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张PPT)
名词解释
“文官”:是英文Civil Servant的中文译称,直译应为“文职服务人员”或“公务员”,专指西方国家政府行政部门中的事务官员。一般特指在政府行政部门长期固定任职的工作人员。广义的公务员既包括选举产生与政府共进退的政府官员(政务官),也包括常任制的、非选举产生的政府公务人员(事务官)。狭义的公务员仅指事务官。
文官制度:又称公务员制度 ,就是由国家法律或法令规定的各级文官的分类、考 试、录 用、考核、奖惩、传递、培训、晋升、调动、解 职、退休、保障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和管理制度 。
一
西方文官制度出现的背景
(一)西欧选官制度的变化
1. 中古前期(5-13C):
庄园法庭
无专任官员
(2)机构:
庄园法庭。
(1)概况:
庄园是基本治理单位,主要依靠教士和封建领主,封建主直接统治人民。
一
西方文官制度出现的背景
(一)西欧选官制度的变化
1. 中古前期(5-13C):
无专任官员
2. 中古后期(14-16C):
恩赐官爵制
(1)背景:
◎卡诺莎之耻
◎阿维农之囚
(2)任用方式:
国王和权贵常常凭个人喜好随意恩赐官职给身边的人,官员只是为国王和显贵服务,类似于仆从。
随着国王权力的扩大,需处理的事务越来越多。
材料1:(17世纪以前)英国政府的高级职位大多掌握在贵族手里,政府行政官员的任用基本沿袭了封建制度中的“恩赐官爵制”。这一制度重门阀、家世、出身和社会地位等,把公职人员的职位划分严格的等级,彼此不能流动和晋升,并强调个人对当权者的绝对忠诚。当时,王室、枢密院、议会议员以及政府要员经常将政府职位授予自己的亲友、子女和党羽。
——袁晖、曹现强《当代西方行政管理体制》
一
西方文官制度出现的背景
(一)西欧选官制度的变化
1. 中古前期(5-13C):
无专任官员
2. 中古后期(14-16C):
恩赐官爵制
(1)背景:
(2)任用方式:
3. 17-18C:
资产阶级革命之后,资本主义制度建立。
少数人或集团掌握官员的任免权,他们将官职作为礼品或商品,私相授受,导致营私舞弊、卖官鬻爵等政治乱象频发。
个人徇私制
一
西方文官制度出现的背景
(一)西欧选官制度的变化
1. 中古前期(5-13C):
无专任官员
2. 中古后期(14-16C):
恩赐官爵制
3. 17-18C:
个人徇私制
4. 18-19C:
政党分肥制
(1)背景:
(2)任用方式:
内阁制和政党政治形成。
执政党领袖把政府官职分党内同僚,平民也可进入政府任职,但人员随着执政党的更换而更换。
材料1:每个不同党派的总统上台后,对只要在竞选中为本党出过力出过钱的人,不问才能如何,都要安排一官半职。这些追求者,多数无一技之长,对政府赋予的职责不感兴趣,其中不乏既无才又缺德之辈。
——张兹暑《美国政党分肥制述略》
客观上打破了政府的贵族化传统,为更多平民进入政府任职创造条件
造成腐败泛滥,严重影响政府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降低了行政效率。
一
西方文官制度出现的背景
(二)西欧文官制度出现的原因
无专任官员
恩赐官爵制
个人徇私制
政党分肥制
1. 历史因素:
传统选官制度存在弊端,阻碍社会发展。
发展趋势:
1.从忠于个人到忠于政党,从贵族化渐趋平民化
(君主个人意志→少数权贵的私人网络→政党群体的利益分配)
2.选官依据从“身份依附”向“利益关联”演变
恩赐官职制 个人徇私制 政党分肥制
背景 君主专制 资本主义制度初期 内阁制、政党政治形成后
官职授予者 国王 少数人或集团 执政党
官员身份 国王亲信 当权者亲朋好友、贵族等 党内同僚
弊端 官员只为国王和权贵服务,类似于仆从。 营私舞弊、卖官鬻爵 等政治乱象频发。 腐败泛滥,严重影响政府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降低了行政效率。
【知识链接】——政党政治
英国两党制
在1679-1681年召开的一届议会中……产生了尖锐的意见分歧。有些议员……即“辉格派”。……而另一部分人……即“托利派”。“辉格派”和“托利派”两派之间的分歧,反映了当时英国社会不同的阶级利益和政治观点。……1832年议会改革后,托利党改称为保守党,辉格党改成为自由党。……英国两党的组织臻于完善。……由于阶级利益基本一致而在具体问题上又有意见分歧的自由、保守两大党在1870年以后轮流执政,所以,这个时期两党制在英国正式形成。……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自由党失势,工党起而代之。
美国两党制
美国在建国初期就产生了两个对立的政党……形成了以杰斐逊为首的民主共和党和以汉密尔顿为首的联邦党。联邦党到1820年前后销声匿迹。到19世纪20-30年代,民主共和党分裂为民主党和辉格党。……1850年后,辉格党逐渐解体。1854年,在反对奴隶制的斗争中,北方工业资产阶级联合广大工人、农民,组成共和党。……两党的基本差别消失了,都是垄断资产阶级的政党,只是分别代表着两个不同利益集团罢了。……这样,在19世纪末,美国也正式形成了两党制。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近代史编(下卷)》
资本主义国家大多形成两党制或多党制,代表资产阶级不同利益集团的政党,通过定期选举轮流执政。(纲要下P53)
一
西方文官制度出现的背景
(二)西欧文官制度出现的原因
材料1:工业革命带来的生产力水平的大提高导致政府管理职能的膨胀,政府面临着许多新课题:除了维护社会治安、国防、财政、税收等传统事务,还要担负起经济、文化、科技等新的社会事务的管理,以发挥政权的杠杆作用。——鲍红信《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
材料2:经济基础的变化必然要求上层建筑做出调整。工业资产阶级经济实力的猛增使其政治要求增加。他们要求参与行政管理,要求清除旧制度的弊端,要求社会公职向社会开放,要求机会平等、自由竞争,建立一个廉洁而高效的政府,更大程度地维护他们的既得利益。——同上
问题1:思考点(选必1P36)
为什么说工业革命推动了文官制度的建立?
资产积极需要什么样的文官制度?
经 济 基 础 决 定 上 层 建 筑
(1)工业革命后,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
(2)政府管理职能急剧扩展,管理事务复杂,需要迅速处理日常事务的职业官僚体系
(3)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工业资产阶级要求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利(纲要下P62)
2.经济因素:工业革命推动生产力水平提高,国家管理职能急剧扩展(根因)
一
西方文官制度出现的背景
(二)西欧文官制度出现的原因
材料1:同时资产阶级兴起之时就提出的天赋人权、人人平等、主权在民的思想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已经深入人心。
——鲍红信《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
3. 思想因素:
启蒙思想的影响和教育程度的提高。
(1)随着教育程度的提高,人们要求平等参与政府工作的愿望日益强烈。
(2)向社会开放政府公职、改革官员录用制度以建立廉洁高效政府的呼声日益高涨。
(3)人人平等、天赋人权 等思想为文官制度的建立提供了理论依据。
材料2:1983年,美国卡特总统任内的人事署长艾仑 坎贝尔来华讲学。他直言不讳地说:“当我接受联合国的邀请来中国向诸位讲文官制度的时候,我是深感惊讶的。因为在我们西方所有的政治学教科书中,当谈及文官制度时,都把它的创始者归于中国(科举制)。——(美)艾伦·坎贝尔
4. 外部因素:
中国科举制度的影响。
一
西方文官制度出现的背景
(二)西欧文官制度出现的原因
材料1:零度以下的天气里,英国士兵还穿着夏布上衣和灯笼裤子,……到11月底,有1.2万件大衣运到巴拉克拉瓦;到次年一月,仅仅发放了3000件。9000件军大衣待在仓库里,英国士兵们却在寒冷中挣扎。
跟军需部门一样,英军运输船队的指挥官鲍瑟将军饱受指责。他坐镇君士坦丁堡,根本不知道前线需要什么。结果很多运输船返回君士坦丁堡时,货物还留在船上。
英军的后勤灾难中,医疗护理的极度落后最为突出。既无医疗运输船,又没有担架、药品,没有车辆,……没有绷带,没有麻醉用的氯仿,没有吗啡,伤兵就躺在地上,截肢在不用麻醉药的情况下进行……医生借着月光做手术,因为连照明用的灯具都没有。
——摘编自刘啸虎《欧洲宪兵的陨落——克里米亚战争》
5. 直接原因:
克里米亚战争失利。
1854年,英国与俄国在克里米亚作战。由于政府机构混乱,官员昏庸无能,导致英军因后勤供应问题伤亡惨重,人们对政府的管理能力强烈不满。
一
西方文官制度出现的背景
(二)西欧文官制度出现的原因
小结:
1. 历史因素:
传统选官制度存在弊端,阻碍社会发展。
2. 经济因素:
工业革命推动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国家管理职能急剧扩展(根因)
5. 直接因素:
克里米亚战争。
3. 思想因素:
启蒙思想的影响和教育程度的提高。
4. 外部因素:
中国科举制度的影响。
二
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
(一)英国文官制度的建立
1883年
1870年
1855年
1854年
1853年
19c初
18c初
(1)目的:
(2)内容:
防止国王通过任命官员干预议会活动。
规定除了大臣以外,其他官员不得当选为___________。
初步建立
下院议员
材料1:1701年议会又在《王位继承法》中规定,从汉诺威王朝以后,凡领取皇家薪俸和养老金的官员都不得为下院议员。为了使议会能控制各部,这个法律同时又规定,各部大臣例外,可以同时是下院议员。
——R. L. Schuyler and C. C. Weston.:Cardinal Documents in British History
西方国家的文官一般特指在政府行政部门任职的事务官,他们既是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工具,也担负着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职能。
二
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
(一)英国文官制度的建立
1883年
1870年
1855年
1854年
1853年
19c初
18c初
(1)目的:
(2)内容:
为了保证政府工作不受政党更替的影响。
政府部门开始设立____________,政府官员分为两类。
两官分途
常务次官
官员类别 人员和职责 特点
政务官
事务官
与内阁共进退
包括大臣和政务次官或政务秘书
即文官,包括常务次官直至以下的一般政府工作人员,负责具体事务。
①政治上保持中立,不受选举结果和党派转换影响,长期任职。
②公共管理职能增强。
影响:实现了政治和管理的区分,既维持了代议制下政党轮流执政的特点,又保证了政府工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东印度公司
二
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
(一)英国文官制度的建立
1883年
1870年
1855年
1854年
1853年
19c初
18c初
形式探索
历史纵横
书面考试在英国的出现
1702年,英国剑桥大学首次使用试卷对学生进行考试。后来,牛津大学也开始实行书面考试。
1853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在职员任用方面采用了书面考试录用的方法。不久,英国政府也采用书面考试的办法录用文官。
剑桥大学
影响:
确立了公开竞争,书面考试制度,择优录用文官,为英国文官制度形成奠定基础。
二
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
(一)英国文官制度的建立
1883年
1870年
1855年
1854年
1853年
19c初
18c初
导火索
克里米亚战争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政府腐败无能。三万五千名英军士兵围攻塞瓦斯托波尔要塞,却只有不到半数能够回国。士兵们忍受严冬的暴雨,却得不到像样的补给和医疗救助,竟有一万六千多人死于后勤的短缺。这使得全国人民极其愤慨,并在议员们的强烈攻击下,使得当时的内阁被迫辞职。
由于政府机构混乱,官员昏庸无能,导致英军在克里米亚战争中伤亡惨重。
二
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
(一)英国文官制度的建立
1883年
1870年
1855年
1854年
1853年
19c初
18c初
正式确立
政府机构混乱,官员昏庸无能,人们对政府的管理能力强烈不满。
英国政府接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建议,颁布法令,建立不受党派干涉的文官委员会,对被推荐的候选人进行________。
(1)背景:
(2)内容:
《关于建立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
考试
◎《关于建立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
二
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
(一)英国文官制度的建立
1883年
1870年
1855年
1854年
1853年
19c初
18c初
正式确立
1.通过建立适当的考试系统,选拔能干的人才从事公共服务。
2. 成绩突出的公共服务人员可以得到晋升,能够胜任工作的人员可以得到最高奖励,以此鼓励公共服务人员勤勉的工作态度和进取心。——《关于建立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
【P36学思之窗】
阅读材料,想一想:这份报告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通过公开竞争考试选拔人才
要建立完整的奖罚制度来激励文官的工作
考试录用
奖励能者。
◎《关于建立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
二
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
(一)英国文官制度的建立
1883年
1870年
1855年
1854年
1853年
19c初
18c初
正式确立
帕麦斯顿
占比很小,也没有统一的考试标准
二
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
(一)英国文官制度的建立
1883年
1870年
1855年
1854年
1853年
19c初
18c初
最终确立
(1)背景:
(2)内容:
①工业革命开展,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增强;
②1867年,英国第二次议会改革确立了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的主宰地位。
1870年,英国再次颁布法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文官委员会有权独立决定文官的基本录用条件,最终确立了文官制度。
(3)影响:
英国现代文官制度最终确立,也意味着世界上第一个常任文官制度的建立。
二
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
(二)西方文官制度的扩散
1883年
1870年
1855年
1854年
1853年
19c初
18c初
扩散
1883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文官制度改革法案《美国文官法》(史称《彭德尔顿法》),建立了美国的文官制度。
1946年,法国颁布统一公务员法,开始将文官管理纳入法治化轨道。
1947年,日本通过《国家公务员法》,文官实行公开考试,择优录取,实行功绩制等。
1949年,联邦德国制定《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基本法》,对帝国官制进行改革,1950年又颁布公务员法,形成比较完整的现代文官制度。
特点:
在学习英国文官制度的基础上,结合本国实际。
(一)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
历史纵横:英国文官的退休和晋升制度
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逐步建立了文官退休制度,解除了文官的后顾之忧。英国还建立了统一的文官等级制度,不同等级的文官可以根据功绩和资历得到晋升。
问题2:阅读材料,概括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
凡是符合相关法律规定的公民,都可以参加文官考试,成绩优异者得到录用。
文官要在资产阶级各政党之间严格保持中立,不得公开参与政治活动。
文官必须忠实执行政务官制定的政策,在政务官领导下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
文官只要没有严重过错,可任职到退休;文官可根据工作成绩得到晋升或惩罚
3、职务常任,论功晋升
1、公开考试,择优录用
2、政治中立,执行政策
(选必1P37)
三
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和影响
4、完善的退休制度
一、文官制度的特点
公开考试,择优录用
文官录用都必须经过公开考试,公平竞争,成绩优异者优先得到录用。
政治中立,执行政策
文官要在资产阶级各政党之间严格保持中立,不得参与政治活动。文官必须忠实执行政务官制定的政策,在政务官领导下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
职务常任,论功晋升
和政务官的任期制不同,文官只要没有严重过错,便可任职到退休。同时,文官根据工作成绩得到晋升或惩罚。
完善的退休制度
【历史纵横】退休保障制度,解除后顾之忧,调动文官工作的积极性。
阅读课本第三子目内容,自主总结文官制度的特点
三
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和影响
三
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和影响
(二)西方文官制度的影响
材料1:英国文官制度的这种纯粹的职业性还是非常有理由值得其他不同制度的国家妒忌的——它能让政府在交替过程中产生的脱节减到最小并保持最高的效率。
——[英]玛格丽特 撒切尔著,李宏强译《唐宁街岁月》
1. 积极影响:
(1)规范了西方国家政府行政部门事务官员的选用和管理,实现了政治和管理的分离。增强社会治理的专业性,提高政府工作效率。
(2)有利于政府工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促进了国家治理水平的提高。
(3)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扩大了统治基础,有利于巩固资本主义的统治。
材料2:通过英国文官考试,女性可以通过公开竞争考试获得文官职位,有了固定收入,这就大大提高了女性的工作热情和家庭地位,为女权主义者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曹永胜、王铮《近年来英国公务员录用制度的改革和发展》
三
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和影响
(二)西方文官制度的影响
1. 积极影响:
材料3:现如今,中国的公务员制度也在吸收中国传统人事制度合理成分和借鉴西方文官制度的基础上得以基本确立,并于2005年颁布《公务员法》。——杨延昭《中国公务员制度与西方文官制度比较研究》
(6)为世界其他各国文官制度的建立提供了借鉴。
(4)促进了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5)对于女性地位的提高和女权运动的兴起,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三
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和影响
(二)西方文官制度的影响
2. 消极影响:
材料:……因为实际的管理工作掌握在一支庞大的官吏队伍手中。 这支官吏队伍浸透了反民主的意识,同地主和资产阶级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各方面都依附他们。这支队伍被资产阶级关系的气氛所笼罩,他们呼吸的就是这种空气,他们凝固了,变硬了,僵化了,摆脱不了这种空气,他们的思想、感情、行为不能不是老样子的。对上司毕恭毕敬的习气和某些 “公”务特权把他们拴住了,通过股票和银行,这支队伍的上层分子完全成了金融资本的奴才,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它的代理人,它的利益的代表者和影响的传播者。
——列宁《革命的一个根本问题》
(1)容易滋生官僚习气和僵化现象;
(2)文官人数急剧膨胀,大大增加了国家财政负担;
(3)文官的层次也越来越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府的工作效率。
(4)本质:
为资产阶级服务,是资产阶级统治的工具
制度是下限,信念无上限!
三
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和影响
(三)西方文官制度的启示
①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我国公务员制度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改革;
②要利用新技术、新方法遏制官僚主义和腐败风气;
③必须在制度上保证公务员为人民群众服务,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
0
西方文官和中国科举制的异同点
项目 西方文官制度 科举制
产生时期
权力情况
思想来源
考试内容
相同点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产物
产生于近代民主社会
不受国王、内阁控制
受启蒙思想影响
考试内容综合多样
封建小农经济的产物
产生于封建专制社会
受国家最高统治者直接干预
受儒家思想影响
考试内容趋于单一
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还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
(1)公开公平竞争、择优录取(特点);
(2)国家重视,有严格法律保障(特点);
(3)利于国家发展、社会稳定(影响)
知识小结
文官制度背景
西方的文官制度
1.历史因素
2.经济因素(根源)
3.政治因素
4.思想教育
5.外部
文官制度建立
1.英国——最早建立文官制度的国家
2.西方文官制度的扩展
文官制度的特点和影响
特点
公开考试,择优录用
政治中立和工作隐名
职务常任和论功晋升
影响
积极
消极
1.英国文官考试制度规定,高级文官的初试科目为书法、拼写、算术、英文4门;复试科目为希腊语、德语、罗马语、意大利语、法语、自然科学、政治经济学、法学、数学等13门。此外,若考生要报考海军部、邮政总局、司法部等部门,还要另考专业性科目。这旨在( )
A.提高官员专业素质 B.推动社会教育发展
C.提升国家治理水平 D.建立廉洁公平政府
2.19世纪末,美国文职公务员的任职不再受制于总统或者部门长官,文官系统并不是“服从总统意志的行政工具”,而是反过来限制了总统的行政领导能力。这可用于说明美国文官制度( )
A.实现了政治与管理间的统一 B.有利于保障政府工作稳定
C.杜绝了官僚习气和僵化现象 D.扩大了执政党的阶级基础
C
B
随 堂 练 习
3.19世纪后期,英国某内阁更迭后,高级政务官随首相离任,但多数文官仍留任原职并执行新政策。这体现了( )
A.公开考试选拔 B.政治中立原则
C.职务终身世袭 D.政党分配职位
B
D
随 堂 练 习
年份 1871 1891 1901 1914 1922 1939
文官人数 53847 79241 116413 180900 317721 387400
4.如表是英国文官人数统计表;对表中数据反映的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
(数据来源:赵竞:《英国文官制度改革研究(1853-1870)》)
A.官僚主义滋生 B.工作差错日减
C.国家治理向好 D.行政开支渐增
5、【2023浙江真题】18世纪,无论是英国还是欧洲大陆,社会上层和知识界都曾有人对中国的法律制度、科举选拔制度等称道不已,然而他们的赞赏之情,却始终未能转变为其本国的现实制度,根本原因在于( )
A.赞赏者没有足够实权和影响力
B.这些制度不适合欧洲变革需要
C.欧洲人对中国的认知模糊不清
D.中西文化本身具有巨大的差异
B
随 堂 练 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