原雪山多冻土
C.穿越广袤的沙漠
D.跨越不同的气候区
【解析】西成高铁自西安出发,自北向南穿越关中平原、秦岭、汉中平原、大巴山脉进入四川盆地。由此可判断,西成高铁修筑难度很大的主要原因是地形崎岖,起伏大,A正确;西成高铁不经过高原雪山冻土,不穿越沙漠,与气候关系不大,B、C、D错误。故选A。
基础巩固
2024年10月21日潍烟高铁正式通车,结束了莱州、招远不通高铁的历史,胶东半岛高铁形成闭环。下图示意新建潍烟高铁路线。据此完成1~3题。
1.为了保证列车平稳高速运行,高速铁路选线时首先考虑的自然因素是( A )
A.地形 B.气候
C.城市分布 D.水文
【解析】为了保证列车平稳高速运行,高速铁路选线时首先要考虑的自然因素是地形,平坦、坡度小的平原地形是其修建的理想场所,A正确;城市分布为社会经济因素,C错误;气候、水文对列车平稳高速运行影响小,B、D错误。故选A。
2.潍烟高铁沿线多采用高架方式,其主要目的是( D )
A.减少噪音扰民 B.保护野生动物
C.缩短运营里程 D.保护耕地资源
【解析】在平原地区,修建高铁多采用高架的方式是为了节约土地资源,减少耕地的占用,D正确;虽然采用高架也能减少噪音扰民,但这不是主要目的,A错误;潍烟高铁沿线主要是人口密集区等,不是野生动物主要栖息地,B错误;采用高架不会缩短运营里程,C错误。故选D。
3.潍烟高铁通车后,将会促进途经站点地区( C )
①旅游业的发展 ②资源的开发
③文化的交流 ④物资的运输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潍烟高铁通车后,会使人们前往途经站点地区更加便捷,能够吸引更多游客,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①正确;潍烟高铁主要是方便人员往来和促进区域间的交流合作等,对于资源开发的直接促进作用有限,资源开发主要取决于资源储量、开发条件等因素,②错误;人员流动的便捷性增加,不同地区的人们交流更加频繁,有利于促进途经站点地区与其他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③正确;高铁主要是承担客运任务,对于物资运输作用较小,不是以运输物资为主要功能,④错误。故选C。
“神奇的中国7号天路”世界最长沙漠公路——京新高速是连接首都北京和新疆乌鲁木齐的高速公路,是国家西部大开发的重要交通要道。读京新高速公路示意图,完成4~5题。
4.京新高速公路经过下列地形区中的( D )
A.黄土高原、塔里木盆地
B.内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
C.东北平原、准噶尔盆地
D.华北平原、内蒙古高原
【解析】据图可知,京新高速公路自东向西依次经过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准噶尔盆地,没有经过塔里木盆地和东北平原。故选D。
5.京新高速公路的开通,对我国西部地区的影响不包括( A )
A.改善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
B.促进西部地区旅游业的发展
C.改善了西部地区的交通运输网
D.促进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解析】京新高速公路的开通与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无关,A符合题意;京新高速公路经过的省级行政区有很多著名的旅游景点,京新高速公路的开通,可以促进西部地区旅游业的发展,B不符合题意;京新高速公路的开通,加强了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联系,改善了西部地区的交通运输网,促进了人才交流,增加了就业机会,有利于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能力达标
一条条高速公路穿越壮美山川,成为云南省各族人民奔向小康的致富路。下图示意云南省高速公路分布。读图,完成6~8题。
6.云南省内的高速公路( B )
A.东南部稀疏,西北部稠密
B.以昆明为最大枢纽向外辐射
C.东接川、黔、鄂三省高速公路
D.向西南通往越南和缅甸等国家
【解析】云南省的高速公路主要分布在东南部,西北部较为稀疏,A错误;其最大枢纽为昆明,B正确;东部三条公路分别通往四川省(川或蜀)省会成都市、贵州省(黔)省会贵阳市、广西壮族自治区(桂)省会南宁市,并未通往湖北省(鄂),C错误;西南部公路通往缅甸,东南部公路通往越南,D错误。故选B。
7.下列高速公路与特色旅游对应正确的是( D )
A.昆明至成都——赏洱海,旅游展风采
B.昆明至大理——绕雨林,生态重保护
C.大理至丽江——抵边境,贸易促发展
D.大理至缅甸——跨怒江,天堑变通途
【解析】昆明至成都的高速公路不经过大理洱海,A错误;昆明至大理的高速公路途中并未绕行雨林区,B错误;大理、丽江均为旅游城市,而非边贸城市,C错误;大理至缅甸的高速公路跨越怒江,当地地势起伏大,水流湍急,修建难度大,D正确。故选D。
8.云南省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得益于( D )
①当地环境日益改善 ②路桥技术创新发展
③国家经济实力提升 ④国家政策大力支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云南省西部为横断山脉,受地形影响,修建难度大,这一限制条件并未发生改变。但是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提升,技术水平的发展,目前已经可以在地势起伏较大的地区采用“以桥代路”的方式修建高速公路。云南省西部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经济水平较为落后,国家给予了较多政策支持,其中就包括交通干线建设。故选D。
素养提升
9.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近年来,我国高铁飞速发展。截至2024年年底,我国高铁营业里程4.8万千米,稳居全球第一。
材料二 下图为中国部分高铁线路分布示意图。
(1)说出厦深高铁途经的省级行政区域的简称。
(2)简述近年来我国高铁线路不断延长对沿线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
(3)南广高铁的走向与西江走向接近。与西江河运相比,简述南广高铁运输的优势。
(4)贵广高铁是“穿越喀斯特地貌的超级铁路”,全长857千米,桥梁和隧道约占线路总长的83%。分析该铁路桥隧比高的主要原因。
【答案】(1)闽、粤。
(2)①完善高铁运输网络,大大缩短城市间的通行时间,方便沿线居民出行;②加强沿线城市的交流和合作,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发展;③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④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3)①速度快;②受天气影响较小;③准点率高。
(4)①贵广高铁穿越的地形复杂;②高速铁路速度较快,要求线路较平直;③少占用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