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邵阳市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拔尖创新班联考物理试题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南省邵阳市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拔尖创新班联考物理试题 (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63.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10-09 16:54: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5年9月邵阳市高二拔尖创新班联考试题卷
物理
本试卷共6页,15个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上“贴条形码区”。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试题卷自行保存。
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开普勒通过观测数据总结出了行星运动定律
B. 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概念建立体现了等效替代的思想
C 牛顿利用月-地检验验证了万有引力定律,并测量了万有引力常量
D. 比值法定义的物理概念在物理学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如加速度就是采用比值法定义的
2. 如图,在O点处固定一力传感器,细绳一端系上质量为m的小球,另一端连接力传感器,使小球绕O点在竖直平面内做半径为r的圆周运动。t1时刻小球通过最低点时力传感器的示数为9mg,经过半个圆周,在t2时刻通过最高点时力传感器的示数为2mg。已知运动过程中小球受到的空气阻力随小球速度的减小而减小,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球再次经过最低点时,力传感器的示数等于7mg
B. 小球再次经过最低点时,力传感器的示数等于6mg
C. t2时刻小球到达最高点时的速度大小为
D. 从t1时刻到t2时刻的运动过程中,小球克服空气阻力做的功为
3. ·如图,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的间距为d,极板与水平面成45°角,上极板带正电.一电荷量为q(q>0)的粒子在电容器中靠近下极板处,以初动能Ek0竖直向上射出.不计重力,极板尺寸足够大.若粒子能打到上极板,则两极板间电场强度的最大值为
A. B.
C. D.
4. 我国首台自主设计研制的“蛟龙号”载人深潜器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下潜7062米,创造了当时同类型作业型载人深潜器的世界最深下潜纪录。若把地球看成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海平面看成球体表面,且球壳对球内任一质点的万有引力为零,忽略地球的自转,则下列关于“蛟龙号”下潜所在处的重力加速度大小g和下潜深度h的关系图像大致为(  )
A. B.
C. D.
5. 如图甲,有一物体由O点以初速度v0沿水平面向右滑行,物体始终受到一个水平向左的恒力F,已知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重力加速度g取,其动能随离开O点的距离s的变化图线如图乙所示,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质量
B. 物体受到水平向左的恒力
C. 物体与水平面间的摩擦力大小
D. 由于摩擦力做负功,物体的机械能不断减小
6. 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停放质量为m、装有弧形槽的小车,现有一质量为2m的光滑小球以v0的水平速度沿切线水平的槽口滑上小车,到达某一高度后,小球又返回小车右端,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球到达最高点时的速度为
B. 小球离开车后,将对地向右做平抛运动
C. 小球在弧形槽上上升的最大高度为
D. 此过程中小球对车做的功为
二、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7. 如图甲,用装有墨水的小漏斗和细线做成单摆,水平纸带中央的虚线在单摆平衡位置的正下方。用电动机匀速拉动纸带时,让单摆小幅度前后摆动,于是在纸带上留下径迹。调节电动机拉动速度,分别在乙和丙两条纸带上留下轨迹,π取3.14,重力加速度g取9.8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单摆漏斗在P点和Q点运动的方向相同
B. 乙纸带的速度为丙纸带速度的2倍
C. 无论纸带是否匀速拉动,都可以用纸带通过的距离表示时间
D. 若乙纸带拖动速度为10cm/s,可推算该单摆的摆长约为1m
8. 在如图所示电路中,闭合开关S,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下滑动时,各电表的示数分别用I、、和表示,电表示数变化量的大小分别用、、和表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不变,不变 B. 变大,变大
C. 变大,不变 D. 变大,不变
9. 如图所示,三个带电小球A、B、C可视为点电荷,所带电荷分别为、、。A、B固定在绝缘水平桌面上,C带有小孔,穿在动摩擦因数处处相同的粗糙绝缘直杆上,绝缘杆竖直放置在A、B连线的中点处,将C从杆上某一位置由静止释放,下落至桌面时速度恰好为零,C沿杆下滑时带电荷量保持不变,C在下落过程中,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 电场力不做功
B. 小球C所受摩擦力一直增大
C. 小球C下落一半高度时速度一定最大
D. 摩擦产生的内能小于小球C重力势能减少量
10. 位于的波源从时刻开始振动,形成的简谐横波沿轴正负方向传播,在时波源停止振动,时的部分波形如图所示,其中质点的平衡位置,质点的平衡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t=0.42s时,波源的位移为正
B. 沿x轴正负方向传播的波发生干涉
C. t=2.24s时,质点a沿y轴负方向振动
D. 在0到1s内,质点b运动总路程是1.05m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6分。
11. 如图甲所示是研究小球在斜面上做平抛运动的实验装置,每次将小球从弧形轨道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并逐渐改变斜面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夹角θ,获得不同的射程x,最后作出x-tanθ图像为图乙中的a线,。
(1)小球在斜面顶端水平抛出时初速度v0=______m/s;实验中发现θ超过后,小球将不会掉落在斜面上,则斜面的长度为__________m。
(2)小明同学在重复该实验中,提高了小球的释放位置,最后作出x-tanθ图像为图乙中的______线(选填“b”或“c”)。
12. 某研究小组收集了两个电学元件:电阻R0(约为2kΩ)和手机中的锂电池(电动势E标称值为3.7V,允许最大放电电流为100mA)。实验室备有如下器材:
A.电压表V(量程0~3V,电阻RV约为4.0kΩ)
B.电流表A1(量程0~100mA,电阻RA1约为5Ω)
C.电流表A2(量程0~2mA,电阻RA2约为5Ω)
D.滑动变阻器R1(0~40Ω,额定电流1A)
E.电阻箱R2(0~999.9Ω)
F.开关一只、导线若干
(1)为了测定电阻R0的阻值,小明设计了一电路,与其对应的实物图如图甲,图中的电流表A应选______(选填“A1”或“A2”),请将实物连线补充完整_______。
(2)为测量锂电池的电动势E和内阻r,小红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电路图。根据测量数据作出图像,如图丙所示,若该图线的斜率为k,纵轴截距为b,则该锂电池的电动势E=______,内阻r=______(均用k、b表示)。
13. 如图所示,A、B和C、D为两平行金属极板,A、B两极板间电势差为U,C、D始终和一直流稳定电源相接,测得其间的场强为E,B极板中心有一小孔F。一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带电粒子(重力不计)由静止开始,从A极板上经A、B加速后穿过F经C、D发生偏转,最后打在荧光屏上,轨迹如图所示。已知C、D极板长均为x,A和B、C和D均对齐,FO与C、D极板平行且到两极板距离相等,荧光屏距C、D右端的距离为L,求:
(1)粒子出加速电场F点时的速度大小;
(2)粒子离开偏转电场时的竖直偏移量y;
(3)粒子打在荧光屏上时的动能。
14. 我国在深中通道海底基槽的“整平处理”项目中,为减少对中华白海豚等动物的影响,放弃爆破法,首创了“用凿子凿开岩石”的办法解决了世界难题。如图所示,以A0为原点,水平向右为正方向建立x轴,水下岩面C0、C1、C2为与x轴平行的水平面,岩面到水面的高度H=35m,水面到x轴的高度h=10m,A0A1长度x1=10m,A1A2长度x2=20m,A1P与A1A2夹角为37°。某次施工中,先将质量m=40t的斧头状凿岩棒从靶点C0缓缓拉到A0点,再松开钢丝绳使其自由下落,砸向水下岩石C0靶点,接下来凿岩棒沿A0A1P线上不断更换释放点,凿开正下方岩面硬度不同的靶点,每一次凿岩棒砸碎岩石皆下移 h=1m的深度(此过程凿岩棒与岩石的间隙不可忽略),假设凿岩棒始终保持在竖直方向上运动,受到水的浮力,水的阻力,忽略空气阻力和凿岩棒大小,,重力加速度。
(1)凿岩棒从靶点C0到达A0点的过程中,求钢丝绳对凿岩棒所做的功;
(2)凿岩棒从A0点释放下砸到靶点C0的过程中,求凿岩棒对岩石靶点C0的平均作用力F的大小;
(3)沿A0A1P线上不断更换释放点,求凿岩棒克服岩石作用力所做的功W与x的关系。
15. 如图,一竖直固定的长直圆管内有一质量为M的静止薄圆盘,圆盘与管的上端口距离为l,圆管长度为30l。一质量为的小球从管的上端口由静止下落,并撞在圆盘中心,圆盘向下滑动,所受滑动摩擦力与其所受重力大小相等。小球在管内运动时与管壁不接触,圆盘始终水平,小球与圆盘发生的碰撞均为弹性碰撞且碰撞时间极短,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1)求小球第一次与圆盘碰撞的速度大小;
(2)求第一次碰撞后瞬间小球和圆盘的速度大小;
(3)在第一次碰撞到第二次碰撞之间,求小球与圆盘间最远距离;
(4)圆盘在管内运动过程中,求小球与圆盘碰撞的次数。
13.(1)
(2)
(3)
14.(1)
(2)
(3)当时,从释放点到击中靶点后静止的过程,根据动能定理有
解得
当时,从释放点到击中靶点后静止的过程,根据动能定理有
代入数据解得
15.(1)
(2)
(3)l
(4)5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