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前221年
前210年
前207年
秦统一中国
秦二世继位
秦亡
前221年
前210年
前207年
秦统一中国
秦二世继位
秦亡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庞大的秦王朝为什么会昙花一现、迅速走向灭亡呢?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学习目标
1、了解和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探究分析秦朝灭亡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
2.通过了解陈胜和吴广等领导的秦末农民起义,了解农民起义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3、分析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4. 通过对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原因的探究,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认识陈胜吴广起义的革命首创精神。
1. 秦始皇的功绩:秦始皇完成了统一中国的事业,实行了各项巩固统一的措施,并创立了郡县制等后世沿用的制度。
2. 统治特点: 具有急于求成和暴虐的特点。
一位堪称“劳模”的皇帝——统一全国、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巩固边疆
一、秦的暴政
观看视频,了解秦暴政的表现
一、秦的暴政
从这些数字中你感受到什么?
1/3养家糊口
2/3上缴国家
材料一 至于始皇…收泰半之赋(土地收获物的三分之二)……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五。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汉书·食货志上》
秦朝的赋税,主要有田租、口赋、杂赋三种。
这些赋税加在一起,要占到农民收获物的三分之二。
一、秦的暴政
①赋税沉重
3.暴政的表现:
3.暴政的表现:
秦直道
阿房宫
秦长城
秦始皇陵
②徭役、兵役繁重
急于求成、暴虐
一、秦的暴政
材料二:秦朝时,走在街上你会看到有的人脸上刺有字,有的人没有鼻子,有的人只有一只脚……在市场上,有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鞋子没人买,拐杖却是抢手货。
死刑:坑杀,腰斩,车裂等十几种
肉刑:膑、刖、墨等
秦法:族诛、连坐
束颈的铁钳
铁桎(脚镣)
秦始皇为禁锢人们的思想言论,下令烧毁民间收藏的诸子百家书籍,仅留下秦国的史书及医药、种植、占卜之类的书籍。将提出非议的460多个儒生和方士全部活埋。史称“焚书坑儒”。
一、秦的暴政
③法律严苛、刑罚残酷
④焚书坑儒
(实质是一种文化专制)
利:有利于加强思想控制,巩固统治,
材料 “书籍被烧残,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发展起来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
——现代著名史学家郭沫若
百家争鸣
焚书坑儒
你怎样评价(看待)焚书坑儒?
弊:禁锢思想,摧残人才,阻碍社会发展。
一、秦的暴政
材料五:八月己亥,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 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或言鹿。高因阴中诸言鹿者以法,后群臣皆畏高。
——《史记·秦始皇本纪》
秦二世—胡亥
⑤秦二世更加残暴昏庸
(秦二世)更始作阿房宫,繁刑严诛,吏治刻深,赏罚不当,赋敛无度……是以陈涉(胜)……奋臂于大泽而天下响应者,其民危也。
依据材料,说一说秦朝的施政与陈胜、吴广起义爆发的关系。
一、秦的暴政
3.暴政的表现:
秦时,田租、口赋(人头税)、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
——《汉书·食货志》
五人盗,赃一钱以上,斩左止(趾),又黥以为城旦。
——《睡虎地秦墓竹简》
生男慎勿举,生女哺用餔。不见长城下,尸骸相支柱。
——秦民谣
后世文献
原始文献
实物史料
口传史料
一、秦的暴政
赋税沉重
徭役兵役繁重
法律严苛
刑法残酷
秦的暴政
焚书坑儒
秦二世更残暴
社会矛盾激化
假如你是生活在当时的残酷社会中的百姓,你会怎么做?
起义!
反抗!
二世元年七月(公元前209年),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
陈胜曰:“天下苦秦(秦的残暴统治)久矣……”
——《史记·陈涉世家》
直接原因:遇雨误期,按律当斩
根本原因:秦的暴政,失了民心
思考:如果没有大泽乡遇雨延期,秦末民起义还会爆发吗?请说明理由。
二、陈胜、吴广起义
时间:
地点:
领导人:
结果:
地位:
公元前209年
大泽乡
陈胜、吴广
失败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59,思考:
【自学探究】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二、陈胜、吴广起义
“公等遇雨,皆己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史记·陈涉世家》
刑法严酷
徭役繁重
起义口号
成语: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二、陈胜、吴广起义
建立张楚政权
向西进攻,直逼咸阳
失败
大泽乡起义
攻占陈县
伐无道
诛暴秦
秦军的强大
作战实力有限,内部存在矛盾,缺乏后援
二、陈胜、吴广起义
【问题思考】陈胜、
吴广起义虽然失败了,但
这一起义有什么历史意义?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沉重打击了秦朝统治,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后人反抗残暴统治。
“陈胜虽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竟亡秦,由涉首是也。”
——司马迁《史记》
二、陈胜、吴广起义
刘邦 (公元前256-247年),沛郡丰邑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和军事指挥家,汉朝开国皇帝。秦时任沛县泗水亭长,因释放刑徒而亡匿。陈胜、吴广起义后,集合三千弟子响应,攻占沛县,自称“沛公”。
项羽 (公元前232-202年),周王族姬姓项国后代,泗水下相(今江苏宿迁市)人。楚国名将项燕之孙,自幼勇猛好武,早年跟随叔父项梁发动吴中(今江苏苏州)起义,反抗秦朝。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
三、秦朝的灭亡
乌江
垓下
鸿门
鸿门宴
项庄舞剑,
意在沛公
垓下之围
四面楚歌
霸王别姬
乌江自刎
咸阳
破釜沉舟
约法三章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请把你知道的和项羽、刘邦
有关的成语或典故跟同学们讲讲吧!
三、秦朝的灭亡
巨鹿之战 指挥者
时间
地点
特点
典故
作用
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巨鹿之战的表格填写。
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史记.项羽本纪》
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项羽
公元前207年
以少胜多
巨鹿
破釜沉舟
将秦军主力歼灭
三、秦朝的灭亡
刘邦抓住时机,率军直抵秦都咸阳。公元前207年,秦朝的统治者被迫出城投降,秦朝灭亡。
相关史事:刘邦率军到咸阳后,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秦人大喜,民心安定。
三、秦朝的灭亡
思考:秦速亡的原因是什么?从中能得到什么启示?
材料: 族(灭)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杜牧《阿房宫赋》
原因:
根本原因:秦的暴政,失去民心。
直接原因:秦末农民起义。
启示:
①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②统治者要实行勤政爱民,重视民生。
三、秦朝的灭亡
结合秦末农民大起义的史实,说明人民群众在历史进程中发挥的作用。
公元前209年,有900多个农民被征发去成守渔阳。……齐声响应,“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决心反抗秦朝的残暴统治。
——部编版《中国历史·七上》
陈胜称王后,各地农民及六国贵族纷纷起兵响应,……秦二世非常恐慌,紧急把建造骊山陵的几十万刑徒武装起来进行反击。……陈胜、吴广的余部坚持战斗,后来加入其他反秦队伍。
——部编版《中国历史·七上》
公元前207年,秦朝统治者在起义军的包围下,被迫出城投降,秦朝灭亡。
——部编版《中国历史·七上》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
是 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统治者要实行仁政,要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
拓展延伸
合作探究:秦始皇功与过
李白: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击浮云,诸侯尽西来。
司马迁:刻薄寡恩,心如虎狼。……
评价历史人物:
1.要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
2.要一分为二、客观公正、全面辩证;
3.要看其行为是否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
功:(1)统一六国,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2)首创中国历史上延续两千多年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3)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过:(1)“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2)广建宫殿,大修陵墓,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等。
(3)实施暴政、刑罚残酷等,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秦始皇功大于过
秦
的
暴
政
农
民
起
义
秦
的
灭
亡
沉重的赋税
繁重的徭役兵役
法律严苛
刑罚残酷
秦二世残暴
前期:
陈胜吴广
后期:
项羽刘邦
焚书坑儒
课堂小结
2.秦简记载:“五人共同盗窃,赃物在一钱以上,断去左足,并在脸上刺刻涂墨,判为刑徒。”这一记载秦朝的统治( )
A.赋税沉重 B.徭役繁重
C.兵役繁重 D.法律严苛
1.《汉书》记载:“(秦朝)丁男(成年男子)被甲(铠甲),丁女转输,苦不聊生。”由此可见秦朝( )
A.兵役、徭役繁重 B.刑法严酷
C.赋税沉重 D.人民勤劳
D
A
实战演练
实战演练
3.在各路反秦势力中,有原六国旧贵族,如项梁、项羽;也有秦吏萧何、曹参;儒士叔孙通;市井平民樊哙和周勃等社会各阶层人士。从反秦势力的成分反映出秦末起义具有( )
A.首创性 B.偶然性 C.广泛性 D.正义性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