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课程标准】了解中外历史上货币发行和使用情况,以及现代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世界货币一览
英镑
加拿大元
美元
澳大利亚元
俄罗斯卢布
新加坡元
泰国铢
韩国圆
欧元
印度卢比
货币被称为一个国家的名片。它既是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又是反映民族文化和精神风貌的艺术品。它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是一国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科技等综合反应。
导入新课
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生产力发展与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
产生原因:
什么是货币?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随着生产力的提升,人类进入农耕时代,所能生产出的物质资料越来越丰富,这个时候,人们很难去衡量到底一只羊能换多少兜水果,几只羊才能换来一头牛......这样一来,人们不得不寻找一种双方都能接受其价值的物品,来充当“一般等价物”。......特殊商品,牛羊、贝壳、宝石、盐等不容易大量获取的物品都曾作为“一般等价物”来进行交易。
——宏皓:《中国最早的货币专家》
【概念阐释】
货币:
公元前221年
秦至元
夏朝:海贝
商周时期:铜铸币
中国货币演变
世界货币体系
先秦
1368年
秦朝:半两钱
汉朝:五铢钱
唐朝:开元通宝
宋朝:交子
元朝:“钞”
1816年
1840年
明清
明朝:铜钱与纸币并行,白银
清朝:白银与铜钱兼用
1912年
晚清
银元
1929年
1971年
1948年
1949年
银元 法币
金圆券
银圆券(国)
中国人民银行(共)
1945年
新中国
人民币
英国实行金本位制
大危机后金本位制崩溃
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
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形成浮动汇率制的国际货币体系
时间轴
阅读教材梳理各时期货币发展?
①频繁的货币换算导致效率低下,阻碍各国经济交流和商品流通。
②不利于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加剧国家分裂。
弊端:
1、春秋战国——币制混乱
西周末年周王衰微,诸侯割据混战。
原因:
一、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一)古代货币的演变
在圜钱基础上将货币统一为圆形方孔钱,这种样式在此后被长期沿用。
秦朝统一货币有哪些意义
结束了我国古代货币形状各异、重量悬殊的杂乱状态;
便利了地区之间商品交换,促进商品经济发展;
便利了经济管理和赋税征收;
密切地区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政权巩固。
2.秦朝半两钱:由多元货币向统一货币演进
蚁鼻钱
布币
圜钱
刀币
(一)古代货币的演变
材料 秦者夷也,为西戎。
——《春秋三传》
半两
(始铸造于公元前336年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探究:半两钱在秦国崛起和统一六国过程中发挥了什么作用?
材料 夫商君……使民内急耕织之业以富国,外重战伐之赏以劝戎士……此所以并诸侯也。
——(西汉)刘歆《全汉文》
材料 广众心,声闻左右者,赏。将军材以钱若金赏,毋(无)恒数。
或盗采人桑叶,臧(脏)不盈一钱,可(何)论?赀繇(徭)三旬。
——云梦睡虎地秦简
奖励民众;鼓舞士气;量刑尺度;调动社会资源;宣传天命皇权和统一;
3.西汉 “五铢”铜钱: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演变
⑴汉武帝开始铸造“五铢”铜钱
⑵改革币制,将铸币权收归中央(纲要上P21)
材料:汉初,听任郡国自由铸钱,据《汉书·食货志》记载,文帝时“除盗铸钱令,使民放铸”,于是“盗铸如云而起”。这既造成了货币的混乱,又使富商大贾操纵铸币权,富比天子。公元前113年,汉武帝收回了郡国铸币权,由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五铢钱成为当时唯一合法货币。
—宏皓:《中国最早的货币专家》
◎西汉“五铢”铜钱范
汉武帝实行币制改革的原因和影响?
原因:币制混乱、民间私铸成风;
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影响:
①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
②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稳定社会秩序;
③使铜币体制规范化,长期影响后世(至唐初)。
(一)古代货币的演变
分析材料,唐朝货币改革的意义是什么?反映了货币怎样的发展趋势?
一、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4.唐代开元通宝: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
历史纵横 铜钱上的文字
中国古代铜钱上通常铸有文字。从秦朝到隋朝,铜钱上铸造的文字基本都是记载钱币重量,如“半两”“五铢”等。唐初铸行“开元通宝”钱,此后铜钱大都采用“通宝”“元宝”或“重宝”之类名称。自北宋起形成惯例,新铸铜钱上通常都铸印当时的年号作为标识,如宋朝的“淳化元宝”“崇宁重宝”,明清的“洪武通宝”“乾隆通宝”等。
材料:唐武德四年(621年),唐高祖李渊下令“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开元通宝钱制把货币的单位由金属重量的直接标示改为纯粹的货币符号,开创了中国货币史上以“通宝”、“元宝”等作为铸币标示的货币系统。
意义:①货币符号化特征的进一步增强;
②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通宝”即“流通宝货”之意,反映了人们对货币作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③成为整个东方货币文化体系内各国铸钱的标准,是汉文化圈重要组成要素。
材料:交子的诞生,与经济繁荣有莫大的关系,可谓大时代与小地区的因缘巧合和货币自发演进的产物。宋朝是世界上最早的海上帝国,商业革命、交通革命、农业革命、都市革命共同构成了其辉煌的文明。......最早的纸币诞生在四川,除了宋本身的时代背景,也在于四川的特殊性。四川因为躲过隋唐战乱,经济相对独立,贸易繁荣,铁钱携带不便的缺点日益凸显......最终,四川茶叶和马匹等贸易的发达以及四川铁钱的笨重,导致交子在相对独立和特殊的四川诞生。 ---《白银帝国:一部新的中国货币史》
交子
5.宋元交子—钞:由金属货币向纸币演进
思考:如何理解交子是“大时代与小地区的因缘巧合和货币自发演进的产物”?
②铜钱流通量不足无法满足商业贸易发展需要,出现“钱荒”。
大时代:
小地方:
货币自身演进:
①北宋商品经济发展,贸易发达,铜钱交易量巨大。
③官方的推动。
④造纸术、印刷术的发展。
⑤四川独立闭塞、贸易繁荣的货币环境。
⑥纸币更轻便易携带。
从战国到元朝
贵金属金、银时常承担货币职能,但并未称为主要货币
明朝中期起
白银逐渐成为国家财政和民间交易的基本支付手段,物价也多以银两计算
清朝
完全承认白银的法定货币地位,与铜钱兼用
6.明清白银货币化:由纸币宝钞币向白银流通的演变
◎大明通行宝钞
◎明代铜钱
◎明朝中期白银货币化
材料一:明初推行宝钞,禁用金银交易。后由于政府滥发宝钞,民间开始自发使用白银,官方赋役也逐渐改为白银上缴,白银逐渐成为流通领域中的主要货币。到16世纪中叶,明政府停发宝钞,并正式确立了白银的官方合法地位。但明朝银矿稀缺,国内开采的白银不足以应付政府开支。面对银荒危机,从16世纪中后期开始,明政府开放海禁。通过对外贸易,相当大部分美洲白银流入中国。
——万明《明代白银货币化:中国与世界连接的新视野》
材料二 一条鞭法者,总括一州县之赋役……悉并为一条,皆计亩征银,皆计亩征银,折办于官,故谓之一条鞭。
——(清)张廷玉等《明史·食货志》
(1)国内:
①宝钞贬值(通货膨胀) ②白银本身的特性(自身优势)
③赋役改革的推动(一条鞭法) ④商品经济发展对货币需求使用量增大(根本原因)
(2)国际:新航路开辟后,国际贸易日益发展,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思考:为什么明清时期会出现“白银货币化”的现象?
材料:明初推行宝钞,禁用金银交易。后由于政府滥发宝钞,民间开始自发使用白银,官方赋役也逐渐改为白银上缴,白银逐渐成为流通领域中的主要货币。到16世纪中叶,明政府停发宝钞,并正式确立了白银的官方合法地位。但明朝银矿稀缺,国内开采的白银不足以应付政府开支。面对银荒危机,从16世纪中后期开始,明政府开放海禁。通过对外贸易,相当大部分美洲白银流入中国。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中国以白银为主要货币,从而促使白银成为世界货币。围绕白银,形成了一个世界贸易网络。
—摘编自万明《明代白银货币化:中国与世界连接的新视野》
结合材料分析明清时期白银货币化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
缓解了通货膨胀
推动中国与世界经济的联系
推动赋役制度的改革;
推动白银成为世界货币
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
推动世界贸易网络的发展
推动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
影响:
①推动了商品经济的繁荣,缓解了通货膨胀;
②推动明朝由实物财政向货币化财政转型;
③推动白银成为世界货币有助于世界市场的形成,加强中国与世界经济的联系
④对进口白银的依赖影响政局稳定。
根据概括的中国货币演变历程,思考货币演变过程中的发展演变趋势。
自然货币
金属铸币
造型多样,形制杂乱
形制统一
文书重量
货币符号(通宝元宝)
纸币出现
白银流通
中央铸币
①从自然货币到人工货币/金属货币演变;
②由多元货币向统一货币演进(由杂乱形制向统一形制演变);
③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演变;
④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演进;
⑤由金属货币向纸币演进;
⑥由纸币宝钞币向白银流通的演变(白银货币化)。
演变趋势:
朝代 货币
原始社会—夏朝
商朝
春秋战国
秦朝
汉朝
唐朝
宋朝
元朝
明清
贝币、仿贝币
铜铸币
布币、刀币、圜钱、蚁鼻钱
圆形方孔钱(秦半两钱)
五铢钱,铸币权收归中央
通宝(开元通宝)、元宝
纸币(交子),与铜钱并行
单一流通纸币——钞
白银货币化
一、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晚清
政府开始
铸造银元
◎晚清龙洋
中华民国建立
以银元为
法定货币
◎袁大头
南京国民党政府时期
1935年
法币改革
1948年币制改革
发行金圆券
解放战争时期
1948年12月1日
成立中国人民银行
开始统一发行人民币
新中国建立后
人民币成
为法定货币
1999.10.1
启用第五套
人民币
中国近现代货币的演进
◎金圆券
◎法币
◎人民币
◎人民币
一、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一)中国古代货币的演进
(二)中国近代货币的演进
1.清末民初——银元
时期 货币政策
晚清 1840—1912
民国初年 1912—1935
政府开始铸造银元
延续清朝传统,
以银元为法定货币
光绪元宝,也称龙洋
钱币背面中心为象征清廷的蟠龙;外圈书写英文,反映西方文化介入这一时代背景。
钱币正面用汉文和满文书写书写“光绪元宝”,顶部还有铸造省份名称。
民国银元(袁大头)
民国银元(孙小头)
一、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二)中国近代货币的演进
1.清末民初——银元
2.国民政府的币制改革
国民政府进行币制改革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近代中国货币制度长期落后,到了20世纪20年代更是陷入混乱局面。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统一币制成为巩固政权的急切要务之一,而要统一币制,必先实行"废两改元"。在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下,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国民政府被迫谋求通过币制改革来摆脱经济危机。20世纪30年代以后,日本侵华愈演愈烈,妄图把整个中国变成它的殖民地。同时,红军长征取得胜利,其日益发展壮大使南京国民政府意识到了严重威胁。1935年11月,南京国民政府根据英国经济顾问李滋·罗斯爵士提出的方案,实行法币政策。
国内原因:①民国国内货币制度混乱;
③红军力量的发展壮大;
②白银外流,经济困难;
④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开展的需要,发展经济,巩固统治。
国际原因:①世界经济危机和美国的金融政策导致白银大量外流;②日本对中国的侵略
产生 背景 ①人民解放战争的顺利进行,分散的各解放区迅速连成一片
②各解放区原来的货币种类庞杂、折算不便
③统一货币,促进经济发展
④巩固政权,加强政治认同、民族认同
发展 从1948年最初发行到1999年10月1日启用新版,人民币先后共发行了五套,形成纸币与金属币、普通纪念币与贵金属纪念币等多品种、多系列的货币体系。
影响 长期以来,人民币始终地位稳定,对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同时,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3.人民币的发展历程:
◎ 1948年中国人民银行在河北省石家庄市成立,人民币随即公开发行
◎第一套至第五套人民币1元纸币图案
思考:请结合【历史纵横】,评价我国建国初期的货币政策。
④抑制了长期的恶性通货膨胀
第1套-第5套人民币1元纸币图案
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并开始统一发行人民币。新中国成立后,进一步明确人民币在发行中必须坚持三条原则:
坚持经济发行,反对财政发行;
坚持计划发行,反对盲目发行;
坚持中央集中统一发行,反对分散发行。
在国家一系列统一财经政策的配合下,很短的时间内就结束了国民党时期持续十二年的通货膨胀局面,工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发展,为开展有计划的大规模经济建设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千家驹、郭彦岗《中国货币史纲要》
经济发行
计划发行
集中统一
①体现客观经济规律与国家调控相结合;
②抑制了长期的恶性通货膨胀;
③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政权、为国家经济建设奠基。
说一说:第五套人民币蕴含了哪些国家治理的信息?
国家统一
中华民族共同体
人民币国际化
1976-现在
牙买加体系时期
国际货币多元化
1944-1973
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
美元主导国际货币
1870-1914
古典金本位时期
以英镑主导国际货币
二、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一)金本位制——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1816---19世纪30年代)
1.背景:
二、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1)世界:19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不断扩大,国际间货币结算日益频繁和复杂。
(2)英国:英国通过殖民扩张和工业革命成为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
2.过程:
(1)1816年,英国制定法案,实行金本位制。
(2)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先后采用,形成了金本位货币制度。
3.特点:
(1)以英镑为中心;
(2)以金币或黄金在国际间流通为主;
(3)各国的金币具有法定的含金量,人们可以根据规定自由铸造金币,金币可以自由流通,而且不易贬值。
(4)各国货币与黄金直接挂钩,币值稳定和汇率的相对稳定.
作用: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和世界经济的发展。
(一)金本位制——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1816---19世纪30年代)
分析归纳金本位制崩溃的原因和影响
5.崩溃:
材料:由于国际金本位制不能适应战争时期增加通货的需要,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各国纷纷放弃金本位制,国际金本位制中断运行。一战后,本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处于相对稳定时期,各国又相继恢复了金本位制。由于它的基础不稳,已出现就遭到了1929—1933年世界性的经济大危机的猛烈冲击,于是各国又都先后放弃了金本位制。危机的风暴很快刮到伦敦,伦敦发生了挤兑风潮,英格兰银行应付不了黄金、外汇的兑付,就于1931年9月宣布停止黄金支付,停止纸币兑现。美国虽然黄金储备较多,但也经不起连续数次的黄金挤兑风潮,而不得不于1933年3月宣布纸币停止兑现,禁止黄金输出。 ——刘思跃、肖卫国《国际金融》
(1)原因:
①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
②各国转嫁危机,实行货币贬值与关税战。
③一战后欧洲及英国实力的下降。
(2)影响:
①资本主义世界货币失去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
②英国、法国和美国分别构建了以英镑、法郎和美元货币为中心的货币集团,各自为政。
二、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2.布雷顿森林体系(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
(1)背景
材料: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重(%)
国家 美国 英国 西德 法国 意大利 日本
1948年 56.4 11.7 4.3 2.1 2.1 1.5
材料:二战结束时美国经济在资本主义世界所占比重
①第二次世界大战严重削弱了英国等欧洲国家的实力
②以英镑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难以维系。
③美国取得了资本主义世界的霸权地位。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简析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形成的原因
(2)建立:
(3)内容:
1944年召开布雷顿森林会议。
①确定国际货币制度(双挂钩-固定)
黄金
美元
各国货币
美元与黄金挂钩,
1盎司黄金=35美元
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
同美元保持固定汇率关系
②建立国际金融机构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世界银行(WB)
---短期贷款,
稳定汇率
---长期贷款,
经济发展,
技术援助
实质:
以美元为中心,美国为主导的世界货币体系
p91【学思之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世界经济有什么重要作用
通过提供短期贷款等手段,稳定汇率,有利于国际金融的平衡发展;
同时,促进各国贸易的发展,以便各国充分利用自身优势,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
年份 国际收支 黄金储备 对外流动负债
1948 8 242 77
1955 -12 217 136
1959 -38 195 194
1960 -39 178 210
1969 -61 119 417
1970 -30 111 433
1971 -220 102 642
◎ 1948至1971年间美国国际收支、黄金储备
及对外流动负债的变化情况表(单位:亿美元)
思考:从表中数据变化看出布雷顿森林体系最终的发展趋势会怎样?分析为什么会形成这种局面?
趋势: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瓦解。后来固定汇率制被浮动汇率制取代。
(5)瓦解:
①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经济危机
②西欧、日本的崛起(世界多极化趋势明显),冲击美国的霸权。
③美国实力相对下降(美国黄金储备减少、通货膨胀加剧、国际收支持续逆差)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在缺陷;
(4)影响:
①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际贸易,稳定了国际金融。
②同时也为美国推行世界霸权提供了有利条件。
20世纪70年代初
3.牙买加体系(1976):多元化国际储备和浮动汇率制的国际货币体系
材料:进入70年代以后,美国经济实力地位进一步下降,美元购买力也日益下降。一些西方国家要求美元贬值并向美国兑换黄金,美国不予理睬,于是德、意、比、荷等国先后实行浮动汇率制。在此情况下,美国政府于1971年宣布停止美元兑换黄金,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此后,固定汇率制被浮动汇率制取代。
——姜春明、佟家栋《世界经济概论》
思考: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简析浮动汇率制为特征的国际货币体系形成的原因及呈现的新特点?
原因:①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实力相对削弱,无力承担稳定美国汇率的责任;
②西欧、日本等的崛起,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特征:(1)黄金非货币化;
(2)储备货币多元化,美元仍是最主要的国际货币;但欧元、日元和人民币等的影响力日益上升。
(3)汇率制度多样化(固定汇率被浮动汇率所取代)。
1、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七月,颁布律令指出:“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径八分,重二铢四系,积十文重一两,一千文重六斤四两。”这一做法突出反映了
A. 商品经济出现繁荣 B. 金属货币使用量增加
C. 统治者重视中央集权 D. 国家钱币规范化
D
2、1948年12月1日,在河北省石家庄市成立了中国人民银行,同时开始发行第一套统一的人民币。人民币发行后,逐步扩大流通区域,原各解放区的地方货币陆续停止发行和流通,并按规定比价逐步收回。第一套人民币的发行
A. 为战略反攻创造了条件 B. 结束物价连年暴涨局面
C. 打破了国民党的经济封锁 D. 适应了解放区建设的需要
D
课堂演练
2.(2024年湖北高考)中世纪中前期,地中海地区的主流通货是拜占庭帝国的苏勒德斯金币、阿拉伯帝国的第纳尔金币。自13世纪中叶起,佛罗伦萨的弗洛林金币和威尼斯的杜卡托金币取代它们,成为地中海贸易的主流通货。这一转变的原因是( )
A.意大利民族国家兴起 B.封建庄园制度的成熟
C.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D.大量贵金属涌入欧洲
1.(2024年山东高考)商业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下列四处考古遗址所出土器物能表明商业已有较高程度发展的是( )
A.陶釜、蚌器、骨角器等 B.指环、牙器、臂玉环等
C.石斧、石磨棒、石磨盘等 D.骨贝、青铜贝、包金贝等
D
C
【真题试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