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地球与地球仪同步练习(含答案) 2025-2026学年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2.1 地球与地球仪同步练习(含答案) 2025-2026学年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52.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10-10 00:54:49

文档简介

第一节 地球与地球仪
课标对接
结合科学故事、史实材料等,说出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使用数据、类比等方式描述地球的大小。(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运用图片、影视资料以及数字技术等手段,描述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认识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结合图片、影视资料等,描述探月工程、火星探测以及空间站建设等人类太空探索的进展与意义。(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收集中国航天及太空观测发展的相关材料,举例说出中国太空探索的成就。(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观察地球仪,并用简易材料制作地球仪模型。(地理实践力)
在地球仪上识别经线和纬线,说出经度和纬度的分布规律;用经纬度描述某一地理事物或现象所在地的位置。(区域认知)
在地球仪上识别两极、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本初子午线等,说出划分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的依据。(区域认知)
知识导图
第1课时
知识梳理
一、地球在宇宙中
地球是太阳系八颗行星之一。月球是地球的卫星,两者一起组成了地月系。地球与太阳以及其他行星、卫星、小行星、彗星等共同组成了太阳系。
地月系是相对较小的天体系统,是太阳系的一部分,而太阳系又是银河系中的一个星系。
二、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古人提出过许多关于天地关系的学说,我国比较早且有代表性的是盖天说和浑天说。
麦哲伦船队完成首次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科学家经过长期的精密测量, 发现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地球表面积约 5.1 亿平方千米, 地球平均半径约 6371 千米, 地球赤道周长约 4 万千米。
自主探究
下图是铅笔在篮球和木板上移动的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 A: 铅笔在水平木板上由近及远移动时, 你看到的现象是铅笔渐远渐小, 始终能见全貌
实验 B: 铅笔在篮球上由近及远移动时, 你看到的现象是铅笔渐远渐小, 最后消失不见
在大洋上航行的船只离开远去, 观察到的现象应与上述实验 B (填 “A” 或 “B”) 相似, 说明大洋面是 球面 。
巩固发展
基础巩固
在浩瀚宇宙中,天体并非孤立存在。它们相互作用,构成了不同层次的天体系统。据此,完成1~3题。
目前已知唯一存在高级智慧生命的天体是
(C)
A. 木星
B. 水星
C. 地球
D. 海王星
下列属于天体系统的是 (B)
A. 哈雷彗星
B. 太阳系
C. 北斗七星
D. 织女星
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小到大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D)
A. 太阳系—银河系—地月系—河外星系
B. 银河系一河外星系一太阳系一可观测宇宙
C. 地月系一银河系一可观测宇宙一河外星系
D. 地月系一太阳系一银河系一可观测宇宙
下图是太阳系示意图(各天体体积及天体之间的距离未按实际比例绘制)。围绕太阳公转有八颗行星,目前只有地球上存在高级智慧生命,这主要得益于地球表面的温度适宜。各大行星的热量主要来自太阳。读图,完成4~5题。
八颗行星中, 表面温度最高的是 (A)
A. 水星
B. 火星
C. 土星
D. 海王星
地球表面温度适宜,主要原因是 (C)
A. 太阳光照条件稳定
B. 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宜
C. 太阳和地球的距离适宜
D. 地球与金星、火星的距离适宜
2024年12月17日21时57分,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圆满完成首次出舱活动。本次出舱活动用时9小时,再次刷新中国航天员出舱活动时长纪录。读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出舱画面示意图,完成6~8题。
航天员在太空中看到地球的全貌应该是 (D)
A. 三角形
B. 正方形
C. 圆锥体
D. 球体
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围绕地球飞行,若飞行轨道近似于赤道,飞行一圈的距离约为 (C)
A. 6371千米
B. 12742千米
C. 4万千米
D. 12.7 万千米
近年来,我国在太空探索领域取得重大成就。下列属于我国太空探索成就的有 (A)
(1)建成自主建造、独立运行的中国空间站
②建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3)嫦娥六号在月球背面成功着陆并开展采样工作
④高速铁路快速发展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月全食,即月球全部进入地球的影子,无法获得太阳光直射。读月全食变化示意图,完成 题。
月食发生时,太阳、地球、月球的相对位置是 (B)
A. 地球一太阳一月球
B. 太阳—地球—月球
C. 地球一月球一太阳
D. 以上都不对
古代天文学家推测地球形状的直接证据是 (B)
A. 月食每年发生 次
B. 月食时地球影子呈圆形
C. 月球表面布满环形山
D. 月全食时月球变为红色
素养提升
读地球大小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
图中 A 是地球的 极 半径, B 是 赤道 半径。(4 分)
由图可以看出, B (填字母) 线比 A (填字母) 线长 21 千米, 所以地球的真实形状是 两极稍扁 、 赤道略鼓 的不规则球体。(8 分)
一架速度 千米/小时的飞机, 绕赤道飞行一周, 需要 小时。(2 分)
人们认识地球的形状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依次经历了直觉推断—观察推断—实地考察—科学验证等阶段。简述从中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或启示。(6 分)
①认识过程是一个不断深化、不断进步的过程;②要有不怕困难、敢于实践、检验真理的精神;③科学技术的进步为科学探索创造了有利条件。
第2课时
知识梳理
一、地球仪
人们根据地球的形状并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后,制作成地球模型,也就是地球仪。
用手指拨动地球仪, 它会绕着一根固定的轴转动。这根轴是地球的自转轴, 人们称之为 “地轴”。
地轴与地球表面有两个交点, 叫两极。北极是地球的最北端, 与其对应的南极是地球的最南端。
二、纬线与纬度 经线与经度
纬线和经线的比较(见下表)。
项目 纬线 经线
定义 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
长度 从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到两极缩为一点 相等
相互关系 平行 相交于极点
指示方向 东西方向 南北方向
纬度和经度的比较(见下表)。
项目 纬度 经度
度数范围 0°~90° 0°~180°
度数划分 赤道为0°,赤道向北称为北纬(用字母N 表示),赤道向南称为南纬(用字母S 表示)。0°30°为低纬度地区,30°60° 为中纬度地区,60°~90°为高纬度地区 本初子午线为0°,本初子午线向东为东经(用 字母E表示),向西为西经(用字母W表示)
变化规律 度数向北增大是北纬,向南增大是南纬 度数向东增大是东经,向西增大是西经
任何两条相对的经线, 都组成一个经线圈, 如 和 这两条经线可组成一个经线圈。任何一个经线圈, 都把地球分成相等的两个半球。
三、经纬网
由经线与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叫作经纬网。利用经纬网,我们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自主探究
半球的划分。
南北半球的划分:以赤道( 纬线)为界,赤道以北为 北 半球,以南为 南 半球。例如, 属于 北 半球, 属于 南 半球。
东西半球的划分: 国际上习惯用 和 这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 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 东半球范围是 向东至 , 西半球范围是 向西至 (如下图所示)。因此, 并不是所有的东经度都在东半球, 也不是所有的西经度都在西半球。例如, 属于东半球, 属于西半球。
规律总结:
“小小东”: 东经小于 , 西经小于 是_东半球。
“大大西”: 东经大于 , 西经大于 是 。
巩固发展
基础巩固
(2024·山东枣庄) 下图为某同学用铁丝、乒乓球制作的简易地球仪示意图。读图, 完成 2 题。

3
该同学经过反复调整, 最终制作正确的简易地球仪是 (D)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该同学在地理课堂上利用这个简易地球仪,可以
A. 预测学校所在地明天的天气
B. 认识地球的形状
C. 找到自己家乡的准确位置
D. 了解地球上的海陆分布状况
(2024·四川内江) 下图是厄瓜多尔方柱形赤道纪念碑示意图。图中游客甲面向东方, 双脚跨在 M 线两侧拍照, 以示自己同时站在南北两个半球上。读图, 完成 题。
3.图中M线是 (A)
A. 赤道
B. 北回归线
C. 南极圈
D. 南回归线
4.北半球在游客甲的 (A)
A. 左手侧
B. 右手侧
C. 前方
D. 后方
读经纬网图,完成5~7题。
图中①地的经纬度是 (C)
图中①②③④均位于 (D)
A. 东半球
B. 西半球
C. 北半球
D. 南半球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A. ①②两地均位于低纬度地区
B. 阴影区实际面积甲大于乙
C. ④地位于②地的正西方向
D. ③地位于东西半球分界线上
读经纬网图,完成8~9题。
南极
图中①地位于③地的 (B)
A. 东南方向
B. 东北方向
C. 西北方向
D. 西南方向
图中②点关于地心的对称点的经纬度是 (C)
甲、乙、丙三艘轮船从所在海域同时沿下图所示方向驶向 经线,若时速相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D)
A. 同时到达
B. 到达的顺序是甲、乙、丙
C. 到达的顺序是丙、乙、甲
D. 到达的顺序是甲、丙、乙
素养提升
读经纬网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
乙地的经纬度是 , 其位于北极点的正南方向。(4 分)
丙地位于丁地的 西北 方向,两地所在经线的长度与甲地所在经线的长度 相等(填“相等”或“不相等”)。甲、乙、丙、丁所在纬线中,长度最长的是 丙 所在纬线,最短的是 乙 所在纬线。(8 分)
甲、乙、丙、丁四地中,位于南半球的有_乙、丁_,位于东半球的有_甲、丙_。(4分)
从纬度位置来看, 丙地位于低纬度地区, 丁地位于中纬度地区。(填“高” “中”或“低”) (4 分)第一节 地球与地球仪
课标对接
结合科学故事、史实材料等,说出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使用数据、类比等方式描述地球的大小。(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运用图片、影视资料以及数字技术等手段,描述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认识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结合图片、影视资料等,描述探月工程、火星探测以及空间站建设等人类太空探索的进展与意义。(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收集中国航天及太空观测发展的相关材料,举例说出中国太空探索的成就。(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观察地球仪,并用简易材料制作地球仪模型。(地理实践力)
在地球仪上识别经线和纬线,说出经度和纬度的分布规律;用经纬度描述某一地理事物或现象所在地的位置。(区域认知)
在地球仪上识别两极、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本初子午线等,说出划分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的依据。(区域认知)
知识导图
第1课时
知识梳理
一、地球在宇宙中
地球是太阳系八颗行星之一。月球是地球的卫星,两者一起组成了地月系。地球与太阳以及其他行星、卫星、小行星、彗星等共同组成了太阳系。
地月系是相对较小的天体系统,是太阳系的一部分,而太阳系又是银河系中的一个星系。
二、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古人提出过许多关于天地关系的学说,我国比较早且有代表性的是盖天说和浑天说。
麦哲伦船队完成首次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科学家经过长期的精密测量, 发现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地球表面积约 5.1 亿平方千米, 地球平均半径约 6371 千米, 地球赤道周长约 4 万千米。
自主探究
下图是铅笔在篮球和木板上移动的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 A: 铅笔在水平木板上由近及远移动时, 你看到的现象是铅笔渐远渐小, 始终能见全貌
实验 B: 铅笔在篮球上由近及远移动时, 你看到的现象是铅笔渐远渐小, 最后消失不见
在大洋上航行的船只离开远去, 观察到的现象应与上述实验 B (填 “A” 或 “B”) 相似, 说明大洋面是 球面 。
巩固发展
基础巩固
在浩瀚宇宙中,天体并非孤立存在。它们相互作用,构成了不同层次的天体系统。据此,完成1~3题。
目前已知唯一存在高级智慧生命的天体是
( )
A. 木星
B. 水星
C. 地球
D. 海王星
下列属于天体系统的是 ( )
A. 哈雷彗星
B. 太阳系
C. 北斗七星
D. 织女星
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小到大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
A. 太阳系—银河系—地月系—河外星系
B. 银河系一河外星系一太阳系一可观测宇宙
C. 地月系一银河系一可观测宇宙一河外星系
D. 地月系一太阳系一银河系一可观测宇宙
下图是太阳系示意图(各天体体积及天体之间的距离未按实际比例绘制)。围绕太阳公转有八颗行星,目前只有地球上存在高级智慧生命,这主要得益于地球表面的温度适宜。各大行星的热量主要来自太阳。读图,完成4~5题。
八颗行星中, 表面温度最高的是 ( )
A. 水星
B. 火星
C. 土星
D. 海王星
地球表面温度适宜,主要原因是 ( )
A. 太阳光照条件稳定
B. 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宜
C. 太阳和地球的距离适宜
D. 地球与金星、火星的距离适宜
2024年12月17日21时57分,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圆满完成首次出舱活动。本次出舱活动用时9小时,再次刷新中国航天员出舱活动时长纪录。读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出舱画面示意图,完成6~8题。
航天员在太空中看到地球的全貌应该是 ( )
A. 三角形
B. 正方形
C. 圆锥体
D. 球体
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围绕地球飞行,若飞行轨道近似于赤道,飞行一圈的距离约为 ( )
A. 6371千米
B. 12742千米
C. 4万千米
D. 12.7 万千米
近年来,我国在太空探索领域取得重大成就。下列属于我国太空探索成就的有 ( )
(1)建成自主建造、独立运行的中国空间站
②建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3)嫦娥六号在月球背面成功着陆并开展采样工作
④高速铁路快速发展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月全食,即月球全部进入地球的影子,无法获得太阳光直射。读月全食变化示意图,完成 题。
月食发生时,太阳、地球、月球的相对位置是 ( )
A. 地球一太阳一月球
B. 太阳—地球—月球
C. 地球一月球一太阳
D. 以上都不对
古代天文学家推测地球形状的直接证据是 ( )
A. 月食每年发生 次
B. 月食时地球影子呈圆形
C. 月球表面布满环形山
D. 月全食时月球变为红色
素养提升
读地球大小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
图中 A 是地球的 半径, B 是 半径。(4 分)
由图可以看出, (填字母) 线比 (填字母) 线长 21 千米, 所以地球的真实形状是 的不规则球体。(8 分)
一架速度 千米/小时的飞机, 绕赤道飞行一周, 需要 小时。(2 分)
人们认识地球的形状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依次经历了直觉推断—观察推断—实地考察—科学验证等阶段。简述从中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或启示。(6 分)
第2课时
知识梳理
一、地球仪
人们根据地球的形状并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后,制作成地球模型,也就是地球仪。
用手指拨动地球仪, 它会绕着一根固定的轴转动。这根轴是地球的自转轴, 人们称之为 “地轴”。
地轴与地球表面有两个交点, 叫两极。北极是地球的最北端, 与其对应的南极是地球的最南端。
二、纬线与纬度 经线与经度
纬线和经线的比较(见下表)。
项目 纬线 经线
定义 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
长度 从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到两极缩为一点 相等
相互关系 平行 相交于极点
指示方向 东西方向 南北方向
纬度和经度的比较(见下表)。
项目 纬度 经度
度数范围 0°~90° 0°~180°
度数划分 赤道为0°,赤道向北称为北纬(用字母N 表示),赤道向南称为南纬(用字母S 表示)。0°30°为低纬度地区,30°60° 为中纬度地区,60°~90°为高纬度地区 本初子午线为0°,本初子午线向东为东经(用 字母E表示),向西为西经(用字母W表示)
变化规律 度数向北增大是北纬,向南增大是南纬 度数向东增大是东经,向西增大是西经
任何两条相对的经线, 都组成一个经线圈, 如 和 这两条经线可组成一个经线圈。任何一个经线圈, 都把地球分成相等的两个半球。
三、经纬网
由经线与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叫作经纬网。利用经纬网,我们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自主探究
半球的划分。
南北半球的划分:以赤道( 纬线)为界,赤道以北为 北 半球,以南为 南 半球。例如, 属于 北 半球, 属于 南 半球。
东西半球的划分: 国际上习惯用 和 这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 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 东半球范围是 向东至 , 西半球范围是 向西至 (如下图所示)。因此, 并不是所有的东经度都在东半球, 也不是所有的西经度都在西半球。例如, 属于东半球, 属于西半球。
规律总结:
“小小东”: 东经小于 , 西经小于 是_东半球。
“大大西”: 东经大于 , 西经大于 是 。
巩固发展
基础巩固
(2024·山东枣庄) 下图为某同学用铁丝、乒乓球制作的简易地球仪示意图。读图, 完成 2 题。

3
该同学经过反复调整, 最终制作正确的简易地球仪是 (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该同学在地理课堂上利用这个简易地球仪,可以
A. 预测学校所在地明天的天气
B. 认识地球的形状
C. 找到自己家乡的准确位置
D. 了解地球上的海陆分布状况
(2024·四川内江) 下图是厄瓜多尔方柱形赤道纪念碑示意图。图中游客甲面向东方, 双脚跨在 M 线两侧拍照, 以示自己同时站在南北两个半球上。读图, 完成 题。
3.图中M线是 ( )
A. 赤道
B. 北回归线
C. 南极圈
D. 南回归线
4.北半球在游客甲的 ( )
A. 左手侧
B. 右手侧
C. 前方
D. 后方
读经纬网图,完成5~7题。
图中①地的经纬度是 ( )
图中①②③④均位于 ( )
A. 东半球
B. 西半球
C. 北半球
D. 南半球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①②两地均位于低纬度地区
B. 阴影区实际面积甲大于乙
C. ④地位于②地的正西方向
D. ③地位于东西半球分界线上
读经纬网图,完成8~9题。
南极
图中①地位于③地的 ( )
A. 东南方向
B. 东北方向
C. 西北方向
D. 西南方向
图中②点关于地心的对称点的经纬度是 ( )
甲、乙、丙三艘轮船从所在海域同时沿下图所示方向驶向 经线,若时速相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同时到达
B. 到达的顺序是甲、乙、丙
C. 到达的顺序是丙、乙、甲
D. 到达的顺序是甲、丙、乙
素养提升
读经纬网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
乙地的经纬度是 , 其位于北极点的 方向。(4 分)
丙地位于丁地的 西北 方向,两地所在经线的长度与甲地所在经线的长度 (填“相等”或“不相等”)。甲、乙、丙、丁所在纬线中,长度最长的是 丙 所在纬线,最短的是 所在纬线。(8 分)
甲、乙、丙、丁四地中,位于南半球的有 _,位于东半球的有 _。(4分)
从纬度位置来看, 丙地位于 纬度地区, 丁地位于 纬度地区。(填“高” “中”或“低”) (4 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