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寻找雨具的缺点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雨具的面料、结构和功能及其使用中存在的缺点。
3.在生活中发现问题,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书籍、网络、采访等途径搜集、整理资料。
2.能运用各种方法观察事物存在的缺点。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共享资源;体会到与人合作、交流的乐趣,注意倾听别人的意见并能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
2学情分析
我班有学生48人,都是山区小孩,对一些新式雨具比较陌生,而且大多不会上网查资料,教师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3重点难点
1.了解雨具的面料、结构和功能及其使用中存在的缺点。
2.在生活中发现问题,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
3.能运用各种方法观察事物存在的缺点。
4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人
1.播放雨具的多媒体课件,展示古今中外各种各样的雨具,引起学生的兴趣。雨具上标上序号,便于下个环节的分类活动。
2.引导学生交流:你喜欢这些雨具吗?你理想中的雨具是怎样的?留给学生比较充分的时间向大家描述自己理想中的雨具。
【意图:课件(图片)展示引人人胜,让学生见识丰富多彩的雨具,迅速激起学生探究雨具的欲望。让学生描述自己理想中的雨具,一方面可以展示学生的已有知识,便于教师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实际,从而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对教学进行调整;另一方面也可以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描绘自己心中最完美的雨具。在学生描述的这一环节,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说了什么,而且要有意识地提示学生说明这样认为的“理由”,从而为后面寻找雨具的缺点埋下伏笔。】
(二)引导学生认识各种各样的雨具
1.提问:你们刚才看到了这么多雨具,你们认识它们吗?
2.让学生讲一讲他们认识的一些雨具。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介绍学生不认识的几种雨具。特别是我国古老的雨具-----斗笠、蓑衣。
3.谈话:我们先来做一个比较简单的活动:在刚才展示的雨具中,哪些是雨衣,哪些是雨伞,哪些是雨披呢?雨衣与雨披有什么区别?请大家尝试着做做雨衣、雨伞及雨披的分类练习,并和同学交流一下。
4.让学生先分小组活动,对其中的雨具进行分类、交流,然后请小组代表面向全班交流。
【意图:给雨具分类并不难,但通过此活动可以强化学生对雨衣、雨伞及雨披的直观认识,同时增强学生的成就感,让学生更投入地参与后面的活动。】
(三)了解雨具的面料、结构和功能及其缺点
1.出示课件中的图片:
我们遇到过这些情况吗?(学生交流汇报)
2.谈话
是啊!我们是用的雨具还存在着许多缺点。这节课我们就来寻找雨具的缺点。
3.板书课题:寻找雨具的缺点
【意图:这个环节以“下雨天遇到的无奈与尴尬”为切入点,以“这些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为本课的载体,使学生融入到探究雨具的氛围中,能够积极主动地寻找雨具及其它事物的缺点。】
4.让学生拿出各自的雨具,然后提问:请大家仔细观察自己手中的雨具,你能说出它的名称,并给大家描述它的样子吗?请大家先分组讨论一下如何描述,然后请小组代表发言。
【意图:将学生的注意力从泛指的雨具转移到具体的雨具,从一般的认知转到具体的认知,然后再从具体的认知中获得一般的认知,让学生经历完整的认知过程。由于学生课前已搜集过相关资料,他们的描述中有比较科学的说法,也有不准确的说法,教师引导他们使用科学的说法进行表述,从而推进学生的思维向前发展。】
2.谈话:我们大家都使用过雨具,请大家结合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回想一下,你发现它有什么缺点?它与你理想中的雨具有多大差距?分小组交流、讨论一下,以小组为单位,把你们搜集到的雨具的缺点汇总到小组的“雨具的缺点整理表”中。小组意见不统一的地方,作上记号。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各自搜集的资料,汇总整理雨具的缺点,并在组内进行交流与讨论,形成各自小组的看法。最后由小组代表面向全班发言。教师板书。每组发完言后,教师询问小组内是否有意见不统一的地方。若有意见不统一的地方,则要求小组代表阐述不同的意见及其依据,并引导他们获得正确的认识。
【意图:直接提出研究问题,引领学生从自身经验及所搜集的资料中寻找答案。学生的资料搜集得越充分,越能全面而准确地找到答案,这个过程会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翔实占有资料的重要性。小组间充分讨论的作用有三:一是可以让学生共享资源,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合作意识;二是学生会自然而然地比较谁的资料更多、更全、更简明扼要,有利于增强他们今后搜集资料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学生形成小组看法再汇报,有利于教师全面掌控课堂教学秩序。】
4.教师引导比一比谁搜集的资料卡片最多、最简洁、最清晰。先小组比较,评出小组内公认的记录比较优秀的一个同学,再全班小组比较,评出全班公认的记录比较优秀的小组。
【意图:开展比赛活动进一步激发和保持学生搜集资料的热情,为下一课的搜集资料奠定良好基础。在比较中,教师可引导学生注意记录资料的科学方法。学生在评选时,应说明为什么会认为那张卡片出色。教师在点评记录最优秀的卡片时,应明确指出其优秀的原因,从而引导其他学生掌握好的记录方法。】
5.教师引导学生小结:通过学习,你们对于雨具有了哪些认识?
6.学生发言,说明自己的收获。
【意图: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说了什么,还要关注学生怎么说的。这个环节不是可有可无的,它是对教师教学效果的即时反馈,教师应高度重视,并以此作为改进教学的依据。】
(四)课堂总结,课外延伸
谈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已经对雨具有了一定的了解,不仅知道了它们的面料、结构和功能,而且知道了它们在使用过程中有许多缺点和不足。大家可以想一想,有什么办法克服这些缺点吗?你能想出改进的办法吗?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这节课之前所使用的搜集资料的方法,课后用这些方法进一步搜集资料,看看有没有好的改进办法。在下一节课我们将继续探究如何改进雨具。
【意图:本课内容是后一节课《我们的改进设计》的铺垫和基础。在本课结束之际,提出一个新的问题,鼓励学生课外继续深入探究学习,这不仅可以使他们养成课外坚持探究学习的好习惯,继续保持探究的热情和动力,而且可以为下一节课奠定基础。】
课件31张PPT。寻找雨具的缺点寻找雨具的缺点形形色色的雨具你认识这些雨具吗?你了解它们吗?我国民间传统雨具,首推斗笠和蓑衣。古诗《江雪》《渔歌子》都提到这两种雨具,已有上千年历史。上世纪60~70年代以前,斗笠和蓑衣的组合,仍是农村的主要雨具。现在已很少看到了。各种蓑衣蓑衣有用稻草做的,也有用
棕丝做的各式各样的斗笠斗笠与蓑衣 雨衣是蓑衣、棕衣的延续,也是接受了国外生活方式的产物。现代雨衣是由防水布料制成的挡雨衣服。雨衣适用的防水布料有胶布、油布和塑料薄膜等。现在雨衣的款式和色彩变得日益丰富。可爱的儿童雨衣各种摩托车用雨衣拼色、塑料及一次性雨衣雨衣也加入了时尚的元素雨披雨披是由雨衣延伸产生的商品,是由防水布料制成的挡雨衣服,敞开式,没有衣袖。雨披适用的防水布料有胶布、油布和塑料薄膜等。现代的雨披防水布料注重透气性,常用的如特制尼龙等。透气型雨披利于人在穿着防雨时湿热的水气从雨衣内散出,增加舒适度,用作遮雨的斗篷... 雨衣穿在身上 , 雨披披在身上;
雨衣一般是行人用,
雨披骑车用;
雨衣有衣袖,
雨披没有 比较宽大. 伞发明至今已有几千年了,现在伞的品种和功能也越来越多了 不仅在中国,在世界上的其他国家,伞最早也曾经是庄严和帝王的标志。皇帝出行要用黄色罗伞,以表示“荫庇百姓” 。官阶大小高低不同,罗伞的大小和颜色也有所不同。 油纸伞是一种用涂上原生态熟桐油的棉纸做伞面的雨伞。源于中国,亦传至亚洲其他地区如日本、朝鲜、越南、泰国、老挝等地。除了是挡阳遮雨的日常用品外,主要用于收藏纪念、文化礼品、装饰装修、伞舞道具等方面。 伞在日本人的生活里也是一种重要的文化符号。日本传统舞蹈会以油纸伞作道具,茶道表演时也要用“番伞”-茶道伞。 现在伞已经成为大众日常旅行、外出的必带物品。 除了防雨和遮阳,伞也成了工艺品、装饰品、表演道具、广告载体、运动器材(滑翔伞)等。方伞八角伞梅花伞香水伞工艺伞广告伞户外太阳伞滑翔伞庭院伞新型创意雨伞风暴伞情侣伞这种伞的设计符合空气动力学原理,该伞制造商称,它可以抵御风力高达10级的暴风雨。这种伞为情侣撑起了“两片天”。然而当它合拢时,看起来跟普通伞并没有什么区别。 随着时代的前进,伞的品种越来越多,用途也会越来越广。 伞的发明与利用是中国对世界文化的一大贡献。伞,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史记·五帝纪》中就有关于伞的记载。古人最初把伞叫做“盖”。春秋时期,相传著名工匠鲁班之妻创造手提伞。由于伞开始为丝帛制成,价格昂贵,百姓难以买起,雨天只能戴斗笠或穿蓑衣。汉代后,人们采用较为廉价的涂上桐油的纸来制雨伞。约在唐宋时,纸制油伞开始普及民间。到清代,出现了精工彩绘的花伞。到本世纪30年代,中国人又首次发明折叠伞。 中国伞在唐代传入日本和东南亚国家,18世纪中叶传入英国,随后传遍欧美及世界各地。 中国伞现已由古老的伞盖发展为纸伞、布伞、尼龙伞、塑料伞、折叠伞、自动伞等;用于生活、工业、旅游、军事、国防、科技、航空、航天等众多领域。
伞的发明与历史 你了解这些雨具在使用时有什么不便吗?雨下的真大呀,我的雨靴里都是水。我更惨,伞都被风刮得翻过来了穿着雨披,扭头太不方便了!常用的雨具有哪些缺点?面料面料不透明 面胶容易脱落
容易裂纹、开胶
结构
伞把较滑,架子较软
帽子容易遮住
视线
容易开胶功能风大雨大
不容易行走
冬天拿着冻手
雨水容易流到鞋子里
夏天穿着热
容易把裤子弄脏
夏天穿着捂脚
冬天穿着冻脚
说一说,谈一谈: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课后延伸:探究如何改进雨具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