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02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课程标准:
了解古代至近代西方政治体制各主要类型的产生和演变过程。
选择性必修1 第一单元 政治制度
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古希腊罗马政治制度
中古西欧封建制度
纲要链接
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第2课 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第9课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一
公元前8—前6世纪,古代希腊城邦国家发展起来。城邦的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其制度中包含一定的民主因素,但各城邦实际实行的制度千差万别。
(一)古希腊政治制度
多山地、少平原,陆上交通不便
不适合发展农耕经济,不利于地区大国兴起,形成小国寡民的城邦
政体类型 权利分配
君主制 君主个人专制,公民权很少基本没有
贵族寡头制 少数贵族集体的统治、公民权有所上升
民主制 公民掌权、公民大会最高权力机关
代表:雅典
代表:斯巴达
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一
(一)古希腊政治制度
1.民主制代表:雅典
民主——Democracy,希腊语, “人民”和“权力”两词合成。 古希腊语中意思是人民掌握权力。
公民大会
公民大会由全体成年男性公民组成,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决定国家法律和政策。
议事会
议事会议员从公民中抽签产生,主要负责为公民大会准备决议草案,并参与国家日常管理。
官员
大部分官员由抽签产生,大多一年任期,在任时需接受监督,随时可以被罢免和审判。
公民法庭
公民法庭是主要司法机关,公民审判员抽签产生,全体达6000人之众,组成规模不等的法庭审理大小案件。
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公民:城邦的主人,一般指祖籍本邦、拥有财产、自备武装服兵役的成年男子
未成年人、妇女、奴隶、外邦人
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一
(一)古希腊政治制度
1.民主制代表:雅典
根据材料,分析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
材料:在雅典,凡公民都享有充分的民主政治权利,其权利通过公民直接参与和管理城邦事物的方式来实现。公民参政的最高民主机构是公民大会......公民大会上公民对城邦大事的议案自由发言或展开激烈的辩论,最后采取投票或举手的方式,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做出决议,决议一旦形成不能随意更改。这种简朴的参政方式鲜明的表现了雅典民主政治的直接性。雅典法律规定,公民没有抛弃公务照管私务的自由,相反他必须奋不顾身地为城邦的福祉而努力。
——蒋云芳、胡长林《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及对西方民主的影响》
实质:少数人的奴隶制民主政治
直接民主
主权在民
轮番而治
法律至上
权利制约
公民意识
(城邦至上、政治为本)
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一
(一)古希腊政治制度
1.民主制代表:雅典
根据材料,评价雅典的民主政治
材料:公民大会的主要议程包括对现任公职人员的考核,如不合格,立即罢免。一个官员在一年之内要经过十次这样的检查。公职人员如果遭到差评,很可能仅仅任职一个月就会被罢免。官员的任期也有非常严格的规定,也就是任期只有一年。期满后如果希望继续任职,需要再次经过选举。这就遏制了以权谋私的现象的发生,防止了腐败。
——乔治·威尔斯、卡尔斯·海顿《世界通史》
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一
(一)古希腊政治制度
1.民主制代表:雅典
(1)进步性:
①对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有着深远的影响(奠基),是近现代西方民主政治的源头。
②雅典注重集体决策、选举和群众监督,开创了许多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民主制度。(有利于发挥公民的创造力)
③民主制重视全体公民的个体自由和责任感,促进了本国政治、经济、文化的蓬勃发展,使古代希腊在众多文化领域取得辉煌成就。(民主氛围推动文化的繁荣)
(2)局限性:
①民主范围有限:其实质是奴隶主的民主,是极少数人的民主。
②民主性质原始:它继承了原始社会的许多民主习惯,是小国寡民的产物。
③民主方式缺陷:抽签选举和轮番而治有可能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
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一
(一)古希腊政治制度
2.寡头制代表:斯巴达
权力机构 产生方式 主要职责或说明
公民大会 全体成年男性公民 名义上的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实际权力有限
国王 世袭继承 垄断军事统帅权
长老会 议员仅30人,且终身任职 实际上的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监察官 从全体公民中选举产生,一年一任,一般不得连任 主持国民大会、审判国王等
材料:(斯巴达的)君王们希望城邦永存,因为他们在臣民中享有应有的荣誉,贵族们安于在长老院中有一席之地,平民则安于监察制,所有人都有入选的机会。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民主制
君主制
贵族制
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一
(二)古罗马政治制度
1.罗马共和国(前509——前27年)
共和制(共和政体):国家最高权力掌握在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国家机关或公职人员手中的政权组织形式。共和政体区别于君主政体,而且是作为君主政体的对立面而存在的。
权力机构 产生方式 主要职责或说明
执政官 政府最高职务 由全体公民选举产生, 有两人,一年一任 任军事统帅,主持公民大会和元老院,执行相关决议
元老院 权力中心 由卸任高级官员组成, 终身任职 向官员提出建议,协调他们的行动
公民大会 最高权力机关 全体成年男性公民 有权立法、宣战、媾和与审判,但其召开和表决都受到高级官员和元老院的限制
注意:所有官职均无薪金
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一
(二)古罗马政治制度
1.罗马共和国(前509——前27年)
根据材料,分析罗马共和国政治制度的特征
材料:废除王政后,取代王执掌国家政权的是两个执法官,后称为执政官。两个执政官权力相等,彼此有否决权,任期一年。……共和初期,元老院成员增至300人,成为贵族势力的堡垒。按照惯例执政官每逢重要事宜必须提交元老院谈论,听取意见和建议。由于执政官本身即是元老贵族,任期短暂,而元老为终身职,享有威望,地位显赫,这就决定了执政听从于元老院的意旨。这时,森都利亚大会逐渐获得重要的政治权力,决定重大问题,但大会的多数票操纵在少数富有公民手中,表决通过的决议最后还需元老院批准。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上卷
①存在一定程度的权力制约
②兼具民主与寡头色彩的贵族共和,本质上体现了奴隶制贵族的寡头政治色彩
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一
相同点:
①参与国家政权管理的都是公民
②公民都由成年男子组成
③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
④部分官员由选举产生,且有任期
不同点:
①国家政体不同:雅典为民主制;斯巴达是寡头制;罗马共和国是共和制
②公民大会的权力有所不同
根据表格,比较雅典、斯巴达、罗马共和国政治制度的异同
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一
(二)古罗马政治制度
2.罗马帝国(公元前27—395年)
根据材料,罗马从共和制转向元首制的主要原因
材料:罗马帝国政体的发展可以划分为元首制和君主制两个阶段,前一阶段始于屋大维(公元前27—公元14年在位),后一阶段始于戴里克先(284—305年在位)。元首制是实际上的君主制,但在形式上保留了共和国的一些重要制度。公元前27年,屋大维宣布将内战期间自己享有的一系列非常权力退还给“元老院和罗马人民”,但保留了实际上的军事和政治统治权。所以这一年通常被看成是罗马帝国的开始。在形式上,公民大会、元老院和行政官员的权威并没有受到侵犯。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①社会矛盾尖锐,共和国的政治架构无法稳定动荡的政治局面
②凯撒执政时期独裁专制奠定元首制的基础
③屋大维掌握大权后的政治创制
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一
(二)古罗马政治制度
2.罗马帝国(公元前27—395年)
材料:屋大维……首先用慷慨的赏赐笼络军队……然后再逐步地提高自己的地位,把元老院、高级长官乃至立法的职权都集于一身。
——[古希腊]塔西著,王以铸等译《编年史》上册
与罗马共和国比较,罗马帝国的政治制度最突出的特征是什么?
①皇帝(元首):掌握国家大权,是最高立法者,又是最高法官
②军队听命于皇帝,是实行独裁统治的工具
罗马共和国与罗马帝国在政治制度上有何不同?
①政体不同:罗马共和国是贵族共和制,而罗马帝国是君主制,君主独裁统治。
②公民权不同:共和国时期授予的公民权数量有限,而帝国时期则扩大了公民权的授予范围,从而扩大了帝国的统治基础。
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一
(二)古罗马政治制度
2.罗马帝国(公元前27—395年)
材料:戴克里先授自己以“第一公民”称号的奥古斯都不同,替自己取名骄傲乔维安,意即朱庇特在尘世的代表,而君士坦丁皈依基督教后,也摆出一副神圣的架势。自此以后,皇帝们的权力被认为是从神那里得来的,而不是公民们授予的。因此,现在的朝廷仪式使皇帝遥远而不可接近。皇帝头戴饰宝石的皇冠,身穿镶金的紫绸长袍,所有臣民都须拜倒在皇帝面前,只有少数权贵在得到准许时可吻皇帝长袍的边。帝国高级官吏也同样享有荣华富贵——掌管财务的人成为“负责神圣的赏赐物的伯爵”,帝国议会被称为“神圣的参议会”。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后期元首制发展到君主制
中古西欧的封建制度
二
西罗马帝国灭亡,日耳曼人建立了王国。西欧进入封建社会(萌芽状态)
日耳曼人把他们征服的地区视为私产,分封给儿子和随从。(形成阶段)
法兰克国王(481-843)的查理大帝一度建立起庞大帝国(扩展阶段)
查理大帝时期,达到鼎盛;后一分为三,形成法、德、意三国的雏形。
中古西欧的封建制度
二
(一)封君封臣制度
我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中古西欧谚语
帝王
大封建主
小封建主
农民
1.义务和权力:
①封君:授予土地者,当封臣受到攻击时,封君必须保护。
②封臣:领取土地者。必须效忠封君,主要义务是服兵役。
2.特征:
①以土地封赐为纽带
②层层分封,层级间相对独立
③契约意识
④双向权利义务
⑤严格等级制
⑥王权有限
材料:“我……效忠我的主人,爱其所爱,仇其所仇。主人凡践履契约,因我委身投附而善待于我,赐我以应得,则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必将以他的意志为准则,绝无违背。”
——【美】约翰·巴克勒等著,霍文利等译《西方社会史》上卷
中古西欧的封建制度
二
(一)封君封臣制度
3.影响:
材料:西欧封建主往往同时拥有土地所有权和政治统治权,二者浑然一体,难以区分,统称为领主权。封建主作为领土对其封地(即封地)以内和附近的居民有许多行政司法权力,封建主利用这些权利控制和剥削农民。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下卷》
①国王或皇帝成为名义上最高统治者,给王权加强提供了合法性,孕育统一的力量
②封建主作为领主在各自的领地内独自行使权力,政治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局面
中古西欧的封建制度
二
(二)世俗王权和基督教会的权力长期并立
材料:中古西欧,以教皇为代表的教权体系与以国王为代表的王权体系同时存在于社会内部并发挥作用,它们之间既有对抗与制约,也存在合作与利用。......形成了政教分离的二元体制。
——张巨斌《中古西欧多元社会结构的核心特征》
国王依靠教会支持获得政权的合法性
教会依靠王权扩展基督教,维护教会权威
教会
国王
“丕平献土”:751年,法兰克王国的宫相丕平在罗马教皇的支持下篡夺王位,创建加洛林王朝。丕平即位后,为了酬谢教会相助,两次出兵意大利。公元756年,丕平把他夺到的意大利中部一部分土地,包括罗马周围地区,送给罗马教皇,史称“丕平献土”。
“卡诺莎之辱”:1075年,德皇亨利四世在与教皇的斗争中失败,被迫前往卡诺莎城堡向出身低微的教皇忏悔,亨利在雪地里跪了三天三夜后,最终获得教皇的饶恕。这就是历史上的“卡诺莎之辱”。
政教合作
政教冲突
中古西欧的封建制度
二
(三)封建国家的代表
1.法国:等级君主制
时间 1302年
背景 法国国王腓力四世与教皇对抗
标志 召开了由教士、贵族和城市市民代表成的三级会议(1302年)。三级会议支持国王,反对教皇,确立了国王有权征税的原则。三级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法国进入等级君主制阶段。
影响 国王与贵族、教会、市民通过三级会议相互合作,有利于进一步强化王权。
中古西欧的封建制度
二
(三)封建国家的代表
2.英国:议会君主制
(1)《大宪章》
13世纪初,英王约翰内外政策失败,遭到贵族、骑士和市民反对,他们迫使国王签署《大宪章》
《大宪章》规定:
(39)任何自由人,如未经其同级贵族之依法审判,或经国法判决,皆不得被逮捕、监禁、没收财产、剥夺法律保护权、流放或加以任何其他损害。
(41)除战时与予敌对之国家之人民外,一切商人,倘能遵照旧时之公正习惯,皆可免除苛捐杂税,安全经由水路与陆路,出入英格兰……
①内容:肯定了国王的合法地位与人身的神圣不可侵犯,同时保障教俗封建主的特权,并适当照顾骑士和市民的利益。
②目的:限制王权,维护贵族的利益
③评价:宪章主要是封建阶级内部权力再分配的文件,并未改变广大农民的地位,而且不久即被约翰王撕毁,失去效力。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大宪章》被确定为英国宪法性文件之一)
中古西欧的封建制度
二
(三)封建国家的代表
2.英国:议会君主制
(2)议会制的形成与发展
开始形成:1265年,在贵族与国王的冲突中,英国召开了国会。除大贵族外,每郡另有两名骑士代表、每个大城市有两名市民代表参加会议。
逐渐加强:1295年,英王再次召开国会。此后,国王不断召开议会,议会权力逐渐加强。
进一步发展:14世纪中期,议会分成下两院。上院由贵族组成,下院由骑士和市民组成,英国进入议会君主制时期,议会成为国王与贵族、骑士、市民共商国是的平台。国王通过议会为自己的政策寻求支持;议会则以向国王请愿的形式,要求国王改善统治。
确立“王在议会”的历史传统
形成了王权受限、妥协的传统
中古西欧的封建制度
二
(三)封建国家的代表
3.神圣罗马帝国:选帝侯制
(1)帝国崛起:中古初期,德意志王权一度强大。962年,德意志国王被教皇加冕为罗马人的皇帝,德意志王国演变为神圣罗马帝国。帝国强盛时,领土主要包括今德国、奥地利、意大利北部和中部等地。
(2)帝国分裂:
诸侯独立:历代君主热衷向意大利扩张,并与罗马教皇发生冲突,与意大利北部和中部的城市也纷争不断。皇帝把主要力量用于控制意大利,忽视了对德意志本身的治理,导致国内封建主势力不断壮大,很多诸侯实际成为独立的君主。
分裂加剧:14世纪中期,德国七大诸侯取得了选举皇帝的权力,分裂进一步加剧,意大利等地也逐渐脱离皇帝控制。
(3)帝国结束:1806年,神圣罗马帝国被解散,选帝候也变成了荣誉称号。
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三
代议制:公民通过选举组成代表机关,间接参政议政,讨论国家大事,行使国家权力的一种民主制度和组织形式。
(1)产生原因:
①经济基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受到旧政治制度的严重阻碍(根本);
②政治基础: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或者独立战争取得统治地位是确立的前提;
③思想基础:启蒙思想为民主制度的建立提供了理论基础;
④历史条件:英国限制王权的传统和美国较少受封建制度的影响都有利于民主政治的确立。
(2)确立过程:
16—18世纪,资产阶级对专制王权与封建制度发起冲击,进行了多次资产阶级革命、改革、立法,设立议会,确立了近代西方政治制度,但它仍有历史局限,充满了妥协性。经过19——20世纪的多次改革和革命,西方政治制度逐渐走向稳定和成熟。
(3)典型代表:英国君主立宪制、美国总统共和制,法国议会共和制。
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三
(一)英国:议会制君主立宪制
奠基:1640-1688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础
初步确立:1689《权利法案》
最终确立:18世纪初责任内阁制形成
进一步完善:议会改革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行为。
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
……皆为非法。
除经议会同意之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
为申雪一切诉冤,并为修正、加强与维护法律起见,议会应时常集会。
议员的选举不受国王的干涉 ……
——1689年《权利法案》部分节选
“君权神授”被否定,“议会至上”原则被确立,国王逐渐(保留行政权)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统治方式从人治向法治转变。
形式任命
提请国王
多数组阁
任命世袭
监督
负责
司
法
独
立
国王
议会
内阁
上院
(贵族院)
下院
(平民院)
1、以代议制为基础,以责任内阁制为核心;
2、国王:统而不治,国家元首,最高权力象征;
3、议会:权力至上,是国家权力中心,掌握立法权;
4、内阁:内阁首脑是首相,成员是各部大臣。首相由议会多数党领袖担任,掌握国家行政权和立法创意权。内阁实际上对议会负责。如果议会通过对内阁(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下台;但首相也有权解散议会,重新进选举。
5、三制合一:君主制、贵族制与民主制的混合物。
行政权由国王转向内阁
相互制衡
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三
(一)英国:议会制君主立宪制
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三
(一)英国:议会制君主立宪制
三次议会改革
(1)1832年议会改革:英国进行第一次议会改革,重新分配议员名额并修改选民资格,中等阶级大体获得选举权。1832年改革拉开了议会改革的序幕。
(2)1867年的第二次议会改革:大大降低了选民的财产资格,除矿工和农业工人外,工人阶级大多得到了选举权。
(3)1884—1885年第三次议会改革后:英国基本实现成年男性的普选权。
中等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大体获得选举权
工人阶级大体获得选举权
年满30岁的妇女获得选举权
实现21岁以上成年公民普选权
基本实现成年男性的普选权
1832年
1867年
1884-1885年
1918年
1928年
确立标志:《1787年宪法》的颁布
原则 内容 意义
联邦制原则(是由若干单位(邦、州等)组成的统一国家) 联邦政府:政治、经济、军事、外交 各州政府:不违宪前提下有一定的自治权 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三权分立原则 独立平等、相互制约 人民主权原则 总统和议会议员都由选举产生总统由间接选举产生,对选民负责 特点:务实理性;锐意创新;相互妥协;与时俱进
制约与平衡
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三
(二)美国:总统制民主共和制
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三
(二)美国:总统制民主共和制
进步性 :
(1)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奠定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制约与平衡”原则避免了绝对权力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资产阶级民主;
(3)在一定程度上调和了中央和地方(联邦制)之间、大小州之间(参议员各州两名,众议员根据各州人口比例选取)、南北方之间(保留南方的奴隶制度,黑人按3/5折算计入人口总数)的矛盾,为美国的长期稳定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为其他国家提供了示范。
局限性:
(1)不承认妇女、印第安人和黑人拥有与白人男子相等的权利,从而给这部宪法打上了种族歧视的烙印。没有反映人民的基本权利;
(2)没有废除南方的奴隶制度。
回顾所学:评价1787年宪法
1.过程
1789年7月14日,法国民众攻占了象征专制的巴士底狱,法国大革命由此爆发。
1791年
颁布宪法
1804年,拿破仑加冕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1875年,通过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最终确立共和制。
1789年8月,议会颁布了《人权宣言》
1799年,拿破仑发动军事政变,建立军事独裁统治。
1815年,在欧洲各国联合进攻下,拿破仑帝国覆灭
明确提出了人权、自由、平等、法制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原则
颁布了《法国民法典》,即《拿破仑法典》,资本主义国家最早的一部民法法典,成为许多国家编撰民法典的蓝本
特点:曲折性;艰难性
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三
(三)法国:议会制民主共和制
2.确立标志: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议会
总统
内阁
(立法权)
(行政权)
(行政权)
多数票选出
可在参议院同意的
条件下解散众议院
任命(众议院同意)
负责
参议院
(间选)
众议院
(普选)
副署
负责
①权力中心在议会,参议院权力大。总统由议会选出,对议会负责,权力受到内阁和议会制约,是议会共和制政体
②立法权、行政权由国民议会、总统和内阁分别行使,具有分权制衡的民主特色
③是君主派与共和派相互妥协的产物
司
法
独
立
意义:
①从法律上确立了法国的共和政体,从法律上阻断了保皇派复辟的道路,巩固了资产阶级统治
②为工业资产阶级提供了参政机会,为法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三
(三)法国:议会制民主共和制
比较项 英国 美国 法国
政治体制
国家元首
元首产生
元首任期
元首实权
政府首脑
权力中心
行政权属
首脑与议会的关系
立法权属
相同点 议会制君主立宪制
总统制共和制
议会制共和制
国王
世袭
终身
“统而不治”无实权
首相
议会
内阁
内阁由议会中多数席位政党组建,以首相为首,对议会负责
议会,实际由内阁操作
总统
选举
有实权
总统
总统
总统
总统与内阁不对国会负责,总统与国会相互制约
国会
国王
选举
有实权
内阁总理
参众两院(议会)
总统,但须内阁部长副署
总统与内阁部长共同对议会负责,总统可解散众议院
参众两院
都是资本主义政体,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都是以法律形式确立的政体
比较英国、美国、法国政治制度的异同
4年,可连选两届
7年,可连选连任
课堂小结
课堂练习
1.据学者研究,古代雅典官员在接受任职资格审查时,需要回答:直系亲属姓名及男性亲属所在村社名称、崇拜的神祗及其圣所所在地、墓葬方位、是否善待双亲、是否纳税、是否服兵役等。下列属于成为古代雅典官员前提条件的是( )
A.军事才能、宗教信仰 B.道德品质、演说能力
C.丰厚财力、贵族血统 D.本邦籍贯、成年男性
D
2.罗马共和国时期,平民和贵族展开了长达两个世纪的斗争,斗争的成就主要体现为其间所颁布的一系列法律。恩格斯曾评论说:“氏族贵族和平民不久便完全溶化在国家中了。”这一长期斗争的结果是( )
A.贵族的特权被取消 B.罗马法体系最终形成
C.公民与贵族法律上平等 D.自由民获得相同的权利
C
课堂练习
3.1925年,美国国会通过《法官法》,完全赋予最高法院对上诉案件的自由裁量权,使之可以更多地根据其主观判断来审理案件。此后,最高法院得以积极干预政府的公共政策。据此可知,美国( )
A.国会地位在这一时期高于最高法院 B.三权分立体制进行了一次内部调整
C.最高法院可利用自由裁量权压制政府 D.分权与制衡机制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
B
4.1873年5月,法兰西共和国总统梯也尔对君主派议员说:“你们不要弄错,民众绝大多数都站在共和国一边。”君主派议员占优势的议会随后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梯也尔被迫辞职。这反映了( )
A.巴黎公社的政治影响 B.主权在民观念的淡化
C.代议制度的曲折发展 D.三权分立体制的确立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