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课件(共28张PPT)高二上学期历史 统编版 选择性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8课 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课件(共28张PPT)高二上学期历史 统编版 选择性必修1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10-10 22:48: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第18课
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课标要求
1、知道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特点及其由来;
2、了解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及其实行情况。
目 录
2
1
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历史与特点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时空坐标
一、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历史与特点
(一)古希腊时期的基层治理
古希腊时期基层治理的基本组织和机构是什么?主要职责有哪些?
——村社自治
1、基层组织:
基层治理依靠村社进行,村社实行自治
处理与村社有关的事务,包括登记公民、抽签选举议事会议员等。
3、职责:
2、最高权力机关:
全体成年男性出席的村社大会是村社最高权力机关
材料:从前人们以部族为姓建立村社,雅典人以村社的名字为姓。克利斯提尼把梭伦的400人议事会变成了500人议事会,每个部落出50人。这50人是从各村社按人口比例选出的候选人中以抽签方式产生的,从而把城市的政治生活与最遥远的村社紧密连在一起。
村社是基层政治实体,也是城邦民主政治的基础。
一、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历史与特点
(二)中古西欧时期的基层治理
西欧封建社会基层治理的主要单位有哪些?主要管理者和职责是什么?
——庄园、城市、教会
庄园 自治 管理者
职责
城市 自治 背景
管理者
职责
教会 自治 管理者
职责
庄园主或管家
组织生产,征收地租,并主持庄园法庭审判,裁决纠纷
①城市商业兴起与繁荣,工商业者实力强大;
②市民阶层和国王结盟,获得国王支持,取得自治权。
行会或商会上层分子
规范经营活动,把持城市政权,行使城市治理的职责
基督教会主教、大主教
主持婚丧嫁娶等生活仪式、兴办慈善机构及医院、宣讲教义,兴办学校
特点:①分权和自治成为中古时期西欧地方政府和基层组织庄园治理的主要特点;②基层自治并不是基层居民平等参与,封建主、庄园主或城市上层人士是基层自治的主导者。
实质:基层自治并不是基层居民平等参与,封建主、庄园主或城市上层人士是基层自治的主导者。
一、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历史与特点
(三)近代西方国家的基层治理:
近代西方国家基层市镇民主自治的形成原因的什么?具体情况如何?
——自治乡镇、市镇 ——社区
1、背景:
(1)政治:近代教权衰落,民族国家形成,基层纳入中央政府管辖范围内;
(2)经济:庄园经济瓦解,资本主义农业发展,工业革命推动工业城市的出现;
(3)阶级:城市新兴资产阶级打破传统的行会治理模式;
(4)思想:启蒙思想的传播,强调民主自由;
(5)历史:欧洲历来就有基层自治的传统。
西班牙
一、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历史与特点
2、概况:
(三)近代西方国家的基层治理:
——自治乡镇、市镇 ——社区
国别 基层单位 治理表现 特点
英国
美国 法国
自治市
自治乡镇
自治市镇
自治传统浓厚
中央集权影响较大
①时间:1835年颁布法律《 市政法案》
②内容:
政治:自治市政府和议会都由当地选民选举产生
经济:地方征税所得也由自治市自主开支,但必须接受选民监督
③结果:确立了英国近代自治市制度
基本保持了自治市镇的传统,普选最基本的地方自治单位,承担着……公共服务功能。
法国大革命后形成了以自治市镇为基层单位的制度,市长和市议会都由普选产生,市长同时对中央政府和本地选民负责。
一、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历史与特点
——社区组织
(3)工业革命后改革发展
工业革命后,近代西方国家基层治理是如何发展的?
材料:工业革命造成数目庞大的农村人口离开了原先的社会网络,流入城镇,形成社会底层的无产阶级,陷入贫困、愚昧、脏乱、疾病、失业以及各种堕落、犯罪的生活状态,已经不是昔日的教会、慈善事业或者济贫法所能因应。
——钱永祥《自由主义如何看见“底层”》
背景:
①工业革命的发展;
②城市人口激增,社会问题不断增多;
③传统的社会救济遇到瓶颈;
④各国探索社会救济新方法。
失业
贫困
把城市分为若干小区,每个小区组织志愿者,负责救济的分配,并协调慈善团体和救济机构的工作,社区组织开始形成。
措施:
(三)近代西方国家的基层治理:
——自治乡镇、市镇 ——社区
(4)二战后改革发展
社区自治进一步发展
二战后,西方各国的基层自治进一步发展的原因,表现和作用是什么?
(三)近代西方国家的基层治理:
——自治乡镇、市镇 ——社区
一、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历史与特点
原因:
①各国政府的重视与治理方式变革,认识到不能单靠政府;
②联合国对社区建设的推动;
③民主政治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表现:
社区在政府不同程度的管理和组织下,实行居民自我管理
社区成为基层自治的主要方式:
①自我管理:社区在政府不同程度的管理和组织下,实行居民自我管理,提供生活各项服务。
②参与决策:参与城市规划、土地政策等地方政府决策。
特点:
自下而上
居民自治
民主管理
作用:
缓和了社会矛盾,维护了社会秩序和政治稳定。
社区图书馆
社区游乐园
一、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历史与特点
(三)近代西方国家的基层治理:
(6)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发展
西方国家的基层管理更加强调政府、社区和非政府组织的共同作用,社区承担更多的政府功能,公众、志愿者和私人部门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公共服务。
表现:
变化:政府减少对基层治理的干预,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的空间扩大
①地方治理的效率更高、成本更低
②缓解了政府的财政危机
③有利于激发市场活力
④提高基层治理的社会化程度,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
历史纵横 社区管理市场化改革
为提高地方政府的管理效率,各国纷纷在社区管理中引入企业管理办法,还把原先由政府承担的很多事务交给市场和社会,通过市场竞争机制,实现社会的有效分工。例如,20世纪八九十年代,英国颁布法律,把医院管理、社区服务、社会治安和教育等都交给相关公司承担
思考:你怎么看待这种基层治理方式?
市场化
⑤该方式鼓励非选举的准自治机构等的参与,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社区民主力量以及社区居民对地方事务的监督和控制。
学思之窗
地方政府的任务在于明确要求和设定优先项目、制定服务标准和运用最佳方式来达到这些标准,并将提供服务和战略责任加以区分。地方政府不再采用直接提供公共服务的传统模式。
——英国《竞争求质量》白皮书
规范化
20世纪80年代后西方国家的基层治理有什么新变化?
基层组织
社会功能
古希腊时期
中世纪
近 代
二 战 后
村社
实行自治,村社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处理登记公民、选举议事会议院等相关村务。
庄园
实行自治,庄园主或管家组织生产、征收地租、主持庄园法庭,解决纠纷;
美国:乡镇
法国:自治市镇
英国:自治市
承担除司法以外的所有公共服务功能;
市长和市议会普选产生;
市政府和议会由当地选民选举产生、自治市自主开支地方征税所得,受选民监督;
社区
主要依靠居民自我管理。提供生活服务、教育、休闲娱乐、福利、卫生保健等;参与城市规划、土地政策等地方政府决策。
时 期
城市
实行自治,有一定程度的自由;行会或商会规范经营活动、治理城市。
三、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历史
基督教
在基层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0世纪80年代以后
社区
更加强调政府、社区和非政府组织的共同作用,社区承担了更多的政府功能。
归纳总结:西方主要国家不同阶段的基层治理单位及其社会功能。
一、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历史与特点
①基层治理以乡镇与市镇自治为主,自主权逐渐扩大(实质);
②基层自治的建立、发展和完善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
③基层治理的民主性和独立性相结合
④基层治理向规范化、法治化、市场化方向发展;
⑤基层治理主体向全体居民方向发展;
⑥基层治理受国家政治模式影响较大。
思考:分析近代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特点
学习聚焦
基层自治是西方国家基层治理的主要特点。
思考: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特点和作用,得出认识
①缓和阶级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②保障人民权益,巩固民主政治。
③提高生活品质,改善人民生活。
④提高治理效率,降低治理成本。
作用:
认识:
①为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政权建设及国家治理提供基础;
②反映资产阶级统治意志,不可能真正实现民主平等,也不可能真正解决资本主义社会顽疾。
材料1:据统计,宗教改革前至少有110座养育院和2000多家施物所归教会所有,在这些场所接受救济的贫民有近9万人……
——彭迪先《世界经济史纲》
材料2:林里吉斯圣三一行会规定:当会员陷于贫困时,有权利从行会的收益中获取生活救济。
——金志霖《英国行会史》
材料3:中世纪的庄园对贫困佃农的救济,包括为寡妇和幼子谋生,对孤儿提供监护和救助。
——《中世纪欧洲贵族的生活》
定义:社会保障是国家、政府以及社会对民众尤其是弱势群体提供的保证其基本生活权利的制度。
思考:欧洲中世纪有哪些机构在进行社会救济?
教会救助
行会救助
庄园救助
救济特点:随意性、应急性的补救
二.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一)近现代西方的社会保障制度
1、二战前:
①产生:17世纪初,英国颁布了济贫法。此后,欧洲各国纷纷建立了济贫制度。
②初步确立:19世纪80年代,德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保险制度,涉及疾病、工伤和养老等方面。
③最终确立:1935年,美国颁布《社会保障法》,标志着美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最终确立。
世界上最早社会保障法
材料:17世纪初的英国,随着圈地运动的开展, 大量失地农民流入城市。工业处于萌芽阶段,吸收劳动力的能力有限,造成了庞大的贫困失业大军。同时加上人口增加、农业歉收、饥荒和对外扩张等一系列因素,社会问题日益突出,开始引发社会冲突,对社会秩序的稳定产生严重威胁。
思考:结合材料分析英国颁布《济贫法》的背景
①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各国社会治理能力及范围扩大;
②圈地运动带来农民流入城市,增加不稳定因素;
③缓和矛盾,维护稳定统治需要(根本目的)
二.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2、二战后:
(一)近现代西方的社会保障制度
二.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福利国家形成。
(1)背景:
①经济:资本主义生产力的迅速发展(根本);
②政治:工人阶级的斗争和民主思想和意识的加强;
③思想:国家干预经济理论的影响;
④现实:贫富分化严重,社会危机加深;
⑤外部: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竞争和借鉴。
(2)概况
材料:二战后,西欧逐步建立起面向全民的社会保障网,除退休金、失业和医疗工伤三大保险外,还设立了孕、产妇补贴、幼儿、学童补贴等几十种项目。
——摘编自李琮《西欧社会保障制度》
②瑞典、挪威、芬兰、丹麦等北欧国家以及法国、加拿大等国都建成了福利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基本建立。
①英国率先构建了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实现了全民覆盖,大大推动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
2、二战后:
(一)近现代西方的社会保障制度
二.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福利国家形成。
①公民的社会权利;②由立法与制度保障;③福利种类多;④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
材料:1946年,瑞典议会通过基本退休金法案,规定凡67岁(后改为65岁)以上公民均可按月领取退休金,数额为退休前15个最高收入年份平均数的60%。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
(3)特点:
(4)新发展:
①20世纪70年代“滞胀局面”,受挫仍继续发展。
②20世纪80年代以后,缩小规模。
(2)目的
缩小贫富差距,减少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福利制度陷入了重重困境。……国民对福利的过度依赖导致工作积极性不高和劳动力市场僵化,“福利经济”培养出一批坐享其成的懒汉,诱发了长期困扰西方社会的福利道德问题。
——摘编自代恒猛《全球化与欧洲“福利国家”:一个理论研究视角》
(英国)社会福利计划的各项开支占到了公共支出总额的50%。……(瑞典)主要靠借债和赤字预算来维持社会福利的各项开支。……在各国社会福利开支仍在不断增加的同时,各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大幅度下降。
——陈银娥《现代社会的福利制度》
2、二战后:
(一)近现代西方的社会保障制度
二.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福利国家形成。
积极:①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②改善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缓和了社会矛盾,有利于经济发展。
局限:①过度的社会保障,加重了国家财政负担;②容易助长懒惰行为,降低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造成整个社会缺乏工作动力、效率低下
总结:西方福利国家政策建立的过程
材料:从19世纪末起,英、德等国先后颁布了针对疾病、工伤事故等的保险法。针对低收入群体以及老人、儿童和妇女,西欧又建立或完善了救济制度。在理论方面,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贝弗里奇是最有代表性的社会保障学者,其中贝弗里奇被西方称为“福利国家之父”。二战后,西欧逐步建立起面向全民的社会保障网,除退休金、失业和医疗工伤三大保险外,还设立了孕、产妇补贴、幼儿、学童补贴等几十种项目。欧共体也逐步形成自己的社会政策。1972年,欧共体“社会行动纲领”把解决失业特别是青年人和残疾人的就业问题列入优先目标之一。20世纪80年代,西欧各国为了缓和财政不平衡状况,增加税收和削减社会保障支出。
——摘编自李琮《西欧社会保障制度》
(一)近现代西方的社会保障制度
二.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自治型
混合型
政府 主导型
利:政府干预较少,财政投入较低,社区民众参与度高。
弊:面对突发性公共事件,无法快速有效解决。
利:多方参与,共建共享,共担责任。
弊:共识的达成较为缓慢,费时费力。
利:政府直接管理社区。
弊:政府干预较多,社区治理对国家财政的依赖性较强。
根据社区自治和政府管理程度的差别,社区大致可以分为三种:自治型,如美国、加拿大和德国,小政府、大社会,政府基本不干预社区自治;混合型,如日本和澳大利亚,政府拨款并对社区进行指导和监督,社区组织和居民参与,共管共建;政府主导型,如新加坡,大政府、小社会,政府直接对社区进行管理。
分析西方社区自治三种模式的利弊。
问题探究
二.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二.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二)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
1、苏联的社会保障制度
起步:
列宁认为“最好的工人保险形式是国家保险”,苏联逐步对士兵、工人、农民等全体公民实行国家保障。
发展:
法律保障
国家主导
主要内容
继承: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大致继承了苏联的社会保障制度。
1977年,苏联颁布宪法,苏联实行全民社会保险制度
国家支付社会保险金,个人受保情况与其贡献和地位相关联。
退休养老金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和社会服务保障、补助金制度等
二.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2.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
(2)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
(1)发展历程
1951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是新中国制定的第一部社会保险法规。
制定法规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日趋成熟,保障水平稳步提高。
改革开放后
日趋成熟
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覆盖范围越来越广。目前,基本医疗保险覆盖人数超过13亿人,全民医保基本实现。
覆盖全民
2020.12
(2)特点
覆盖面广
城乡统筹
人民至上
减轻了人们的后顾之忧,促进了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
二.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2.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
(2)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二.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①国际因素:借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和苏联等国的有益经验;
②经济方面: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社会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③政治方面: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发展完善,党和政府关注民生,重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④思想方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思想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完善。
思考:我国社会主义保障制度建立并完善的原因。
启示: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是经济基础、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反映,只有与经济基础和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才是最合理的,才能促进经济和生产力的发展。
2.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
(2)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归纳总结:西方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时期 国家 表现
17世纪初 英国
19世纪80年代 德国
1935年 美国
二战后 英国等欧洲国家
颁布了济贫法。此后,欧洲各国纷纷建立了济贫制度
德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保险制度,涉及疾病、工伤和养老等方面
颁布《社会保障法》,标志着美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最终确立
①英国率先构建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实现全民覆盖;
②北欧及法国、加拿大等国建成“福利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基本建立。
二.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社会保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增进人民福祉的基本制度保障,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制度安排,发挥着民生保障安全网、收入分配调节器、经济运行减震器的作用,是治国安邦的大问题。
——习近平
二.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西方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的历史与特点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古希腊
中世纪西欧
近代西欧
二战后
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保障制度
发展历程
特点
评价
【课堂小结】
村社自治
庄园自治、城市自治、基督教会
自治市制度、乡镇自治、市镇自治
社区自治
苏联的社会保障制度
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11世纪欧洲城市建立起商人行会,行会规章中包含维修保养街道、大门和城墙来促进“共同的公用事业”等内容,如南安普顿商人行会规章中规定了“市民享有的贸易垄断权”,以及“商人行会的选举、纳税、交易、救济”等内容。这主要反映了当时欧洲
A.封建庄园趋于瓦解 B.自由平等思想兴起
C.政府控制力的下降 D.基层治理的新发展
在20世纪60—80年代,日本对之前的社会保障相关法律进行了补充修改,政府着手调整财政政策,不断增加对民众生活的公共投资,进一步扩大对社会福利经费的预算支出,使日本的社会福利制度取得迅速发展。由此可知日本
A.社会保障制度的初步建立 B.解决了社会的民生问题
C.加强了对社会治理的干预 D.照搬欧洲福利国家制度
D
C
课堂演练
1.(2022·湖南选考)1992 年中共十四大做出了“积极建立待业、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的决定。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进一步健全失业保险制度。“待业保险”正式更名为“失业保险”。这一变化反映了( )
A.经济改革引发失业现象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C.社会保障制度已经完善 D.思想解放推动经济体制改革
2.(2022·海南卷)中世纪后期,西欧城市复苏的标志之一是“修建城墙”。一“墙”之隔区分了墙内外居民的法律身份:墙内居民因特许权解除了在采邑制和庄园制之下形成的人身依附关系,并可自由选择其经济活动的内容和方式。这一历史现象(  )
A.表明了封君封臣之间的关系 B.概括了西欧封建庄园的特征
C.呈现了王权逐步加强的趋势 D.说明了城市自治产生的前提
D
【真题研做】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