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目录
【课程标准】
1.知道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特点及其由来;
2.了解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及实行情况。
一、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历史与特点
二、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一、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历史与特点f
宏观把握:结合教材第一子目,梳理西方主要国家不同阶段的基层治理单位。
历史时期 基层治理机构
古希腊
中世纪
近代 英国
美国
法国
二战后
村社
庄园、城市、基督教
自治市
乡镇
自治市镇
社区
英国贝丁顿社区
(一)古希腊时期——村社自治
村社大会
(村社最高权力机关)
登记公民
抽签选举议事会议员等
一、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历史与特点
1.庄园
庄园主或管家
组织生产;征收地租;
主持庄园法庭审判
(1)管理者:
(2)职责:
(二)封建社会时期
(庄园)是整个西欧封建时代农村基本的经济和社会组织。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庄园特点:
⑴经济上:自给自足。
⑵政治上:相对独立。拥有自己的法庭,维持社会秩序。
2.城市自治
(二)封建社会时期
(1)背景:10—11世纪,西欧城市兴起。城市经过与国王、领主的斗争(谈判、金钱赎买、武装暴动)赢得一定的自治权。
(2)基层组织:行会与商会
(3)管理者:行会与商会的上层分子
(4)管理职责:把持城市政权;行使城市治理
出 生
教父主持洗礼
结 婚
由教父主持婚礼
临 终
教父主持涂香油仪式
死 后
葬礼在教堂举行
——发挥了重要作用
(4)兴办学校,保存文化。
(1)基督教伦理教化;
(2)主持婚丧嫁娶等生活仪式;
(3)兴办慈善机构及医院;
3.基督教会
(二)封建社会时期
西欧封建社会时期
庄
园
行
会
教
会
实质:基层自治并不是基层居民平等参与,封建主、庄园主或城市上层人士是基层自治的主导者。
是不是全部人都参与基层治理?谁在主导?
庄园主或管家组织生产;征收地租;主持庄园法庭审判,庄园在经济上自给自足,政治上独立并且拥有自己的法庭,能够维持社会秩序。
由城市里的手工业者和商人组成行会或者商会。
这种基层单位能够规范他们的经营活动 ,这样上层分子就会把持城市政权,行使城市治理的职责 。
在中古时期的西欧,无论是结婚还是离婚,都必须获得教会的许可,兴办慈善机构及医院。同时还可兴办学校和保存文化。
英国 美国 法国
确立
基层组织
自治权力
特点
继承地方自治传统基础上,1835年颁布法律,确立了英国近代自治市制度。
建国后保持地方自治的传统。
自治市镇
自治市
乡镇
政府和议会由当地选民选举产生;地方征税自主开支;接受选民监督。
除司法之外的所有公共服务功能。
市长和市议会普选产生,市长同时对中央政府和本地选民负责。
自治传统浓厚
中央集权影响较大
1.表现:
法国大革命后形成
(三)近代西欧民族国家的基层治理
——自治市镇或乡镇等
背景?
2.背景:
(2)经济:
(1)政治:
(3)历史因素:
①近代西欧民族国家的产生;
②资本主义制度及政治模式的逐渐建立;
①封建庄园逐渐解体,资本主义农业发展;
②新兴资产阶级打破行会治理模式;
基层自治的历史传统。
③工业革命,工业城市的出现;
一、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历史与特点
(三)近代西欧民族国家的基层治理
——自治市镇或乡镇等
背景:
(1)工业革命的发展;
(2)城市人口激增,失业、贫困等社会问题增多;
(3)传统的社会救济方式遭遇瓶颈,促使各国探索社会救济的新方法。
(四)近代工业革命时期的基层治理——社区组织开始形成
一、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历史与特点
1.背景:①各国政府的重视与治理方式变革,认识到不能单靠政府;②联合国对社区建设的推动;③民主政治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五)现代西方的基层治理(二战后)—社区成为基层自治的主要方式
2.表现:①社区实行居民自我管理。
②20世纪80年代以后,社区承担了更多的政府功能:西方国家的基层治理更加强调政府、社区和非政府组织的共同作用。
③20世纪八九十年代,社区管理的市场化趋势。
3.社区的作用:
①社区成为反映民意的重要组织,缓和了社会矛盾,维护了社会秩序和政治稳定;
②社区承担更多政府功能;
③地方治理的效率更高、成本更低。
①以自治为主,自主权逐渐扩大;
②历史久远;建立、发展和完善,循序渐进;
③基层治理向规范化、法治化方向发展。
④地方分权和地方自治的发展围绕地方自治的民主性和独立性进行;
探究:西方国家基层治理的特点
据统计,宗教改革前至少有110座养育院和2000多家施物所归教会所有,在这些场所接受救济的贫民有近9万人……
林里吉斯圣三一行会规定:当会员陷于贫困时,有权利从行会的收益中获取生活救济。
中世纪的庄园对贫困佃农的救济,包括为寡妇和幼子谋生,对孤儿提供监护和救助。
欧洲中世纪有哪些机构在进行社会救济?
救济特点:随意性、应急性的补救
二、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教会救济
行会救济
庄园救济
英国率先构建了包括家庭津贴、养老、疾病、失业、伤残和死亡等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此后各国纷纷建成福利国家。
美国颁布《社会保障法》,标志美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确立
德国初步建立涉及疾病、工伤和养老等方面的社会保险制度。世界上第一个以社会立法实施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
英国颁布济贫法(世界上最早的社会保障法),此后各国纷纷建立济贫制度。
1601年
19C80S
1935年
二战后
进程:
(一)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二、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二战后特点:公民的社会权利;由立法与制度保障;福利种类多;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
【思考一】二战前西方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原因:
①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开展,劳工与资本家的矛盾逐渐显露。
②社会救济制度开始难以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取而代之的是社会保险制度。
(一)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二、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思考二】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的背景
①物质基础:第三次科技革命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②体制保障: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经验教训:吸取经济大萧条的教训,受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④外部压力: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竞争和借鉴。
⑤理论支撑:凯恩斯主义
⑥观念变化:失业、贫困不仅是个人问题
(1)积极影响: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改善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公平,缓和了社会矛盾,有利于经济发展。
(2)消极影响:过度的社会保障加重了国家财政负担,容易助长懒惰行为,造成整个社会缺乏工作动力、效率低下。
【思考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评价
【思考四】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形成的特点
1.性质:
2.保障项目:
3.社会保障对象:
4.资金筹集:
传统社会济贫——政府的责任和义务
贫民——全体雇佣劳动者——全体国民
分散——全面
多方出资——国家出面强制执行
(一)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1.苏联的社会保障制度——国家保险
①根据1977年苏联颁布的宪法,苏联实行全民社会保险制度。
②特点:国家支付社会保险金;个人受保情况与其贡献和地位相关联;苏联公民免费享受社保;
注: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大致继承了苏联的社会保障制度。
二、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二)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1)初形成,第一部社会保险法规
1951年2月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是新中国制定的第一部社会保险法。
(2)渐成熟,保障水平稳步提高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也日趋成熟,在满足人民的医疗、教育、就业、养老、住房需求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A.
发展
过程
2.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走自己的特色道路
(3)全覆盖,让亿万人享有基本保障
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保障覆盖范围越来越广。目前,基本医疗保险覆盖人数超过13亿人,全民医保基本实现。
B.作用:日趋健全的保障体系减轻了人们的后顾之忧,维护了社会的稳定,促进了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
探究:中国形成社会保障制度的原因?
①借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和苏联等国的有益经验;
②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为人民生活提供物质基础;
③党和政府关注民生,不断重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发展完善。
本课小结:
人权
生命
1. 中世纪的西欧有谚语云:“想涨租就像拔着头发离开土地一样难”,农民有一套办法来抵制地主加租。而中国历史上一直到“一条鞭法”实施,要限制统治者的额外盘剥,都是很难的。这主要源于( )
主流意识的不同
基层治理的差异
C. 经济发展的差距
D. 自然条件的差别
B
巩固练习
2. 在中世纪的法国,乡村共同体作为一个自治性质的单位,以习惯法为基础,在得到领主同意后,通过村民会议自主管理公共事务。17世纪开始,领主及其代表出席或主持村民会议的权利被进一步限制,村民会议逐渐为王室监察官所掌控。据此可知,17世纪的法国( )
A. 已经形成完备的成文法体系
B. 乡村共同体丧失了自治权
C. 民族国家形成影响社会管理
D. 基层治理的水平不断提高
C
3.20世纪80年代,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说:“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跌入深渊。”她说的“安全网”应指( )
A.社会保障体系 B.强化国防保障
C.发展粮食生产 D.劳动安全保护法
A
4. 17世纪初,英国颁布了济贫法。19世纪80年代,德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保险制度。1935年,美国颁布《社会保障法》。二战后,英国率先构建了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实现了全民覆盖。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 )
A. 受到文艺复兴和启蒙思想的影响
B. 能减轻国家的负担,有利经济发展
C. 是欧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物
D. 利于改善人民生活,缓和社会矛盾
D
在随后兴起的无政府状态中,大的政治和经济单位不再可能,国王的统一权威已经丧失,地方贵族的经济和政治势力因失去中心控制,变得越来越独立。因生活在无政府状态中的人们,则迫切地需要安全与保护,因而不断地投身于领主们的庇护之下。9世纪后期,采邑变成了世袭领地,进一步加强了各地领土独立而稳固的经济地位和政治权力。特别是9世纪中期以来的北欧海盗、阿拉伯人、马札尔人的入侵狂潮,把整个拉丁基督教世界抛入可怕的战乱和危机之中。时代的动荡加速了政治的不安定状态和地方分权政治的发展,伯爵或领土们渐渐将他们为国王管理和保卫的土地,看成是他们自己的土地。同样的,缺乏安全感的居民们,由于越来越需要向他们寻求保护,因而,便也将这些伯爵或地方领主看成是他们自己的统治者。贵族们在所管辖的地区,行使着先前由国王掌握的公权。在大领土们未能保护他们的领地免遭灾难的地方,政治权力更加分散。在许多地区,政治单位逐渐缩小成为城堡领地,即靠近领主城堡的那片土地,而小农们就处于他的比较强大的邻居的庇护之下。这些邻居常常拥有武装的侍从,筑有供人们避难的堡垒,在属地的区域里行使着事实上至高无上的权力。逐渐地,以城堡为中心的庄园普遍发展起来,成为封建制度和封建社会的基础或基本构成单位。终于,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新的封建秩序完成形成了。
——摘编自易杰雄、李秋零、田薇:《神光沐浴下的文化再生》,华夏出版社,第三章,第157—158、162—164页
庄园制度形成的因素
西欧进入封建社会的初期,罗马时代的城市已经衰落。作为工商业中心的城市,是在10至11世纪时,手工业与农业分离后才重新兴起的。
西欧封建化完成的10世纪同时也是城市出现的时代,这当然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封建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发展,生产在经过了400年的徘徊后又开始上升。生产发展表现为有剩余粮食,农业的发展使一部分农民脱离出来,为城市的兴起奠定了物质基础。从手工业来说,手工业已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同时农业也要求手工业集中发展,这个分离造就了城市,而这个城市必然又是工商业的城市。手工业是城市的基础,大部分居民是手工业主,这说明城市不是奴隶主的政治中心。封建主的政治中心在农村。但从经济上讲,城市又剥削农村。商品买卖,原料买进,要占农村许多便宜。
11世纪的阶级对抗,对西欧城市的产生有重大的影响。农奴反抗封建主的形式很多,主要的手段是逃跑。农奴有自己的经济,可以为逃跑做充分的准备。由于西欧政治上的割据,各地庄园相对封闭,农奴即使逃跑了也无法捉回来,而且各个封建主都希望有别处的农奴逃到自己庄园来为自己干活。西欧城市兴起后,农奴起义大量逃往城市。因为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按规定住满一年零一年的,就可为城市居民,这事实上成了解放农奴的途径。
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