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5张PPT。元代青花瓷“鬼谷下山”罐 2005年7月12日,伦敦佳士得艺术品拍卖会上以1568.8万英镑拍卖了一件“鬼谷下山”元青花大罐。折合人民币2.3亿,以当天的国际牌价可以买两吨黄金。(目前中国艺术品拍卖最高价) 第2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课程标准:
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 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司母戊大方鼎 四羊方尊 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9厘米、重832.84千克。是中国目前已发现最大、最重的古代青铜器。四羊方尊,商朝晚期青铜器。属于礼器,祭祀用品。是中国现存商代青铜器中最大的方尊,高58.3厘米,重近34.5公斤,1938年出土于湖南宁乡县黄村月山铺转耳仑的山腰上。现藏于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是我国现存商器中最大的方尊。镜头一镜头二春秋时期的铁锄河北易县燕下都出土的战国铁矛杜诗冶铁水排模型战国时期铁锄中国首次发现古人类用于蒸制食品的套装陶器新石器时代出现陶器镜头三商代出现原始的瓷器镜头四东汉技术趋于成熟白瓷(公道杯)镜头五青瓷双系壶唐朝越窑青釉秘色瓷碗唐朝邢州的白瓷碗唐三彩唐朝南青北白两大系统形成镜头六钧窑 月白釉碗 官窑 穿戴瓶 汝窑 天蓝釉长颈镶金瓶 定窑 孩儿枕哥窑海棠式花盆镜头七宋朝出现五大名窑明清时期,瓷器种类丰富镜头八明宣德景德镇窑的青花瓷黄地珐琅彩兰石纹瓶明洪武——景德镇窑釉里红四季花卉纹瓜棱罐镜头九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绸的国家唐朝花鸟文锦镜头十?东汉丝绸袜子 明代的团龙袍料清代的寿字图丝织品镜头十一合作探究1:比较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三者之间有何不同?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
军用品和官府、贵族的生活用品 不在市场流通 至明代前期占据主导地位 民间私人经营 供民间消费 在市场流通 明中叶后占据主导地位 以家庭为单位进行自主经营 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 剩余部分作为商品出售 是农户的副业,一直存在于社会经济生活中 材料一:
中国青铜工艺精湛,冶铁和炼钢技术长期保持世界领先,青花瓷、珐琅彩精妙绝伦,令世人赞叹,古代西方一直把中国称为“塞里丝”,就是“丝国”的意思。? 合作探究2:中国古代受工业发展的特征材料二:
在原始社会后期,手工业种类较少,只有石器、骨角器、陶器、纺织、酿酒、编织部门;奴隶社会增加了冶铜业,封建社会又增加了冶铁、制糖、棉纺织业等部门。……明清时代的某些手工业部门,如制瓷、制糖、矿冶、井盐等行业的部分手工工场中,都已具有相当细密的劳动分工。如明代,《天工开物》记载景德镇制瓷“共计一坯之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清代,据《景德镇陶录》叙述,景德镇仪制坯业就有淘泥、拉坯、印坯、镟坯、画坯、春灰、合釉、上釉等分工,各道工序环环相扣,全为手工制作。
材料四:
《清代全史》叙述:杭州人张瀚的祖先在成化末年(明朝)购织机一张,从事纺织业,忻织泞布精良,“每一下机,人争鬻之”,因此获利甚多,后来织机发展到二十余张。
材料三: 春秋冶铁业以木炭为燃料,皮囊鼓风冶铁;西汉开始用煤炭做燃料;东汉发明了水力鼓风——水排提高炉温;北宋用焦炭为燃料。 ??材料五:在远古时代,中国丝织生产,以北方的黄河流域为繁盛之地。其后逐渐演变为“南盛北衰”,迄至宋代,中国的丝织生产中心已经移到江南地区,尤以苏州、杭州、南京和广州等地为盛。 当堂检测1、唐初规定:凡是均田人户,每丁每年除要向国家交租外,还要交纳绢二丈、绵三两或布二丈五尺、麻三斤;每丁每年服徭役二十天,如不服役,则每丁可按每天交纳绢三尺或布三尺七寸五分以代役。此规定有利于( )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官营手工业的发展
C.私营手工业的发展 D.家庭手工业的发展2、有一碑文记载:“(清前期)苏城机户,类多雇人工织,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原属相需,各无异议。”这种情况说明了( )
A.苏州失业人数较多
B.清朝对人身的控制较为严格
C.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
D.江南地区手工业发展速度下降
3、淅川下寺曾发掘出一处春秋楚国贵族墓群,出土大量青铜利器,不少还带有铭文,其铸造使用了失蜡法溶模工艺。这一发现,把我国使用失蜡法铸造青铜器的历史提早了一个多世纪。由此,我们可以推测出( )
A.青铜器铸造在春秋时期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B.我国古代青铜铸造中心集中在黄河流域
C.青铜器的铭文有助于印证古代史料的真伪
D.春秋时期各国主要使用青铜器进行农业生产
4、史籍记载,西汉初期,大工商业者“采铁石鼓铸,煮海为盐,一家聚众或至千余人”,这一情形得到根本改变是在( )
A.战国末年 B.秦朝时期
C.西汉武帝时期 D.东汉时期
5、中国被称为“丝国”,最早可能始于( )
A.汉代 B.隋唐
C.两宋 D.元朝
高考提升1、(2013·四川文综,4分)纺织业在商代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下列选项中可以支持这一判断的是( )
A.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禅衣
B.纺织家黄道婆创造的新式纺车
C.甲骨文中关于祭祀蚕神的内容
D.《说文解字》中有关纺织产品的字
2、(2013·福建文综,4分)《唐六典》记:“工巧业作之子弟,一入工匠后,不得别入诸色”;《新唐书》载:“细镂之工,教以四年;车路、乐器之工,三年;平漫刀矟(长矛)之工,二年……教作者传家技。”这表明唐代工匠( )
①频繁更换工种 ②长期在官府作坊干活
③职业是世袭的 ④是临时工人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3、(2013·天津文综,4分)“从宋代起,棉花开始成为一种重要纺织原料……到了元代,丝、麻、棉鼎足而三,明代以后,棉花的重要性超过了麻。”出现这些变化的前提条件是( )
A.政府的大力推广 B.棉纺织技术的改进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棉花成为经济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