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3张PPT)
第二单元 自然环境与生态保护
中考新视角·区域自然地理要素主题
地形、气候与河流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下图所示。
近五年广东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关于“区域自然地理要素主题”的考查情况统计
年份 题号 情境设置 分值 考查频率
2024 20~21题,28~29题 我国新增国家重要湿地;云南省景迈山古茶林区研学 8 5年5考
2023 16~17题 “引汉济渭”工程 4 2022 17~18题,29~30题, 第31(2)题 长江白鹤滩水电站;广东省发生强降雨天气;海南省南繁基地 10 2021 第11题,第32(2)(4)题 包茂高速广西桂林段景观;白鹤越冬地——鄱阳湖 10 2020 10~12题,第16题, 第31(1)(2)题 东江流域;中国地形分布和2018年中国高速铁路分布;毛乌素沙地 18
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类型多样
山区
大概念构建
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夏秋
冬春
热带季风
亚热带
季风
温带季风
温带
大陆性
高原山地
纬度
海陆
地形地势
黄金
平原
水源
水土保持
黄河大堤
(1)地势特征及影响
1 我国地形地势
考点整合
(2)地形特征及影响
①地形特征:
复杂多样、山区
面积广大。
②山区经济发展
的优势和劣势:
2 我国的气候特征及成因
(1)图示我国的气候特征
(2)图示我国降水时空分布规律及成因
3 长江、黄河
(1)图示长江、黄河概况
①长江
 ②黄河
(2)比较长江、
黄河的开发与问题
  (2024·广东中考)湿地是靠近江河湖海而地表有浅层积水的地带,包括河流、湖泊、沼泽等。湿地有“饮水机”“空调器”“地球之肾”之称。2023年我国新增国家重要湿地29处,目前湿地总面积居亚洲第一。图2-5-1为2023年我国新增国家重要湿地分布图。据此完成1~2题。【环境保护主题】
图2-5-1
1.2023年我国新增的国家重要湿地主要分布在 (  )
A.青藏地区
B.东北地区
C.东部沿海地区
D.长江、黄河流域
图2-5-1
D
2.湿地的生态功能包括 (  )
①涵养水源、调蓄洪水 ②固碳释氧、调节气候 ③提供水能、便利航运 ④保护生物多样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图2-5-1
C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湿地有‘饮水机’‘空调器’‘地球之肾’之称”可知,①②④正确。提供水能和便利航运属于河流的经济功能,排除③。故选C。
  “候鸟式”养老是当今兴起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指老年人冬天到温暖舒适的南方养老,夏天去清凉宜人的北方避暑。某研究机构综合考虑气温、空气质量等因素评选出“候鸟式”养老宜居城市。图2-5-2为我国十大“候鸟式”夏季养老宜居城市分布图。据此完成3~5题。【中国的地形地势+气候主题】
图2-5-2
3.读图可判断,我国的整体地势特点是 (  )
A.东高西低 B.西高东低
C.南高北低 D.北高南低
图2-5-2
B
4.读图可知,纬度最高的“候鸟式”夏季养老宜居城市是 (  )
A.呼伦贝尔
B.哈尔滨
C.长春
D.大连
图2-5-2
A
5.云南省“候鸟式”夏季养老宜居城市数量最多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
A.地处高原,夏季凉爽
B.纬度较低,降水丰富
C.位于内陆,湿度较低
D.海拔较高,空气稀薄
图2-5-2
A
  (2025·河南焦作期末)鲍鱼是一种海洋食用贝类,在12 ℃~25 ℃的海域中生长最活跃。山东省荣成市是我国鲍鱼主产区之一,附近海域月均温为1.3 ℃~22.4 ℃。为应对低温环境,当地每年定期将鲍鱼送往福建省莆田市附近海域“借养”。图2-5-3为鲍鱼南下转场示意图。据此完成6~8题。【气候主题】
图2-5-3
6.下列关于山东省荣成市鲍鱼南下转场路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全部位于热带 
B.终点位于广东
C.经过黄海、东海 
D.起点位于渤海
图2-5-3
C
7.莆田市近海养殖的鲍鱼也会在每年4—11月北上“避难”,其可以有效避开的气象灾害是 (  )
A.洪涝
B.干旱
C.台风
D.梅雨
图2-5-3
C
8.山东省荣成市“北鲍南养”,反映出我国的气候特征是 (  )
A.降水季节变化大
B.夏秋季节降水多
C.夏季全国普遍炎热 
D.冬季南北温差大
图2-5-3
D
  【跨学科融合】图2-5-4示意长江三峡的位置,图2-5-5示意郦道元《三峡》节选及三峡风光。读图,完成9~11题。【河流主题】
9.“两岸连山”的“山”指 (  )
A.唐古拉山脉 B.巫山
C.雪峰山 D.横断山脉
B
10.“夏水襄陵”“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分别反映三峡河段的水文特征是 (  )
A.流量小,流速快
B.有夏汛,含沙量大
C.流量小,有结冰期
D.有夏汛,流速快
D
11.据郦道元对三峡风光的描述,三峡河段最适合发展 (  )
A.旅游 B.灌溉
C.航运 D.养殖
A
【主题情境】
地理探究活动:穿越中国自然奇境
某校地理社团计划组织一场探寻中国自然环境的探究活动,活动期间,社团同学们化身小小地理研究员,依据资料,穿越中国广袤大地,探索自然环境的奥秘,请你一起参与进来吧。
主题情境练
[2024·湖南中考]中国国家版本馆宛如四座文化宝库,由北京总馆、西安分馆、杭州分馆和广州分馆组成,它们不仅收藏着珍贵的版本资源,其选址与建筑风格也蕴含着丰富的地理信息。请你根据手中的中国国家版本馆
地理位置及其建筑风格示意图,
完成1~3题。
任务一:打卡国家版本馆,探寻地理印记
1.四个馆(  )
A.都分布在第一级阶梯
B.分布在第一、二级阶梯
C.都分布在第二级阶梯
D.分布在第二、三级阶梯
D
2.四个馆的建筑风格(  )
A.如出一辙 B.以敦煌神韵为主
C.各具特色 D.以江南宋韵为主
C
3.四个馆均设有开放展览区,这为市民提供了(  )
A.了解文化的窗口 B.运动锻炼的场所
C.享受美食的餐馆 D.购物娱乐的商城
A
[2024·成都中考改编]随着季节的变化,为引导同学们探究我国入春的地理奥秘,李老师在课堂上展示了2024年3月初全国入春进程图,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已进入气象学意义上的春天,但部分地区仍乍暖还寒,体感上依旧寒冷。下图示意3月6日全国入春进程。
据此完成4~6题。
4.图中季节划分的主要依据可能是(  )
A.地势 B.风向 C.气温 D.降水
C
任务二:追逐春天,解读季节的密码
5.我国东部地区入春进程的方向一般是(  )
A.由南向北 B.由北向南
C.由东向西 D.由西向东
A
6.下列地区处于“乍暖还寒”的是(  )
A.四川东部 B.湖南北部
C.福建西部 D.陕西南部
B
[2025 · 淄博模拟]紧接着,第一组同学展示了中国三大棉区示意图,介绍了每年3月新疆阿克苏、喀什等地棉农准备春播的场景,让同学们一起思考棉区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下图示意中国三大棉区,据此完成7~9题。
7.下列关于我国降水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三大棉区中新疆棉区降水量最丰富
B.长江流域棉区降水量小于黄河流域棉区
C.我国降水量自西北向东南递减
D.我国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递减
D
任务三:走进棉区,探究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8.对图中三大棉区农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制约新疆棉区农业发展的是水资源
B.黄河流域棉区春季易受寒潮的影响
C.长江流域棉区易受洪涝灾害的影响
D.三大棉区都位于东部季风区,雨热同期,利于棉花生长
D
9.若夏季风弱,夏季风向北移动慢且在南方滞留,容易导致
(  )
A.南涝北旱 B.全国皆涝
C.北涝南旱 D.西涝东旱
A
[2025·郑州模拟]李老师展示了一段资料:经过3年的监测,国家天文台从多个备选地中确定在冷湖无人区的赛什腾山建立世界级天文观测台,该天文观测台已于2024年11月建成。下面为天文观测条件资料卡、丽江气候统计图与冷湖天文台景观图,以及我国部分天文观测基地分布图。据此完成10~12题。
任务四:探秘观星地的选择,仰望浩瀚星空
10.备选天文观测基地都位于(  )
A.黄土高原
B.我国地势第三级阶梯
C.云贵高原
D.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
D
11.与东部观测基地相比,冷湖天文台进行天文观测,条件更加优越的原因是(  )
A.海拔较高,空气稀薄
B.植被茂密,空气洁净
C.距城市近,设备先进
D.纬度高,观测时间长
A
12.丽江观测站一年中适合观测、拍摄星空天数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
A.沙尘天气较多 B.雨季长,晴天少
C.基础设施较差 D.地势起伏较大
B
(跨学科·语文 2024·泉州模拟)紧接着社团同学把目光转向长江三峡。为了更直观地感受三峡的魅力,第二组的同学找到了下面的材料。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所著《水经注》中关于长江沿岸地理风貌的描写:“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据此完成13~15题。
任务五:泛舟三峡,领略自然人文之美
13.“两岸连山”的“山”指(  )
A.唐古拉山 B.巫山
C.雪峰山 D.横断山
B
14.“夏水襄陵”“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分别反映三峡河段的水文特征是(  )
A.流量小,流速快
B.有夏汛,含沙量大
C.流量小,有结冰期
D.有夏汛,流速快
D
15.据郦道元对三峡风光的描述,三峡河段最适合发展(  )
A.旅游 B.灌溉
C.航运 D.养殖
A
16.[2024·山西中考改编]【探究发现】探索接近尾声,李老师为了让同学们理解我国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布置了一道综合探究题。
探究名称: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
探究资料:资料一: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分为三级阶梯。第一级阶梯平均海拔在4 000米以上,第二级阶梯海拔多在1 000—2 000米,第三级阶梯海拔多在500米以下。
资料二:我国地形复杂多样,纵横分布的山脉构成了地形的骨架,高原、平原、盆地、丘陵镶嵌其中。在各种地形类型中,山地面积约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一。通常把山地、丘陵连同比较崎岖的高原统称为山区,山区面积约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二。
任务六:地理要素的相互联系
资料三:我国地势三级阶梯及部分大型水电站分布示意图、我国沿36°N附近地形剖面示意图。
 探究思考:
(1)从我国地势三级阶梯中任选一个阶梯,写出其主要地形类型。
 
 
(2)简要分析我国地势对河流、降水的影响。
第一级阶梯以高原为主;第二级阶梯以高原、盆地为主;
第三级阶梯以平原、丘陵为主。
对河流的影响:很多河流自西向东流入海洋;河流流经地势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流湍急,水能资源丰富。对降水的影响:有利于海洋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丰沛降水。
(3)指出我国部分大型水电站分布与地势的关系。
主要分布在我国地势阶梯的交界处。 
(4)从农业、采矿业、交通运输业和旅游业中任选两方面,简要说明我国地形特点对其发展的影响。
农业:我国地形复杂多样,有利于农、林、牧、渔等多种经营;山地多,平原少,耕地资源少,不利于种植业的发展等。采矿业:山区面积大,矿产资源丰富,有利于采矿业的发展等。交通运输业:山区面积大,地形崎岖,基础设施建设难度大,成本高,交通不便等。旅游业:地形复杂多样,旅游资源丰富,有利于旅游业的发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