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2第1课时《化学方程式》课件+教学设计+分层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课题2第1课时《化学方程式》课件+教学设计+分层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10-09 18:25:12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课题2 化学方程式
第1课时
第五单元 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
(人教版)九年级

01
素养目标—明确要求
02
激趣导入—提高兴趣
03
要点精讲—典例精析
04
知识总结—加强记忆
05
练习应用—巩固提升
素养目标
01
01
02
03
04
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通过描述化学方程式的特征,能应用化学方程式解决问题。
通过实验探究活动,认识定量研究对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
通过实验探究活动认识质量守恒定律,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激趣导入
02
红磷燃烧可表示为:
红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从目前的角度分析,这种表达方法有何不足?
该反应又可表示为:
P+O2 P2O5,
这种表示方法与文字表达式相比有何优点 还存在什么不足之处
1.书写麻烦
2.不便交流
3.不能体现质量守恒定律
4.不能表示各种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
典例精析
要点精讲
要点精讲
03
碳+氧气 点燃 二氧化碳 C+O2 点燃 CO2
木炭和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
条件:点燃
元素种类不变
分子种类改变
原子种类不变
元素质量不变
物质总质量不变
原子数目不变
原子质量不变
哪种表示方法能准确、简便地描述化学变化?
要点精讲
03
一、化学方程式的定义
质量守恒定律中的六个不变
原子种类、个数、质量不变
元素种类、质量不变
物质总质量不变
定义: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C +
O2
点燃
CO2
要点精讲
03
二、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
(3)再究——质量:
⑤反应中各物质间的质量比。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1)粗看——宏观:
①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②反应物的一种性质,生成物的一种可能制法;
③反应的类型。
(2)细看——微观:
④反应中各物质间的微观粒子数目之比。
注意:化学方程式无法呈现化学反应的快慢及化学变化中伴随的现象。
要点精讲
03
二、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
(1)表示出了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
如:C+O2 CO2,反应物为 和 ,生成物为 ,反应条件为“ ”。
(2)表示出了反应物与生成物间的质量比。
即m(C):m(O2):m(CO2)= : : .
(3)从微观上看,还能表示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的微粒个数比。
如:n(C):n(O2):n(CO2)= : : .

氧气
二氧化碳
点燃
12
32
44
1
1
1
要点精讲
03
思考与讨论:
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分析以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你能从中获得哪些信息?
Fe + CuSO4 = Cu + FeSO4
微粒个数比 1 : 1 : 1 : 1
相对质量 56:(64+32+16×4): 64 :(56+32+16×4)
质量守恒 56 + 160 = 64 + 152
物质质量比 56 : 160 : 64 : 152
56g 160g 64g 152g
要点精讲
03
2H2 + O2 2H2O
点燃
微粒个数比 2 : 1 : 2
相对质量 (2×2) : (16×2): (2×18)
质量守恒 4 + 32 = 36
物质质量比 4 : 32 : 36
4g 32g 36g
思考与讨论:
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分析以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你能从中获得哪些信息?
要点精讲
03
试写出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下分解产生氧气的化学方程式,并说明其含义。
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定性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定量含义:①分子个数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物质质量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H2O2 2H2O + O2 ↑
MnO2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
2∶2∶1
68∶36∶32
要点精讲
03
三、化学方程式的读法
(1)宏观读法: 和 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了 。
(2)质量读法:每 份质量的碳与 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 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3)微观读法:每 个碳原子和 个氧分子在点燃时生成 个二氧化碳分子。

氧气
二氧化碳
12
32
44
1
1
1
C + O2 CO2
要点精讲
03
(1)宏观读法: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了铜和硫酸亚铁。
(2)微观读法:每1个铁原子和1个硫酸铜分子生成1个铜原
子和1个硫酸亚铁分子。
(3)质量读法:每56份质量的铁与160份质量的硫酸铜完全
反应,生成64份质量的铜和152份质量的硫酸亚铁。
Fe+CuSO4= Cu+FeSO4
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分析以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你能从中获得哪些信息
要点精讲
03
(1)宏观读法: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
(2)微观读法:每2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生成2个水分子。
(3)质量读法:每4份质量氢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36
份质量的水。
2H2+O2 = 2H2O
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分析以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你能从中获得哪些信息
点燃
要点精讲
03
四、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1.下图中的四位同学对H2+Cl2 2HCl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条件是点燃B.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没变
C.反应前后分子个数变了D.表示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
C
【详解】
A、根据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可知,等号上方表示反应条件,该反应的条件是点燃,说法正确;
B、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没变,说法正确;
C、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后分子个数不变,说法错误;
D、根据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可知,该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说法正确。
要点精讲
03
四、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2.化学方程式S+O2 SO2可读作( )
A.硫加氧等于二氧化硫
B.硫加氧气点燃后生成二氧化硫
C.硫和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硫
D.一个硫和一个氧点燃后生成一个二氧化硫
【详解】
A、化学方程式中,加号读作和,等号读作生成,A错误。
B、化学方程式中,加号读作和,B错误。
C、化学方程式中,加号读作和,等号读作生成,C正确。
D、一个硫原子和一个氧分子点燃后生成一个二氧化硫分子,D错误。
C
要点精讲
03
四、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3.氢氟酸(HF)对玻璃有腐蚀作用,可用于在玻璃上雕刻各种精美图案,反应原理为SiO2+4HF=X↑+2H2O,则X为(  )
A.F2 B.SiH4 C.O2 D.SiF4
【详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发生改变,反应前硅原子、氧原子、氢原子和氟原子的个数依此为1,2,4,4,反应后氢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为4,2,所以X中含有一个硅原子和四个氟原子。故选D。
D
要点精讲
03
四、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4.以甲为原料合成化工产品丁的微观过程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丁为氧化物
B.转化①中乙和丙分子个数之比为1∶1
C.甲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小于丁
D.转化②中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
D
要点精讲
03
四、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加强记忆
知识总结
知识总结
04
定义
化学
方程式
意义及读法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质的方面
量的方面
微观意义
巩固提升
练习与应用
练习应用
05
1.根据化学方程式不能获得的信息是 (  )
A.反应发生所需要的条件 B.化学反应的快慢
C.该反应的化学反应类型 D.各物质间的质量比
2.从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2H2+O2 2H2O中获得以下信息:①该反应的发生条件是点燃;②该反应的反应物是氢原子和氧原子;③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④反应前后原子数目不变;⑤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保持不变;⑥在反应中氧气和水的质量比为8∶9。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④⑤⑥ C.①③④⑥ D.②③④⑥
B
C
练习应用
05
3.三硝酸甘油酯是一种黄色的油状透明液体,医学上可以用于治疗心绞痛,这种液体可因受到震动而爆炸,其发生爆炸的化学方程式为:
4C3H5N3O9 12CO2↑+10H2O↑+6X↑+O2↑,则X的化学式是(  )
A.N2 B.CO C.NH3 D.NO
A
练习应用
05
4.CO具有可燃性,可作燃料,对CO燃烧的化学方程式:2CO+O2 2CO2所能表达的意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一氧化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B.参加反应的CO、O2与生成的CO2的粒子个数比是2∶1∶2
C.每28份质量的CO和16份质量的O2在点燃的条件下完全反应生成88份质量的CO2
D.每2个一氧化碳分子和1个氧分子在点燃的条件下完全反应生成2个二氧化碳分子
C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化学方程式》第1课时同步分层练习
【基础篇】
1.下列关于 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该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不变
C.生成的H2O与O2的分子个数比为2:1
D.参加反应的H2O2与生成的O2的质量比为17:4
2. 氨气能在氧气中燃烧,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甲与丁的分子个数比为 B.反应后分子总数增加
C.氮元素的化合价升高 D.属于置换反应
3.在探究蜡烛元素组成时,做了如图的实验。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A.蜡烛燃烧有水生成 B.蜡烛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
C.蜡烛一定含有氧元素 D.蜡烛一定含有碳、氢元素
4.某品牌空气净化器可有效消除装修材料中释放的甲醛,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有关该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
B.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C.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
D.两种产物的质量比为 22∶9(或 9∶22)
5.下列关于过氧化氢的说法正确的是
A.过氧化氢分子中含有氧分子
B.过氧化氢分子中氢、氧原子个数比为
C.过氧化氢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D.过氧化氢完全分解可生成氧气
【能力篇】
一、单选题:
1.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内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表示反应前的质量,“ ”表示反应后的质量)
A.X=19
B.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C.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甲、乙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可能为 1∶16
2.利用捕集的生产低碳、零碳燃料,既可缓解能源危机,又可助力实现“双碳”目标。我国科研人员研制出的新型催化剂,可催化转化为甲醇,其转化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与的化学性质相同
B.Ⅰ中反应前后存在元素化合价的改变
C.Ⅱ中反应前后原子和分子的数目均保持不变
D.Ⅰ和Ⅱ中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均发生改变
3.合理利用植物(如罂粟)可治疗疾病。罂粟壳中含有吗啡(C17H19NO3)等生物碱,非法提取会制成毒品,对社会造成极大危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吗啡由四种元素组成
B.一个吗啡分子中共含有40个原子
C.罂粟燃烧后只生成CO2和H2O
D.合理利用植物资源,服务人类社会
4.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空气成分,其中一项实验是加热红色氧化汞粉末得到汞和氧气,该反应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氧化汞分解过程中,原子的个数没有改变
B.氧化汞分解过程中,分子的种类没有改变
C.氧化汞、汞、氧气都是化合物
D.氧化汞、汞、氧气都由分子构成
5.某同学利用图1实验探究质量守恒定律,实验前后电子天平的示数不变。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B.实验中,锥形瓶中的固体由红色变为黑色
C.气球的作用之一是缓冲气压,防止加热时瓶塞被顶开
D.图2的纵坐标可表示实验过程中固体质量的变化
二、填空探究题:
1.某种化合物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则此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可能含有的元素是?
2.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人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
(1)碱性甲烷燃料电池具有低污染、高效率等特点,是一种很有前途的能源利用方式。
①电池总反应方程式为 ,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
②K2CO3中碳元素化合价为______。
(2)4500L氧气可加压装入容积为30L钢瓶中,其原因是______(从微观角度解释)。
【拔高篇】
1.甲醛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同时也是一种常见的室内空气污染物。利用羟基磷灰石【】可将空气中的甲醛转化为无污染的物质,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1)羟基磷灰石在甲醛的转化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都没有发生变化,羟基磷灰石的作用是 ;上述转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羟基磷灰石可用机械球磨法制备:将和按照一定比例加入到球磨机中,球磨一段时间,发生反应。机械球磨法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球磨过程中常加入一定比例的生石灰用于吸水,按照绿色化学思想,反应物中的原子全部转化为期望的最终产物,这时原子利用率为100%。为使反应物中的原子全部转化为羟基磷灰石,理论上CaO、、作为原料加入的质量比为 。
2.在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是( )
物质 X Y Z W
反应前质量/g 10 3 90 0
反应后质量/g 3.2 3 待测 3.2
A.W可能是单质
B.Y 可能是催化剂
C.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D.反应后 Z 物质的质量为 86.4g
3.构建“宏-微-符”三重表征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
(1)如图为钛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其原子结构示意图。
原子结构示意图中x的数值为 ,钛原子容易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钛离子,钛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钛原子与氦原子的化学性质 (填“相似”或“不相似”)。
(2)我国科学家利用石墨烯为催化剂,促进甲烷转化成甲醇(CH3OH)和甲醛(CH2O),主要原理如图。
反应后石墨烯的碳原子数目 (填“增加”、“不变”或“减少”)。过程Ⅳ中各粒子数目比为1:1:1:1:2,则X的化学式为 。
同步分层练习答案
【基础篇】:
1.C 2.A 3.C 4.A 5.B
【能力篇】:
一、选择题:
1.B 2.B 3.C 4.A 5.D
二、填空探究题:
1.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C、H)可能含有氧元素(O)
2.(1)H2O +4
(2) 分子间有间隔
【拔高篇】:
1. (1)催化作用 CH2O +O2 CO2 +H2O
(2)252:37:213
2. D
3.(1) 10 失去 47.87 不相似
(2) 不变 H2O2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化学方程式》教学设计
课题 课题2第1课时 单元 第五单元 学科 化学 年级 九年级
课标分析 《化学方程式》这个课题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课题2的内容,主要包括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化学方程式的配平等。从教材知识体系上看,它是元素符号、化学式、质量守恒定律等知识的拓展和延伸,并与元素符号、化学式构成了九年级化学教学中的三个重要的化学用语。它是联系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计算的中介,是进行化学计算的基础,也是整个初中化学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是学生学好化学的前提和保证,更是解决化学问题的有力武器。
素养目标 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通过描述化学方程式的特征,能应用化学方程式解决问题。 通过实验探究活动认识质量守恒定律,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通过实验探究活动,认识定量研究对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
重点 难点 应用化学方程式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怎样才能准确、简便地描述化学变化,体现其中的物质转化关系与定量关系,从而更好地为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服务呢 思考 定量研究对化学发展的重大作用。
讲授新课 化学方程式的定义 分析文字表达式的缺点: 书写麻烦;不便交流;不能体现质量守恒定律;不能表示各物质间的量的关系。 化学方程式的定义:这种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 (1)表示出了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 (2)表示出了反应物与生成物间的质量比。 (3)从微观上看,还能表示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的微粒个数比。 【教师】思考与讨论: 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分析以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你能从中获得哪些信息? (1)表示出了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 如:C+O2点燃CO2,反应物为 ____和_____,生成物为________,反应条件为“ _____”。 (2)表示出了反应物与生成物间的质量比。 即m(C):m(O2):m(CO2)= ____ :______:_______ . (3)从微观上看,还能表示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的微粒个数比。 如:n(C):n(O2):n(CO2)= _______:________ :_______. Fe + CuSO4 = Cu + FeSO4 2H2 + O2 点燃 2H2O 学生从多角度认识化学反应,学会观察分析以及语言表述,了解化学方程式所表达的信息。
三、化学方程式的读法 以木炭燃烧为例 (1)宏观读法:_____和_____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了_______。 (2)质量读法:每___份质量的碳与____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 _____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3)微观读法:每___个碳原子和___个氧分子在点燃时生成 ____个二氧化碳分子 S+O2点燃SO2 (1)宏观读法:硫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了二氧化硫。 (2)微观读法:每1个硫原子和1个氧分子在点燃时生成1个二氧化硫分子。 (3)质量读法:每32份质量的硫与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64份质量的二氧化硫。 使学生通过练习,熟练掌握化学方程式不同角度的读法和意义。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1.推断物质的组成元素。依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 2.推断物质的化学式。依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 3.有关密闭容器中表格数据处理 某一物质质量的计算: 根据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不变列出等式,求出该物质的质量。 反应物、生成物、催化剂的判定: ①反应后质量增大一生成物; ②反应后质量减小一反应物; ③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一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未参与反应的杂质。 4.微观反应示意图 练习 即学即练巩固提升
课堂小结 1.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及其表示的意义。 2.从质、量、数等方面读化学方程式。 3.如何利用化学方程式求出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比。
板书设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