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过关训练(含答案) 2025-2026学年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期中过关训练(含答案) 2025-2026学年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27.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10-10 01:01:51

文档简介

期中过关训练
(时间: 60 分钟 满分: 10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中国美食文化源远流长,不同地区的特色美食往往和当地地理环境紧密相连。据此,完成1~2题。
浙江沿海地区海鲜美食丰富,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 当地居民的口味偏好
B. 丰富的渔业资源
C. 发达的交通网络
D. 悠久的历史文化
下列美食中,与当地气候潮湿,需要驱寒有关的是 (C)
A. 北京烤鸭
B. 广东肠粉
C. 四川火锅
D. 新疆烤镶
暑假期间,小明一家前往北京游览世界园艺博览园。下图是北京世界园艺博览园导览示意图。读图,完成3~5题。
3.距1号门最近的场馆是 (A)
A. 中国馆
B. 国际馆
C. 植物馆
D. 生活体验馆
由于该导览图缺失地图某要素,导致无法做到
A. 辨别场馆等事物的方位
B. 区分场馆、道路等事物
C. 估算场馆之间的距离
D. 知晓各个场馆的主题
从 4 号门进园参观, 先后游览国际馆、中国馆、植物馆, 大致行进方向是 ( D )
A. 向西北方向
B. 向正西方向
C. 向东南方向
D. 向西南方向
2024年10月30日,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航天员乘组将在空间站完成多项任务,标志着中国空间站进入应用与发展新阶段。读中国空间站示意图,完成6~10题。
中国空间站又称
A. 天眼
B. 天宫
C. 天问
D. 天舟
航天员在空间站可以用肉眼观察到
(C)
A. 地球的表面积
B. 地球的昼夜长短
C. 地球的海洋和陆地
D. 地球有倾斜的地轴穿过
空间站每90分钟经历一次日出日落,而地球上需要一天,这是由于(B)
A. 空间站和地球自转方向不同
B. 空间站绕转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不同
C. 空间站和地球公转方向不同
D. 空间站绕转周期和地球公转周期不同
下列天体系统不包含中国空间站的是 (D)
A. 地月系
B. 太阳系
C. 银河系
D. 河外星系
自古以来,人类对于太空的探索从未止步,这有利于
①了解地球宇宙环境 ②观测天体运动 ③探索地外新家园 ④占领太空范围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和地球大小的精确测量都经历了漫长过程。据此,完成 题。
下列对地球形状认识的过程, 排序正确的是 (C)
①地球卫星照片 ②太阳和月亮形状的启示 ③天圆地方 ④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A. ①③④②
B. ②①④③
C. ③②④①
D. ④①③②
下列数据中,不能描述地球大小的是 (D)
A. 地球平均半径约 6371 千米
B. 地球表面积约 5.1 亿平方千米
C. 地球最大周长约 4 万千米
D. 地球上 “七分海洋, 三分陆地”
读四幅经纬网示意图,完成 题。
①地的经纬度是 (A)
如果四幅图的图幅大小相等, 则比例尺最小的是 (C)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下列关于图中四地的叙述, 正确的是 (D)
A. ①地位于中纬度地区
B. ②地位于①地的东北方向
C. ③地所在经线长度最长
D. ④地位于东半球
古人把一年分为二十四节气,每个节气约15天,它能反映季节的变化,从而指导农事活动。2024年1月6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小寒。读二十四节气及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 题。
二十四节气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B)
A. 地球自转
B. 地球公转
C. 海陆分布
D. 地形差异
1月6日,太阳直射点所在位置以及移动方向分别是(A)
A. 南半球;向北移
B. 北半球;向北移
C. 南半球;向南移
D. 北半球;向南移
从小寒到惊蛰,昆明( )的昼夜情况是 (B)
A. 昼长夜短,昼逐渐变长
B. 昼短夜长, 昼逐渐变长
C. 昼长夜短, 昱逐渐变短
D. 昼短夜长, 昼逐渐变短
“风雷送暖季中春,桃柳着妆日焕新。赤道金阳直射面,白天黑夜两均分。”此诗中描写的节气位于图中
A. ①处
B. ②处
C. ③处
D. ④处
暑假期间,某地理兴趣小组前往野山谷进行研学。读研学地区局部等高线地形图,完成 题。
甲处山峰的海拔大约是 (B)
A. 623 米
B. 725 米
C. 829 米
D. 921 米
图中玻璃吊桥所在山体部位名称是 (A)
A. 山谷
B. 山脊
C. 陡崖
D. 鞍部
研学期间突降暴雨, 图中 L1 ~ L4 四条道路, 下山相对比较安全的是 ( C )
A. L1
B. L2
C. L3
D. L4
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他指出,海洋孕育了生命、联通了世界、促进了发展。据此,完成 题。
我国东部濒临世界最大的大洋,它是 (B)
A. 大西洋
B. 太平洋
C. 印度洋
D. 北冰洋
从地理视角看“海洋命运共同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 海水相连,占地球表面积的
B. 海洋生态环境不受人类活动的影响
C. 各国都有漫长的海岸线, 便于沟通
D. 海洋资源丰富, 是人类的资源宝库
海胆是海洋里一种古老的生物。据科学考证,它在地球上已有上亿年的生存史。我国青藏高原也曾发现海胆化石。据此,完成 题。
青藏高原发现海胆化石,这说明
A. 当地曾经是海洋
B. 这里即将变成海洋
C. 当地以渔业为主
D. 海胆曾生活在陆地
青藏高原存在海胆化石,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D)
A. 人类活动
B. 海平面升降
C. 地球运动
D. 地壳运动
2023年全球地震多发。读2023年部分大地震发生地点及全球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完成 题。
图示地震集中发生在
(D)
A. 南极洲
B. 北美洲
C. 大西洋海域
D. 太平洋海域
图示地震的分布特征及其成因是
A. 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
B. 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
C. 海洋内部,地壳比较稳定
D. 大陆的边缘,地壳运动活跃
2023年2月6日,土耳其南部发生了两次7级以上的强烈地震。小敏要了解土耳其的地理位置,最好查阅 (C)
A. 世界人口分布图
B. 世界板块分布图
C. 世界政区图
D. 世界地形图
地震发生时,下列避震措施正确的是
(C)
A. 迅速奔向楼梯或电梯
B. 在室外时要迅速跑向房屋内
C. 在室内时要就近躲在坚固的物体下
D. 躲到大树或高楼下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
1519年9月,麦哲伦率领二百多名船员从西班牙出发,历时三年,船队于1522年9月回到西班牙,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下图为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路线示意图。
麦哲伦船队的出发地位于______洲,沿途没有经过的大洲有______洲和______南极洲。(6分)
船队从菲律宾群岛继续向西, 穿越_印度_洋后绕过_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回到原出发地西班牙。这次环球航行也证实了地球是个_球_体。(6分)
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方向大致是一路向 西 , 与地球自转方向 相反 (填 “相同” 或 “相反”)。(4 分)
为了促进海洋运输业的发展, 人们开凿了巴拿马运河。说明该运河开通的意义。(4 分)
①巴拿马运河大大缩短了太平洋和大西洋之间的航运距离和时间,降低了运输成本,具有重要的航运价值;②促进了周边国家的经济发展、文化交流、贸易往来。
某地理实践小组到云山风景区开展野外考察,下图是云山风景区及周边地区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
大云山风景区最高峰海拔不高于 800 米。测得小镇海拔为 86 米, 小镇和小云山的相对高度是 400 米。小镇处所处的地形类型属于平原。(6 分)
图中 A 地位于的山体部位是 山脊 。沿云山风景区中①②③④四条小河进行考察, 能看到瀑布的是 ① 河; ②③两条小河更适合开发刺激的漂流项目的是 ③ 河。(6 分)
图中比例尺换成线段式比例尺是 千米, 王村到李村两地之间的直线距离约 12 千米。(4 分)
每逢雨季, 小镇常受洪水侵袭, 实践小组建议在图中 B 处修建水库大坝, 吴村、李村、王村最需要搬迁的是哪个 请说明理由。(4 分)
李村。理由:李村位于水库内,水库建成后,水位上涨,李村有可能被淹没。期中过关训练
(时间: 60 分钟 满分: 10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中国美食文化源远流长,不同地区的特色美食往往和当地地理环境紧密相连。据此,完成1~2题。
浙江沿海地区海鲜美食丰富,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 当地居民的口味偏好
B. 丰富的渔业资源
C. 发达的交通网络
D. 悠久的历史文化
下列美食中,与当地气候潮湿,需要驱寒有关的是 ( )
A. 北京烤鸭
B. 广东肠粉
C. 四川火锅
D. 新疆烤镶
暑假期间,小明一家前往北京游览世界园艺博览园。下图是北京世界园艺博览园导览示意图。读图,完成3~5题。
3.距1号门最近的场馆是 ( )
A. 中国馆
B. 国际馆
C. 植物馆
D. 生活体验馆
由于该导览图缺失地图某要素,导致无法做到
A. 辨别场馆等事物的方位
B. 区分场馆、道路等事物
C. 估算场馆之间的距离
D. 知晓各个场馆的主题
从 4 号门进园参观, 先后游览国际馆、中国馆、植物馆, 大致行进方向是 ( )
A. 向西北方向
B. 向正西方向
C. 向东南方向
D. 向西南方向
2024年10月30日,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航天员乘组将在空间站完成多项任务,标志着中国空间站进入应用与发展新阶段。读中国空间站示意图,完成6~10题。
中国空间站又称
A. 天眼
B. 天宫
C. 天问
D. 天舟
航天员在空间站可以用肉眼观察到
( )
A. 地球的表面积
B. 地球的昼夜长短
C. 地球的海洋和陆地
D. 地球有倾斜的地轴穿过
空间站每90分钟经历一次日出日落,而地球上需要一天,这是由于( )
A. 空间站和地球自转方向不同
B. 空间站绕转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不同
C. 空间站和地球公转方向不同
D. 空间站绕转周期和地球公转周期不同
下列天体系统不包含中国空间站的是 ( )
A. 地月系
B. 太阳系
C. 银河系
D. 河外星系
自古以来,人类对于太空的探索从未止步,这有利于
①了解地球宇宙环境 ②观测天体运动 ③探索地外新家园 ④占领太空范围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和地球大小的精确测量都经历了漫长过程。据此,完成 题。
下列对地球形状认识的过程, 排序正确的是 ( )
①地球卫星照片 ②太阳和月亮形状的启示 ③天圆地方 ④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A. ①③④②
B. ②①④③
C. ③②④①
D. ④①③②
下列数据中,不能描述地球大小的是 ( )
A. 地球平均半径约 6371 千米
B. 地球表面积约 5.1 亿平方千米
C. 地球最大周长约 4 万千米
D. 地球上 “七分海洋, 三分陆地”
读四幅经纬网示意图,完成 题。
①地的经纬度是 ( )
如果四幅图的图幅大小相等, 则比例尺最小的是 (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下列关于图中四地的叙述, 正确的是 ( )
A. ①地位于中纬度地区
B. ②地位于①地的东北方向
C. ③地所在经线长度最长
D. ④地位于东半球
古人把一年分为二十四节气,每个节气约15天,它能反映季节的变化,从而指导农事活动。2024年1月6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小寒。读二十四节气及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 题。
二十四节气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
A. 地球自转
B. 地球公转
C. 海陆分布
D. 地形差异
1月6日,太阳直射点所在位置以及移动方向分别是( )
A. 南半球;向北移
B. 北半球;向北移
C. 南半球;向南移
D. 北半球;向南移
从小寒到惊蛰,昆明( )的昼夜情况是 ( )
A. 昼长夜短,昼逐渐变长
B. 昼短夜长, 昼逐渐变长
C. 昼长夜短, 昱逐渐变短
D. 昼短夜长, 昼逐渐变短
“风雷送暖季中春,桃柳着妆日焕新。赤道金阳直射面,白天黑夜两均分。”此诗中描写的节气位于图中
A. ①处
B. ②处
C. ③处
D. ④处
暑假期间,某地理兴趣小组前往野山谷进行研学。读研学地区局部等高线地形图,完成 题。
甲处山峰的海拔大约是 ( )
A. 623 米
B. 725 米
C. 829 米
D. 921 米
图中玻璃吊桥所在山体部位名称是 ( )
A. 山谷
B. 山脊
C. 陡崖
D. 鞍部
研学期间突降暴雨, 图中 L1 ~ L4 四条道路, 下山相对比较安全的是 ( )
A. L1
B. L2
C. L3
D. L4
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他指出,海洋孕育了生命、联通了世界、促进了发展。据此,完成 题。
我国东部濒临世界最大的大洋,它是 ( )
A. 大西洋
B. 太平洋
C. 印度洋
D. 北冰洋
从地理视角看“海洋命运共同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海水相连,占地球表面积的
B. 海洋生态环境不受人类活动的影响
C. 各国都有漫长的海岸线, 便于沟通
D. 海洋资源丰富, 是人类的资源宝库
海胆是海洋里一种古老的生物。据科学考证,它在地球上已有上亿年的生存史。我国青藏高原也曾发现海胆化石。据此,完成 题。
青藏高原发现海胆化石,这说明
A. 当地曾经是海洋
B. 这里即将变成海洋
C. 当地以渔业为主
D. 海胆曾生活在陆地
青藏高原存在海胆化石,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
A. 人类活动
B. 海平面升降
C. 地球运动
D. 地壳运动
2023年全球地震多发。读2023年部分大地震发生地点及全球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完成 题。
图示地震集中发生在
( )
A. 南极洲
B. 北美洲
C. 大西洋海域
D. 太平洋海域
图示地震的分布特征及其成因是
A. 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
B. 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
C. 海洋内部,地壳比较稳定
D. 大陆的边缘,地壳运动活跃
2023年2月6日,土耳其南部发生了两次7级以上的强烈地震。小敏要了解土耳其的地理位置,最好查阅 ( )
A. 世界人口分布图
B. 世界板块分布图
C. 世界政区图
D. 世界地形图
地震发生时,下列避震措施正确的是
( )
A. 迅速奔向楼梯或电梯
B. 在室外时要迅速跑向房屋内
C. 在室内时要就近躲在坚固的物体下
D. 躲到大树或高楼下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
1519年9月,麦哲伦率领二百多名船员从西班牙出发,历时三年,船队于1522年9月回到西班牙,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下图为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路线示意图。
麦哲伦船队的出发地位于______洲,沿途没有经过的大洲有______洲和______南极洲。(6分)
船队从菲律宾群岛继续向西, 穿越_ _洋后绕过_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回到原出发地西班牙。这次环球航行也证实了地球是个 _体。(6分)
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方向大致是一路向 ,
与地球自转方向 (填 “相同” 或 “相反”)。(4 分)
为了促进海洋运输业的发展, 人们开凿了巴拿马运河。说明该运河开通的意义。(4 分)
某地理实践小组到云山风景区开展野外考察,下图是云山风景区及周边地区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
大云山风景区最高峰海拔不高于 米。测得小镇海拔为 米, 小镇和小云山的相对高度是 米。小镇处所处的地形类型属于 。(6 分)
图中 A 地位于的山体部位是 。沿云山风景区中①②③④四条小河进行考察, 能看到瀑布的是 河; ②③两条小河更适合开发刺激的漂流项目的是 河。(6 分)
图中比例尺换成线段式比例尺是 千米, 王村到李村两地之间的直线距离约 千米。(4 分)
每逢雨季, 小镇常受洪水侵袭, 实践小组建议在图中 B 处修建水库大坝, 吴村、李村、王村最需要搬迁的是哪个 请说明理由。(4 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