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版(2024)八年级全一册信息科技 第1课 开启物联网之门 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义务教育版(2024)八年级全一册信息科技 第1课 开启物联网之门 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义务教育版
科目 信息科技(信息技术)
更新时间 2025-10-09 21:07:39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义务教育版)八年级
全一册
第1课
开启物联网之门
学习目标
激趣导入
学习活动
思考-讨论
知识链接
课堂小结
拓展-提升
单元主题
单元主题
单元名称 课名称 核心内容
第一单元 从感知到物联 第1课 开启物联网之门 物联网中的“物”指什么,物联网与互联网的关系,我国物联网的发展
第2课 传感之古今未来 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不同时期传感器的特点
第3课 环境数据要感知 利用传感器开展实践探索
第4课 物物相连有价值 物联网的价值:丰富实时的数据、远程控制和协同智能
第5课 物联功能趣体验 查看互联网中的物联数据,体验远程控制和远程监测功能
学习目标
激趣导入
【说一说】
什么是物联网?
激趣导入
【涨点知识】
激趣导入
【建构】
通过手机或者计算机,可以了解千里之外某件物品的状态或某个人的活动情况;刷脸可以进入家门,相应的灯也会打开;说一句话,电视、空调会按照要求运行。这些不是科幻电影中才有的场景,而是物联网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
本节课,我们将开启探秘物联网的神奇之旅!
学习活动
学习活动
寻找身边能联网的物品

学习活动
一、寻找身边能联网的物品
物联网,即 IoT (Internet of Things) ,意思是“物品的互联网”,也就是“将物品用互联网络连接起来”。
学习活动
一、寻找身边能联网的物品
物联网中的“物”泛指各种物品,所以物联网也经常被解释为“万物互联”。
思考-讨论
一、寻找身边能联网的物品
【想一想】
所有的物品都可联网吗?
物品联网,需要具备怎样的条件呢?
学习活动
一、寻找身边能联网的物品
计算机接入互联网要有自己的身份,物品要连接互联网也不例外。一般来说,满足以下条件的物品就可以接入互联网。
· 有名字:有可被识别的唯一编码。
· 可感知:能提供物品本身的数据。
· 能传输:可与其他物品交换数据。
现阶段物联网中的“物”,主要是指那些装有传感器并且能与互联网相连的物品。
学习活动
一、寻找身边能联网的物品
除了计算机、平板计算机、手机,还有哪些物品连接了互联网?它们连接互联网后带来了什么好处?
物品 连接互联网的好处
学习活动
一、寻找身边能联网的物品
除了计算机、平板计算机、手机,还有哪些物品连接了互联网?它们连接互联网后带来了什么好处?
物品 连接互联网的好处
电视 更多的节目源,随时点播
摄像头 远程查看摄像头的画面
热水器 回家前启动热水器,并设定好温度
门锁 记录开门的人,通知用户
学习活动
一、寻找身边能联网的物品
物品要上网,就需要给它分配一个独立的网络身份,用来标识它。
想一想:目前广泛使用的网络上可被识别的唯一标识是什么?
学习活动
探索物联网与互联网的关系

思考-讨论
二、探索物联网与互联网的关系
观察下面代表互联网发展的三个图,说一说:互联网与物联网有什么关系?
学习活动
二、探索物联网与互联网的关系
物联网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物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
最初的互联网,实现的是计算机与计算机的连接;
21 世纪初,由于手机等智能终端上网得到普及,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上网,实现了人与人的互联;
现在,随着传感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物品可以接入网络,互联网就发展成了物联网。
学习活动
二、探索物联网与互联网的关系
互联网
计算机与计算机互联
移动互联网
人与人互联
物联网
人与物、物与物的互联
三个阶段网络的特点
学习活动
二、探索物联网与互联网的关系
物联网与互联网的区别
互联网是基于人的网络,数据是靠人采集的。
物联网是基于物的网络,数据可以由传感器感知并自动采集。
与互联网相比,物联网增加了自动获取数据的能力。
学习活动
二、探索物联网与互联网的关系
【趣味故事】
你知道“特洛伊咖啡壶”的故事吗?
学习活动
了解我国物联网的发展

学习活动
三、了解我国物联网的发展
知识链接
三、了解我国物联网的发展
我国的物联网起步很早,最开始被称为传感网,中国科学院于 1999 年开始了相关研究;
2009 年,“感知中国”的概念被提出,物联网迎来了快速发展;
2023 年,我国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发展蜂窝物联网终端用户 23.32 亿户。
当前我国物联网产业保持高速增长,正迈入“跨界融合,集成创新、规模化发展”的新阶段,相关政策聚焦车联网、工业物联网等重点领域应用,生态布局进一步优化。物联网应用正从闭环、碎片化走向开放、规模化,5G、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与物联网加速融合,开启了“万物智联”的新时代。
课堂小结
拓展-提升
1.如果把洗衣机或冰箱联网,可以共享哪些数据?与谁共享数据?
2.如果你家的洗衣机和冰箱的数据在互联网上人人可见,可能会带来哪些安全隐患?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课 开启物联网之门 教学设计
课题 开启物联网之门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信息科技 年级 八年级
单元主题 【学情分析】物联网的基本含义是“万物互联”,即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将人与人的互联延伸扩展到人与物、物与物的互联。物联网的出现极大地扩展了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空间,推动了现实世界与数字世界相互融合。物联网是继互联网之后又一种新型信息基础设施,是推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信息科技发展与普及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单元是“物联网实践与探索”课程的起始单元,主要介绍物联网的基本知识及传感器等内容。本单元围绕“从感知到物联”的主题,从探讨“寻找身边能联网的物品”出发,通过感受身边的物联网,探索物联网与互联网的关系,引出物联网中重要的感知设备——传感器,开展传感器和物联网实践,引导学生认识物联网的普及对学习和生活的影响,进而理解物联网的价值。【内容结构】
学习目标 1. 信息意识:通过体验物联网的数据交互方式,了解万物互联和智能感知对信息社会发展的作用,感受物联网给人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方式带来的改变。2. 计算思维:在实践应用中,熟悉数字平台中技术工具、软件系统的功能与应用,知道数字设备获取数据的方法,理解网络中数据编码、传输和呈现的原理。3.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在学习过程中,了解物联网“大场景”“小应用”的特点,选择恰当的数字设备和数字平台支持学习。4. 信息社会责任:在物联网应用中,了解网络空间中物品标识和虚拟身份的意义,知道数据安全防护的常用方法和策略,保护个人隐私,尊重他人隐私。
重点 物联网的核心构成与物品联网的基本条件;物联网与互联网的关联与区别。
难点 理解物联网 “物物相连” 的逻辑与技术逻辑。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视频链接:https://www./video/BV1hm4y1d7ZC/ spm_id_from=333.337.search-card.all.click【引导分析+建构】通过手机或者计算机,可以了解千里之外某件物品的状态或某个人的活动情况;刷脸可以进入家门,相应的灯也会打开;说一句话,电视、空调会按照要求运行。这些不是科幻电影中才有的场景,而是物联网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本节课,我们将开启探秘物联网的神奇之旅! 注意、思考、讨论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生思考。
学习活动 【学习活动】一、寻找身边能联网的物品【什么是物联网?】物联网,即 IoT (Internet of Things) ,意思是“物品的互联网”,也就是“将物品用互联网络连接起来”。【物联网中的物指的是什么?】物联网中的“物”泛指各种物品,所以物联网也经常被解释为“万物互联”。【想一想】所有的物品都可联网吗?物品联网,需要具备怎样的条件呢?【学习探究】计算机接入互联网要有自己的身份,物品要连接互联网也不例外。一般来说,满足以下条件的物品就可以接入互联网。 · 有名字:有可被识别的唯一编码。 · 可感知:能提供物品本身的数据。 · 能传输:可与其他物品交换数据。【合作探究】除了计算机、平板计算机、手机,还有哪些物品连接了互联网?它们连接互联网后带来了什么好处?【举例说明】【学习探究】物品要上网,就需要给它分配一个独立的网络身份,用来标识它。想一想:目前广泛使用的网络上可被识别的唯一标识是什么?【学习活动】二、探索物联网与互联网的关系【学习探究】观察下面代表互联网发展的三个图,说一说:互联网与物联网有什么关系?物联网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物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最初的互联网,实现的是计算机与计算机的连接;21 世纪初,由于手机等智能终端上网得到普及,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上网,实现了人与人的互联;现在,随着传感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物品可以接入网络,互联网就发展成了物联网。【趣味故事】咖啡壶事件是指在咖啡壶旁边安装一个便携式摄像机,将镜头对准咖啡壶,利用计算机图像捕捉技术,将画面传递到实验室的计算机上,以方便工作人员随时查看咖啡是否煮好。【学习活动】三、了解我国物联网的发展【知识链接】 我国的物联网起步很早,最开始被称为传感网,中国科学院于 1999 年开始了相关研究;2009 年,“感知中国”的概念被提出,物联网迎来了快速发展;2023 年,我国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发展蜂窝物联网终端用户 23.32 亿户。当前我国物联网产业保持高速增长,正迈入“跨界融合,集成创新、规模化发展”的新阶段,相关政策聚焦车联网、工业物联网等重点领域应用,生态布局进一步优化。物联网应用正从闭环、碎片化走向开放、规模化,5G、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与物联网加速融合,开启了“万物智联”的新时代。 听讲、思考、讨论 教师通过引领学生学习课程内容,促进学生学习知识。学生通过认真听讲、实践探究等方式,积极学习基础知识和相关技能。另外,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其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小结 知识回顾 对课堂知识进行总结和梳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拓展-提升 【拓展-提升】1.如果把洗衣机或冰箱联网,可以共享哪些数据?与谁共享数据? 2.如果你家的洗衣机和冰箱的数据在互联网上人人可见,可能会带来哪些安全隐患? 自主探究 通过课外拓展的形式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细心观察,发现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培养学生保护个人隐私和维护国家信息安全的意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