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
学习目标 核心素养
1.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归纳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2.通过阅读地图,认识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规律,识别不同区域面临的自然灾害,提升区域认知能力。 3.借助相关资料,掌握应对自然灾害的基本技能,提升地理实践力。 1.区域认知 2.地理实践力 3.综合思维
一、自然灾害严重
1.我国是世界自然灾害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自然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分布广。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有气象灾害、地质灾害等。
2.气象灾害主要有旱灾、洪涝、台风、寒潮等类型,季节性明显且每年都有发生。旱灾、洪涝灾害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东部平原和沿海地区洪涝灾害多发,秦岭—淮河一线以北旱灾多发;台风灾害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寒潮灾害影响范围广,最南可达海南岛。
3.地质灾害主要有地震、滑坡、泥石流等。我国地跨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强地震多发。滑坡和泥石流多发生在山区,特别集中在地势阶梯的过渡带。
[易错易混] 旱涝灾害≠洪涝灾害
旱涝灾害,是气象灾害的一种。旱涝灾害的直接原因是大气环境异常,造成降水量过多或过少。如降水过猛过大,持续时间长,就会形成涝灾。而长时间不降水或降水量少,各地水补给不足,就会形成旱灾。
洪涝灾害是旱涝灾害中的一部分,特指因降水等造成的淹没、渍水现象。
二、除害兴利并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坚持“预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显著提升灾前、灾中、灾后各环节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降低灾害损失,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安全保障。
三、自救互救
遭遇自然灾害时,每个人都应该冷静应对,结合自己所处的位置、境遇,采取适当的方法和措施,做到有效避灾。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积极救助他人,并设法把消息及时、准确地传递出去,寻求救援。
重难突破
重难点一 我国常见的气象灾害
灾害 定义 分布地区 原因
旱灾 长时期降水比常年异常偏少,会造成农作物减产、人畜饮水困难等 集中在华北地区(春季) 降水季节和年际时空分布不均衡;人口密集、经济发达,需水量大
洪涝 连续性的暴雨或短时间的大暴雨,造成江河泛滥,导致土地、房屋受淹 东部季风区的各大河流中下游地区(夏秋季) 受夏季风和雨带进退快慢影响;河流中下游地势低平;人类不合理活动等
台风 发源于热带洋面的大气涡旋 东南沿海地区(夏秋季) 濒临太平洋,西北太平洋副热带、热带洋面气旋活动频繁
寒潮 深秋至初春,来自北方高纬度地区的强冷空气迅速南下,造成沿途广大地区剧烈降温,伴随大风、风雪、冰冻等 除青藏高原、云贵高原、海南之外的大部分地区 北方强冷空气迅速南侵
重难点二 我国常见的地质灾害
灾害 定义 分布地区 原因
地震 板块相互挤压碰撞引起强烈的震动,导致房屋倒塌、人员伤亡、交通和通信设施损毁等 青藏高原、华北地区、新疆、台湾及其附近海域 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
滑坡 坡地上不稳定的岩石土体整体向下滑动,导致房屋和道路损毁、人员伤亡等 西南部青藏高原边缘的山区 西南地区地形崎岖、多山地,地质构造复杂,降水时间长等
泥石流 山区暴雨引发的、挟有大量泥土和石块的特殊洪流,导致房屋和道路损毁、人员伤亡等 西南部青藏高原边缘的山区、横断山区等 地势起伏大,地表岩石破碎,暴雨、暴雪等引发的大量水流
跟踪训练
2025年2月8日,超强寒潮席卷中国。下图为影响中国的寒潮路径(甲)和影响中国的寒潮年等频次示意组图(乙)。读图,完成1~2题。
甲
乙
1.寒潮南下,使所经过的地区产生( A )
①急剧降温 ②霜冻、大风
③雨雪天气 ④电闪雷鸣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读材料可知,寒潮是一种强冷空气活动,也是冬半年影响我国的主要灾害性天气。寒潮南下,使所经过的地区产生急剧降温、霜冻、大风,有时还伴有雨雪天气,不会带来电闪雷鸣。故选A。
2.成都与南京纬度相近,但成都受寒潮影响次数较少,主要影响因素是( C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 D.人类活动
【解析】成都与南京纬度相近,但成都受寒潮影响次数较少,其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成都位于四川盆地,北部有高大山脉阻挡冷空气的进入。故选C。
2024年9月6日,超强台风“摩羯”袭击海南岛,造成海南岛大量树木倒伏、道路中断、停水、停电、通信中断等。读台风“摩羯”路径图,完成3~4题。
3.据图可知,台风“摩羯”( A )
A.发生于夏秋季 B.生成于大西洋
C.不会影响越南 D.移动路径向东
【解析】台风多发生于夏秋季节。从材料中“2024年9月6日”也可看出是在秋季,A正确;台风生成于太平洋,B错误;从图中台风路径可以看出,台风可能会影响到越南,C错误;台风移动路径是向西,而不是向东,D错误。故选A。
4.台风“摩羯”过境期间,应采取的避灾措施有( A )
A.如果在室内,躲在结实的房屋中,要小心关好门窗
B.如果不得不外出,在大街上行走时尽量靠近广告牌等躲避风雨
C.如果路过低洼地区,要向地势低洼处疏散
D.如果正坐在车中,应要求司机立刻停车,在车内躲避
【解析】如果在室内,躲在结实的房屋中,小心关好门窗,这是正确的避险措施,可以避免风雨进入室内造成伤害,A正确;广告牌在台风中可能会被吹倒,靠近广告牌躲避风雨非常危险,B错误;低洼地区容易积水,在台风过境时向地势低洼地疏散是错误的做法,应该向地势较高的地方转移,C错误;台风风力较大,坐在车内并不安全,可能会被吹倒的物体砸到或被风吹翻车辆,D错误。故选A。
基础巩固
中国台湾花莲是地震频繁的地方,2024年4月3日台湾花莲海域发生7.3级地震。下图为六大板块分布图。据此完成1~2题。
1.花莲地震频繁的主要原因是( C )
A.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张裂拉伸
B.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张裂拉伸
C.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挤压
D.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
【解析】读图可知,花莲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地处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挤压边界,地壳比较活跃,经常发生地震。故选C。
2.地震发生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D )
①在高楼,尽快乘坐电梯下楼
②在室外,迅速跑到空旷场地
③被困时,保存体力等待救援
④在室内,迅速躲到三角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地震发生时,正确的做法是在室外,迅速跑到空旷场地;被困时,保存体力等待救援;在室内,迅速躲到三角区;在高楼,不能乘坐电梯下楼,因为可能会突然停电,被困在电梯里,陷入更加危险的处境。故选D。
2024年入夏以来,我国广东、广西、福建、湖南、湖北、安徽等多地遭遇强降雨,部分地区出现暴雨或大暴雨,引发严重山洪、内涝和泥石流等灾害。读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及中国的冬季风和夏季风示意图,完成3~5题。
甲
乙
3.据图甲可知,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有( D )
①气候复杂多样
②气候大陆性较强
③季风气候显著
④海洋性气候分布广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解析】读图可知,气候复杂多样,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之一。我国地域辽阔,地跨众多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加上地形复杂,地势高低悬殊,更增加了气候的复杂多样性;季风气候显著,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之一;我国季风气候显著,季风气候区域(指能受到夏季风影响的区域)最为辽阔,具有明显的大陆性特征,①②③正确;我国无海洋性气候分布,④错误。故选D。
4.我国旱涝灾害出现频率最高的地区是( C )
A.人口稀少的高寒地区
B.经济落后的西部地区
C.东部平原地区
D.以高原和盆地为主的西北地区
【解析】旱涝灾害都严重的地区多为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地区,因为东部季风区降水不稳定,且平原地形地势平坦,水流不畅,容易积水,加上平原地区耕地面积广阔,农业用水量大,容易遭受干旱灾害,C正确;人口稀少的高寒地区、经济落后的西部地区和以高原和盆地为主的西北地区旱涝灾害都不严重,A、B、D错误。故选C。
5.受冬季风的影响,我国北方地区易遭受的气象灾害是( B )
A.台风 B.寒潮
C.地震 D.洪涝
【解析】受冬季风的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冬半年易遭受的气象灾害是寒潮。寒潮是冬半年影响我国的主要灾害性天气,指的是大范围的强冷空气活动,B正确。
能力达标
读中国干旱灾害发生频次分布图,完成6~8题。
6.干旱出现频次>30的地区主要分布在( B )
①西北地区 ②华北地区 ③长江中下游地区 ④珠江三角洲地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读图可知,干旱出现频次>30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华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故选B。
7.下列对上述地区干旱灾害频发的原因,解释合理的是( C )
①降水季节、年际变化大
②河流水量大
③工农业需水量大
④城市需水量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8.为减轻干旱灾害,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B )
①疏浚河道 ②修建水库 ③种植耐旱作物 ④建设海绵城市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减轻干旱灾害的措施主要是通过储蓄和合理利用水资源。修建水库和种植耐旱作物能够有效缓解水资源匮乏问题,建设海绵城市有助于增加水体蓄积和涵养,②③④正确;疏浚河道有利于缓解洪涝灾害,对干旱灾害影响不大,①错误。故选B。
素养提升
9.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从2024年2月3日起,湖北,湖南等地遭遇明显雨雪冰冻天气,大部分地区有冻雨、降雪出现。此次雨雪冰冻天气正值春运返乡高峰期,对铁路运输以及高速等影响巨大。
材料二 “候鸟式”养老是当今兴起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近年来,我国每年冬季约有110万“候鸟老人”涌向海南省。
材料三 下图为“候鸟老人”迁入图(甲)及我国主要气象灾害分布图(乙)。
甲
乙
(1)冬季,“候鸟老人”涌向海南省,是因为海南省纬度低,地处________(填温度带),冬季气候温暖,且濒临________海,景色优美,适宜居住。
(2)近年来,这种“候鸟式”养老成为新时尚,主要是因为我国( )
①幅员辽阔,跨纬度大
②海岸线长,邻国众多
③交通运输业发展迅速
④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伴有极端冻雨和暴雪等恶劣天气的灾害名称是________,该灾害在图乙中的路径是________(选填字母)。
(4)我国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降水量大于800毫米的长江中下游平原,是________灾害多发区,其主要的自然原因有哪些?
【答案】(1)热带 南
(2)C
(3)寒潮 C
(4)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洪涝 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势低平、降水丰富、支流众多。
【解析】(1)读图可知,海南岛地处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几乎不受寒潮影响,冬季气温高,而且南临南海,是我国第二大岛,海岛风光优美。(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候鸟老人”到海南过冬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南北跨纬度广,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南方温暖,气候条件适宜;我国交通运输业发展迅速,使“候鸟老人”到海南过冬更加便捷;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精神文化需求层次更多元化;与海岸线长,邻国众多无关。故选C。(3)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寒潮是冬半年影响我国的主要灾害之一,会产生急剧降温、霜冻、大风,有时还伴随雨雪天气,其路径是图中灾害C路径。(4)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是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洪涝灾害多发区主要分布在年降水量大于800毫米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因为长江中下游在南方地区,夏季降水多,汛期长,地势低平,支流汇入多,流域面积广,导致多洪涝灾害。 第一节 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
学习目标 核心素养
1.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归纳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2.通过阅读地图,认识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规律,识别不同区域面临的自然灾害,提升区域认知能力。 3.借助相关资料,掌握应对自然灾害的基本技能,提升地理实践力。 1.区域认知 2.地理实践力 3.综合思维
一、自然灾害严重
1.我国是世界自然灾害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自然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分布广。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有气象灾害、地质灾害等。
2.气象灾害主要有旱灾、洪涝、台风、寒潮等类型,季节性明显且每年都有发生。旱灾、洪涝灾害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东部平原和沿海地区洪涝灾害多发,秦岭—淮河一线以北旱灾多发;台风灾害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寒潮灾害影响范围广,最南可达海南岛。
3.地质灾害主要有地震、滑坡、泥石流等。我国地跨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强地震多发。滑坡和泥石流多发生在山区,特别集中在地势阶梯的过渡带。
[易错易混] 旱涝灾害≠洪涝灾害
旱涝灾害,是气象灾害的一种。旱涝灾害的直接原因是大气环境异常,造成降水量过多或过少。如降水过猛过大,持续时间长,就会形成涝灾。而长时间不降水或降水量少,各地水补给不足,就会形成旱灾。
洪涝灾害是旱涝灾害中的一部分,特指因降水等造成的淹没、渍水现象。
二、除害兴利并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坚持“预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显著提升灾前、灾中、灾后各环节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降低灾害损失,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安全保障。
三、自救互救
遭遇自然灾害时,每个人都应该冷静应对,结合自己所处的位置、境遇,采取适当的方法和措施,做到有效避灾。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积极救助他人,并设法把消息及时、准确地传递出去,寻求救援。
重难突破
重难点一 我国常见的气象灾害
灾害 定义 分布地区 原因
旱灾 长时期降水比常年异常偏少,会造成农作物减产、人畜饮水困难等 集中在华北地区(春季) 降水季节和年际时空分布不均衡;人口密集、经济发达,需水量大
洪涝 连续性的暴雨或短时间的大暴雨,造成江河泛滥,导致土地、房屋受淹 东部季风区的各大河流中下游地区(夏秋季) 受夏季风和雨带进退快慢影响;河流中下游地势低平;人类不合理活动等
台风 发源于热带洋面的大气涡旋 东南沿海地区(夏秋季) 濒临太平洋,西北太平洋副热带、热带洋面气旋活动频繁
寒潮 深秋至初春,来自北方高纬度地区的强冷空气迅速南下,造成沿途广大地区剧烈降温,伴随大风、风雪、冰冻等 除青藏高原、云贵高原、海南之外的大部分地区 北方强冷空气迅速南侵
重难点二 我国常见的地质灾害
灾害 定义 分布地区 原因
地震 板块相互挤压碰撞引起强烈的震动,导致房屋倒塌、人员伤亡、交通和通信设施损毁等 青藏高原、华北地区、新疆、台湾及其附近海域 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
滑坡 坡地上不稳定的岩石土体整体向下滑动,导致房屋和道路损毁、人员伤亡等 西南部青藏高原边缘的山区 西南地区地形崎岖、多山地,地质构造复杂,降水时间长等
泥石流 山区暴雨引发的、挟有大量泥土和石块的特殊洪流,导致房屋和道路损毁、人员伤亡等 西南部青藏高原边缘的山区、横断山区等 地势起伏大,地表岩石破碎,暴雨、暴雪等引发的大量水流
跟踪训练
2025年2月8日,超强寒潮席卷中国。下图为影响中国的寒潮路径(甲)和影响中国的寒潮年等频次示意组图(乙)。读图,完成1~2题。
甲
乙
1.寒潮南下,使所经过的地区产生( )
①急剧降温 ②霜冻、大风
③雨雪天气 ④电闪雷鸣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成都与南京纬度相近,但成都受寒潮影响次数较少,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 D.人类活动
2024年9月6日,超强台风“摩羯”袭击海南岛,造成海南岛大量树木倒伏、道路中断、停水、停电、通信中断等。读台风“摩羯”路径图,完成3~4题。
3.据图可知,台风“摩羯”( )
A.发生于夏秋季 B.生成于大西洋
C.不会影响越南 D.移动路径向东
4.台风“摩羯”过境期间,应采取的避灾措施有( )
A.如果在室内,躲在结实的房屋中,要小心关好门窗
B.如果不得不外出,在大街上行走时尽量靠近广告牌等躲避风雨
C.如果路过低洼地区,要向地势低洼处疏散
D.如果正坐在车中,应要求司机立刻停车,在车内躲避
基础巩固
中国台湾花莲是地震频繁的地方,2024年4月3日台湾花莲海域发生7.3级地震。下图为六大板块分布图。据此完成1~2题。
1.花莲地震频繁的主要原因是( )
A.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张裂拉伸
B.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张裂拉伸
C.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挤压
D.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
2.地震发生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①在高楼,尽快乘坐电梯下楼
②在室外,迅速跑到空旷场地
③被困时,保存体力等待救援
④在室内,迅速躲到三角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24年入夏以来,我国广东、广西、福建、湖南、湖北、安徽等多地遭遇强降雨,部分地区出现暴雨或大暴雨,引发严重山洪、内涝和泥石流等灾害。读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及中国的冬季风和夏季风示意图,完成3~5题。
甲
乙
3.据图甲可知,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有( )
①气候复杂多样
②气候大陆性较强
③季风气候显著
④海洋性气候分布广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4.我国旱涝灾害出现频率最高的地区是( )
A.人口稀少的高寒地区
B.经济落后的西部地区
C.东部平原地区
D.以高原和盆地为主的西北地区
5.受冬季风的影响,我国北方地区易遭受的气象灾害是( )
A.台风 B.寒潮
C.地震 D.洪涝
能力达标
读中国干旱灾害发生频次分布图,完成6~8题。
6.干旱出现频次>30的地区主要分布在( )
①西北地区 ②华北地区 ③长江中下游地区 ④珠江三角洲地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7.下列对上述地区干旱灾害频发的原因,解释合理的是( )
①降水季节、年际变化大
②河流水量大
③工农业需水量大
④城市需水量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8.为减轻干旱灾害,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
①疏浚河道 ②修建水库 ③种植耐旱作物 ④建设海绵城市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素养提升
9.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从2024年2月3日起,湖北,湖南等地遭遇明显雨雪冰冻天气,大部分地区有冻雨、降雪出现。此次雨雪冰冻天气正值春运返乡高峰期,对铁路运输以及高速等影响巨大。
材料二 “候鸟式”养老是当今兴起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近年来,我国每年冬季约有110万“候鸟老人”涌向海南省。
材料三 下图为“候鸟老人”迁入图(甲)及我国主要气象灾害分布图(乙)。
甲
乙
(1)冬季,“候鸟老人”涌向海南省,是因为海南省纬度低,地处________(填温度带),冬季气候温暖,且濒临________海,景色优美,适宜居住。
(2)近年来,这种“候鸟式”养老成为新时尚,主要是因为我国( )
①幅员辽阔,跨纬度大
②海岸线长,邻国众多
③交通运输业发展迅速
④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伴有极端冻雨和暴雪等恶劣天气的灾害名称是________,该灾害在图乙中的路径是________(选填字母)。
(4)我国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降水量大于800毫米的长江中下游平原,是________灾害多发区,其主要的自然原因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