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八年级下人教版(新疆专用)1.1《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八年级下人教版(新疆专用)1.1《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8-30 11:13: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朗读诗歌的基本要求
( http: / / www.21cnjy.com ),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
2、理解、积累“痴想、隐秘、诱惑、喧腾”等词语,领会全诗所阐述的人生哲理。
3、培养学生树立理想,并为实现理想而不懈奋斗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训练朗读能力,品味诗歌语言,体会诗中艺术形象所蕴含的意味和感情。
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诗歌寄寓哲理的形象美。
【教学方法】
朗读法、合作探究法、点拨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文录音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童年时代,谁都有过美好而朦
( http: / / www.21cnjy.com )胧的“梦”。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诗讲述的是一个山区孩子童年的梦想——对大海的热烈向往,成长过程中他一直不停地追寻它。想想看,他真的在寻找大海吗?让我们来品味诗歌,从中寻找答案。
二、听录音,注意诗中停顿的部分和字词的正确读音,体会诗中的感情。
三、给下列划线部分字注音,然后解释词义。
凝成(
)
诱惑(
)
一瞬间(
)
隐秘(
)
喧腾(
)
痴想(
)
教师明确,学生识记:
凝成(nínɡ):由气体变成液体或由液体变成固体。
诱惑(huò):文中作吸引、招引。
一瞬间(shùn):一眨眼之间。
隐秘(mì):隐蔽,不外露。
喧腾(xuān):形容声音杂乱,像开了锅似的。
痴想(chī):发呆地想。
四、相关资料链接
作者简介:
王家新(1957~
),我国当代诗人。生于
( http: / / www.21cnjy.com )湖北丹江口市,1978年考入武汉大学中文系,就读大学期间开始发表诗作。出版的诗集有《纪念》(1985)、《游动悬崖》(1997)等。
背景介绍:
《在山的那边》写于20
( http: / / www.21cnjy.com )多年前,那时他还是一个从边远山区来到大学校园不久的大学生。《在山的那边》起源于童年经验,作者生于湖北西北部山区的武当山下,一直没有走出山里的世界,作者是一个耽于幻想、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的少年。诗的开头两句,正是他“小时候”的真实写照。他想几乎在每一个人的童年和少年时期都有一些“隐秘的想望”,而诗中的这种对“山那边”的遥望和幻想,构成了他小时候特有的秘密,在今天看来,它还隐秘地影响到作者的一生。《在山的那边》后被初中语文课本入选。
诗歌文体常识简介:
诗歌,文学的一类,与小说、散文、戏剧
( http: / / www.21cnjy.com )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它高度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饱含着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富于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具有节奏韵律,一般分行排列。可以歌咏、朗诵。
五、探究性学习
1、有感情的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想想“在山的那边,是海”对这个“山”字,我小时候的理解和今天的理解有什么不同?
(明确)小时候理解的山是具体的、可
( http: / / www.21cnjy.com )见的、实实在在的山,是自然界的山。今天,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经验的增加,“山”既可以指一座山,也可以指无数座山,是重重困难,道道难关。
2、诗人领悟妈妈所说的“海”,“用信念凝成的海”,不是自然界的海,那么,什么是“信念凝成的海”?诗中有没有回答这个问题?
(明确)“我”虽然多次失望,但爬上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座座山顶之后,又坚持不懈地鼓起信心向前走去,海在远方召唤着我,鼓舞着我。诗人相信,不停地翻越,一次次地战胜失望,就会看到一个全新的世界——海。而达到这个目标,依靠的正是信念,百折不挠地坚持奋斗,理想境界终将实现,“海”终将展现在你面前。从这个意义上讲,“海”就是“信念凝成的海”。
3、读第一部分,你觉得小时候的“我”是一个怎
( http: / / www.21cnjy.com )样的孩子?他为什么想到山的那边,而且是“常伏在窗口痴想”?为什么去爬山?为什么又说自己的想望是“幻想”?
(明确)耽于幻想、对外面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世界充满好奇
不愿困居狭小山区,有追求新天地的梦想
渴望看到大海
山那边还是山,一次又一次绝望,不再相信
4、“隐秘的想望”指什么 为什么说“隐秘”
(小时候想望山那边的海,爬山是为了望见大海,这个想望并没有告诉他人,所以说“隐秘”。)
5、山那边的青山,为什么“铁青着脸”
这是拟人手法。“我”爬上
( http: / / www.21cnjy.com )山顶,满以为能够看见大海了,望见的却依然是山,非常失望、沮丧,所以望见那边的山,看起来就像“铁青着脸”。山色是青的,只因为“我”的心情不好,好像山也铁青着脸在那里怪我痴心妄想,笑我幼稚可笑。
6、“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指什么 一座座山顶为什么诱惑着我 “我”为什么失望 心灵为什么是枯干的 海潮漫湿枯干的心灵又是什么意思
(比喻一个信念,妈妈给我的信念,山那边是海。妈妈是由我的痴想、疑问而说起这话的,这话也并非确指理想,所以说是飘来的。)
7、“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
( http: / / www.21cnjy.com )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这些诗句是什么意思呢
(诗人确信远方有海理想是可以实现的,日日夜夜理想在心中激荡,鼓舞着“我”不懈地奋斗,就像听到大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枯干的心灵”,比喻对理想的渴望。海潮“漫湿
了我枯干的心灵”,就是说,理想滋润着心灵,使心灵不再枯干,变得充实而有活力。

8、“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蕴含着怎样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意味和感情
(先要想为什么“照亮”,可以想见这“全新的世界”是光辉灿烂的。再想照亮前后的心情,能体会到那一种惊喜,理想境界的实现使人兴奋、惊喜。)
综合性学习
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①引导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生再次讨论“山”与“海”的深刻象征意义。
②讨论,全诗讲述了一个什么道理

以上所讨论的内容,尽量鼓励学生多参与,多想,多说,不要强求答案用语标准,意思正确就行。)
结合自身生活体验,深刻领悟诗歌所表达的人生哲理
①引导学生讨论,谈谈自己为了实现一个目标克服困难的经历或感受。
这是体现语文与生活联系的一个重要方面,要引导学生说真话,诉真情。
②全班激情齐读。
七、课文小结
在诗中,“海”的深层含义是指理想的境界。“山”是阻碍诗人通向他无比向往的“大海”的一个屏障,是一种阻碍他梦想实现的现实存在。这“山”不是一座山,而是无数座山。“爬山”比喻艰苦奋斗,“群山”比喻重重艰难险阻。诗人取向于群山和大海,表达的是一种人生感悟和坚定信念,即奔向梦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长的,但是,只要百折不挠的奋斗,理想境界中会实现。
八、布置作业
课外阅读韩东的诗歌《山民》,和本文《在山的那边》相比,想想《山民》中“山”和“海”的象征有何不同?在此基础上,请比较一下两首诗的主题有何不同。
附板书设计:
在山的那边
王家新
            
  
努力奋斗
     

 
—————— 

 
象征  (困难、障碍)
(理想、信念、成功)
│ 
     
  │
       
↓ 
     
  

      锲而不舍
     
克服困难    
 
实现理想
【教学反思】
虽然说,诗歌教学重在朗读,实际
( http: / / www.21cnjy.com )上如果不讲解,学生也就似懂非懂。而且课堂时间有限。这篇课文看似简单,但实际要解决的问题却相当繁琐,尤其是词句理解。因此这节课讲述的知识点比较多,让学生课下比较阅读诗歌《山民》,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